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宋真宗有多迷信?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宋辽“澶渊之盟”订立后,被寇准等人推着北上、一路畏惧万状的宋真宗总算松了口气。他既庆幸自己“亲征”获得如此的成功,也感激促他此行成功的寇准。所以,当他从澶渊返回都城后,对寇准更加看重。而寇准也因此颇为自得。
但是,寇准在“澶渊之盟”后声望和地位的提高,却遭到曾经力主真宗迁都金陵的王钦若的妒恨。王钦若为人奸猾狡诈,他不甘心寇准主张的成功和自己逃跑主张的失败,就想方设法对寇准在“澶渊之盟”时的行动横加诽谤,以离间宋真宗同寇准的关系。
有一天退朝,王钦若看到宋真宗目送寇准时流露出敬重的感情。王钦若就说:“陛下敬重寇准,是不是因为寇准对社稷有功呢?”
真宗回答“是”。王钦若挑动说:“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反而说寇准有社稷之功,为什么呢?”
真宗惊骇地问他为何这么说。王钦若回答道:“城下之盟,《春秋》书中认为是可耻的事。澶渊的举动,以皇帝万乘之贵而订城下之盟,有什么能比这事更可耻呢!”
王钦若看到宋真宗已流露出不高兴的神情,又进一步挑动说:“陛下听说赌博吗?赌棍在钱快输光时,把所有的剩钱都一下子押上,称为孤注。陛下就是寇准的孤注,当时实在太危险了。”
王钦若的这些话,正好戳到了在北上澶渊时畏敌如虎的宋真宗的痛处,使宋真宗对寇准的感情一下子发生了由敬重到怨恨的变化。景德三年(1006),寇准被罢去平章事(宰相)职务,到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当知州。
宋真宗自从听了王钦若的挑动以后,感到“澶渊之盟”是个难以洗刷的耻辱,经常闷闷不乐。
王钦若明明知道宋真宗害怕同辽打仗,却故意对他说:“陛下只要出兵攻取幽、蓟,就可以洗刷这个耻辱了。”
宋真宗当然不会接受这个主意,就问他另外还有什么办法。王钦若就对宋真宗说:“戎狄之性,畏天而信鬼神,今天不如大搞符瑞,借天命以自重,戎狄就不敢轻看宋朝了。”他向宋真宗提出了“封禅"的建议,说这是个可以“镇服四海、夸示戎狄"的“大功业”。
他还告诉宋真宗,“封禅"需要有“天瑞”出现才能进行,而“天瑞”可以人为地制造,只要人主(皇帝)深信不疑布告天下就可以,还说什么这是圣人以神道设教的办法。
这些话明显是要宋真宗制造迷信骗局以自欺欺人,但却正中宋真宗之下怀。当时朝中的陈尧叟、陈彭年、丁谓、杜镐等人都同王钦若沆瀣一气,只有宰相王旦反对这个骗局。
于是,王钦若就去向王旦说明宋真宗的意旨。在王旦勉强顺从后,宋真宗又亲自召见王旦,请他饮酒,并赠一尊酒让他带回去与妻子同享。王旦回去一 看,里面装的都是美珠,知道这是宋真宗要堵住自己的嘴,也不再提出异议。
当满朝主要大臣都支持搞迷信骗局后,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 {1008)正月,煞有介事地说他去年梦见天神下降,让他设道场敬天迎接“天书”,今天果然天降下二丈多长的黄帛,就是“天书”下降了。王旦等人再拜称贺,宋真宗下诏改元大中祥符,群臣都因 此加官晋爵。一场闹腾多年的天书、祥瑞迷信骗局就这样开场了。
“天书”制造出来后,紧接着就是制造请求宋真宗到泰山“封禅”的“民意”。从大中祥符元年三月起,经过半年多的准备,沿途修建行宫,调用大量物资。
宋真宗于这一年十月初四日,带着王旦、王钦若等朝中大批官员及众多的护驾军队,从京城出发到泰山举行所谓“封禅”仪典。在泰山祭神饮宴后,又到曲阜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赐给孔庙钱30万,帛300匹。到十一月二十日才回到京城。满朝官员都因“封禅"典礼而得到封赏。
泰山“封禅”典礼刚完毕,到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汾阴祀后土的准备又开始了。大中祥符四年(1011)初,尽管当时水旱灾害相继,京城近郊谷价踊贵,宋真宗还是不顾部分官员的劝阻,又带着大队人马到河中府等地闹腾了两个多月才回都城。
过了两年,又到亳州(今安徽亳州)亲谒太清宫,册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这次谒太清宫,也是东封、西祀那样大的规模。
宋真宗人为制造“天书"骗局,本想借用“天命”来加强宋朝的统治,结果却适得其反。
首先,它腐蚀了北宋的政治,使北宋王朝迅速走向腐败的道路。
在制造“天书"骗局后,宋真宗把主要精力都用在鬼神祭祀的迷信活动方面,朝政方面的大事多由皇后刘氏专决。王钦若、丁谓、陈彭年、刘承珪和林特五人,因为积极参与制造迷信骗局,受到宋真宗的特别信任。这五个人互相勾结,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被时人称为“五鬼”。
因为宋真宗热衷于制造所谓“符瑞",从中央到地方的许多官员也群起效尤。
