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被武则天废黜,为何还能重登上皇位?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中宗李显废立事件先后跨越21年,对唐朝历史影响很大。李显被废时,武则天完全掌控朝政,复位时,武则天黯然离场。因此,它是一个时代的开启、也成为一个时代的结束。纵观我国古代历史,一个皇帝如果被废位,那么他失去的不仅仅是政治生命,就连自身性命也很难保障。而李显却在被废14年后“枯木逢春”,继而再度复位,不能不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李显被废黜,皇戚贵胄不如平民
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按理说皇位轮不到他的头上,但是唐朝是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一个朝代,也就是说被千余年奉为圭臬的“宗法制”在唐朝失效了。比如唐朝的第二代皇帝是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第三代皇帝是李世民的九子(嫡三子)李治。因此,也预示着高宗之后的继承人选依旧扑朔迷离。
但是高宗李治很想从他之后树立“章法”,以改变皇权纷争的混乱历史。因此他率先把长子李忠立为皇太子。可是李忠的母亲刘氏只是一位普通宫女,所以注定他是一根无本之木,尽管高宗将他过继给了当时不能生育的王皇后,但是在王皇后被废之后,他又成了无源之水。
因此,李忠被废之后,皇太子的位置顺势落到了嫡长子李弘(皇五子)的头上。因为当时的武则天已经被立为皇后,尽管李弘当时才四岁,但是被母亲赋予了一股舍我其谁的豪气。可是,让高宗无奈的是李弘于公元675年“猝死”,年仅23岁,近二十年培育心血付诸东流。
李弘之死疑点颇多,不排除武则天使手段。之后,高宗只好将嫡次子李贤立为皇太子。为了表示让李贤继承江山社稷的决心,高宗皇帝还让其三次监国,等于是提前熟练彩排,届时一步到位。而李贤仅做子五年皇太子就被母亲揪出“谋反罪”,然后贬为庶人,流放巴州。
也许会有人疑问,李治的两个儿子都是不堪大任的庸才吗?其实并不是。实际上正是他们的优秀、仁义、贤德、广受拥待,才引起母亲武则天的忌惮,而武则天早就怀揣皇帝梦想,所以不可能坐视两个儿子在前面挡路。但是,儿子做梦也不会想到母亲会对自己下手,于是乎稍微表现的任性大意了一些。结果,给了武则天做文章的机会,于是双双沦为了她问鼎皇位的基石。
好在,高宗皇帝还有儿子可使,李贤之后又扶李显上位。这次高宗皇帝比上次还发力,不久便把李显长子李重润立为皇太孙,等于是提前规划好了皇后继承人的顺序。可能是有父亲的撑腰,李显有些得意忘形,他丝毫没有觉察到母亲暗中那双嫉妒愤懑的眼睛,因此也注定了他被废黜的悲剧。
公元683年十二月,高宗李治驾崩,李显顺利登上皇位,是为中宗。显然是事先早有计划,李显一即位,便打算将给岳父韦玄贞来个三级跳,即由普州参军火速升为豫州刺史,然后拜相,最终建立自己的核心班底。表面上看,李显的做法很正确,但是有些操之过急,或者是这些做本就多余。因为武则天的眼里不可能揉进沙子。所以,李显仅当了55天皇帝就废除。
李显之后,弟弟李旦被武则天操控上皇位。李旦是个“识相”的孩子,对母亲言听计从,所以他的皇帝性质决定了他的存在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李显被废标志着武则天正式接管大唐皇权,她一生最鲜亮的时刻正式到来。然而与武则天光芒万丈“相得益彰”的是李旦、李显两兄弟的卑微与寒酸。李旦在武则天的眼皮底下苟活,李显则被逐出京城、流放房州。故此,兄弟二人,相隔千里,同为天涯沦落人。
而相比而言,李显的境遇尤为糟糕,他总担心自己落个同哥哥李贤一样的下场。因为就在李显被废幽禁当月,李贤就在武则天的授意之下被丘神勣逼死于巴州。而李显本就没有什么刚气,再加上他最初被流放的均州还是叔父魏王李泰曾经客死过的地方,好比是住进了“闹鬼的屋子”一般。况且武则天对他也不放心,隔三差五地派使者前来巡视。所以,李显每天所殚精竭虑的便是如何保命。就这样,李显在战战兢兢中度过了14个春秋,所承受的煎熬可想而知。公元698年,武则天将李显迎回洛阳,理由是为其治病。
迎回李显,峰回路转
但凡对唐史有一知半解的人都知道李显被迎回复位皇太子离不开神探狄仁杰的功劳。但实际上狄仁杰只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真正促使武则天下决心的还有其他因素。
武则天称帝时已经67岁高龄,所以她坐上皇帝宝座的那一刻就面临传位的问题。但是,把江山社稷传给武性还是李姓是个很纠结的问题。如果回归李姓,那么就意味着多年为“武周”的努力付诸东流,如果传给武姓,但又不心甘情愿。因为武则天实际上对两个“最佳人选”、侄子武三思及武承嗣都不感冒,只不过是他们二人马屁拍得让自己舒服而已。
武则天从小生活在一个并不和谐的家庭,他的父亲武士彟原配生下武元庆、武元爽兄弟。续弦杨氏之后生了武则天姐妹三人。武士彟去世后,武则天姐妹及母亲几人倍受两个哥哥欺辱。所以,武则天得势之后先是对两哥哥及其子嗣进行贬谪。而当武则天准备登基时,又面临李唐宗室的压力,所以只能将两个侄子拉拢过来,以助一臂之力。故此,受重用的两侄子为她忙前跑后,没少搞一些神神叨叨的图谶、或煽动一帮人出来造势,来佐证她的称帝是天意难违。
