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水浒传》是一部标准版的“古代爽文”,一众梁山好汉各显神通,不畏朝廷压迫,敢于挑战强权,“替天行道”。但是《水浒传》的结尾确实一幕实实在在的悲剧,好汉们诏安归降之后被指挥南征北战,当年聚义的一百单八将,幸存不过一半。宋江被毒死,吴用自缢更是将故事的悲凉结局推向顶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入云龙公孙胜作为水泊梁山“国师”,以道法方术,观星预测,驱邪破阵,屡建奇功。但是如此重要的“智慧型英雄”在归降后却未征方腊,与其他或隐退或身死的好汉不同,公孙胜提前离去得以善终。难道是因为公孙胜心存不义抛弃了一众兄弟,亦或是有什么隐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公孙胜生于蓟州九宫县,自幼拜二仙山紫虚观罗真人为师,道号一清先生。他在罗真人那里习得了一身道术,观星测定自然不在话下,他还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人称入云龙。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在二仙山学成一身本事的公孙胜便告别家中老母,云游在外了。
公孙胜在外云游之时,正值北京大名府知府梁中书为自己岳父,当朝宰相蔡京祝寿。当时梁中书派青面兽杨志将搜刮来的十万贯民脂民膏送入蔡府,就是大名鼎鼎,牵引出上半部《水浒传》主要情节的“生辰纲”。
“生辰纲”消息走漏,引得天下群雄觊觎。得知内情的公孙胜对贪官污吏如此盘剥百姓之举恨之入骨,意欲抢夺而后快。
所以他主动联络仁义之名在外的托塔天王晁盖,与智多星吴用,赤发鬼刘唐和阮氏三雄共同谋划,巧施蒙汗药,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一事败露后,公孙胜与晁盖等人为避官兵,四处躲藏。在公孙胜于石碣村以道法火烧官船,大败何涛后,无奈前往梁山寨寻求庇护。
怎料身为山寨头领的白衣书生王伦对声名在外的晁盖等人甚是忌惮,生怕首领的交椅被夺了去,执意不肯收留,这也引出了著名的“豹子头火并王伦”。
火并事件后,林冲推举晁盖为首领,智多星吴用与公孙胜同为军师共掌兵权,至此水泊梁山初创团队正式确立。
事情在宋江上山之后悄然起了变化。虽说当时梁山泊的首领托塔天王晁盖义薄云天,民望甚高,不过他为人过于操切,经常血涌上脑,行事不经思索,给自己和梁山惹出了不少麻烦。
宋江看到可乘之机便开始在暗地里勾连不断,利用梁山泊四处征战之机招降纳叛,培植羽翼,逐步把晁盖架空了。公孙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明里暗里屡次向晁盖进言,却没有得到什么实质答复,便以回家侍候老母为由,下山归隐了。
我为什么会把公孙胜一离梁山归罪到宋江身上呢?因为宋江其人一直仕途不顺又志不在小,从他当年在浔阳楼题做的那首反诗就可见一斑。
反诗最后四句“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中表明虽然被放逐到吴地,但是心还在山东水泊梁山的豪杰身上,将来若是翻身成事,自命绝不会落于黄巢下风。
黄巢,唐末农民黄巢起义领袖,虽然未能推翻唐王朝,却使得唐帝国节度使日益做大,中央愈发脆弱,间接推动朱温篡唐。而黄巢最为为人所知的一件轶事便是科举不中后书写的一篇《咏菊》,“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由此可以看出黄巢举兵起事,与其说是推翻腐朽的唐帝国,倒不如说是科举不中,饥寒交迫,人生了无希望后的末日反抗,向死求生。
以同理心看宋江,可见宋江深谙权谋,有强烈的个人实现欲望,这样的人自然权欲熏心,毫无容人之量,获罪流放迫于无奈,若能掌握大权必定会为自己谋求更大的成功。
倘若我们用这种视角来看宋江的行为,他入梁山后架空晁盖,排挤文武双绝卢俊义和朱武,大搞圈子政治,又多次巴结高俅示好,引得豹子头林冲一众与高俅有仇的兄弟离心离德,征辽征方腊用梁山数万兄弟的血汗织筑自己的一身冠带就不难理解了。
后来宋江力主攻打高唐州,却被太守高廉妖法所败。不得已宋江命戴宗请公孙胜出山,协助破阵,公孙胜才回到梁山泊。
在晁盖死后,宋江权力日盛,作为晁盖“旧党”的代表,公孙胜也不得不作出自己的选择。梁山大聚义时,公孙胜主办罗天大醮,更是展出了排定梁山好汉位次的石碣碑。
宋江毫无疑问名列第一,使得还在为收拢晁盖势力头疼不已的宋江名正言顺地坐上头把交椅。有此从龙拥戴之功,公孙胜也得以摆脱宋江的监视与排挤,求得一时安宁。
随着梁山义军归降,宋江身负功名率领着一众梁山好汉远征辽国,收复檀、蓟、霸、幽四州。又在班师时奉昭先后平定了河北田虎和淮西王庆,至此北宋末年四大匪寇尽余江南方腊。
