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汤问于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伊尹对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将先取。”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②其大宝。用其新,弃其陈,腠理③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此之谓真人。
【注释】
①先己:要治国平天下先要治己之身。本篇阐述的是道家伊尹学派的学说。②啬(sè):爱惜。③腠(còu)理:肌肤上的纹理。
【译文】
汤问伊尹:“想要得到天下该怎样做?”伊尹回答说:“想要夺取天下,天下就不可以得到。要得到它就要先攻取自身。”凡是事物的根本,一定先整治自身,爱惜其珍贵的东西。弃旧纳新,肌肤纹理畅通。每天更新精气,驱尽邪气,这样寿命就可以达到天年。这就是所谓的真德之人。
【原文】
昔者先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故善响①者不于响于声,善影者不于影于形,为天下者不于天下于身。《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②。其仪不忒,正是四国。”言正诸身也。故反其道而身善矣;行义则人善矣;乐备③君道,而百官已治矣,万民已利矣。三者之成也,在于无为。无为之道曰胜天,义曰利身,君曰勿身。勿身督听,利身平静,胜天顺性。
顺性则聪明寿长,平静则业进乐乡,督听则奸塞不皇④。故上失其道则边侵于敌,内失其行,名声堕于外。是故百仞之松,本伤于下,而末槁于上;商、周之国,谋失于胸,令困于彼。故心得而听得,听得而事得,事得而功名得。五帝先道而后德,故德莫盛焉;三王先教而后杀,故事⑤莫功焉;五伯先事而后兵,故兵莫强焉。当今之世,巧谋并行,诈术递用,攻战不休,亡国辱主愈众,所事者末也。
【注释】
①响:回声。②忒(tè):差。③备:通服。④督:在。皇:通“惶”,惶惑。⑤故事:故,所以。事:事业。
【译文】
古代的圣明君主,成就自身从而成就天下,整治自身就可以整治天下。了解回声的人不在回声上花精力而研究声源,了解影子的人不着意影子而研究形体,治天下的人不刻意注重天下大事而应修养自身。《诗经》上说:“善良有德行的人,礼节准则不会有差错,这样的人能影响四方的人的行为正派、不偏斜。”这说的是要各位端正自身。
所以,用道理来完善自身;推行仁义来完善众人;乐于准备为君之道,那么可以管理百官了,百姓就有利了。做成这三样东西的要领是无为。无为所含的道理是要顺应天意,无为的本意是保养自身,无为的君王是指凡事不要亲身去办。凡事不要亲身去办,应监督下臣,从旁查听,使自身平静得到保养,顺应自然,理顺心性。
顺应天性的话就聪明长寿,心内平和恬静就能使事业进入好状态,从旁监督查听的话就能使奸佞阻塞,自己不会惶恐不安。所以,如果君王失去了为君之道,边疆就会被外敌侵忧,国内难以安抚,声名就会败落,邻国就会轻视。所以说,百仞高的松树如果伤了下面的根,上面的树梢就会枯萎;商、周这样的国家,胸中没有谋略,百姓就不服从号令。
所以心要获得一些东西,才会听闻一些东西,能听闻到正确的,事业才能成功,事业成功才能成就功名。五帝先施行道法再实行德政,所以德政没有不兴盛的;三王先施行教化再实行杀戮,所以事业没有不成功的;五霸先施行礼教再开战,所以军队没有不强大的。当今世界,智巧与谋略并行,欺诈层出不穷,攻伐战争不停,亡国和辱主越来越多,是由于他们不致力治国的根本却注重细节。
【原文】
夏后相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相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诗曰:“执辔如组①。”孔子曰:“审此言也可以为天下。”子贡曰:“何其躁也?”孔子曰:“非谓其躁也,谓其为之于此,而成文于彼也,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故子华子曰:“丘陵成而穴者安矣,大水深渊成而鱼鳖安矣,松柏成而涂之人已荫矣。”
【注释】
①组:织丝。
【译文】
夏代的君主启与有扈氏在甘泽开战没有胜利,六卿请求再战。夏君启说:“不可以。我的土地不少,我的百姓不少,但是打不赢,是因为我的德行太浅薄,教化不好。”从此,他坐的时候不铺两张席子,吃的时候不上两种以上的菜肴,不打开琴瑟,不整修钟鼓,不打扮子女,亲近亲人,尊敬长者,尊重贤良的人,任用能干的人,第二年有扈氏就归降了。
所以说,想战胜别人的一定要先战胜自己,想议论别人的先要检查自己,想了解别人的先要了解自己。《诗经》说:“拿缰绳赶马就像织丝一样。”孔子说:“审度清楚这句话就可以治理天下。”子贡说:“这么快?”孔子说:“不是说快了,是说做的是这件事,成就的是那个结果,圣人用此道理来修养自身,成就的是天下太平鼎盛。”所以,子华子说:“形成了丘陵的话,穴居的人就安心。水足够深形成深渊的话,鱼鳖就安心。松柏长成的话,路人就可以停下来乘凉。”
【原文】
孔子见鲁哀公,哀公曰:“有语寡人曰:‘为国家者,为之堂上而已矣。’寡人以为迂言也。”孔子曰:“此非迂言也。丘闻之:‘得之于身者得之人,失之于身者失之人。’不出于门户而天下治者,其唯知反于己身者乎!”
