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走进了解章惇的故事。
一说起奸臣,许多人可能立马会联想到历史上一些祸国殃民的大奸大恶之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名列《宋史·奸臣传》的秦桧。不过,今天我们要来聊的这个人物,在《宋史·奸臣传》中排名却还在秦桧之前,他的名字叫章惇。
章惇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章俞官至太常少卿、银青光禄大夫,他的族父章得象是宋仁宗朝的宰相。不过,虽然章惇的家世显赫,但他的仕途却是靠自己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得来的。
章惇第一次参加科举就中了进士,但他的族侄章衡却考上了状元(进士第一名),章惇觉得自己身为长辈却要屈居晚辈之下,心有不甘,于是果断放弃了这个让绝大多数人羡慕不已的进士功名。两年后,章惇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名列第一甲第五名,开封府试第一名。这份成绩才让章惇稍感满意,自此进入仕途。
章惇性情耿直,因此在官场上得罪了不少人。不过也有人非常赏识他的这一点,那人便是大名鼎鼎的“王相公”王安石。章惇与王安石志趣相投,因此两人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王安石变法”开启后,章惇成为了王安石的得力干将,为推广新法积极奔走。由于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工作出色,章惇的仕途青云直上,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
然而就在章惇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支持他的宋神宗却驾崩了,之后接替宋神宗皇位的是年仅十岁的皇太子赵煦,是为宋哲宗。
宋哲宗登基后,虽然在名义上他是大宋王朝的“一把手”。可实际大权却都掌握在他的祖母、太皇太后高滔滔手中。高滔滔讨厌王安石,更讨厌他所推行的变法。因此在她掌握了朝政大权后,原来被彻底边缘化的旧党(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官员)成员得到了重用,而支持支持变法的新党成员则一律遭受处罚。章惇被贬官外放,最后落脚岭南。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贬官跟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到地方任职完全不是一回事。当时南方许多地区还未开化,贬官外放就相当于给官员判刑,越往南等于刑罚越重。在章惇之前,几乎没有这么高级别的文官被贬到长江以南,可他却被贬到了岭南,这处罚相当于是宋朝文官系统内的死刑判决了。
高滔滔执政期间,新党成员遭到毁灭性打击,许多人都在贬官外放途中去世,这更加深了新党和旧党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章惇当时的处境非常艰难,桀骜不驯的性格更加深了他所承受的苦难。不过在这一期间,他都隐忍地活着,他要等待一个人快点长大,因为大宋王朝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人的身上。
元祐八年(1093年),太皇太后高滔滔病逝,时年十七岁的宋哲宗开始亲政。宋哲宗年龄虽然不大,可志向却不小。他对旧党提倡的保守政策深恶痛绝,只是此前一直受太皇太后压制,无可奈何。因此当宋哲宗亲政后,大宋朝廷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轮到旧党成员倒霉,新党成员得到重用。章惇被第一时间召回京师,官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首相)。
章惇是个性情中人,此前数年的苦难经历让他对旧党深恶痛绝。因此在他手握大权后,清算元祐党人(旧党)就成了重中之重的事情。“章扒皮”的本色在这轮清算行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甚至向宋哲宗提出请求,要挖掉司马光、吕公著等旧党核心成员的坟墓,不过没得到宋哲宗的答应。
话又说回来,清算归清算,章惇并没有忘记正事。他在执政后开始全面推行新政、修整水利、整肃吏治。短短几年时间里,大宋王朝就出现了焕然一新的局面。
