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清明节的到来,关于节气的话题也是变多了起来。相信鲜为人知的是,清明节是根据二十四节气当中的“清明”来的。说道这个二十四节气,相信很多人经常会听到又说起,但是关于这个二十四节气是谁创造的,相信很少有人知道。那么今天历史资料网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二十四节气的创造人。
汉高祖刘邦有记载的子女,一共有8子一女,而我们今天要聊的这位的父亲,是刘邦儿子中比较有意思的一个,他的名字叫刘长。刘长和刘邦的老对头项羽有点像,都是力能扛鼎的猛男,而且因为他自幼丧母,是被吕后抚养长大,所以在吕后掌权时,他算是比较得宠的一位皇子。
而吕后势力覆灭之后,新登基的汉文帝刘恒是他四哥,刘恒因为是被陈平等人拥立,而非正常传位,所以登基之后,他非常善于“团结同志”,而刘长也是他重点团结的一员。本来以刘长的身份地位,他应该能富贵一生,但是他自恃自己地位超然,屡次不把汉文帝当回事,后来竟然还想拉拢匈奴等人外敌自立门户,汉文帝忍无可忍之下……也没杀他,只是把他流放了,但是刘长却很硬气,竟然绝食而亡。
汉文帝一看自己的兄弟已经死了,也就没有搞株连,还把刘长的淮南王王位给了他的长子刘安。(历史上虽然这样写,但我感觉这里面应该还有很多秘辛,等有机会为大家深扒一下)刘安和他爹刘长很不一样,他在武的一方面一直都很低调,而在文的方面却是非常出彩。
据《史记》等书记载,刘安不喜欢骑马打猎这些运动,只喜欢弹个琴读个书,非常有文艺范。不过刘安也不是宅男,他和吕不韦有点像,为了一些不可名状的原因,他曾经广邀门客为自己编书,并在自己的领地实行仁政,以至于他在史书中有“流誉天下”之称。
当时他召集数千门客,编纂了一部叫《鸿烈》的书,这部书浓缩了先秦百家的精华,可以说是一本大百科全书。因为他是淮南王,所以这本书后来也被称为《淮南鸿烈》、《刘安子》以及大家比较熟悉的《淮南子》。我国著名的“二十四节气”完整版,就是出自这本书中,虽然刘安不是这些节气的真正创造者,但是他却为这些节气的发扬光大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一般人熟知的刘安,除了是《淮南子》的主持编纂人之外,还是我国豆腐的发明人(依据主要是明朝罗颀的《物原》一书)。而且因为在《淮南子》中,还记载有,用艾草制造的烟气让空鸡蛋壳漂浮起来等科学现象,所以一般人还会把刘安看作是“科学家”。但并不这样认为,因为《淮南子》其实是对先秦诸子百家的一个浓缩,这里面的内容应该都不是原创。
这些记载应该本来应该是在诸子百家自己的典籍中,但是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这部分书应该是消亡了,所以《淮南子》这个“选集”才能在后世有那么大的名声,而刘安也才会被冠以“发明家”的头衔。
说完了刘安是怎么成为一个“发明家”之后,咱们再来聊聊刘安这个人后来又怎么样了。
因为汉武帝是刘安的子侄辈,年龄和辈分本来就小,而且一直又没有子嗣,所以刘安就开始对那个他父亲曾经向往的王位有了觊觎之心。而据《史记》记载,有一次他从封地回大汉国都办事时,朝廷的太尉田蚡就私下里对他说,万一汉武帝有个不测,我们可能盼望您上位当皇帝呢。刘安得到田蚡的支持后,欲望更是膨胀。
他一方面继续招募门客宣扬自己的“德行”,另一方面他又在自己的封地中阴养死士,为未来造反做准备。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牛人,自然不会对刘安的小动作视而不见,不过因为他当时顾忌刘安背后盘根错节的势力,所以在首次发现刘安图谋不轨之后,只是给了一些小小的惩戒,并没有直接斩草除根。
但是刘安不光没有及时浪子回头,反而是变本加厉,成天不是筹备造反,就是在筹备造反的路上,他的手下有一个他非常倚重的人叫伍被,这个人也是刘安成功编纂《淮南子》的关键人物。刘安因为自己想造反,曾想让伍被给出谋划策,但是伍被前期不光没帮忙还变着法地劝刘安放手。
后来即使在刘安把伍被父母扣押以后,伍被都没有松口,但是后来不知道刘安又用了什么手段,或者是伍被被刘安的“毅力”所感动,总之最后伍被也上了刘安的贼船。但后来不知怎么回事,伍被又主动跑去“投案自首”,最终刘安则因为事情败露而选择了自杀。
上述的这些内容,几乎都是《史记》等书中记载的内容,刘安即使不主动谋反,可能最后也很难讨好。因为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雄主,他的胸襟和抱负都远非一般帝王可比。