就武三思及武承嗣而言,他们之所以积极帮助姑妈出力,实际上都想将来得到皇位。因为,他们以武则天至亲的身份论证了事情的可行性。为此二人不光对武则天巧言令色,还且还对她宠幸的薛怀义、张昌宗、张易之等人点头哈腰、牵马坠蹬、阿谀逢迎。而戏剧性的是,实际上投了二人反对票的恰是张昌宗、张易之兄弟。
原来,经狄仁杰苦口婆心的劝说,武则天萌生了传位于儿子的打算,但是还没有下定决心。御史中丞吉顼发现火候不够,于是找到“二张”兄弟说:“女皇百年之后,您二人如想自保?想必依附庐陵王是唯一出路吧!”兄弟二人左思右想,觉得确实有理,毕竟武则天还政于李唐是人心所向,于是转而在武则天给李显投票。武则天当然知道背后是心腹吉顼的主意,但也认识到传位于子是众望所归,于是决定马上迎儿子李显回到身边。
枯木逢春,李显重登皇位
李显回到洛阳是在698年,到705年正月登上皇位又经历整七年时间,而这无疑又是一个漫长考验期。而这个时期正是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最受武则天宠幸的时候。另外,武则天年老,精力不济,好多政务均交二张兄弟代为处理。后来,李显女儿永泰公主、女婿武延基、儿子李重润几人表达对二张插手朝廷事务的不满。二张兄弟得知后向武则天哭诉委屈。武则天一怒之下把几个孩子赐死。而李显为得到皇位,只能毫无选择地顺从武则天。但反过来说,几个孩子的死,根源是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所致,因此注定了他们同李治产生不可化解的仇恨。
二张兄弟“捅了炉子”之后,发现局面无法挽回,只能转而在武则天传位于李显的事情上设置障碍,甚至还频频打压、陷害一些拥护李显的大臣。二张兄弟此举,最终导致两个结果出现,一是武则天传位事宜一再拖延,二是同李显、朝臣的对立加深,将自己的退路堵死。因此,当武则天的“传位”变得扑朔迷离的时候,所有拥护李显的人都将矛头对准了二张兄弟。但是,此刻的武则天并不想舍弃二张兄弟,所以当众人弹劾二人的声浪此起彼伏时,她选择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最终,80岁的宰相张谏之失去了耐心,于是联合崔玄暐、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李多祚、李湛、驸马都尉王同皎等等众人诛杀张昌宗、张易之及其他宗室兄弟,将武则天逼下皇位,拥李显复位。
总结:背后的细节原因
表面上看,李显复位离不开“拥李派”的运作,比如狄仁杰、吉顼、张谏之等人在前台的冲锋陷阵、甚至还有宰相宋璟、魏元忠等人幕后的助力。最终,逼迫武则天一步步交出皇位。而实际上,武则天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
一、内在的压力。举个例子,帮助武则天废除李显的人虽然是被高宗李治定为“顾命大臣”的裴炎,但是裴炎并不支持武则天称帝,他之所以支持武则天废掉李显,完全是尽自己的责任,选择最合适的皇帝人选,但这个人选不是武则天。因此,当武则天露出“庐山真面目”之后,裴炎立刻与其唱起了反调,甚至直言不讳、不厌其烦地要求武则天尽快还位于李显。
实际上反对武则天的人很多,而裴炎不过是众多反对者的冰山一角。也正是感觉到这股巨大力量的存在,所以武则天即刻推行“酷吏清洗”,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但是近十年的打压,拥李派就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一直存在。所以,即便武则天有一万个心愿让江山社稷一直“姓武”下去,可是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做到。如果传位于其中一个侄子,那么他们得到的不是皇位,而是一颗“炸弹”,最终就连所有族人都会被炸得粉身碎骨。汉朝吕后一族就是前车之鉴。
二、宗室压力。率先起兵反武的虽然是“冒牌”宗室李敬业,但是他就像是一根导火索,引爆了李唐宗室的怒火。如果李敬业最先攻战洛阳,如果李唐宗室不像一盘散沙那样庸碌无为,那么武则天早就灰飞烟灭了。所以,即便武则天很快掌控局势,但对她内心的冲击久久挥之不去。
三、外在压力。突厥是第一个反对武则天改唐为周的少民族国家。公元698年六月,也就是李显被迎回洛阳的三个月之后,突厥可汗阿史那默缀要求将女儿嫁给李显(或李显兄弟)为王妃。但是武则天却把侄孙武延秀派往突厥,迎娶可汗女儿。结果阿史那默缀大为光火,大骂武则天“狗尾续貂”,甚至还将“武姓”贬的一无是处。最终,阿史那默缀又以其他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为理由起兵滋扰武周边境。而武延秀则被突厥扣押,直到六年后突厥同武周的关系缓和,他才得以回到故土。
所以,突厥反对武则天虽然是个案,但是从中也能窥探出李唐在周边国家中的地位。而且,诸如契丹、吐蕃等国同武周的关系也不稳定,其中不排除同突厥有许多相似原因。
