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是秦朝二世皇帝时期的丞相,秦始皇死后他发动了沙丘政变。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宦官之一,赵高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实际上,赵高这个人,在正史上是没有传记的。他的所有事迹,都只是在秦始皇、李斯、蒙恬等人的传记当中,顺带提及。再加上秦朝太过久远,很多相关的史料记载,早已遗失。这就导致我们今天对于赵高的人生,尤其是赵高的早年经历,并不是太过了解。
据现代史学家考证,赵高应该是出生于秦昭襄王末年。也就是说,赵高和秦始皇其实是同龄人,两个人的年龄差距不超过三岁。
另外,赵高是嬴姓,赵氏。在先秦时期,姓和氏往往是分开的,而且只有贵族才有氏。所以据后世史学家推测,赵高的母亲,应该是赵国王族的后裔,后来流落到秦国,逐渐成了普通秦国百姓。
再后来,赵高的母亲犯了罪,被收为了奴婢。此后,赵高的母亲在此期间,生下了赵高,以及其他多个子女。但是对于赵高的父亲,史书上依然没有任何提及。后世史学家推测,赵高的父亲,极有可能是秦国的一个普通小吏。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世,导致赵高虽然起点比较低,但是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赵高成年之后,不但学识渊博,还通晓秦国的法律。甚至在书法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甚至堪称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家。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赵高被秦始皇派到了胡亥的身边,教胡亥法律和判案。大家其实可以想一下,能够被秦始皇看中,并且作为自己儿子老师的人。这样的赵高,显然是相当优秀的。
但是,因为史料的缺乏,目前我们对赵高入仕之后,在官场上的升迁之路,一无所知。而且,虽然目前史学界,普遍以赵高是一个宦官为主流看法。但实际上,就连赵高到底是不是宦官,其实也是有很大争议的。
因为在正史上,唯一对赵高的仕途记载,就是秦始皇曾任命赵高,担任中车府令,负责掌管皇帝的车马。这个官职,在不同的朝代,职能是不一样的。有的朝代,是必须由宦官来担任的。但也有一些朝代,管理这方面工作的人,是朝中的大臣。

另外,对于中车府这个机构,目前能够查到的史料,也是寥寥无几。我们也不知道,这个机构到底是隶属于宫里,还是隶属于朝廷。
而对于赵高成为宦官的原因,史学界其实还有另外一种猜测:赵高本来是继承了自己父亲的官吏之位,靠着自己的才华,逐渐成了中车府令。但后来,因为赵高犯了法,负责审案的蒙毅,最后判了他死刑。
但是,秦始皇比较惜才,赦免了赵高,将赵高的死刑改为阉刑。所以自此之后,赵高才成为了宦官,并且继续担任中车府令的职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高有子嗣,但遭受阉刑之后,赵高性格大变,想要报复秦朝,所以才会有了后来的那些事情。
因为史料的缺乏,直到今天,我们对赵高早年经历的了解,依然是迷雾重重,无法下定论。而对赵高的详细记载,其实是从公元前210年开始的。
这一年,秦始皇第五次东巡。身为掌管皇帝车马的官员,赵高自然也是一路跟随。然而,就在这次东巡的路上,秦始皇病重了。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就比较熟悉了。
秦始皇病重之前,让负责掌管印玺的赵高,草拟一份诏书,让当时正在北方监军的公子扶苏,返回咸阳。但是赵高接到这个命令之后,因为他和扶苏不合,担心扶苏即位后,会对自己不利,所以就扣下了这份诏书。
不久之后,秦始皇去世,丞相李斯害怕,秦始皇突然驾崩,会导致天下大乱。恰巧在这个时候,赵高找到李斯,并且最终说服了李斯,两人合谋拥立胡亥。此后,两人封锁了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并且假传诏书,送去北方逼扶苏自尽。
等到一行人回到咸阳之后,赵高和李斯马上拥立胡亥即位,公开了秦始皇的死讯。同时,赵高也被胡亥封为郎中令,一跃成为整个秦朝的决策者之一。
不过有趣的是,这件事,明明是赵高和李斯、胡亥三人的密谋,但是后来却被搞得天下皆知。甚至就连陈胜起义的时候,也是打着扶苏的旗号。上百年后的司马迁,更是对这事记载的极为清晰。所以这件事到底是怎么传出去的,也是一个千古之谜。
而胡亥登基之后,开始穷奢极欲,胡作非为,大肆滥用民力。赵高则是借着胡亥对自己的信任,主要掌握了生杀大权,在咸阳城内大肆屠杀反对者。不但杀掉了许多秦国宗室,以及大量反对他的官员。就连丞相李斯,后来都被赵高陷害,最后扣上了一顶谋反的帽子,含恨而死。

与此同时,因为胡亥即位之后,非但没有休养生息,反倒是继续穷奢极欲,终于逼得底层百姓开始起义了。公元前209年,就在胡亥大肆清理反对者的时候,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正式拉开了秦朝灭亡的序幕。
而面对汹涌的农民起义,咸阳这边,非但没有积极应对,反倒是在继续内斗,杀掉了大批官员。公元208年,随着李斯被杀,赵高继任为丞相,在朝堂上已经一家独大。接下来,赵高就导演了一出著名的‘指鹿为马’的戏份,杀掉了那些和自己意见不统一的官员,彻底架空了胡亥。
