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古代女子嫁人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姑娘为何十三四岁就要嫁人?
不了解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在古代很多女子出嫁的时候基本上都在及笄之年,也就是在十三四岁左右,就比如唐太宗当年召武则天入宫时,武则天才年仅14岁,而有的女子甚至比这还要早,清代时期的孝庄太后在11岁的时候便嫁给了皇太极。
这样的年龄放到现在来说绝对算得上是早婚,甚至可以说已经太过超前了,可殊不知在古代,这是相当于现在的标准出嫁年龄,那为什么古代的女子这么早就嫁人了呢?身体都很可能尚未发育成熟,这样的做法是有着什么原因吗?
01统治者扩充人口的需要
这第一点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和古代的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别看现在中国有十多亿的人口,但是在古代的时候中国的人口数量并不多,多的时候也就是几千万,或者是刚刚过亿,少的时候甚至只有几百万而已。
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来是因为当时中国的领土有很大面积尚未开发,二来是生产力落后,医疗条件也比较差,婴儿出生的存活率因而大大降低,所以这导致人口数量的增长一直比较缓慢。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古代封建王朝时期朝代更迭频繁,战争也频发,而一旦发生战争,那么当朝的统治者就会派人搜刮大量的男丁以充大军,而这也就导致男性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人口基数的减少自然也会导致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下降。
而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国家因为人口的减少,造成劳动力的缺失,社会发展缓慢,更严重的会出现无人可用,无人能用的地步,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每当一个新的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都会颁布一些休养生息的政策,以缓解人口短缺的问题,同时也会大力提倡一些男女早婚,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尽早生下孩子,从而繁衍后代。
就比如在汉朝时期,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在她背后操纵政权的时候,就曾下令让当时社会上的女子在15岁之前进行婚配,如果违抗命令的话,就会增加多倍的赋税,而如果执行的话,那么官府会相应的减轻新婚夫妇所应缴纳的贡税,很明显这个政策就是当时统治者急需增加人口的一种措施,并且配合官府以强硬的手段达成目的。
后世的统治者自然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哪朝哪代,统治者都提倡民间的男女早婚早育,这已经是古代封建王朝的一种常态,久而久之,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刻在了古人的记忆中。所以女子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出嫁,算得上是当时官方提供的出嫁年龄。
02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
第二方面原因是受古代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这个思想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古人认为传承香火,只能是由男子来延续家族的血脉,女子是被视作外姓人的,等到她们长大成人之后势必要嫁到别人家,一旦出嫁之后,便与娘家再无瓜葛,就连姓氏也会跟随丈夫的姓氏,所以因为这种思想,古人对于女儿的感情远远没有像对儿子那样感情深厚。
在古人的认知中,女子早晚是要嫁人的,而嫁人之后也不会再为自己提供什么便利,也不会给自己养老送终,那反正迟早要成为别人家的女人,又何必苦苦养育太久?总之就是最好能够早早地把女儿嫁出去,这样的话自己也就不用再耗费心力和财力供养女儿,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女子可能仅仅刚过十岁左右就已经被父母嫁了出去。
还有就是古代底层社会更会把女子当做一种商品来交易,换句话说,就是想要将女儿出嫁来获取嫁妆礼金,亦或者是直接在女子很小的时候,将其卖给大户人家当丫鬟或是小妾,这种情况和做法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毕竟贫苦人家连自己的温饱都难以解决,将女儿送出去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是不得不说,这也确实是一种社会的弊端,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阴暗与无情。
03古人的生长发育和寿命与现代人存在差异
这最后一点原因就是古人的生长发育周期和他们的平均寿命与现代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根据一些科学资料显示,如今我国平均寿命大概在七十多岁左右,不过,随着如今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医疗条件和医疗设备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普遍会超过这个界限。
