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和乾隆,哪一个更优秀,所获得的成就更大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
近些年网络上出现了一股批判乾隆,赞扬雍正的风气,包括笔者自己也写过类似的文章。在众多的评价之中说雍正勤政务实,乾隆富二代挥霍无度几乎占了主流,虽然这样的观点不无道理,但是作为一个帝王,仅从这个方面来评价得失成败有失公允。
清代共历268年12位皇帝临朝听政,在这些皇帝中,康雍乾三代皇帝名气最大,留给后人的故事也最多。康熙是千古一帝,文治武功当仁不让,他心系百姓,实行宽仁之政更是获得了“圣祖仁皇帝”这个谥号。关于康熙帝的功绩暂时不表,重点是来看看雍正和乾隆这两个皇帝,谁的功劳更大,业绩更优。
一部《雍正王朝》电视剧的播出,似乎让雍正的形象陡增,原本是杀兄屠弟、兔死狗烹的一位刻薄寡恩之君一下子成为了心系天下,勤于政事,与贪官污吏势不两立的有为之君,相信很多人对雍正的认识也是从这部影视剧开始的。那么事实也是如此吗?
首先来看看雍正在位十三年都做了哪些利国利民的大事:
第一,实行新政。
雍正五年以前,雍正帝始终在为巩固自己的皇位而奔波,先后除掉了以胤禩集团为代表的宗室反对力量,而后又发难年羹尧和隆科多的势力集团,极大地集中了皇权,这五年时间中雍正帝始终没有精力去执行他的新政。
各种反对力量被消灭之后,雍正才得以实行新政,利用鄂尔泰、李卫、田文镜等“模范三督抚”在地方进行改土归流、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举措。这些新政的实施的确给广大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一定程度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所起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第二,废除贱籍。
雍正帝在人权方面有一项改革,那就是削除一类人的贱民籍。雍正元年(1723年),山西、陕西因明建文末年未依附朱棣而被编入“乐户(官妓)”籍的后代,雍正命令摘除其“乐户”籍,使其成为民户,同年九月,他下令除掉绍兴曾反对朱元璋的那些人后代的“惰民”籍,使其成为民户,雍正五年(1727年)四月下令免除粤东“蜑户”籍,使其成民户。这一举措无疑是进步的,也解除了一千多年来的那些从事低下的劳动者。
第三,军事方面。
雍正朝对准噶尔部用兵,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雍正七年(1729年),用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出西路,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出北路,进军征伐。但前线连吃败仗,雍正帝囚禁岳钟琪,屡换北路军营将帅。到后来,双方都打不下去了,开始谈判,雍正帝消灭对方的目的没有达到。
当然,雍正帝的功绩还有很多,比如整饬吏治、强化密折制度、建立秘密立储制度等。雍正帝的一生可以用“辛苦”两个字来概括,其实他的勤政我们多少可以认为他是能力不及的表现之一,同样是皇帝,他的儿子乾隆也很勤政,但是乾隆就显得游刃有余,至少皇帝当的一点也不辛苦。
乾隆皇帝所处的18世纪,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他长期站在18世纪的最前列,运筹帷幄,叱咤风云,他的所言所思、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乾隆帝是一个世界级的君王。
乾隆统治时期,清王朝的国力鼎盛,当时经济繁荣、国库充盈、社会安定、户口大增,边疆的统一得到巩固,中国近代的版图也在他手上得以奠定。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更是达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峰。
很多人对乾隆提出的质疑便是他大兴土木、肆意巡游,浪费国帑。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的君主,垂拱端坐,深居禁宫,虽然省钱省力,但是不接触社会,不了解国情,对运筹决策、用人施政是不利的。历史上那些有为之君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元世祖、明成祖、康熙帝等雄才大略的君主都是到处巡游。说到底,巡幸是封建帝王与社会保持联系的一条渠道。
只不过乾隆帝是一个好面子的帝王,同为六下江南,康熙所用的费用却不到乾隆的零头。这才是他耗费巨大的原因,而巡幸和南巡并不能说乾隆做的不对。
乾隆六十年中国的人口达到了2.97亿人,这想起来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社会,要养活这些人该有多难,但是在乾隆时期,中国自己就能生产足够养活三亿人之多的粮食,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如果单挑细节来看,雍正的成绩的确不俗,但真正能影响到大格局的事情却不多,无论从经济、政治、军事还是文化方面来说,乾隆的所创造的业绩都远远高于雍正,我们再退一万步来说,如果乾隆也是在位十三年,那么他取得的成绩更是雍正所无法比拟的。