就在胡亥抓紧夺权的时候,汹涌的农民起义,已经蔓延全国。以项羽和刘邦等人为首的联军,已经攻入关中,即将兵临咸阳。此时的赵高,非但没有积极抵抗,反倒是突然发动政变,干掉了胡亥。此后,赵高拿着玉玺和皇帝的信物,来到大臣们面前,直接打算自己称帝。
但是,当他开始打算称帝的时候,满朝大臣,虽然迫于他的威严,不敢反对,但也没有任何人表示支持。
此时的赵高,终于知道,自己就算掌握了所有大权,终究还是不得人心。于是最终,赵高只能将玉玺给了秦国宗室成员子婴,拥立子婴即位。但子婴被拥立之后,假意推脱有病,赵高只能亲自去请。而赵高来到子婴的地盘后,子婴手下的宦官韩谈,直接上前一刀,结果了赵高的性命。
就这样,一代权宦赵高,以一种十分荒谬的形式,走完了自己荒诞的一生。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胡亥在望夷宫被赵高逼杀,标志着秦朝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的彻底失控。在这场血腥的皇位争夺中,胡亥几乎屠尽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却唯独留下了子婴—...
秦二世 赵高 2025-10-17 秦始皇灭六国:战俘处置背后的政治智慧与历史逻辑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以雷霆之势横扫六国,完成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这场持续十年的战争不仅重塑了政治版图,更引发了关于战俘处置的深层思考。据《...
秦始皇陵 2025-10-16 权谋漩涡中的抉择:李斯为何背弃女婿扶苏?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宫。随行的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与幼子胡亥联手,篡改遗诏逼死长子扶苏,改立胡亥为帝。这场政变不仅颠覆了秦朝的继承...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15 沙丘遗诏的另一种可能:扶苏继位能否改写秦朝命运?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沙丘平台暴毙,遗诏“与丧会咸阳而葬”的模糊表述,与赵高、李斯、胡亥三人合谋篡改的“立胡亥为太子”密令,共同将秦朝推向了二世而亡的深渊...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13 仁政未竟:若扶苏继位,秦朝能否改写“二世而亡”的宿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遗诏本应传位于长子扶苏,却因赵高、李斯篡改诏书,导致胡亥登基、扶苏自尽。这场权力更迭的意外,让秦朝迅速陷入暴政与...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13 子婴身份之谜:秦始皇血缘中的“幸存者”与权力真空的产物秦朝末年,当赵高将玉玺塞进子婴手中时,这位仅在位46天的末代秦王,其身世却成为两千年来未解的历史谜题。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种矛盾记载:或为扶苏之子(始皇之孙...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13 李信伐楚之败:秦始皇的权谋与宽纵背后的历史逻辑公元前225年,秦国年轻将领李信率20万大军南下伐楚,却在淮水流域遭遇惨败,七名都尉战死,秦军几乎全军覆没。这场战役不仅成为秦统一六国进程中最大的挫折,更暴露出...
秦始皇陵 2025-10-13 唐高祖李渊为何在历史上“隐身”?——被儿子风头掩盖的开国之君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王谱系中,唐高祖李渊作为唐朝开国皇帝,其历史存在感却远低于秦始皇、汉高祖等同类君主。这种反差源于多重因素:既因他身处“暴君”隋炀帝与“千古一帝...
秦始皇陵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0-01 宋真宗赵恒: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帝王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历史长卷中,封禅泰山是一项象征“功盖三皇五帝”的至高礼仪。自秦始皇首开先河,至宋真宗戛然而止,两千余年间仅有六位帝王完成这一壮举。而宋真宗赵恒,...
秦始皇陵 宋真宗 2025-09-23 君士坦丁大帝凭什么排第一:重塑罗马与基督教的双重遗产在历史学界关于“世界八大君王”的评选中,君士坦丁大帝始终稳居榜首,甚至超越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等传奇人物。这一评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罗马帝国政治结构的根本性...
秦始皇陵 2025-09-22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