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初立的秦国可以说强盛无比,然而短短十余年后,秦国却又迅速灭亡,当真令人唏嘘不已。那么,秦朝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个人认为应该是由根本隐患、改革缺陷和秦二世的胡作非为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分别来说。
根本隐患:秦国的统治其实并不稳固,表面稳定实则暗流涌动
自周朝实行分封以来,尤其是平王东迁以来,天下虽然名义上隶属于周天子,但实际上已经分裂长达五百余年。这种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不仅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且这些问题均不是短期内可以化解的。
1、秦朝短期内很难获得认同。自周天子将天下分封给各诸侯,尤其是平王东迁以后随着周天子对诸侯国控制力的下降,各国诸侯在历经了数百年的统治后,导致百姓只知诸侯王,而不知周天子。更为重要的是,此时统一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尚未形成,因而各诸侯国之间不仅壁垒分明,更由于长期交战而存在极深的仇恨。对于当时的社会各阶层而言,魏人、齐人、楚人、赵人这样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对于新生的秦国,他们不但没有认同感,甚至还会将其当做摧毁自己母国的敌人,这也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遭遇大量叛乱和刺杀的主要原因。而秦国想要获得社会各阶层的认同,显然不是短期内更够办到的,至少也需要一两代人的时间。
2、各地思想文化差异巨大。想要形成统一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思想文化的融合和统一势在必行,然而正是由于长期的分裂,各诸侯国早已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思想文化,例如“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秦国法家文化、以儒家之礼为核心的齐鲁文化、粗犷豪迈的燕赵文化和浪漫奔放的楚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差异巨大,更具有极强的排外性。秦始皇虽然通过制度完成了文字、度量衡、车轨等社会层面的统一,但思想文化的统一显然不是短期内能够达成的,秦始皇最初曾尝试包容、接纳六国文化,可惜最终以失败告终,因而在齐人淳于越重提“分封制”后,这才同意了李斯的“焚诗书”建议。要知道,即使秦始皇“焚诗书”打破了文化壁垒,思想文化的统一直到汉武帝时推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才实现,可想而知其中的艰难。

3、六国后裔多有复国之念。秦始皇攻灭六国之后,并未对六国贵族后裔大肆屠戮,此举固然有秦始皇的仁慈之念,但更为重要的是,六国贵族后裔数量太过庞大,铁血手段容易遭至反噬的原因在。然而, 数量庞大的六国后裔,却对秦国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秦朝建立之后,各地的叛乱和刺杀事件,不少背后都有着六国后裔的身影,毕竟这些人在各地的号召力仍然很强,例如身为韩国后裔的张良。秦始皇并非没有意识到表面平静下的暗流涌动,而这也是秦始皇多次出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从秦末动乱形势不难看出,除了最初造反的陈胜吴广和最终取得天下的刘邦等少数人之外,叛乱的主要力量仍然是六国后裔,不过这种矛盾同样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弭的。
4、统一速度太快带来的不稳定性。从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发动灭国战争,到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齐国献地投降,秦国仅用十年时间便完成了统一大业,然而秦国的急速膨胀同样带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隐患,那便是如何治理这个新生的庞大帝国。在全面推翻分封制的情况下,秦始皇必须踏出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可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是需要时间检验和完善的,然而由于秦国的膨胀速度太快,秦始皇并没有时间试错,于是他只能在照搬原秦国法家治国理念的同时,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然而,“商鞅变法”后的一系列制度,虽然适用于战争频发的战国,虽然使得秦国逐步走向强大,但却并不适用于这个新生的庞大帝国,而这则造成了秦国统治根基的不稳。
5、秦国商鞅变法后的制度,太过富有侵略性。秦国崛起于商鞅变法,且商鞅变法后所形成的的制度已经在秦国证明了他的实用性,但却没人注意到,商鞅变法后的制度,只适用于战争频发的战国时代,却并不适用于已经统一天下后的秦国。以军功为主要晋升渠道的制度,使得秦国太过富有侵略性,正如文官掌权的朝代极力避免战争一样,以战功为主要晋升渠道的秦国很难停止侵略扩张的步伐,这是秦国统一六国后仍然没有停止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饱经战乱急需修生养息的天下来说,持续的战争无疑加剧了国家的动荡。
