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为何选择投降项羽,而不是刘邦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前207年冬,两头受气的章邯,实在是走投无路了。
章邯本是与王离军合围巨鹿的。然而不久前,项羽打败了王离军,杀主将王离,可见这支秦军几乎是全军覆没,章邯收集残军退到棘原,大约还有20万人。
但原来的合围之势已经不复存在,赵军也从巨鹿之围中解脱出来。
因此,龟缩在棘原的章邯军,面对的已经不只是漳水对面的项羽6万大军,还有北面的陈余张耳等农民起义军,可以说,章邯军此时是寸步难行。
另外,章邯不得不投降的原因是,部队的补给和士气已经很不足了。在此之前,王离败后,项羽又对章邯军进行过一次试探性进攻,并取得了胜利。可见,经过两次失败的章邯军,士气非常低落。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此前章邯派长史司马欣前往咸阳,报告军情,顺便请求军需。可是司马欣灰溜溜的回来报告章邯,他连赵高的面都没见着,赵高似乎并不信任您了。
末了,司马欣还说了一句,打赢了,被猜忌而死;打输了,因罪处死。
虽然章邯严厉指责了司马欣的“造反”言论,但章邯很清楚,补给没有要到,孤军在外迟早是撑不下去的。
总结一下,章邯此时的处境是,有20万大军,但补给缺乏、士气低落,同时受到赵高猜忌,夹在秦廷和起义军中间两方受气。
因此,章邯的投降是不得已为之,20万大军总要吃饭。但同时,这20万大军也是他投降的资本。
那么,章邯会选择向谁投降呢,项羽还是刘邦?
那么,章邯会选择向谁投降呢?很可惜,没有刘邦这个选项。
因为,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项羽大军就在漳水对面与章邯隔河相望,而张耳陈余率领的起义军,也在章邯的背后虎视眈眈。
不夸张的说,章邯军此时正处在各部农民起义军的汪洋大海之中。
那么,刘邦在哪?根据时间来看,此时的刘邦,刚刚征服了南阳和宛城,收服了张良和陈胜项梁留在中原的残部,正在向宛城行进。距离漳水岸边的棘原,距离是相当的远。
也就是说,章邯如果要投降刘邦,必须绕过近在咫尺的项羽大军和北面的陈余张耳军,去投奔千里之外的刘邦,你觉得项羽会让他过去吗?
即使项羽和张耳陈余不管他,章邯也未必到得了刘邦的面前,因为刚刚说道,章邯的补给已经成问题了。
所以,好汉不吃眼前亏,章邯没得选择,只能选择向河对面的项羽投降。
从眼前来看,章邯只能选择项羽,那么从长远来看,项羽和刘邦谁才是最好的选择呢?
答案是,项羽。
有人说,最后不是刘邦取得了胜利成为了皇帝吗?这是纯粹的上帝视角。
就当时而言,刘邦一支弱旅能不能成功进入函谷关,甚至能不能进得了武关都还是个未知数;而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打败王离这支最精锐的秦军,已经是炙手可热,且看司马迁的一段记载: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不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属焉。-《史记·项羽本纪》
虽然有点夸张,但也可以明确,巨鹿之战后,项羽已经取得了崇高威望,这还不算,项羽还得到了一个称号-诸侯上将军。
什么是诸侯上将军呢?这是一个战国时候的称谓,一般在各国联合讨伐敌国的时候,为了军令通畅,会推举一人在统一部署所有诸侯国的军队,各国军队也都要听从调派。
也就是说,项羽的地位,已经凌驾于各诸侯之上,所以才会有“诸侯属焉”的说法。
所以,此时的刘邦只是一个前途未卜的武安侯,而项羽却是万众仰视的诸侯上将军。
三国末年,魏将灭蜀,有人劝刘禅降吴。谯周就说,向小国投降和向大国投降,哪个受辱更大呢?投降一次和投降两次,哪个受辱更多呢?
现在章邯面临的也是这个选择。项羽实力和地位都高于刘邦,以当时看,未来这个天下肯定是项羽的。如果投降刘邦,到头来不还得投降项羽一次?
