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林黛玉的爷老子林如海,科第出身,高中探花,最后是钦点巡盐御史,从三品,驻扎江南扬州。这个巡盐御史,又叫盐课、盐政,全称“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专门负责巡视、监察、制止食盐走私的事儿,那可是大肥缺、美差!更何况林盐政的父亲以上一连四代都袭
过列侯,他自己早年出道,一路当官,想来多年积蓄一定不会少!即使林盐政祖上历来都是绝对的清廉之官,可是那规则性或潜规则的银子还是大把大把的。遗憾的是,林如海寿命不长,病逝于四十四五岁上。可怜林黛玉那时才十岁左右。那么,林如海有多少遗产?书上没有交代,我们不好猜测,反正是很多很多。林如海偌大一笔遗产哪里去了?《红楼梦》没有正面交代。
本来,《红楼梦》是“闻世传奇”,是小说,是虚构的人物虚构的故事,不是纪实文学,不是人物传记,既然书中没有提到,几百年以后的我们也不必太认真去一一坐实,更不能胡乱猜测,平白无故加罪于人,造成冤假错案。可是,就有一些读者、专家甚至大腕如著名作家刘心武等,斩钉截铁地说:就是贾琏这厮侵吞了林如海的这一笔财产!
刘心武是五眼桥一向崇拜的著名作家,他的许多小说令我手不释卷。但是,他对贾琏的这一认定却使五眼桥不好接受。一句“诸事停当”,就包括了“贾琏以监护人身份争到了林黛玉的遗产这件事”,而且带回以后没有交给总账房保存——这真是无影无踪,无根无据,凭空设想,有罪推定,深文周纳,不白之冤!那么,林黛玉应得的遗产全部都挪用于兴建大观园了吗?当然不是。贾琏既然经手此事,必然从中贪污。
又是牵强附会,圆凿方枘。其实,贾府决定兴建大观园是在贾琏回来之前,可见该笔经费已经先行落实,用不着贾琏操大心了。再次,刘心武在这里说的是贾琏将他带回来的林家财产大部分挪用于兴建大观园了,他自己只是“从中贪污”了一部分,可是,在这段文字的前后文,却又再三强调是贾琏个人私吞了林家的(全部或者大部分)财产!
由此可见,在刘心武的心目中,究竟打算诬陷贾琏到底侵吞了多少林家财产,一直到出书了,上电视百家讲坛了,还是一本前后矛盾的糊涂账!反正,贾琏其人躺在小说的纸页中,没有本事站出来为自己辩护了!你说多少就是多少了。至于读者的感觉,那能拿来作为办案的证据么?即使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读者都“感觉到,林黛玉应得的那份遗产肯定是在兴建大观园的时候被贾府挪用了”,只要没有证据,我们还是不能越过曹雪芹去诬陷贾琏。
你说,只要是负责任的法官,他在办案的时候,凭的是证据和法律,还是凭当事人和旁听者的感觉和情绪呢?不错,平儿并没有冤枉贾琏,贾琏是有“油锅里钱还要找回来”的习惯,可是,平儿这句话也只是对贾琏性格脾气的泛泛而言,而绝不是具体指的哪一件事。
贾琏指出贾蔷去姑苏采买戏子“里头大有藏掖”,这也是事实。可是,办事藏掖已是贾府的通病,上下左右莫不如此,怎么就暗示了贾琏侵吞林家的财产呢?这句话可不是随便写上的!从七十回往前,贾琏在什么情况下有可能获得二百万两银子?有的古本,可能抄手觉得三二百万这个数字太大了,所以就把这句话写成是三二万,觉得三二万也不少呀。
请注意贾琏的口气,“这会子”是相对于“那会子”而言的,“那会子”是哪会子?就应该是他陪林黛玉到扬州,先是探视林如海的病,后来林如海就死掉了那会儿。那个时候,林黛玉还是个小姑娘,有可能去为自己争遗产吗?不可能。贾琏可是个成年人,一定会据理力争,对方也没有道理不给。贾琏把这些银子拿回来之后,有可能形式上往官中交了一点,其他的就和王熙凤私吞了。
请注意,刘心武引用的是脂批本文字,不足为训。而在程高本的这一段,贾琏说的是“这会子再发个三五万的财就好了!”
