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清,明朝时期官员,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年来,专家们都认为方孝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
不知他们是否读过《明史》,如果读过,他们就会知道,也是在明朝,与方孝孺同一时期,有一个人的遭遇,并不比方孝孺好,除了被夷九族,其老师、学生也被诛杀。

而且那个人,还是方孝孺的同事,名叫景清。方孝孺因不肯与朱棣合作而死于朱棣之手,景清同样死于朱棣之手,只不过死因不一样。
01 出身贫寒的学霸
景清生于约1362年五月,卒于1403年四月,陕西真宁县新庄里寨子村(今甘肃正宁县山河镇寨子村)人。小时候,景清家贫如洗,但这娃娃很聪明,也很爱学习,记性特别好,过目不忘,一个晚上可以将一本书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传说有一次他在国子监读书,因穷买不起书,向一个同学借书,同学先是不肯借,因那本书是他“家传秘书”,太珍贵了,后来架不住景清的死缠烂打,答应借他一晚。
第二天同学要书他却不还,还声称那本书是他家的,已经传了几代人,如果不信他可以背下来,老师让他当面背书,景清果然“通篇背诵,只字不遗”,而那本书的真正主人,看起来对书的内容一无所知,老师于是把书“判”给景清,还严厉地把那位同学批了一通,景清这才表示开了个玩笑,把书还给了同学。

洪武二十七年,景清高中榜眼,差点就成了状元,授编修,改御史。朱元璋死后把江山传给孙子朱允炆,是为建文帝,那一年,景清是北平参议。
北平是燕王朱棣的天下,他们两个人,便经常在一起摆龙门阵,朱棣对他极为赏识,因为他“言论明晰”,学问也是杠杠的,与他摆龙门阵,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至于朱棣喜欢和他摆龙门阵,是不是想把他当作一个“课外辅导员”,这个不得而知,但是他们两人的私人关系,确实非同一般。
02 刺杀皇帝
但这并不妨碍今后的决裂,而且这种决裂,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建文二年的时候,景清被升为御史大夫。也就在那一年,帝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燕王朱棣因不满建文帝削藩,以“清君侧”之名率军南下,号称“靖难”,公开反叛朝廷。
对于朱棣的反叛,许多正直的大臣都坚决反对,不少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景清,似乎加入了朱棣阵营,后来朱棣造反成功,还复命他为御史大夫,景清也“欣然”接受了任命,不少人讥笑他“言不顾行,贪生怕死”。
讥笑他的人不知道,景清其实从来没想过成为朱棣的走狗——朱棣造反在他看来是非法的,他怎么能与这种人同流合污呢?
尤其是当建文帝和许多大臣被一把大火烧死后(也有说建文帝逃了,至今下落不明),他无时无刻不在想替故主报仇雪恨。一个文官,手无寸铁,更无一兵一卒,如何报仇?他有他的方式。
实际上他等了很久,不想再等了。于是有一天,他上朝之前,在腰里藏了一把短剑。然而,在见到朱棣时,他无法抑制内心的紧张,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害怕,以至于步履出现了反常。即使只有那么一点点,也被敏感至极的朱棣捕捉到了。