可在古代,古人所拥有的条件与现在恰恰相反,所以他们的平均寿命大概只有四五十岁左右,能活到六七十岁绝对算得上是高寿,要不然为什么人们称70岁为古稀之年,因为能活到70的人实在是太过稀少了。
正因平均寿命比较短,所以古人的生长发育会比现在的人更提前,举个与之相关的例子,在先秦时期或者是上古时期,那一时期的人们寿命更短,他们可能仅仅只能活到二三十岁,而相应的,他们生长发育的年龄自然也会大大提前,基本上在十岁之前都已经发育成熟,根据这样的生理特征和生长发育时间点来看,那在古代女子十三四岁的时候,也就相当于现在成年水平左右。
所以说那一时期的女子在这个年纪出嫁的话,并不算是早婚,而应该是年龄刚刚好,未发育成熟的情况应该并不多见,大部分都已经趋于成熟或已经生长完毕,在这个年龄段出嫁,结婚生子,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不妥的。
04结语
可不管怎么说,古代女子早出嫁终究是被逼无可奈何的,毕竟古人结婚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些女子嫁给谁,亦或者是什么时候出嫁,完全都是听从父母的安排,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更没有去追求属于自己爱情的自由,不得不说这是对于当时社会女性个人极大的束缚和迫害,这种包办婚姻很可能酿成一个个悲剧的家庭,未必每个女子所嫁的丈夫都能够真心待她,也未必她们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等待她们的就是被选择的命运以及被迫接受命运的人生。
唐朝宰相朱敬则(635—709年)作为武则天时期的重要政治家与史学家,其家族渊源在历史记载中呈现出多元线索。通过梳理《旧唐书》《新唐书》《新安朱氏宗谱》等史料,...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12 武则天与李义府:权力棋局中的复杂关系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上,武则天与李义府的关系始终是历史学者与爱好者热衷探讨的话题。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以精明的政治手腕著称;而李义府则以“笑里藏刀”的...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12 李治为何允许“二圣临朝”:权力博弈中的政治智慧与历史必然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开创了“二圣临朝”的独特政治格局,与皇后武则天共同听政,这一决策深刻影响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的走向。表面看,这是李治因身体欠佳而被迫放权的权宜...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9-09 唐朝娄师德家族的兴衰沉浮:家风传承与历史洪流中的命运抉择作为唐高宗、武则天两朝名相兼名将,娄师德以"唾面自干"的雅量与"八战八捷"的军功闻名史册...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05 武则天:明君与昏君的双重镜像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中,武则天以唯一正统女皇帝的身份,在史册上刻下了一道独特的裂痕。她既是打破性别桎梏的先驱者,也是权力场中冷酷的博弈者;既开创了&...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05 李治为何不保护萧淑妃:权力、性格与宫廷权谋的交织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后宫争斗的惨烈程度丝毫不逊于朝堂。其中,萧淑妃从“宠冠六宫”到被武则天制为“骨醉”的悲剧,不仅折射出宫廷斗争的残酷性,更暴露了李治作为帝王的...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9-03 武则天为何诛杀李贤:权力漩涡中的母子血色悲剧公元684年,巴州城外,29岁的李贤在绝望中写下《黄台瓜辞》后悬梁自尽。这位曾三次监国、主持注解《后汉书》的太子,最终沦为母亲武则天权力之路上的牺牲品。这场母子...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贤 2025-09-02 权力漩涡中的忠臣悲歌:李昭德之死因探析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政治舞台上,李昭德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以刚直敢言、制衡酷吏著称,却最终与来俊臣等酷吏同日被斩,其结局令朝野震惊。一、政治斗争:酷吏集团的...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28 权谋漩涡中的败局:太平公主为何斗不过李隆基?在唐朝波谲云诡的权力斗争中,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姑侄对决堪称经典。作为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曾权倾朝野,却在与侄子李隆基的较量中彻底溃败。这场权力博弈的结局...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8-28 吉顼:在政治漩涡中陨落的智者在唐朝武周时期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吉顼曾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出众的才智与果敢的行动力,在复杂的局势中崭露头角,成为武则天身边的心腹大臣。然而,最终他...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