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在战国七雄中,早期的存在感并不强,直到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赵国才慢慢崛起成为能和秦国抗衡的强国。当然,胡服骑射的故事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但赵国能崛起不光是因为进行了军事上的改革,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改革,钱会直接影响一支军队的实力。当时的邯郸城算得上最为繁华的一个城市,那赵国在经济方面到底有哪些高招呢?赵国强极一时,但他本身也存在一些先天不足。

赵国从三家分晋时就明显营养不良,先天性不足。这里主要是地理位置的原因。赵国分到的是山西中北部和河北平原。而山西部分大多是山地,河北大多是苦寒之地。
所以赵国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有限,肥沃之地更是少之又少。这也就带来了粮食和人口问题。赵国的人口是七雄中最少的,它的兵员难以得到大规模的补充。而粮食生产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基本,不仅是维护和平时期的利器,也是战争年代的重要砝码。
赵国复杂的地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御外敌,但也带来了粮食运输问题。在战国那个年代,运输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赵国在和秦国打长平之战时,运输粮食的缺点立马暴露。赵国想要跨过上党天险,更加艰难。
赵国命运多舛,生产粮食不足,又频繁遭遇连年灾荒,所以大多要进口粮食,主要从齐国、燕国等产粮大国进口。没有发达的农业,充足的粮食,赵国根本无法持久称霸,更别提跋山涉水去灭秦国了。后期更是发生了大地震,连年灾荒。又与齐国、燕国结成死敌,得到不到支援。纵然李牧将军还在,赵国内部也将分崩离析,也许投降是最好的结果。

赵国在农业上不行,但另外开辟发财之路-那就是大力发展工商业,赵国都城邯郸一度成为当时天下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吕不韦就是在这里看到的异人,发出了“此奇货可居也”的感叹。
赵国摒弃了以农为本,工商并举的生态经济,而是走上了以商为本的道路。这不仅使赵国在农业上继续落后,而且粮食要严重依赖进口。商业上讲究流通,一旦与周边国家闹翻,关闭了贸易市场,对于赵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北方千里的边境贸易和畜牧业收入都花在了代郡的军队上,邯郸的贸易、冶金业成为了赵国的支柱性产业。
赵国对外扩张可以解决资源短缺和国内矛盾,于是先后瞄上了草原、齐国、燕国。但它的扩张终究到了瓶颈期,尤其到了后期周边都是敌人。草原上是宿敌,秦国切断了赵国联系韩魏的通道。燕、齐都是秦国的盟友,在这种情况下,光经济封锁就能让赵国万劫不复。

赵国虽然在赵武灵王时期人才济济,但因为沙丘之变,赵国流失了一波重要的人才。到了赵惠文王时期,赵国成为东方最强大的国家。文有平原君、蔺相如,武有廉颇、赵奢,又引进了乐毅、田单等一时名将,可以说赵国有着丰富的人才。
但历代赵王都有毛病,就是任用人才以宗室为主,国内次之,国外排到最后。长平之战,赵国动用全国之力,但赵王不放心领兵的廉颇,秦国散布流言说廉颇要投降了,立马把宗室赵括派到前线替代。而外国人乐毅、田单不在考虑范围内,将国运和兵力赌在外国人的手里实在不放心。
赵王两次中反间计,也说明了最后三代赵王对统兵之将的猜忌。比如赵王迁上台,把廉颇的兵权解了,廉颇被赶到楚国客死他乡。最后秦赵决战关头,又把李牧等人撤职杀害,无疑自毁长城。任用奸佞郭开,充分暴露了任人唯亲的短板。
从赵惠文王的黄金二十年,再到长平邯郸之战,赵国称霸的落幕,赵国后期也出现了人才储备不足。国内没有优秀的治政人才,武将也只有李牧将军能堪大任。政治黑暗,朝堂乌烟瘴气,又有秦国间谍的渗透,国焉能不亡?

赵国和魏、韩一样,也是一个四战之地。北面有燕国和游牧部落,南面有齐国、中山国,西面与魏国、韩国接壤。赵国立国百年都是在战火中度过,当别人称王称霸的时候,它只敢称侯。
虽然后期称霸,但终究会受到周边国家的联手打压。长平之战就是最好的例子。韩国首先撤出上党,六国坐等看着这场好戏,巴不得两败俱伤。
虽然燕赵有着百年良好关系,但君王不是一直这么想的,燕国也想吃掉赵国。比如长平之战的九年后,燕王喜就亲自率领全国之力意图灭赵。虽然失败了,但打破了燕赵两国的和平,从此赵国又多了个烦恼。后期的燕赵战争拖垮了赵国恢复的元气。
虽然赵武灵王开辟了千里国土,但大多是荒无人烟的草原。由于纵深过长,又与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因此要在代郡驻扎第二军团,无疑将赵国军力分流。灭国之战,赵王也不管北方了,直接调集李牧本部南下,赌上最后的实力。