综上所述,李显复位是大势所趋,武则天没有“逆势而为”的能力,所以在风光无限之后只能回归平寂。但是,武则天作为一位女性而迸发出的巨大能量让整个时代都为之侧目,所以她也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性之一。而李显终归给人带来了一片失望,也正是因他的平庸无能,致使大唐王朝继续于刀光剑影中前行。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长河中,皇权与相权的博弈、外戚与宗室的角力屡见不鲜。唐中宗李显与武则天的权力更迭,正是这一历史规律的典型缩影。这位被史书评价为“贪玩厌学、胸...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10 武则天毒杀外甥女魏国夫人:权力漩涡中的血色真相在唐朝宫廷的权力游戏中,武则天与外甥女魏国夫人贺兰氏的生死博弈,成为后世史家笔下最残酷的注脚之一。这场看似因“情敌”引发的血案,实则是皇权与亲情、野心与生存的激...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10 贞观末局的权谋博弈:李世民为何放武则天一条生路?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长安城翠微宫内,51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奄奄一息。面对26岁的才人武则天,这位以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的铁血帝王,最终选择放她一条生路。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0 程咬金在武则天即位后是如何活下来的?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的政治斗争堪称残酷。她为巩固权力,对朝中反对势力展开大规模清洗,许多开国功臣与权臣均未能幸免。然而,凌烟阁二十四...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07 武周代唐:一场“无声”的权力更迭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在洛阳则天门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代唐”。这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登基大典,既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武装反抗,也未遭遇普遍的士族...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06 从武媚娘到武则天,她胸怀天下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帝,其人生轨迹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从初入宫闱的才人武媚娘,到君临天下的女皇武则天,她以非凡的勇气、智慧与手腕,在男权...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06 武则天退位时,姚崇痛哭背后的政治智慧与历史隐喻公元705年2月20日,神龙政变的烽火点燃了洛阳紫微城。太子李显与宰相张柬之率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82岁的武则天退位。这场改朝换代的政变中,绝大多数...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06 武则天谋权改国号,晚年为何能善终?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在洛阳则天门城楼宣布改唐为周,建立武周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以雷霆手段谋权篡位,却在晚年主动退位,最终以皇后身份与唐高...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06 权力的终章:武则天与吕雉家族命运的分野密码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与吕雉作为女性掌权者的代表,均以铁腕手段重塑了王朝格局。然而,两人死后家族命运却呈现截然不同的轨迹:吕雉家族在三个月内被彻底诛灭,而武则天家...
武则天有男宠吗 吕雉 2025-11-03 武则天为何不立武承嗣为太子:权力博弈中的理性抉择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始终面临一个核心问题: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她既需巩固武周政权,又要平衡李唐旧臣与武氏家族的利益。在侄子武承嗣与儿子李显...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0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