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淮南王刘安,了解汉朝历史的朋友们都会有一个印象,那就是这个刘安处处跟汉武帝作对。其实严格来说也谈不上是作对,算是政见不同。刘安其实很有野心,认为自己有继承大位的天命。在皇位面前是六亲不认,早在七国之乱的时候刘安就有想要参与反叛了,结果是因为自己太蠢把兵权弄丢了,这也反倒是拯救了自己。刘安为何野心膨胀?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自身的特殊情况。
当年铲除诸吕后,功臣派为了个人私利,杀害了汉惠帝刘盈的所有儿子们,造成嫡系断绝。本来刘邦的庶长孙刘襄,无论从地位还是功劳上讲,都是毫无争议的继承人,可是功臣派和琅琊王刘泽,不愿意拥立能力太强的刘襄。
这样一来,皇位继承人只有两个候选人:刘邦的第四子代王刘恒,第七子淮南王刘长。
这俩人谁更合适呢?从法理上来讲,刘长其实比刘恒更有资格,为什么这么说呢?刘长虽然也是庶出,但是他母亲在他刚出生就自杀了,他自幼被吕后收养,从法理上讲,他已经被过继给吕后,那么他就应该是嫡子。
所以,从宗法制角度,刘长比刘恒更合法,然而,最后上位的是刘恒。
后来的事实证明,对汉帝国来说,选择刘恒是正确的,可是从法律角度讲,刘恒上位确实不合法,刘氏宗室子弟很不服气,尤其是齐王系(刘襄兄弟)和淮南王系(刘长的儿子们)。
都说七国之乱源于削藩,其实宗室子弟对汉文帝一系的不服气,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让汉文帝一系与淮南王一系恩怨加深的事件,就是刘长谋反事件。
汉文帝登基后,对唯一在世的弟弟刘长,是相当的优待,甚至达到了纵容的地步。刘长本来就胆大妄为,在汉文帝的骄纵下,屡屡干出不法事件,直到走向谋反地步。
很多史学家认为,汉文帝是故意放纵刘长,让他走到不可收拾。其实这个说法站不住脚,刘长如果能上位就轮不到汉文帝了,他对汉文帝构不成威胁。相反,汉文帝为了缓和与宗室子弟的矛盾,不大可能无事生非,自找麻烦。
汉文帝对刘长的处置,也算做到了仁至义尽,仅仅将他流放蜀地,刘长半路绝食自杀,是一个意外事件,责任不在汉文帝。
但刘长的死,却给汉文帝一系与淮南王一系,留下深深的创伤。尤其是刘长死后,社会上突然流传出一举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米尚可舂,兄弟两个不相容。”直接把矛头指向汉文帝,意思说汉文帝谋害了刘长。
其实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歌谣肯定是诸侯王们编造的,其目的就是号召所有诸侯王团结一致,共同对抗汉文帝试图实行的削藩令。这个歌谣很恶毒,在达到了让汉文帝投鼠忌器的目的同时,又在淮南王一系子孙的心底,种下了一棵毒苗!
继任淮南王刘安,是刘长的长子。刘安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要比其实际名声要大得多,他是一位被低估了的人物。但是文化巨人刘安,又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政治矮人!
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爆发前,吴王刘濞派人跟刘安联系,刘安也做好了共同参与叛乱的打算。他的国相骗他说:我可以替您掌兵相应吴王。刘安竟然相信了国相,兵符到手后的国相立刻翻脸,不再听刘安的调遣,而是加固城防,拒绝吴军。
就这样,刘安反而因祸得福,躲过了七国之乱平定后被诛的命运。
汉武帝即位后,对这位族叔是相当的尊敬,可是这也遏制不了毒苗的生长。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不育,卫子夫入宫后,连续给汉武帝生了三个女儿,直到汉武帝28岁那年,皇太子刘据才出生。
建元二年,刘安进京,时任太尉田蚡竟然对刘安说:“皇上没有子嗣,万一皇帝晏驾,您就是皇位的不二继承人!”就这一句话,让刘安大喜过望。
对这段历史,我一直持怀疑态度。那一年汉武帝才十七岁,田蚡何以说出这样的话?即便汉武帝一直无子,按照宗法制,他还有侄子,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刘安的头上,他又哪来这份自信?另外田蚡是汉武帝的舅舅,汉武帝是他的根,他得糊涂到什么程度,才会把票投向刘安?
