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顺治元年(1644)五月,清军入关。此时已执政大清国政的摄政王多尔衮,在政治上延续了笼络明朝官民的措施。这一时期,清朝为明朝崇祯帝后发丧、收用明朝降官、保护明朝陵寝、蠲免赋税等一系列措施。摄政王多尔衮在清军进京的第二天就传谕兵部,称“朱姓各王归顺者,亦不夺其王爵,仍加恩养”。不“改削”前朝王爵的政策,对那些失去家园、颠沛流离的明朝宗王们来讲,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而不久后的顺治三年(1646),清朝大臣孙之獬奏言称“江西故明宗室数千人,聚居省城,不无可虞”,请敕令镇守将领“驱治”之。这是清朝大臣首次建议对明宗室采取强硬措施,而奇怪的是,提出者孙之獬自己也是明朝降臣。这一次多尔衮没有再延续之前的“恩养”策略,而是下令将“其宗室名色概行革除”,各省前朝宗室禄田、钱粮与民田一体起科,犯罪者和小民一体治罪。这一纸诏令,将曾经承认的前明宗室名号连同一切特权正式废除。顺治三年(1644)起到七年(1646)间,清军对明宗室展开了残酷的屠杀。比如顺治三年(1644),清军进入广州,执绍武帝,杀故明藩王十五人于东校场;顺治七年(1646),在惠州诱杀六王,且不论男女老少。
多尔衮的“恩养”政策到“尽皆诛戮”政策的转变,到底隐含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又或者说,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前明宗室从云端一朝跌到谷底?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顺治元年(1644)到顺治三年(1646),到底发生了哪些大事使得多尔衮改变了对待明宗室的态度。首先是顺治元年(1644),江南的福王已经在刘孔昭、马士英等人的拥护下成立了南明弘光政权,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也在江北虎视眈眈,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在四川观望着局势。此刻的清朝面临许多威胁,而由于明朝统治的合法性,以及在江南地区根深蒂固的势力,多尔衮选择暂时放下屠刀,抛出了橄榄枝。
但是这只橄榄枝只是多尔衮的缓兵之计。就比如在顺治元年(1644)七月多尔衮曾给南明大学士史可法致信,在信中承诺福王若率众投降,则会保证他位在宗室“诸王之上”,但是仅仅是三个月后,多尔衮进军江南,向各地前明的文武官员宣告,凡主动投诚,不分官职大小,一律加升一级,而此刻对待福王的态度就变成了“若福王悔悟前非,自投军前,当释其前罪,与明国诸王一体优待”。随着清军逐渐站稳脚跟,对明宗室招揽的筹码也逐渐下降。所以可以说,多尔衮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执行“恩养”政策,这无非是非常时期采取的措施罢了。
而随着顺治二年(1645)李自成惨死九宫山,南明弘光朝廷覆灭;顺治三年(1646)张献忠兵败,于凤凰山逝世,郑芝龙率部投降…清朝取得了一系列军事和政治上的优势,此刻的多尔衮就已经在慢慢改变对前明宗室的态度。
而除了大历史背景决定了多尔衮策略的改变,还有不少现实因素也都成为明宗室的催命符。第一就是当时许多反清揭竿起义的团队都试图“扶立明朝一人”(即拥立一位明朝的藩王),这样的事情是当时的普遍现象,而前明宗室的存在,无疑为这样的现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那么对于清朝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威胁。为了杜绝这样的问题,清朝只能采用斩草除根这样残忍的方式。
而第二,则是清朝和前明宗室之间的利益冲突。清初大规模的圈地运动无疑也涉及到了前明宗室的大量庄田,可以说此刻的清朝和前明宗室,就好比狼盯上了肥美的羊。利益的冲突使得清朝不会顾忌太多,悬在前明宗室头上的那把刀下落只是时间问题。
而这第三,就和我们上文中提到的那个起因有关。这其中还有舆论的转变,而这个舆论的引导者大部分就是明朝降官,就如上文中提到了孙之獬。虽然之前是明朝官员,但在清军进入后率先剃发迎降,为表现出与前朝的决裂和对清朝的忠诚,在迫害前明宗室方面就显得尤为积极。
前明宗室在清朝残酷的打压下不仅失去了土地房屋和财产,甚至失去了自由和姓名,在不停的诱杀和追杀之下,导致越来越多的前明宗室不敢投诚、不敢与人接触,无奈隐姓埋名或出家入道。而这样的人生悲剧不过是历史中的沧海一粟,历朝历代的更迭都伴随着这样残酷又心酸的故事,与朝代无关。
公元1669年,康熙帝以“布库戏”为名诱捕鳌拜,这场突如其来的政变终结了鳌拜的权臣生涯。作为清朝三代元勋、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在皇太极、顺治两朝立下赫赫战功,更在...
皇太极的皇后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10 顺治帝身世之谜:入关首帝的皇室血脉溯源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作为清朝定都北京后的首位皇帝,其身世始终是清史研究的焦点。通过梳理《清实录》《清史稿》等正史记载...
顺治为什么出家 福临 2025-10-09 废后静妃:被历史迷雾遮蔽的蒙古公主在中国古代帝王婚姻史中,顺治帝废后静妃的命运堪称最具戏剧性的政治悲剧之一。这位来自科尔沁草原的蒙古公主,从母仪天下的皇后沦为史书失载的失踪者,其人生轨迹折射出清...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9-30 22岁太后佟佳氏早逝之谜:权力漩涡中的生命悲歌公元1661年,顺治帝驾崩,年仅7岁的皇三子玄烨继位,改元康熙。其生母佟佳氏以22岁之龄晋封圣母皇太后,与孝惠章皇后两宫并尊,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年轻的太后之一。然...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25 顺治皇帝:病逝之谜与出家传说的历史考辨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帝王谱系中,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结局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民间流传他因挚爱董鄂妃去世而看破红尘,最终遁入空门;而正史则明确记载其因天花突发...
顺治为什么出家 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 2025-09-25 哲哲皇后:五十一载春秋,见证大清开国风云哲哲皇后,这位出身蒙古科尔沁部落的传奇女性,以五十一载春秋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历史篇章。作为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她不仅是满蒙联姻的典范,更是大清王朝首位中宫皇后,其...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23 董鄂妃的真实历史:红颜薄命与帝王痴情的传奇在中国古代宫廷史中,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短暂却耀眼,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董鄂妃,这位满洲正白旗内大臣鄂硕之女,以其绝世容颜、出众才情与温...
顺治为什么出家 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 2025-09-16 明末熊廷弼:军事天才与政治悲剧的双重镜像在明末风雨飘摇的辽东战场上,熊廷弼以“铁血书生”的姿态横空出世,用三年时间重建辽东防线,令皇太极感叹“熊经略在,安敢南顾”。然而,这位被后世称为“唯一能扼杀后金...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12 孝康章皇后与董鄂妃:清初后宫的两位传奇女性在清初历史中,孝康章皇后与董鄂妃作为顺治帝后宫中最为瞩目的两位女性,常因身份关联引发误解。事实上,二者虽同葬孝陵、同为顺治帝后妃,却在出身、经历与历史地位上存在...
顺治为什么出家 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 2025-09-10 布喜娅玛拉与皇太极:历史与虚构的交织之问在女真族的历史长河中,布喜娅玛拉(即东哥)与皇太极的名字常被并提,但二人是否真正有过情感联结或婚姻关系,需从历史与文学两个维度进行辨析。一、历史真相:布喜娅玛拉...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