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姓,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西汉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这里的“六世”指的便是秦始皇之前的六代秦国国君,即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赢柱和秦庄襄王嬴子楚。那么,你知道这六代国君,在位期间的主要功绩都是什么吗?
秦孝公嬴渠梁
功绩:变法图强、削弱魏国
秦孝公即位时,战国初期霸主魏国对秦国虎视眈眈,而由于河西之地被魏国占据,秦国不仅东出无望,甚至无力做到拒敌于国门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虽然秦简公、秦献公等先君也曾推动改革,但相较于中原列国,秦国的制度建设仍不完善,国家统治较为松散,根本无力图强。
为了改变秦国积贫积弱的现状,秦孝公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成功吸引商鞅入秦献策。此后,秦孝公在商鞅辅佐之下,于秦国大力推行变法,通过奖励耕战、迁都咸阳,建立县制、加强集权,开阡陌、促生产,严刑罚、禁私斗等措施,在使秦国走上富强之路的同时。
更为重要的是,商鞅在经济上推行土地私有、朝廷直接收税,在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全面推行县郡制,军事层面推行军功爵制,从而完成了中央集权化的改革,从而使得秦国在制度层面开始全面领先于山东六国,这为秦国的崛起提供了强大助力。
借魏国与赵国、齐国征战,无暇顾及秦国之机,商鞅在秦国完成第一阶段变法。而在秦国积极推行变法的同时,秦孝公也在时刻关注东方局势,并积极谋求收复河西,毕竟只有收复河西之地,秦国才算将东部安全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秦孝公九年(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趁着“桂陵之战”后魏国军队被诸侯联军包围与襄陵之机,秦孝公出兵夺取河西魏国的少梁和安邑,魏国在赢得襄陵之战后,便迅速卷土重来,重新收复了河西之地。此战虽未能收复河西,但却迫使魏国对秦国从战略进攻转入了战略防御,再加上商鞅前往魏国游说,魏国的注意力开始从秦国转移到了中原地区。
秦孝公二十年(前342年),魏国在“马陵之战”中惨败,秦孝公趁机派商鞅攻打魏国,俘虏魏公子卬,迫使魏国割让河西部分土地。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年),秦孝公再次攻魏,大败魏军,俘虏主将魏错。
由于连遭战败,魏国开始逐渐失去霸主地位,秦国东部压力骤减。
秦惠文王嬴驷
功绩:东进攻魏,灭蜀败楚,伐取义渠
秦孝公去世后,其子嬴驷即位。商鞅变法虽使秦国国力日强,但公室贵族利益却遭到重创,因此在秦孝公去世后,面对公室贵族的反扑,再加上商鞅过高的声望,秦惠文王最终将商鞅车裂,但却将其新法保留了下来。
在地位巩固之后,秦惠文王继续沿袭秦孝公遗志,继续攻打魏国。秦惠王八年(前330年),大良造公孙衍于“雕阴之战”大败魏军,魏国被迫将河西之地交予秦国。秦惠王九年(前331年),又夺取河东的汾阳、皮氏、焦、曲沃等地,次年再夺魏国蒲阳,并迫使魏国割让上郡15县。
面对秦国的接连进攻,魏国难有招架之力,便在公孙衍建议下开始参与合纵,结果好不容易与燕、赵、韩、中山“五国相王”,却因楚国和秦国的接连进攻而动摇。秦惠文王见机不可失,遂派张仪入魏,劝说魏惠王参与连横。
秦惠王更元八年(前319年),在齐、楚、燕、赵、韩先后参与合纵的压力下,魏惠王驱逐张仪,改以公孙衍为相重新参与合纵。次年,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并联络义渠自侧背夹击秦国。结果,由于楚、燕持观望态度,义渠又收受重礼出兵较晚,导致三晋军队在修鱼被秦国击败,被斩杀近25万。
五国合纵攻秦虽以失败告终,但秦国面临的局面却极度凶险,一个处理不慎,便有亡国之危。于是,为了避免引起列国的强烈反弹,秦惠文王只好将战略重心转向南北两端,暂时放弃东出计划。
秦惠王更元十年(前315年),趁着蜀地内乱,用司马错之策派兵入蜀,夺取蜀地,并于同年伐取义渠二十五城。更元十三年(前312年),先派张仪诱使楚国绝齐,又激怒楚国出兵攻秦,结果楚军于丹阳战败,秦国夺取汉中,从而使得秦国本土与巴蜀之地连成一片。
作为秦国历史上第一位称王者,秦惠文王虽然迫于列国压力放弃东出,但却通过灭蜀败楚、伐取义渠极大扩充了国力,消除了侧背威胁,为此后秦国的全力东出奠定了基础。
秦武王嬴荡
功绩: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
武王嬴荡即位之时,秦国国力已经极为强盛,再加上秦武王本就好战,因此秦国再度开始积极谋求东出。为此,他驱逐了以外交著称的张仪,同时通过平定蜀乱、设立丞相,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等方式,进一步扩充国力,为东出积极做准备。
