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朝前期的确很辉煌,但是在经过明英宗朱祁镇的一顿操作之后,国势迅速急转直下;此后虽然也出现过景泰帝、成化帝、弘治帝、隆庆帝等明君缝缝补补,但却架不住那些个昏君作践啊,所以就整体而言,明王朝的国力是不断衰弱的。直至明王朝中后期时,国力竟然衰弱到连一个人口不到百万的辽东政权都打不过。
明王朝是真的穷吗?其实不然,就整体而言,明王朝皇室可能是历史上最贫穷的皇室了,但明王朝的百姓,或者说是那些达官贵人,却是个个富得流油,以至于海瑞这样的清官都被当做楷模,可当官不贪不应该是最基本要求吗?可是皇帝敢怒不敢言啊,因为明朝的官员们表面看起来党派斗争激烈,但是在涉及关键点的时候(比如钱),却是极为团结,让皇帝无计可施。
崇祯皇帝为何亡国?还不是因为没钱,据说崇祯皇帝曾去苦苦哀求那帮大臣,让他们捐点钱守北京,结果那些大臣把崇祯皇帝当乞丐打发了;结果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专门抢那些大臣,却是抢得金银珠宝亿万;这就是大明朝的臣子们,看得太通透,看得太明白,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家族,换个主子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但他们没想到,李自成不按规矩出牌……
其实关于这些个大臣们的嘴脸,明熹宗朱由校看得清清楚楚,他知道依仗这些表面“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私底下捞钱比谁都狠的人,国家迟早完蛋,所以他决定当一个“昏君”,什么样的昏君呢?他装成一位不理朝政只爱木工的皇帝,然后又找来一个傀儡——魏忠贤,利用魏忠贤去打压那群文人士大夫阶级。
当然,朱由校不可能完全放权,其实魏忠贤只是一枚棋子而已,如果魏忠贤的权力真的如此之大,也不至于后期会被朱由检轻松干掉,要知道唐末的宦官,那才是真的掌握实权,甚至可以废立皇帝;而魏忠贤与之相比,相差太远。其实魏忠贤的真正地位,和刘瑾差不多,只要皇帝觉得脱离了掌控,那就随时可杀。
而魏忠贤最重要的任务就两个,其一是为皇帝“捞钱”,其二是打压东林党。东林党起源于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海内士大夫多依从他。“东林”之名从此而始。后来“梃击”、“红丸”、“移宫”三案发生,整个朝廷如同在打官司。与东林党相对抗的,众人便把他们为邪党,在东林党势力最庞大之时,朝中几乎都是东林党人,如此强势,可以说废立皇帝也只是党魁一句话的事。
东林党真的在乎国家吗?也许其中有部分真正的爱国人士,但绝大部分都是可以为了自身利益或者党派利益放弃国家利益之人;势大如斯,皇帝又怎么会不恐惧?于是就有了魏忠贤的“阉党”上台,也就是说,其实“阉党”和“东林党”的斗争,可以理解为皇权和相权之争,总体来说,以魏忠贤的“阉党”略胜一筹,但魏忠贤的名字也就彻底臭了,文人墨客为了抹黑魏忠贤,那是不遗余力。
而真正的幕后黑手——朱由校却是在偷偷乐,手中有钱好办事,更何况“阉党”也不全是作奸犯科之人,还是有一批很有能力的,朱由校就拿着魏忠贤搜刮来的钱财,补充着国家;所以终朱由校一朝,虽然有危机,但都没有太大的过错,勉强支撑了下来。但那些士族也不是傻子,没过几年,就猜测出朱由校是幕后黑手,虽然朱由校是皇帝,但他们依然决定报复。
在公元1627年时,朱由校突然心血来潮,带着掌印太监王体乾和魏忠贤等去游湖泛舟,结果一阵风刮来,朱由校被吹入湖中,虽然被救了起来,但自此一病不起;后来尚书霍维华就进献了一种名为“灵露饮”的“仙药”,因其味道清甜可口,朱由校便天天饮用,以致得了肿胀病,逐渐浑身水肿,最终一命呜呼。
首先,这朱由校也算是小心谨慎了,王体乾和魏忠贤都算是绝对的心腹了,结果却被一阵风吹到水里去了,差点被淹死;本来只是受到惊吓并落下病根,但终究没性命之忧,但霍维华却来进献“仙药”,这霍维华起初也算是魏忠贤的党羽,也就算是朱由校的心腹,但奇怪就奇怪在,魏忠贤及其党羽被查的时候,霍维华没点问题,反而升了官,这里就有点问题了,因为按理说,霍维华算是害死朱由校的凶手之一。
看看“红丸案”,泰昌帝朱常洛死后,引发了一场震动国本的大惨案,但朱由校去世后,却是波澜不惊,他的弟弟朱由检不仅没有处罚害死朱由校的凶手们,反而是把哥哥最倚重的魏忠贤等人扫除了个干净;结果是东林党一家独大,崇祯皇帝朱由检吃饭都拮据,就别说给边疆将士封赏了,其实崇祯皇帝时期的很多能臣,都是朱由校在位时期提拔起来的,可惜朱由校自己无福消受了。