而三晋联盟向来是魏国领衔,而这时魏国衰落,赵国强盛。以前魏国一直欺凌赵国,现在反过来了,魏国心理不舒服,巴不得赵国赶紧被秦国打残。韩国简直是最典型的墙头草,到了后期直接向秦国称臣。赵国也别指望三晋的力量了。就算赵国想进军秦国,也得向魏国、韩国借路,魏韩就算答应,也会暗地里下黑手。
合纵联盟自打五国攻齐后,就不复存在,一直到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才恢复,中间有40年没有合作过了。合纵向来是各怀鬼胎,前面三次大多以失败告终,这些大家都心知肚明。齐国彻底退出,楚国和秦国大多是姻亲和联盟关系,燕国没有直接利益冲突。因此,合纵联盟向来是楚燕呐喊,韩赵魏出力。
赵国如果和其他五国组成联军进攻秦国,那么它失败的概率远高于单独作战。而它如果单独作战,国内空虚,劳师远征,运输能力和国家资本又不足,注定会失败。
因此,即使是赵国最强盛的时期,也不敢主动攻秦,巴不得秦国不来打它就谢天谢地了。而赵国也一只会出动小股部队南下侵齐,北上草原。
在东晋的历史长河中,孝武帝司马曜本是一位颇具作为的君主,却因一句酒后戏言,在35岁的壮年时期命丧宠妃之手,其死因之荒诞,堪称中国帝王史上的奇闻。乱世登基:夹缝中...
司马曜 2025-11-12 王敦:权臣的轶事与风云人生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作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王基之子,他在东晋时期掀起了惊涛骇浪,其一生既有令人惊叹的成...
晋武帝 2025-11-05 晋武帝司马炎的“困局”:嫡长子继承制下的无奈抉择晋武帝司马炎以雄才大略统一全国,开创“太康之治”,却在选择继承人时陷入两难:其嫡次子司马衷自幼痴愚,却最终被立为太子并继承大统。这一看似矛盾的决策,实则是司马炎...
司马衷 晋武帝 2025-10-30 妖后贾南风:权力漩涡中的疯狂与覆灭在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后的西晋宫廷中,一场由皇后贾南风引发的血雨腥风,彻底撕裂了这个新生的王朝。这位以丑陋面容与狠辣手段著称的皇后,通过精心策划的政治阴谋与权力游戏...
贾南风 晋武帝 2025-10-30 武悼皇后杨芷:从椒房独宠到金墉饿毙的悲剧人生西晋咸宁二年(276年),18岁的弘农华阴贵女杨芷身着华服踏入椒房殿,成为晋武帝司马炎第二任皇后。这位史载"婉嫕有妇德,美映椒房&qu...
晋武帝 2025-10-30 寒门战神的陨落:刘牢之的悲剧人生与政治困局在东晋门阀政治的阴霾下,寒门将领的命运如同飘零的孤舟。刘牢之,这位以洛涧之战名震天下的北府军统帅,最终却因三次倒戈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他的故事,既是一部寒门武...
刘牢之 2025-10-30 寒门俊杰的仕途密码:石苞的权谋、轶事与家族沉浮在中国历史上,石苞(?-273年)以寒门出身却跻身西晋“八公”之列,其仕途轨迹堪称一部逆袭教科书。从渤海南皮的卖铁小吏到晋武帝司马炎亲送灵柩的司徒公,石苞的一生...
晋武帝 2025-10-17 权力漩涡中的疯狂:贾南风如何点燃八王之乱的导火索西晋元康九年(299年),洛阳皇宫内,皇后贾南风命人将一杯毒酒递给太子司马遹。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皇储,在醉酒中被逼写下“陛下宜自了”的谋反书信,最终死于药杵。这...
贾南风 2025-10-15 乱世枭雄的困局:刘牢之的崛起与陨落公元383年的寒夜,洛涧河畔芦苇丛中,五千北府兵精锐正借着夜色掩护悄然渡河。领军的将领身披明光铠,腰间环首刀在月光下泛着寒光——这位名震东晋的猛将刘牢之,即将以...
刘牢之 2025-10-14 王猛:前秦帝国的缔造者与悲情终章王猛(325-375年),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人,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政权最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他以寒门之身辅佐氐族君主苻坚,通过十八年励精图治,将一个偏居关中的...
苻坚 王猛 2025-10-1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