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的王朝,但是也有很多人对于李渊的真实血统有很大的质疑,所质疑的无非就是李渊究竟有没有胡人的血统。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血脉血统就非常重视,很多时候不是能力不够,而是血统不够纯正,因此可能就会成为失败者,那李渊究竟是不是有胡人的血统呢?今天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网络上关于这种讨论,有人说现在不止唐朝李家,还有隋朝杨家,也是被人质疑血统,好像他们就不属于汉人王朝一样。也有人认为,但凡隋唐没有那么坚定汉立场,和北周一样继续选择胡汉融合,就魏晋南北朝时的汉人处境,现在主体民族能不能有这么高比例很难说了。更有甚者!还有人说唐朝,几乎所有汉族(华夏族)朝代都有声音说统治者是外族。
炒作李唐胡人血统无非这几类人:
其一、是很坏的反华反汉势力,妄图妖魔化华夏族朝代动摇中国,具体代表日本侵华势力。
其二、是很蠢的汉族圣母,觉得把汉族的祖先赠送给少数民族,就促进了团结,显得自己很高尚 、自以为很有才华的文盲导演。
其三、是又蠢又坏,某些吃着中国饭,却处处往死里贬低汉人,抢夺华夏历史的货色,我就不具体点名了。
其四、这部分人是蠢的心态。现在总有人幻想鲜卑人是白人,很多人就是白人至上的心态,虽然嘴巴上不会讲,心里多少会有这个倾向。毕竟现在的世界格局影响了这批人的认知,给唐朝一分胡人的血统,仿佛就能显得唐朝的强大更加的理所应当,也某种意义上自我满足了。
其五、这部分人就是最坏的了。只要跟主体民族有关系的,值得骄傲的历史,一律给你抹杀,实在不能抹杀的,就给你撇清关系,给你搞臭,这不就是民族虚无主义么。
实际上这种风潮在我们这一代已经算是尾声了。在上世纪才是这类伪历史最繁荣的时期,什么秦国戎狄论,楚国蛮夷论,汉族虚无论,那叫一个百毒俱全,圣母汉奸高潮连连,把中国,华夏那叫贬得一钱不值,营造出一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被异族统治的”和谐盛世“。
为什么说现在是尾声了呢?因为伪历史最终都经不起事实的考验。像秦国,吴国,楚国的蛮夷论调,他们一再声称古代历史都是汉人造假把他们华夏化的,结果近代的出土文物都无一例外证实秦国是高阳族裔,吴国姬姓,楚国系中原南迁(参考秦公大墓,吴国冰箱,还有楚国竹简等等),那些叫嚣着汉族不存在,血统混乱的人又被这几年的基因图谱狠狠扇了一巴掌!
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这些理论在我们这一代进入尾声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几年网上这些理论的回潮最多算回光返照,按照他们的理论,中国历史上的各种伟人都必须是胡人,是蛮夷,要不然你就是政治不正确,是大汉族主义,破坏团结,反正一大堆大帽子冲你疯狂的扣过来,因为在各种历史证据和真相不断浮现下,他们已经找不到了除了扣帽子之外的任何反驳汉人的办法。
西魏、北周尽管一开始是反汉化的产物,政治上采取的府兵制其实源于鲜卑旧俗,文化上迫使汉人改为鲜卑姓。但经过周武帝的改革,府兵隶属于君主,汉人大量进入府兵,鲜卑部落制度已不复存在,在制度上已经汉化。
到了唐朝的实际统治阶层是关陇集团。关陇集团由北魏北方边疆的六镇,来自军户起义中脱颖而出的宇文泰所创建(其本人是汉化鲜卑人),延续了四个朝代,西魏、北周、隋、唐,最后在安史之乱中瓦解。
关陇集团政治制度以古代周朝为模板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创新发展出来的。
可以说关陇集团政治上自建了新的社会制度,这个制度并不是学习南朝而来。虽然儒家一直追比圣贤,但是两汉、三国、两晋没有一个朝代的制度是以周朝为模板的。
关陇集团在军事上建立柱国府兵制,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唐朝并且是日本幕府的母版。
无论胡汉全部消除自己的原先的祖籍,全部改祖籍为关陇。即:关陇集团分为八大柱国(集团军),“总司令”分别为:鲜卑宇文泰,鲜卑元欣,汉李虎(李渊祖父),汉李弼(李密曾祖父),汉赵贵,鲜卑于谨,鲜卑独孤信(宇文毓和杨坚岳父,李渊的外祖父),鲜卑侯莫陈崇。
(说一个有意思的事,1988年时独孤信第四个儿子,独孤藏墓志铭出土,碑文上描述了他祖上是汉景帝的后代,因为赤眉之乱避祸跑到独孤山,从此以独孤为姓。)
很多人忽视了四个重要的环节:皇帝 、官僚集团、主体民族和主导文化。
西魏、北周、隋、唐这四个朝代,实际统治阶级没有变过,只是集团首领的家族更替而已。与清代明这种改朝换代性质不一样。
唐朝的正统性在中国的正史里,不仅仅是记录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思想。就是由不同的正统王朝的传递,使得华夏文明绵延不灭。这是一种政治外衣,如果西方人来写中国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不变,“定性观点”会截然不同。因此,正统性、华夷之辩的政治色彩,其实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唐朝是一个正统王朝这是最重要的,但是,唐朝(关陇集团体制)有别于北魏那种汉化胡人王朝,也不是南朝政治的延伸。