当然,大清由盛而衰的局面也是乾隆一手造成的,但这不是他个人的责任,这与当时的社会机构、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这个大背景息息相关,因为乾隆没有生活在俄国彼得大帝那样的环境中,所以他不可能有彼得大帝那样的追求和理想,换做康熙在世,这种局面照样不可逆转。
所以,我们去评判雍正和乾隆,并不能只停留在对他的政绩的讴歌或对他过失的谴责上,重要的是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最关键的还是要看他们有没有给社会带来进步和发展。
在清史研究中,"乾隆是否杀害富察皇后"的争议始终笼罩在野史臆测与正史缄默的矛盾中。作为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最久的皇帝,乾隆帝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30 年贵妃:雍正情感世界中的“白月光”在清朝宫廷的权力场与情感荒漠中,年贵妃(敦肃皇贵妃)如同一抹罕见的暖色,成为雍正皇帝一生中唯一被历史明确记载的“偏爱”。她的一生短暂却浓烈,与雍正的纠葛既裹挟着...
雍正如何继位的 敦肃皇贵妃 2025-04-28 乾隆为何对雍正心存芥蒂:权力传承与治国理念的碰撞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乾隆皇帝与雍正皇帝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关系。乾隆,这位清朝最长寿、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对他的父亲雍正却似乎并不那么亲近,甚至在某...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24 雍正改遗诏:真相究竟如何?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雍正皇帝的继位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其中“雍正改遗诏”的说法更是流传甚广,成为众多历史爱好者、学者探讨的焦点。那么,雍正改遗诏这一说法究...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17 乾隆南巡:巡行天下的壮阔之旅乾隆南巡,作为清朝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事件,不仅展现了乾隆皇帝的治国理念与个人情怀,更串联起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地理与人文画卷。乾隆一生六次南巡,每一次都踏上了不同...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16 雍正除掉年羹尧真相: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在清朝雍正年间,年羹尧案堪称轰动一时的重大政治事件。年羹尧,这位曾经位极人臣、威震西北的大将军,最终却落得个被赐自尽的悲惨下场。雍正为何要除掉年羹尧?这背后隐藏...
雍正如何继位的 年羹尧 2025-04-16 兆惠与傅恒:乾隆朝两位名将的功劳对比在乾隆朝,兆惠与傅恒无疑是两位备受瞩目的名将。他们各自在军事、政治等领域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清朝的稳定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兆惠与傅恒究竟谁的功劳更大呢?一...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14 刘统勋官职品级探析:清朝重臣的仕途之路刘统勋,这位清朝时期的杰出政治家,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清廉的作风,在乾隆朝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官职品级,不仅反映了其个人的仕途成就,也映射出清朝官制的特点与变迁。...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刘统勋 2025-04-11 阮元:三朝阁老,九省疆臣的官场传奇在清朝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有一位官员如璀璨星辰般闪耀于历史天空,他就是阮元。他一生历经诸多重要官职,在政治、学术、文化等领域均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被尊为“三朝...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4-10 胤禔是雍正吗?解析康熙朝皇长子与雍正帝的真实关系胤禔(1672年3月12日—1734年11月25日),清朝康熙帝第五子(因前四子早夭而成为事实上的皇长子),生母为惠妃乌拉那拉氏,而雍正帝(1678年12月13...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