从他后来的军事政治行动来看,他当时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加强中央集权,而刘安这样的占据一方的诸侯国话事人,其实是刘彻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他早晚都会想办法踢开,除非你能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力,但一般人很显然不会这么做,这就像汉武帝之所以会“罢黜把家,独尊儒术”。
不是因为儒家学说当时有多么先进,而是因为儒家学说可以为汉武帝的政治军事行动背书,所以认为,刘安未必是个“发明家,他也未必是因为主动“造反”而亡。不过我们还是应该感谢他,如果没有刘安的《淮南子》把之前的诸子百家精华整理下来,可能我们对于汉武帝之前的历史可能会更加模糊。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他以非凡的胆略、卓越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在西域的广阔舞台上书写了属于...
班超 2025-09-16 董奉:三国医道双修的杏林始祖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动荡岁月,不仅催生了英雄辈出的政治格局,更孕育了中华医学史上三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华佗、张仲景与董奉。其中,董奉的生平轨迹与三国吴国政权存在...
华佗 2025-09-16 正史中的张飞与吕布:交锋背后的权力博弈与军事较量在《三国演义》的文学渲染下,张飞与吕布的“宿敌”形象深入人心,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小沛城外百回合单挑等情节成为经典。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三国志》《后汉书》等正...
吕布 张飞 2025-09-16 蔡伦革新造纸术:从竹帛之困到纸写文明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汉和帝刘肇收到一份特殊的奏章——尚方令蔡伦呈上了一批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制成的纸张。这些纸张质地轻薄、表面平滑,成本仅为传统...
刘肇 2025-09-15 刘恭之后:西汉皇权的短暂更迭与吕氏阴影下的权力博弈公元前184年,西汉第三位皇帝刘恭在永巷的幽禁中悄然离世。这位年仅七岁的幼帝,因一句“壮即为变”的怨言触怒吕后,最终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他的死亡不仅终结了西汉...
刘恭 2025-09-15 刘邦返乡寻曹氏:历史迷雾中的情感与权力博弈关于刘邦与曹氏的关系,正史记载极为简略。《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仅以“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一笔带过;《汉书·高五王传》进一步补充“曹...
刘邦 2025-09-12 赵婕妤怎么读?从历史称谓到现代认知的音韵解析"赵婕妤"这一名称因西汉历史人物钩弋夫人与影视剧改编而广受关注,但"婕妤"二字的读音常引...
钩弋夫人 2025-09-12 刘秀与刘发:跨越时空的宗室血脉与正统重构在东汉王朝的恢弘叙事中,光武帝刘秀的崛起不仅重塑了汉室江山,更以一场精妙的宗法重构,将庶出支脉的身份升华为正统象征。而这场历史剧变的核心纽带,正是其与西汉长沙定...
刘秀 2025-09-12 傀儡天子与权臣岳父:刘衎与王莽的权力困局西汉末年,朝堂暗流涌动,外戚专权与皇权衰微的矛盾达到顶点。在这场权力博弈中,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衎被推上皇位,成为权臣王莽手中的提线木偶。这对翁婿的复杂关系,既是...
刘衎 王莽 2025-09-11 刘武:文景盛世中的皇室贵胄与权力漩涡中的悲情人物在中国西汉王朝的皇室谱系中,刘武的名字始终与“文景之治”的辉煌和宫廷权谋的暗涌紧密相连。作为汉文帝刘恒与窦太后窦漪房的嫡次子、汉景帝刘启的同母胞弟,他既是盛世中...
刘启 刘恒 2025-09-1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