补充一下:盛唐的强盛与多元开放与包容是建立在一群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刚健有力,自爱自信的“强汉”身上!而不是建立在一群老气横秋,消极懈怠,自甘下贱,任人宰割的贱汉身上!更不是建立在一群别有用心,非蠢既坏的人口中那一句不值一提的“胡人血统”上!
公元649年,大唐贞观二十三年,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溘然长逝,年仅51岁。这一消息如巨石投入历史长河,激起千层浪,后世对其死因众说纷纭,其中“纵欲过度...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25 历史上的狄仁杰:超越“神探”标签的唐代名相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狄仁杰常以“神探”形象深入人心——无论是影视剧中抽丝剥茧的断案场景,还是文学作品中智破奇案的传奇故事,都让这位唐代名臣与“侦探”标签紧密相连。...
狄仁杰 2025-09-25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被迫抉择还是主动铤而走险?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箭矢破空,李世民亲手射杀兄长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亦殒命当场。这场政变以雷霆之势终结了唐朝初年的储位之争,却也因弑兄逼父的伦理争...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9-25 玄武门血幕:李世民砍下李建成头颅的权力逻辑与生存法则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一箭射穿兄长李建成咽喉,随后尉迟恭挥刀砍下其头颅。这一血腥场景不仅终结了兄弟性命,更撕裂了封建王朝的权力伦理。当史书...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9-25 暮年权谋与人性交织:武则天高龄豢养男宠的深层逻辑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帝,其政治手腕与个人生活始终是争议焦点。尤其是她在七八十岁高龄时仍豢养男宠的行为,常被后世视为“荒淫无度”的象征。然而,透过历...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25 武则天时代的权力悖论:狄仁杰三品之位背后的官制密码在武则天执政的武周时期,狄仁杰以"国老"之尊成为朝堂核心,却始终保持着正三品的官阶。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实则折射出唐代官制中...
武则天有男宠吗 狄仁杰 2025-09-25 逆天改命:武则天从才人到女皇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漫漫长河中,武则天宛如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以非凡的勇气与智慧,冲破男尊女卑的重重枷锁,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她的一生波澜壮阔,充满了...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25 张说:文武兼备的开元名相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后徙居洛阳,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宰相。他历经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四...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24 历史迷雾中的沈珍珠:一场跨越四代的帝王寻踪公元805年,唐宪宗李纯在肃章内殿为失踪近半个世纪的曾祖母沈珍珠发丧,追尊其为太皇太后,以衣冠冢陪葬代宗。这场持续四代帝王、历时48年的寻母运动,最终以“寂无所...
李纯 2025-09-24 李白为何未入“唐宋八大家”:文体分野与文学运动的双重解构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仙”李白与“唐宋八大家”的“缺席”构成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命题。当我们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八位散文巨匠的名单与李白并列审视时,会发现这一现...
李白 欧阳修 2025-09-2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