高滔滔主政期间,宋朝对外实行安抚政策,哪怕是对西夏这样的小国,都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可是章惇上台后,一切就完全改变了。他先是派军队收复了此前被司马光等人割让出去的河湟地区,成功开拓了宋朝的版图。后又发动对西夏的全面战争,在两次“平夏城之战”中歼灭西夏主力,几乎将西夏打得灭国。在章惇的强硬政策主导下,大宋王朝在短短几年时间中开疆千里,取得了自宋朝开国以后最好的对外战绩。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年轻的宋哲宗却突然驾崩了。哲宗当时还没有自己的子嗣,因此向太后(宋神宗的皇后)推举哲宗的异母弟弟、端王赵佶来继承皇位。章惇表示:“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然而胳膊扭不过大腿,章惇的反对意见很快就被众多支持者的意见所淹没,章惇也因此失势,不久后被贬职外放。
1106年初,章惇在湖州贬所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章惇的一生到此就结束了,有人可能会感到奇怪,说好的奸臣呢?是不是漏了什么重要信息啊?这样的人怎么会是奸臣呢?是的,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对大宋王朝有过突出贡献的人,却名列《宋史》奸臣名单中的第一梯队。把好人写成坏人,难道宋朝的史官脑子有坑?答案是脑子没问题,只是心坏了。
北宋灭亡后,在南方组建的南宋朝廷基本都掌控在元祐党后人的手中,因此他们笔下的旧党就成了“以同道为朋”的君子,哪怕割地卖国,也是为了大宋王朝的长治久安。而与之对立的新党就成了“以同利为朋”的小人,哪怕丰功伟绩,也是徒耗国力,导致国家败亡。
世人皆知岳飞的冤屈,可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受冤屈而不得翻身的人物比比皆是,结局比岳飞更惨的人也比比皆是。“奸臣”章惇只是其中之一,如此而已!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赵佶:艺术巨匠与政治困局的双重镜像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 向太后“向萌萌”昵称考:一场跨越千年的网络文化戏说北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向氏,这位以端庄贤淑、政治智慧著称的传奇女性,却在当代网络语境中拥有了一个与其历史形象极具反差的昵称——“向萌萌”。这一昵称的诞生,既折射出...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6 崔白的人物争议:革新者光环下的多维审视北宋画家崔白以“花鸟革新者”的身份载入史册,其代表作《双喜图》《寒雀图》被视为打破“黄家富贵”垄断的里程碑。然而,这位被宋神宗破格提拔的宫廷画家,在艺术成就之外...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5 李师师:历史迷雾中的真实身影北宋末年,汴京的繁华与动荡交织成一幅独特的历史画卷,而李师师,这位色艺双绝的歌妓,如同画卷中最耀眼却也最神秘的色彩,引发了后世无数人的探寻与遐想。她究竟是真实存...
李师师 2025-09-15 天祚帝与宋徽宗:末代君王的命运交响曲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因相似的命运轨迹而交织成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卷。天祚帝耶律延禧与宋徽宗赵佶,便是这样两位末代君王。他们分别统治着辽朝与北宋,却在历史的...
宋徽宗 2025-09-15 宋真宗皇后知多少:历史与追封交织的宫廷密码宋真宗赵恒(968—1022年)作为北宋第三位皇帝,在位25年间不仅推动了“咸平之治”的繁荣,更因复杂的宫廷情感与政治博弈,留下了五位皇后的历史印记。这五位皇后...
宋真宗 2025-09-12 向太后:宋神宗赵顼的皇后,北宋政坛的短暂掌舵者在北宋历史的长河中,向太后(1046年—1101年)以其独特的身份和影响力,成为了一位不可忽视的女性人物。她不仅是宋神宗赵顼的皇后,更在宋哲宗去世后,一度临朝听...
宋哲宗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2 文武兼资的仁君典范:解码宋太祖赵匡胤的多面人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宋太祖赵匡胤以“陈桥兵变”的传奇开篇,以“杯酒释兵权”的智慧收尾,其人生轨迹既充满戏剧性转折,又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启示。这位终结五代乱世的开国之...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启 2025-09-11 赵构为何选择赵昚:历史转折中的政治智慧与无奈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赵构在位三十六年之际,突然宣布禅位给养子赵昚,自己退居德寿宫成为太上皇。这一决定不仅打破了南宋皇位传承的常规,更将赵昚——...
赵构 2025-09-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