我们只能姑且认为田蚡和刘安都是“智障”,甚至有点神经错乱,一个张口胡说八道,什么都敢说,一个听风是雨,什么都敢听。
建元六年,一场流星雨让刘安怦然心动。有宾客对他说:当年吴楚七国之乱,就出现过数尺长的流星,结果是流血千里;如今这么大的流星雨,天下应该会出现更大的兵乱。
言下之意就是,今年如果兴兵,那规模肯定足以掀翻汉武帝的皇位!刘安再次心潮澎湃,“治器械攻战具,积金钱赂遗郡国诸侯游士奇材。诸辨士为方略者,妄作妖言,谄谀王,王喜,多赐金钱,而谋反滋甚。”
忙得热火朝天,兵器甲具都打造好了。结果,也不知道为啥,干打雷不下雨,白白浪费了天象吉兆,除了激动好几天外,未发一枪一弹。
此后的十一年,刘安一直处于造反谋划之中,一面由他的女儿刘陵往返京城刺探消息,一面悄悄打造兵器,网罗奇能异士。直到自己家不断出现的烂事,让他的阴谋败露。
从上述过程就可以看出,刘安这个政治小矮人,其实能力很低下,满腹经纶的他,跟很多儒生犯了同一个毛病:迷信得要死。天命观没有让他对自己产生谨惧,反而狂妄地附会自己就是真命天子。
就这样,他让自己越滑越远!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所谓刘安与汉武帝处处作对,其目的就是想取而代之。让他产生这个非分之想的原因,就是历史遗留问题,给刘安埋下的毒苗。再加上田蚡的蛊惑,和天命观的剑走偏锋,让他错误地自诩天命所归。
在楚汉争霸的烽火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刺破了鸿门宴的虚伪和平。这位被司马迁以寥寥数笔记载的楚国...
司马迁 项庄 2025-09-23 刮目相看:吕蒙的蜕变与历史回响“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流传千年的成语,源自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的蜕变故事。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武将从“吴下阿蒙”到学识渊博的逆袭,更折射出中国古代对“终身...
吕蒙 2025-09-23 刘秀的成功太诡异了?解码东汉开国皇帝的“逆袭密码”公元23年的昆阳之战,28岁的刘秀以不足2万兵力击溃王莽43万大军,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被《后汉书》记载为“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会大雷风,屋...
刘秀 王莽 2025-09-22 鲁元公主的丈夫:赵王张敖——权力联姻下的命运交织在中国西汉初年的历史长卷中,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的独女,其命运始终与王朝政治紧密相连。而她的婚姻,更是权力博弈的典型缩影——丈夫张敖的身份,不仅承载...
吕雉 刘邦 2025-09-22 吕后:历史褶皱中的复杂人性与权力镜像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吕后(吕雉)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她既是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统治者。关于她是否算“好人”的讨论,本质上是...
吕雉 刘邦 2025-09-22 张骞西域风云:娶妻生子的隐秘篇章与历史回响公元前138年,长安城门外,26岁的张骞手持汉节,率领百人使团踏上西行之路。这位汉代汉中郡城固人未曾想到,这场本为联合月氏共击匈奴的使命,将因匈奴的阻截演变为长...
张骞 2025-09-19 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一位传奇与争议交织的女性在中国西汉的历史长河中,汉元帝刘奭的皇后王政君,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却又饱受争议的女性。她的一生跨越了多个朝代,见证了西汉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落的全过程,其身居后位长...
刘奭 2025-09-19 吕后为何不杀周昌:权力博弈中的理性抉择与人性羁绊在中国历史上,吕后以手段狠辣著称,戚夫人被做成“人彘”、赵王如意被毒杀等事件,均彰显其政治斗争中的残酷无情。然而,面对曾多次公开反对自己、甚至阻碍其诛杀赵王如意...
戚夫人 2025-09-18 田安:王莽家族的先祖血脉与历史转折在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田安与王莽的关联犹如一条隐秘的线索,串联起战国末年至西汉末年的风云变幻。田安不仅是王莽的直系先祖,更是其家族从齐国贵族到新朝皇族的命运转...
王莽 2025-09-17 汉武帝征朝鲜:铁血东征与东亚格局重塑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以雷霆之势向朝鲜半岛发起远征。这场持续两年的战争不仅终结了卫满朝鲜的独立政权,更将汉朝疆域拓展至鸭绿江流域,在东亚历史上刻下深刻印记。...
刘彻 2025-09-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