“天书”骗局对北宋的财政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在到泰山搞“封禅”活动以前,宋真宗曾先向掌管财政的丁谓询问经费情况,得到国库有余的回答后才决定东封。这次“封禅”活动,耗费国库830余万贯。在东封结束后,大臣王曾说: “迩者方毕封崇,颇烦经费。”为准备汾阴和亳州之行,大臣李迪说:“土木之役,过往时百倍",费用比“封禅”更加浩大。
为迷信活动的需要,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兴土木,耗费更是惊人。大中祥符二年(1009),宋真宗下令在京城建“玉清昭应宫”,作为敬奉“天书”的地方,又下令各路州、府、军、监、关、县, 都建筑道观。
“玉清昭应宫”由丁谓主持修建,规模宏大,每天服役的民工达三四万人,所用的建筑材料,分别从全国各地征调,有陕西秦、陇地松,河东岚、石、汾阴的柏,潭州、越州的杉,衡州的碧石等等。原准备15年修成,因丁谓下令夜以继日开工,结果用七年修成宫殿凡2610区。亳州修建的“明道宫”,也有480区。其中“玉清昭应宫”中“长生崇寿殿”的三座塑像,就用去金一万两、银五千两。
宋真宗死后,有个叫范雍的大臣说:“先朝以此竭天下之力”。“玉清昭应宫”的修建使宋朝的国库大大亏空。
因为各种迷信活动和大兴土木,都大量使用金银,国库中的银两消耗殆尽,民间的金、银价格急剧上升,整个社会的物价也因此受到影响。
“天书"骗局从大中祥符元年(1008)起,一直闹腾了15年,直到宋真宗死去,“天书”作为随葬品埋入坟墓方才收场。
但是,“天书”骗局所造成的北宋政治腐败和财政空竭的问题,却继续影 响到宋仁宗统治的时期。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皇位由第三子赵恒继承,史称宋真宗。这场看似平稳的权力交接,实则暗藏北宋初年皇位继承制度的深刻矛盾——从“金匮之盟”的...
宋真宗 宋太宗 2025-08-18 寇准“双天官”之谜:北宋官场中的特殊称谓与权力密码在北宋官场的历史长河中,“双天官”寇准的传奇故事始终是民间与学界热议的焦点。这个看似矛盾的称谓,既承载着北宋官制演变的独特轨迹,又折射出寇准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
寇准 2025-08-11 王钦若的籍贯考据:从临江新喻到北宋政坛的江南身影北宋真宗、仁宗两朝的宰相王钦若,其政治生涯充满争议,但关于他的籍贯,史籍记载却高度一致——这位以“五鬼”之名载入史册的政治家,确凿无疑地出身于江南西路临江军新喻...
宋真宗 2025-07-22 丁谓:北宋权臣的功过与历史定位之谜丁谓(966-1037年),字谓之,苏州长洲人,北宋真宗、仁宗两朝重臣。他以"才高八斗、机敏善辩"著称,却因&quo...
宋真宗 丁谓 2025-07-04 寇准:从澶渊名相到民间神祇的文化嬗变在北宋澶渊之盟的历史烟云中,寇准以铁腕宰相的形象力挽狂澜;而在民间信仰的维度里,他却逐渐演变为手持法器的神仙。这种历史人物到神祇的嬗变,折射出中国民间信仰的独特...
寇准 2025-06-04 寇准与寇凖:北宋名相姓名之谜的历史解构在北宋政治史的长河中,寇准的名字如同一座灯塔,其政治智慧与人格魅力穿越千年仍被传颂。然而,在文献记载与民间记忆中,“寇准”与“寇凖”两种写法并存,引发了后世对这...
寇准 2025-06-04 始于嫌隙,终于相知:李遵勖与万寿公主的婚姻蜕变史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当科进士李遵勖与宋真宗胞妹万寿公主的联姻,本应是一段佳话,却因容貌差异演变成惊动朝野的风波。这场始于嫌隙的婚姻,在权力、人性与情...
宋真宗 2025-05-20 韩绛:北宋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在北宋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韩绛是一位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他活跃于北宋政坛,历经多朝,留下了诸多值得探寻的足迹。韩绛的生平概述韩绛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
宋真宗 2025-05-07 寇准与“八贤王”: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叙事错位在民间传说与戏曲演绎中,寇准与“八贤王”常以“忠臣护国”的黄金搭档形象出现,二人携手惩奸除恶、力挽狂澜的情节深入人心。然而,拨开文学虚构的迷雾,真实历史中的寇准...
寇准 2025-04-28 吕端:北宋“大事不糊涂”的宰相在北宋的历史长河中,吕端宛如一颗耀眼的星辰,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大事不糊涂”的特质,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历经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三朝,官至宰相,...
宋真宗 宋太宗 2025-04-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