那说到底,明熹宗朱由校到底算不算是昏君呢?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是昏君,但却因此忽略了朱由校的真正能力,他16岁继位,在位七年,期间一直小心翼翼的平衡东林党和阉党,利用东林党治国,利用阉党制衡东林党,就是在朱由校这种治国方针的指导下,虽然期间明王朝出现了很多大事,但终究还算是有惊无险;所以在朱由校去世之前,还叮嘱朱由检要重用魏忠贤,但朱由检也许是身不由己,也许是没有听懂,除掉了魏忠贤后,国事迅速糜烂,可惜了。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其弟朱由检(崇祯帝)在皇嫂张嫣的鼎力支持下登上皇位。面对这位年仅21岁、出身平民却以美貌与智慧著称的寡嫂,崇祯帝的...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朱由校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10-15 天启帝朱由校:二十三岁早逝背后的王朝危机与个人悲剧1627年9月30日,明熹宗朱由校在乾清宫驾崩,年仅二十三岁。这位被称为“木匠皇帝”的年轻君主,其死亡不仅是个体生命的戛然而止,更成为明末政治动荡的缩影。从意外...
朱由校是个怎样的皇帝 启 2025-10-14 女中尧舜的定鼎之策:张氏如何以柔术稳住九岁皇帝的江山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骤然离世,九岁的朱祁镇在乾清宫接过玉玺。此时,这位幼帝的身后没有强势的外戚集团,朝堂上“三杨”内阁与宦官王振的暗流涌动,北方瓦剌虎视...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10-11 血色疆场终章:英国公张辅的悲壮谢幕公元1449年9月1日,土木堡的黄沙裹挟着血腥气弥漫开来。七十五岁的英国公张辅提刀上马,试图为年轻的天子朱祁镇杀出一条生路。然而,瓦剌骑兵的铁蹄终究碾碎了这位四...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张辅 2025-10-11 从英主到昏君:明英宗形象嬗变背后的历史逻辑在中国历史上,明英宗朱祁镇的形象经历了从“英主”到“昏君”的颠覆性转变。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历史记载的复杂性,更折射出不同时代政治需求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刻影响。从...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9-29 朱祁钰励精图治为何反被哥哥朱祁镇推翻?——权力、伦理与命运的博弈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凌晨,北京城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打破宁静。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率军冲入南宫,将幽禁七年的朱祁镇抬上龙椅。次日清晨,当群臣聚集在奉天殿...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9-28 明英宗第一次北伐:少年天子的军事初试与战略回响明英宗朱祁镇的第一次北伐发生于正统三年(1438年),这场战役不仅是他亲政后首次独立指挥的军事行动,更成为明朝中期边疆战略调整的关键节点。尽管后世对“土木堡之变...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9-10 瓦剌何时消亡:从草原霸主到历史尘埃的百年沉浮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瓦剌生擒,这场"土木堡之变"让瓦剌之名响彻中原。然而,这个曾让明朝君臣胆寒的草原帝国,...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8-15 朱由校与客氏:一场复杂情感交织下的特殊依恋在明朝历史的长河中,明熹宗朱由校与乳母客氏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其中朱由校对客氏的“喜欢”更是引发了诸多猜测与讨论。这种特殊情感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朱由校是个怎样的皇帝 客氏 2025-08-13 朱祁镇:功过交织中的历史回响——论其不可忽视的功绩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既承载着“土木堡之变”的国耻,也铭刻着废除殉葬、释放建庶人等突破时代局限的善政。这位两次登基的帝王,在历史长河中常被...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8-1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