眼见得宋江接到了朝廷命令梁山军士挥师南进,平定方腊的旨意,看出了朝廷过河拆桥,兔死狗烹内心,公孙胜突然想起了当年一离梁山时师父罗真人“逢幽而止,遇汴而还”的嘱咐,借故二离梁山,终于落得善终。
事实上不仅公孙胜看出了这旨意的阴暗,宋江也同样想到,两人还结伴拜访了罗真人以测福凶。罗真人以一首“幽燕功毕,明月虚辉。吴头楚尾,官禄同归”不明不白的诗送给宋江。
宋江此时势成骑虎,进退维谷,进则剿方腊,必然损失惨重;退则保梁山,功名前功尽弃。
可宋江为了归顺已得罪了不少兄弟断了后路,若是重新落草为寇,那之前远征辽国,平田虎王庆,阵亡数万兄弟又算什么?至此宋江只能咬牙踏上这条不归路了。
而公孙胜本以对宋江主导的梁山无眷恋之心,心想得平方腊是一步死棋,借由老师之言离开也不失为一种解脱,难道还要学林冲眼看兄弟惨死活活气死吗?
而我们以上帝视角来看这段剧情和罗真人的诗文,“幽燕功毕,明月虚辉”指梁山征辽平田虎王庆,有劳无功,并未获得朝廷信任。“始逢冬暮,鸿雁分飞”待梁山军到达江南已近冬季,随后残酷的杀戮开始,将星纷纷陨落。
“吴头楚尾,官禄同归”宋江于吴地浔阳楼题反诗,掀开梁山起义之始。征方腊后宋江官拜楚州安抚使,不日毒毙。起于吴地终于楚地,一生功名官禄尽化尘土。宋江一生经历尽在此诗中,于此不得不敬佩罗真人乃真仙人,施耐庵先生乃真神人。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赵佶:艺术巨匠与政治困局的双重镜像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 向太后“向萌萌”昵称考:一场跨越千年的网络文化戏说北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向氏,这位以端庄贤淑、政治智慧著称的传奇女性,却在当代网络语境中拥有了一个与其历史形象极具反差的昵称——“向萌萌”。这一昵称的诞生,既折射出...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6 崔白的人物争议:革新者光环下的多维审视北宋画家崔白以“花鸟革新者”的身份载入史册,其代表作《双喜图》《寒雀图》被视为打破“黄家富贵”垄断的里程碑。然而,这位被宋神宗破格提拔的宫廷画家,在艺术成就之外...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5 李师师:历史迷雾中的真实身影北宋末年,汴京的繁华与动荡交织成一幅独特的历史画卷,而李师师,这位色艺双绝的歌妓,如同画卷中最耀眼却也最神秘的色彩,引发了后世无数人的探寻与遐想。她究竟是真实存...
李师师 2025-09-15 天祚帝与宋徽宗:末代君王的命运交响曲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因相似的命运轨迹而交织成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卷。天祚帝耶律延禧与宋徽宗赵佶,便是这样两位末代君王。他们分别统治着辽朝与北宋,却在历史的...
宋徽宗 2025-09-15 宋真宗皇后知多少:历史与追封交织的宫廷密码宋真宗赵恒(968—1022年)作为北宋第三位皇帝,在位25年间不仅推动了“咸平之治”的繁荣,更因复杂的宫廷情感与政治博弈,留下了五位皇后的历史印记。这五位皇后...
宋真宗 2025-09-12 向太后:宋神宗赵顼的皇后,北宋政坛的短暂掌舵者在北宋历史的长河中,向太后(1046年—1101年)以其独特的身份和影响力,成为了一位不可忽视的女性人物。她不仅是宋神宗赵顼的皇后,更在宋哲宗去世后,一度临朝听...
宋哲宗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2 文武兼资的仁君典范:解码宋太祖赵匡胤的多面人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宋太祖赵匡胤以“陈桥兵变”的传奇开篇,以“杯酒释兵权”的智慧收尾,其人生轨迹既充满戏剧性转折,又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启示。这位终结五代乱世的开国之...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启 2025-09-11 赵构为何选择赵昚:历史转折中的政治智慧与无奈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赵构在位三十六年之际,突然宣布禅位给养子赵昚,自己退居德寿宫成为太上皇。这一决定不仅打破了南宋皇位传承的常规,更将赵昚——...
赵构 2025-09-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