我们不妨先来仔细研究一下贾琏说这句话的前因,即特定条件:贾琏先是向鸳鸯诉苦:“这两日,因老太太千秋,所有几千两都使了。几处房租、地租,统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明儿又要送南安府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请求鸳鸯“担个不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不上半月的光景,银子来了,我就赎了交还”。
鸳鸯走后,贾琏又求凤姐去说情,谁知凤姐居然向他索取一二百银子的“回扣”,贾琏稍微不痛快,凤姐就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贾琏无可奈何,只好服软。接着是来了一个小太监:“夏爷爷因今儿偶见一所房子,如今竟短二百两银子,……有现成的银子暂借一二百,这一两日就送来。”又说:“夏爷爷还说,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下自然一齐都送过来的。”小太监走后,贾琏从里面出来叹气:“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的地方儿多着呢。”
在《红楼梦》的丫鬟群像中,紫鹃以“情同姐妹”的主仆关系成为封建时代人性光辉的缩影。她原是贾母房中的二等丫鬟鹦哥,因林黛玉初入贾府时“雪雁年幼,嬷嬷年老”,贾母特...
林黛玉 2025-09-05 红楼暗香:那些藏于诗笺与眉目间的深情凝望在《红楼梦》的绮丽画卷中,林黛玉如一株空谷幽兰,以其绝世风姿与孤傲才情,成为大观园中最令人心动的存在。她与贾宝玉的“木石前盟”是全书情感主线,但在这场旷世绝恋的...
贾宝玉 林黛玉 2025-09-04 黛玉之死:一场被误读的“赤身”悲剧在《红楼梦》的影视改编与文学讨论中,林黛玉“赤身死去”的设定始终是争议焦点。新版电视剧中,黛玉横卧榻上,仅覆薄纱,手臂垂落,发丝散乱的画面,被无数观众斥为“玷污...
林黛玉 2025-08-15 红楼梦:封建社会的浮世绘与人性悲歌《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勾勒出一幅封建社会末期的全景图。这部百万字...
贾宝玉 林黛玉 2025-07-28 林黛玉在现代医学视角下的疾病探析《红楼梦》中林黛玉“娇袭一身之病”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每岁春分秋分之后必犯旧疾”的体质特征,引发后世读者对其病症的持续探讨。若以现代医学视...
林黛玉 2025-07-03 黛玉葬花:大观园中的生命绝唱与情感隐喻《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是文学史上最经典的场景之一,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林黛玉在暮春时节埋葬落花、吟诵《葬花吟》的情节,既展现了人物高洁孤傲的性格,又暗含了对生...
林黛玉 2025-06-18 贾母的“冷淡”:封建家族制度下的人性困境在《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的情节中,林黛玉临终时贾母始终未现身探望,这一反常表现引发后世读者诸多猜测。若结合原著细节与曹雪芹的创作笔法,会发现贾...
曹雪芹 林黛玉 2025-06-11 绛珠仙草临凡世:林黛玉的诗性生命与悲剧命运在《红楼梦》的永恒星空里,林黛玉犹如一颗璀璨的彗星,以超凡的才情、敏感的灵魂和悲剧的命运,划破封建礼教的夜空。这位“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绛...
林黛玉 2025-05-30 红楼一梦中的贞静典范——李纨在《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中,李纨是一个极具特色且命运坎坷的人物。她虽不似林黛玉那般才情卓绝、多愁善感,也不像王熙凤那般精明强干、泼辣狠毒,但她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
林黛玉 王熙凤 2025-04-29 林黛玉对红拂女的崇拜之情探源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以其才情出众、情感细腻而著称。而红拂女,作为唐代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中的女主角,以其机智勇敢、自主选择命运的形象深入人心。...
林黛玉 2025-02-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