朱棣不能不敏感,因为他时时刻刻都在防备——早在这之前的某一天,负责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的钦天监就向他急奏:最近“异星告变,光芒甚赤,急犯帝座”。当钦天监向他报告,星象显示有人想干掉他,他能不时刻防备着吗?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想干掉他的人,竟然是与他过从甚密的景清!但在对方没有动手之前,他不能打草惊蛇——万一他的感觉欺骗了他呢?
他的感觉,还真没骗他,就在他发现景清走路不对那一刻,景清动手了,朝会结束后“奋扑上前”,朱棣闪身躲过,命左右搜身,搜出一把短剑。
但是直到那时,朱棣似乎仍不相信他会要自己的命,责问他想干啥,景清也不否认,直言想杀了他:“叔夺侄位,如父奸子妻。尔背叛太祖遗命,真乃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然后仰天长叹:“吾为故主报仇耳,可惜不能成事!”
03 乡亲们远走他乡
气急败坏的朱棣,当场命人打掉他的牙齿,割掉他的舌头,又命人将他施以“磔刑”。景清被杀后,朱棣又命人将他的皮剥下来,做成袋状,在里面填充稻草,悬挂在长安门示众。
景清的被杀,仅仅是惨案的序曲,这首“乐曲”,很快进入高潮:惨无人道的“瓜蔓抄”开始了,景清不但被灭九族,他的老师、亲戚、朋友、学生,全都成了这场屠杀的“替死鬼”,真正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景清的故居,也被一把大火化为灰烬,整个村庄成了一堆废墟,村里仅剩的几户景姓人家,被这场从天而降的变故惊呆了,居然不知道逃命,若不是真宁县官暗示他们隐姓埋名逃亡,他们同样逃不过这场屠杀。
经县官好心提醒,他们才想起应该远走他乡,而且不能再姓景。姓什么呢?人们“认为”他们姓什么,就姓什么吧——在高处一站就姓高,在石头上一坐便姓石。这个“黑色幽默”故事背后,是一段多么触目惊心的黑历史啊!
宣德年间,明宣宗朱瞻基根据建文帝是合法皇帝、明成祖朱棣是篡权谋位的事实,下令为方孝孺平反昭雪,称其为“大明忠臣”。确实没有景清的份。若不是真宁县儒学教谕王正考证了景清的忠烈事迹,然后上疏奏请皇上祭祀景清,景清这位“大明忠臣”,也许就会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朝廷接到王正的上疏,查明事实后,下诏对其进行追封,谥号“忠烈”,并在各地儒学建祠纪念,给予了与方孝孺相同的“待遇”。从传统知识分子的观念来看,方孝孺、景清等人“忠君”思想,当然是值得褒扬的。

然而,按照“流行”观念来看,他们似乎又是不知变通的“老顽固”,是一种“愚忠”,这种“愚忠”,在社会面临重大变故的历史关头,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不是有句老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吗?
这种观念也有一定的道理。然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几个忠臣,是不是很悲哀?因为无论如何,正义还是要维护的,否则,这个世界就会再度回到是非不分黑白不分的“野蛮时代”。
方孝孺、景清等忠臣的价值,正在于此。
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的两次权力更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前者以"玄武门之变&quot...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30 永乐大帝:铁血与文治交织的盛世华章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成祖朱棣以藩王之身夺取帝位,开创了“永乐盛世”,其文治武功不仅重塑了大明王朝的格局,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史》以...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29 靖难风云中的藩王抉择:站队、观望与政治博弈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挥师南下,这场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不仅改写了明朝历史,更将二十余位藩王推向了权力博弈的漩涡。在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对决...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29 永乐大帝的雄图:朱棣登基后的改革与扩张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名攻破南京,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登上皇位,改元“永乐”。这位以武力夺取天下的帝王,并未沉溺于权力巩固,而是以惊人的魄力开启了一...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24 永乐后宫血案:朱棣屠杀三千宫女的真相与权力逻辑1420年,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爆发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后宫惨案。据朝鲜史书《李朝实录》记载,朱棣因宠妃权贤妃暴毙,牵连出所谓“谋逆”阴谋,竟下令将近三千名宫女凌迟处...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20 铁血丹心镇南疆:明初靖难功臣顾成的传奇人生在明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顾成以独特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成为跨越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朝的传奇人物。他既是朱元璋帐前“以勇选为亲兵”的猛将,又是朱棣靖难之役...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20 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的深层用意:宗法、权谋与未来的交织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立储问题上做出关键抉择:将肥胖臃肿、不善骑射的长子朱高炽立为皇太子,而非更符合其尚武气质的次子朱高煦。这一决策背后,交织着宗...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17 靖难烽烟中的生死迷局:建文帝逃亡路线与历史真相的考古解密公元1402年,南京城破的浓烟中,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成为明朝最持久的政治谜题。朱棣以"清君侧"之名攻破应天府后,官方史书宣称...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17 靖难烽烟后的权力阴影:建文帝生死谜局中的政治博弈与历史真相公元1402年,南京城破的浓烟中,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成为明朝最持久的政治谜题。朱棣以"清君侧"之名攻破应天府后,官方史书宣称...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17 夺位者的历史分野:李世民与朱棣口碑差异的深层逻辑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均以非正常手段登上帝位,但二者在后世评价中却呈现显著差异:李世民被奉为“千古一帝”,朱棣则长期背负“篡位者”的争议标签。这...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1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