如上,秦始皇统治时期,秦国表面上看起来统治似乎极为稳定,实则暗流涌动,秦国的统治存在着太多的隐患。当然,如果秦始皇拥有足够的时间,那么并非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可惜在完成统一仅仅十一年后,秦始皇便撒手人寰了。
改革缺陷:秦始皇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加剧了秦国统治的危机

如前文所述,秦始皇全面推翻分封制后,在套用原秦国统治模式的基础上,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从后世角度来看,这些改革措施无疑是巨大的进步,但制度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由于改革系统性的缺失,反而加剧了秦国统治的危机。
1、全面废除“世卿世禄制”,加剧了六国后裔的不满。虽然春秋战国以来,具有典型奴隶制色彩的“世卿世禄制”已经逐渐崩溃,但除了推行“商鞅变法”的秦国以外,其余列国贵族仍然保留有极大的权势和特权。然而,当秦始皇全面推行中央集权统治之后,所有权力直接收归中央朝廷,再加上“二十等爵位制”的全面推行,等于从制度层面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此后六国后裔虽仍在地方拥有较高声望,但政治上的权力却就此荡然无存,这自然引起了他们极大的不满。
2、官僚制度的全面改革,引发士子基层不满。春秋战国时期,在“世卿世禄制”逐渐崩溃的同时,各诸侯国开始大量吸收各类人才,从而促使了士子阶层的诞生。由于彼时没有相应的官员选拔机制,因而士子求官主要以“游说”方式为主,即以自己的学识打动统治者然后获取官职。而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配合中央集权统治,开始推行全新的“三公九卿制”,但由于秦国以法家治国为主,因此秦始皇派往各地的官员主要以熟悉《秦律》者为主,结果就此断绝了列国士子的晋升之路。秦始皇虽然创立了“博士制度”,但这些仅有议政权,而没有施政权的职位,显然无法平息士子阶层的怒火,而这个问题直到汉朝建立太学之后才得以一定程度化解。
3、没有配套的官员选拔机制,地方官员严重不足。如前所述,由于当时没有诞生全新的官员选拔机制,而旧有的“游说”方式又不适合秦朝的统治模式,因而在全面废除分封制,而推行郡县制的大环境下,地方官员不足就成为了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因此,当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后,天下各地只有郡守、郡尉、郡监、县令、县尉、县丞等高级官员由中央朝廷直接任命,而乡、里和亭的官吏则依旧以地方声望卓著者担任,这还是任命了大量有功将士的情况下。官员的严重不足,不仅导致地方官员理政能力参差不齐,更导致地方发生叛乱时,这些高级官员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剿灭叛乱,这也是秦末天下叛乱迅速蔓延的一个主要原因。
4、社会全方位的改革,超出了百姓接受能力。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迅速稳固统治,在短期内曾发布了大量政令,从后世角度来讲这些政令虽然极为先进,但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讲,这些完全改变其行走坐卧、衣食住行的政令,显然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接受范围,大规模、全方位的改革,极容易引起百姓的恐慌。根据《里耶秦简》的记载,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曾因改革爆发过两次大规模叛乱,一次是在推行中央集权制后不久,南郡迁陵县爆发叛乱,叛军袭击了秦国的军营。第二次是在秦始皇颁布黔首自实田,实行土地私有化之后,南郡苍梧县再度爆发叛乱,而且这次就连新归附的军队也参与了叛乱。
秦始皇正是由于改革步子太快,即使他的一系列改革都是有利的,但由于改革速度太快,不仅制度不够完善,且改革幅度太大、涉及面太广,反而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并造成百姓恐慌,而这也是后世形容秦国统治残暴的原因之一。

秦二世胡亥:即位之后胡作非为,压垮秦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说秦国统治不稳乃是灭亡的根本原因,那么秦二世即位后的所作所为,就是压垮秦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1、滥杀无辜,捣毁根基。在赵高的唆使下,胡亥不仅残杀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更是将包括蒙恬、蒙毅、李斯、冯去疾、冯劫在内的,几乎将能够延续秦国统治的所有重臣全部处死,严重动摇了秦国的统治根基。
2、滥用民力,民不聊生。秦始皇时期虽然开启了多项大工程,但在使用民力方面仍然有所保留,例如秦始皇从来不抽调“闾左”之人,胡亥继位之后继续修建阿房宫(存疑)、骊山墓地、驰道等,且毫不吝惜民力,导致天下怨声载道,搞的民不聊生。
