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他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学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司马光这个人,你要说他是反派,那确实是冤枉了他。因为历史上真实的王安石变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而司马光年少时游历民间,对民情有些一定的了解,他明白这次变法对百姓的打击,所以才极力反对。
另一方面,王安石和司马光本身政治立场不同,对于不同党派提出的建议,他自然要反对,只有这样,他才能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
宋仁宗时期,宋朝执行宽仁的政策,为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然而这些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危机。
北宋建立后,国家大力发展中央集权,奉行守内虚外的政策,收回军权,让文人治国,为了削弱官员手中的权利,往往还会在一个官职上设立许多官员。
到宋仁宗的时候,朝廷征官的诏令越来越多,大兴科举,导致宋朝后期官员很多,真正有才能的人却很少,每年朝廷发放大量的俸禄却得不到回报,官员们都贪恋权位,拉拢帮派,使宋朝政府不堪重负。
恰巧当时又赶上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宋朝这些年虽然实行了“养兵”政策,但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不让将军带领士兵操练,这导致北宋的兵力虽然够多,却不精,没有强大的战斗力。
军队和官员日益增长,成为一个庞大的数量,政府每年的开支不断增加,却没有实际收益,慢慢变得入不敷出。各种矛盾和隐患几乎要压垮宋朝政府,改革的呼声也变得越来越强烈。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熙宁二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开始主张变法,王安石本着把宋朝从如今岌岌可危的状态下拯救出来的理念,围绕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实行巨大的变革。
而王安石的变法政策一出来,却引起了另一党派的大力反对,其中尤其以司马光为甚。
司马光是一个传统守旧派,他反对王安石变法,除了为了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外,主要还是因为他知道这次的变法为百姓带来了许多祸害。
王安石的变法,主要是为了解决此刻国家面临的财政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问题,他将地主、农民等社会的底层人员的利益剥削出来,再重新分配给上层。
根据免役法规定,商贩不交免役钱就不能经营,可是官府收的免役钱比自己的经营成本还高。还有报甲法、青苗法都是以变法为名义,大肆收敛底层人民钱财,为他们生活造成极大的负担。
青苗法一出台,司马光立即向宋神宗提出了取消变法的请求,同时,他又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信,信中责备王安石变法太过激进,搜刮底层人民的财富,搞得民不聊生,还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
而王安石也给他回复了一封信,说自己变法是受了圣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更好,大力驳斥司马光的观点,司马光收到信后,虽然生气却也无可奈何,最后只能辞官去了洛阳。
司马光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吗?当然不是!司马光从小受儒学礼教影响,思想守旧,对他来说要接受新的思维是很难的。
北宋中期,由于国家政策的错误,导致朝廷当时积贫积弱,然而官僚们的生活却十分幸福,他们享受着国家优厚的俸禄。官员众多,大多数人拿钱还不用办事,而王安石的变法首先冲击的就是这些人的利益,这些官僚们当然不会同意。
另一方面,司马光其实是个有文韬武略的人,他对国家如今的弊端也十分清楚。司马光更了解民情,面对王安石提出的变法,他深刻意识到了这次变法对底层人民造成的伤害。
王安石想要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必须要增强对外战争的实力,才能继续巩固宋朝的政权。而这次变法从开始实施,到最后被保守派废除,共实行了十五年的时间。
其中的“青苗法”,“免役宽剩钱”等律法的实行,让国家财政税收有了明显的提升。然而新法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将这些人的商业利润收回了国家,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人民徭役赋税却越发严重。
这一系列变法的弊端,证明了当初司马光的理念,其实是有意义的。而司马光回到洛阳后,也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在家潜心编撰,写起了书来。
在此期间,他仔细研究历史古籍,从战国到五代,一共花了十五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长篇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为我国的史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史书的完成,耗费了司马光的大部分精力。资治通鉴完成以后,他身体已经十分衰弱,牙齿脱落,老眼昏花。但是他对变法的主张却从未改变,等到高太后执政时,又将司马光召回朝廷。
司马光的身体虽然弱,但是他对反对变法的态度却毫不放松,回到朝廷第一件事就是主张废除新法。不顾其他官员的反对,第二年就把王安石建立的新法全部废除了。
完成这件事后,司马光才像是了却了自己一生的夙愿,在王安石去世的同一年的九月去世,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司马光这一生,总共就完成了两件大事,一个是对资治通鉴的编写,另一件就是对王安石变法的反对。
他虽然有自己的私心和不足,却也有心系百姓的态度,同时,他的作品也为中国史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想想他在风烛残年回归朝廷,仍然一意孤行废除新法的态度,这样一个执拗的老人,真是倔强又让人唏嘘。
北宋熙宁年间,一场旨在富国强兵、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王安石变法轰轰烈烈地展开。这场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
商鞅 王安石 2025-08-07 杜衍与王安石:北宋政坛的清流与改革者北宋时期,政治舞台上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他们或以清廉正直著称,或以锐意改革闻名。其中,杜衍与王安石便是两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虽身处同一时代,却以不同的方式在...
王安石 2025-07-28 曾布的婚姻与情感:一位北宋名臣的夫人之谜北宋名臣曾布,字子宣,抚州南丰人,作为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他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官至宰相。然而,在历史记载的宏大叙事之外,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婚姻状况,却因...
王安石 2025-07-16 富弼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三朝元老的理性坚守与时代困局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的浪潮席卷朝野。在这场以“富国强兵”为名的改革中,三朝元老富弼却以近乎执拗的姿态站在了对立面。他并非守旧怯懦之辈——庆历新政时,这位以“...
王安石 2025-07-02 刘安世与仆论变法: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与民间智慧刘安世,北宋名臣,司马光门生,以“殿中侍御史”之职刚正不阿,直言进谏,被誉为“北宋第一谏官”。其生平与王安石变法交织,在朝堂激辩与民间私议中,展现出士大夫对改革...
司马光砸缸 王安石 2025-06-26 改革之殇:王安石变法失败留给历史的五重警示公元1069年,宋神宗擢升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拉开熙宁变法大幕。这场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改革,在十八年间推出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等十余项新政,却最终在元祐更化...
宋神宗怎么死的 王安石 2025-06-20 宋神宗赵顼:壮志未酬的改革者与悲剧帝王宋神宗赵顼(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北宋第六位皇帝,以支持王安石变法、推行“元丰改制”而闻名。他一生致力于富国强兵,却因军事失败与健康恶化,...
宋神宗怎么死的 王安石 2025-05-29 吕惠卿:北宋变法风云中的关键人物吕惠卿,字吉甫,号恩祖,北宋时期泉州南安水头镇朴里人,是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在北宋的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一生跌宕起伏,主要事迹涵盖了政治改革、...
王安石 2025-05-19 吕惠卿:王安石变法中的关键推手与争议人物在北宋熙宁年间的政治舞台上,吕惠卿以“王安石变法”二号人物的身份,深度参与了这场影响深远的改革运动。他既是新法的核心创制者,也是变法派内部矛盾的焦点,其政治生涯...
王安石 2025-05-12 王安石:君子之风与时代争议的交织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王安石作为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其形象与评价始终充满争议。关于他究竟是“小人”还是“君子”的讨论,不仅关乎个人品行,...
王安石 2025-05-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