在东出目标上,秦武王最终选定了韩国宜阳,张仪曾经便说,“(宜阳)下兵三川,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诸侯”,该地不仅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同时也是阻挡秦国东进的重要屏障,秦军如果想要兵出函谷关,就必须掌控此地,如此才能确保物资和兵员的输送通畅。
而为了顺利攻下宜阳,避免因东出再度刺激列国合纵,秦武王通过连越制楚的方式,消除了秦国东南部的威胁,并派丞相甘茂瓦解韩魏联盟,迫使魏国助秦攻韩,从而断绝了韩国的援军。
此后,秦武王以甘茂为主将,历时半年斩首韩军六万,最终攻占宜阳,并于此设立三川郡。之后,秦军又渡过黄河,夺取武遂并筑城,韩襄王被迫向秦国谢罪议和。
拿下宜阳后,周王畿已是近在咫尺,武王嬴荡则于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率兵来到周王畿,从而成为了继楚庄王之后,第二位“问鼎中原”的君主。要知道,九鼎乃是象征国家政权、天子权力的传国重器,武王嬴荡虽然最终因举鼎绝膑而亡,却也成为了诸侯中第一个“撼动九鼎”者,这个象征意义其实极为深远。
一直以来,因举鼎绝膑而亡的武王嬴荡始终风评不佳,实际上除了其最终因举鼎而亡这件事外,其无论是内政外交,还是对外攻伐,都是可圈可点的。
秦昭襄王嬴稷
功绩:连败三晋,五国伐齐,攻陷楚都、灭亡西周国,奠基统一
秦昭襄王即位之时,秦国国力虽然已经超越列国,但还达不到力压六国的地步。因此,其即位之后,便继续沿用了武王嬴荡的东出之策,待王位稳固之后,便开始频繁向韩、魏、楚、赵等国用兵,持续蚕食列国。
早期受宣太后影响,昭襄王的策略是连楚而攻三晋,为此韩魏两国屡遭进攻,先后攻占蒲阪、阳春、封陵、武遂、穰城等地。但从昭襄王七年(前300年)开始,由于秦国内部权力更迭,又开始绝楚连齐,秦国先出兵夺取楚国襄城,后又扣押楚怀王。最终引发五国合纵攻秦,齐将匡章率兵攻破函谷关,秦国被迫归还韩之武遂及魏之封陵等地。
秦昭襄王战败之后,被迫与楚、齐交好,开始休养生息,直到昭襄王十二年(前295年),随着国内局势稳定,国力恢复,秦国这才再次对外用兵,先于“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此后不断蚕食韩魏之地,先后攻取韩国宛城和魏国轵城、新垣、曲阳等,并迫使魏国割让河东400里和故都安邑,韩国割让武遂200里。
秦国的东出无疑极大刺激了中原列国,结果在周赧王二十八年(前287年),齐、赵、魏、韩、燕五国再度联手攻秦,但因诸侯各怀鬼胎,最终不了了之。此后,由于齐国吞并宋国,惹恼三晋和楚国,秦国遂联合燕、韩、赵、魏联手伐齐,连下齐国七十三城,齐国就此国力大损。
齐国衰败后,秦国继续向东蚕食,虽然赵国在“阏与之战”中击败秦国,但秦昭襄王却采用范雎“远交近攻”之策,先于“鄢郢之战”中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国都;又在“华阳之战”中歼灭魏、赵联军15万,夺取南阳地区;后在“长平之战”中歼灭赵国大军45万,结果三晋、楚国国力被大肆削弱,新晋强国赵国也就此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后,赵孝成王接连与齐、魏、楚、韩、燕等国交好,再度合纵抗秦,并在“邯郸之战”中击败秦军,昭襄王于是与赵国修复关系,并送嬴异人前往邯郸为质。此后,秦昭襄王继续蚕食三晋,先攻韩国阳城,斩首4万;又攻赵国,斩首9万。
周赧王姬延恐慌之下,与燕国、楚国密谋联合诸国再度攻秦,但燕、楚对其并无兴趣,结果反倒被秦国趁势攻灭了西周国,俘虏周赧王和西周君,迁九鼎于咸阳,姬延被释放后不久去世,因为并未立嗣,立国879年的周朝就此灭亡。
秦昭襄王五十三年(前254年),秦国又攻魏国,攻占吴城,魏国被迫投降,降为秦国附属国。
作为诸侯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秦昭襄王在位期间连败山东六国,虽然秦国国力也有所损耗,但山东六国的国力损耗更为严重,尤其是齐国、楚国和赵国的惨败,使得秦国国力开始力压山东六国。
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
功绩:破合纵,灭东周国
秦孝文王赢柱和秦庄襄王嬴子楚两代秦王,虽然在位时间总共也就四年左右,但却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秦孝文王在位期间,秦国基本停止了对其他国家的攻伐,从而使得秦国的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秦庄襄王即位之后,东周君诸侯密谋攻打秦国,秦庄襄王得知后命令吕不韦率军攻灭东周国,后延续了孝文王休养生息的策略,直到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恢复了元气的秦国才再度大举进攻魏国,魏国则以信陵君为将抵御秦国,赵、韩、楚、燕也纷纷出兵救魏。