3、秦法变质,官吏残暴。从本质上来讲,秦法只能算是严苛,而并不残暴。然而,自李斯为自保上了一道《上书对二世》后,胡亥对各级官吏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谁收的税多,谁就是好官;谁抓的犯人多,谁就是能吏。结果可想而知,秦国各级官吏理政能力本就参差不齐,如此行事岂不将各级官吏全部变成了酷吏,结果导致秦国彻底丧失人心。
4、沉迷玩乐,不理政事。为了贪图享乐,胡亥甚至连大臣也不接见,导致赵高全面掌控朝政并胡作非为,而当使者冒着生命危险将陈胜吴广叛乱的消息送达咸阳之时,秦二世竟然将使者给处死了,导致此后的使者哪敢再说真话,直接陈胜吴广几十万大军杀到戏水(今陕西临潼)时,胡亥才意识到情况的严峻性,却已经错过了扑灭起义的最佳时机。
此外,再加上赵高独掌大权后,大肆排除异己、任用溜须拍马之辈,结果搞的朝廷乌烟瘴气,基本丧失了运作能力,如此行事作风,秦国岂有不亡之理?
综上所述,秦国的灭亡其实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秦国统一天下后本就存在着统治隐患,而一系列的改革又加剧了各种矛盾,再加上胡亥即位之后与赵高的胡作非为,秦国又怎么能不亡国。
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崛起为开国帝王,其后宫虽无秦始皇"六宫粉黛"的规模,却也聚集了八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当吕...
秦始皇陵 刘邦 2025-11-19 权力漩涡中的母子裂痕:秦始皇囚禁赵姬的深层动因公元前238年的咸阳宫中,22岁的秦王嬴政面对母亲赵姬的情人嫪毐叛乱,以雷霆手段将其车裂,并诛灭三族。这场血腥政变不仅终结了嫪毐的权势,更将赵姬推向了历史审判的...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嫪毐的“特殊魔力”:让赵姬痴迷至深并诞下子嗣的真相战国末期的秦国深宫,一段充满欲望与权谋的纠葛,让市井小人物嫪毐成为历史舞台上备受瞩目的角色。他究竟有何特殊之处,竟能让秦始皇生母赵姬爱得死去活来,甚至为其生下孩...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沙丘迷雾:胡亥继位背后的历史真相与权力博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起看似寻常的帝王驾崩事件,却因赵高、李斯与胡亥的密谋,演变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位继承疑案。两千年来,&a...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13 秦始皇不立皇后之谜:权力、阴影与理想的交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自称“始皇帝”。他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以铁腕手段重塑华夏文明。然而,这位开创...
秦始皇陵 2025-11-12 乱世枭雄的生存智慧:赵佗建立南越国的战略密码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赵佗率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以屠睢战死、秦军折损过半告终。五年后,赵佗与任嚣再次出征,以"绝道聚...
秦始皇陵 2025-11-11 历史长河中的“隐形巨人”:名气低却贡献卓著的帝王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中,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因开创性功绩被载入史册,但也有一群帝王,他们的贡献同样深刻改变了历史进程,却因时代局限或后世叙事偏向而鲜...
秦始皇陵 2025-11-10 蒙恬遗言:跨越时空的忠义共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崩逝于沙丘,一场由赵高、李斯合谋的阴谋随之展开。他们篡改遗诏,赐死长子扶苏,并囚禁名将蒙恬。这位曾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的将领,在...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03 沙丘之变:李斯为何舍弃女婿扶苏,选择胡亥?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本是一场正常的权力交接,却因中车府令赵高与丞相李斯的合谋,演变为一场颠覆帝国根基的政变。令人费解的是,作为...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30 末代秦王子婴:出身迷雾与悲歌人生子婴的出身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的皇室谜团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处矛盾记载:《秦始皇本纪》称其为"二世兄子",即胡...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2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