【译文】
孔子拜见鲁哀公,哀公说:“有人对我说:‘治理国家的人,治理好殿堂上的事就行了。’我认为这是迂腐的说法。”孔子说:“这不是迂腐的说法。我听说过:‘能得到自身修养的人就可以得到人心,失去自身修养的就失去人心。’不用出门就可以治理天下的人,只要懂得反省自身就行了!”
商朝初年,伊尹作为开国元勋与五朝元老,其与商王太甲之间的权力纠葛,因《史记》与《竹书纪年》的截然相反记载,成为中国古代史最著名的悬案之一。这场“贤相辅国”与“奸...
伊尹 太甲 2025-09-03 千古第一名相伊尹:从奴隶到元圣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人物以其卓越的才能、深邃的智慧和崇高的品德,被誉为“千古第一名相”——他便是伊尹。伊尹的一生,是从奴隶到宰相、从平民到“元圣”的传奇历...
伊尹 2025-07-31 伊尹祖籍考辨:多地渊源背后的历史密码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伊尹作为商朝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与思想家,其祖籍问题始终笼罩着神秘面纱。从《史记》到《水经注》,从甲骨卜辞到地方志书,不同文献记载的差异...
伊尹 2025-07-28 竹书纪年的信任密码:从战国秘史到现代文化符号的信仰重构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竹书纪年》犹如一颗充满争议的明珠。这部西晋太康年间出土的战国竹书,以“舜囚尧”“伊尹放太甲”等惊世骇俗的记载,彻底颠覆了《史记》构建的...
伊尹 太甲 2025-06-25 伊尹:商朝初期的全能贤相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伊尹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思想深度以及烹饪技艺,成为了商朝初期的一位全能贤相。他的生平事迹和贡献,至今仍被后人传颂和敬仰。一、出...
伊尹 2025-02-21 伊尹:商朝开国元勋的辉煌成就伊尹,名挚,尹为官名,是夏末商初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对商朝的创立和巩固做出了卓越贡献。一、辅佐商汤,建立商朝伊尹自幼被贩卖...
商汤 伊尹 2025-02-19 商朝名臣伊尹:传奇一生与离世之谜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商朝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伊尹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典范。作为商朝的开国元勋,伊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他最...
伊尹 2025-01-16 伊尹是否自立为王:历史真相的探讨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伊尹作为商朝初期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深厚的思想底蕴,为商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关于伊尹是否曾自立为王...
伊尹 2025-01-03 伊尹放太甲:古代权力与智慧的较量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商朝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时代。在商朝众多的故事和传说中,伊尹放太甲的事件无疑是最为引人入胜的一段。它不仅展示了古代权力斗争的复杂性,还体...
伊尹 太甲 2024-10-20 伊尹:千古第一名相的传奇与智慧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伊尹的名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他被誉为“千古第一名相”,不仅因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更因其高尚的品德和无私...
伊尹 2024-07-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