秦军与五国联军于黄河以南大战,秦将蒙骜战败而逃,信陵君率联军攻至函谷关,秦军闭关不出。此战后信陵君声威大震,结果反遭魏王猜忌而被罢免,交出兵权后的信陵君郁郁不乐,整日饮酒作乐,最终因酒色过度而死。
至此,历经六代秦君努力,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国,秦国开始对六国形成压倒性优势。以致秦始皇时虽然列国再度合纵攻秦,但在正面战场已经很难再与秦国对抗,秦始皇亲政之后用李斯“灭诸侯,成帝业”、“数年之中尽兼天下”的建议,加快了各个击破的步伐,不给各国再次联合行动的机会,最终得以成功兼并天下。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传国玉玺始终是最具象征意义的权力信物。自秦始皇命李斯以和氏璧雕琢“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玉玺起,这枚承载着“天命所归”的玉器便成为历代...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9-18 沙丘之变:秦始皇帝国的黄昏与权力崩塌的序曲公元前210年夏,秦始皇第五次巡游的车队行至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这位以“千古一帝”自居的统治者,在鲍鱼掩臭的辒辌车中咽下最后一口气。这场看似寻常的死亡,却因...
秦始皇陵 2025-09-16 秦始皇的情感迷局:黎姜与阿若,谁才是他心中的白月光?秦始皇嬴政,这位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诩的千古一帝,其政治功绩与铁腕统治早已被历史铭刻。然而,在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他的情感世界却如迷雾般难以捉摸。关于他是...
秦始皇陵 2025-09-15 兵马俑的来历:从殉葬制度到永恒军团的千年跨越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一支由8000余尊陶俑组成的地下军团沉睡了两千余年。1974年,当地农民打井时意外揭开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
秦始皇陵 2025-09-12 秦始皇与朱元璋:跨越千年的“伟大”之辩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秦始皇与朱元璋是两位极具标志性的帝王:前者以“千古一帝”之名终结战国乱世,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后者以草根之身推翻元朝统治,重建汉人政权。二者虽相...
朱元璋多少岁 秦始皇陵 2025-09-11 王商凿龙脉:权力、风水与王朝命运的千年迷思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龙脉”是帝王气运的象征,是王朝兴衰的隐秘注脚。从秦始皇凿断金陵龙脉,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泄东南王气,历代帝王对“龙脉”的干预,往往与权力焦...
秦始皇陵 2025-09-09 李斯为何不帮自己女婿扶苏:权力、理念与人性交织的困局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沙丘宫的密谋彻底改写了中国历史走向——本应继承大统的公子扶苏被伪诏赐死,昏庸的胡亥在赵高与李斯的扶持下登基,秦朝由此加速走向覆...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9-05 秦始皇对白起的评价:历史语境下的复杂回响白起作为战国时期秦国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其军事生涯与秦国的崛起轨迹高度重合。从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魏韩联军,到鄢郢之战焚毁楚国宗庙,再到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卒,白...
秦始皇陵 白起 2025-09-04 阿房女是冬儿吗?——历史迷雾中的身份辨析在中国历史与文学的交织叙事中,阿房女与冬儿常被提及为秦始皇情感世界中的关键人物。然而,通过梳理正史记载、考古发现与文学创作,可以明确:阿房女与冬儿并非同一人,她...
秦始皇陵 2025-09-03 宣太后与秦始皇:跨越五代的权力纽带战国风云中,一位楚国女子以太后之姿执掌秦国权柄四十一年,另一位以"千古一帝"之名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宣太后芈八子与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陵 宣太后 2025-08-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