因此,对于章邯来说,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投降项羽是比投降刘邦要好一万倍的选择。
即使如此,刚刚提到,章邯还有20万大军,也就是说章邯手里是有筹码的。
那么,章邯会不会用这个筹码给自己博取更大的收益呢?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章邯向谁投降还有一个关键在于,刘邦和项羽,谁给的加码更高。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史记·项羽本纪》
章邯收到陈余的劝降信后,便想要投降项羽,然而奇怪的是,项羽没答应,反而两次击破秦军。
项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项羽仇视秦军,并且自信可以全面消灭章邯的秦军,因此不接受投降;其二,章邯的投降是有条件的,双方没谈拢。
项羽只有大约6万军队,而章邯有20万,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项羽虽然仇视秦军,但也无力全部消灭这股秦军;而且就算可以全部消灭,投降不成的秦军困兽之斗肯定也会带给项羽巨大的损失。
项羽虽然年轻,但也并不天真,因此第一种可能性非常小。那么只剩第二种可能性,没谈拢。如果是这样,那么接下来项羽进攻的目的就很明确了:压低章邯的要价。
果不其然,项羽在两次进攻之后,接受了章邯的投降。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
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与属下商议,接受章邯投降的理由是,军粮太少。事实上,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的确没带多少军粮,但巨鹿之战后项羽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补给,应该不会为补给发愁。
而且如果是补给问题,项羽为何早不接受投降?投降之后又哪里来的粮食给降军吃呢?
所以,项羽真正的原因是,章邯给的价码合适,双方谈拢了。
那么,章邯的价码是什么呢?上文已经给出答案了:章邯投降后,项羽立马为章邯封王,并让长史司马欣为上将军,仍旧率领原来的秦军为楚军的向导。
要知道,此时连项羽也不过是诸侯上将军,都还不是王,而分封十八路诸侯还在项羽入关之后,也就是说,章邯是项羽封的第一个王。
而第一次没有谈成,可见,章邯的投降要价并不低。乃至于这段记载普遍用的“约”和“盟”,甚至没有用“降”。
也就是说,甚至司马迁认为章邯并不是“投降”项羽,而是有条件的接受项羽的领导。
虽然没有记录表明,刘邦能给出什么样的价码。但无疑,此时还是个武安侯的刘邦,给不出这样的价码。因为刘邦封出去的第一个王,是在五年后封的齐王韩信。
由此看来,项羽对于章邯的投降,是给足了诚意的。而章邯能得到这样的待遇,也算是意外惊喜了。
小编说
总结一下,章邯之所以选择了投降项羽,而不是刘邦,
一是因为项羽大军就在章邯军的门口,现实条件决定了他只能向项羽投降;
二是因为项羽此时的地位更高,从长远来看,投降项羽是最好的选择;
三是因为项羽给出的诚意是刘邦给不了的,也只有项羽能给出让章邯满意的筹码;
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外,滔滔漳河水映照着楚军将士坚毅的面庞。项羽立于船头,挥剑斩断最后一根缆绳,沉闷的凿击声中,数十艘战船缓缓沉入河底。这一历史性瞬间,不仅斩...
项羽 2025-09-19 彭城之战刘邦联军规模考辨:从“56万大军”到实战真相的解析公元前205年四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彭城之战爆发。史书记载刘邦率“56万大军”攻占彭城,却在半日内被项羽3万骑兵击溃,这一战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
项羽 刘邦 2025-09-17 从项羽大腿到千年望族:杨喜后裔的传奇崛起之路公元前202年,乌江畔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项羽自刎的瞬间,历史的天平彻底倾斜。五名汉军将领争抢尸首以换取爵位,其中郎中骑都尉杨喜夺得左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食邑...
项羽 刘邦 2025-09-16 破釜沉舟:绝境中迸发的决绝智慧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下,漳河波涛裹挟着历史的重量奔涌向前。楚军统帅项羽立于船头,望着对岸秦军二十万大军的旌旗,突然挥剑斩断船锚,铿锵之声穿透晨雾:“凿沉所有船...
项羽 2025-09-12 王离算名将吗?——从家族荣光到历史迷雾的军事人生在秦末乱世的风云中,王离的名字常与“巨鹿之败”“将门之后”等标签紧密相连。作为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他继承了家族的军事基因,却最终在项羽的铁骑下折戟沉沙。...
项羽 王离 2025-09-11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从军事天才到政治败局的深层剖析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虞子期原型之谜:文学虚构与历史想象的交织在楚汉争霸的传奇叙事中,虞子期常以“项羽麾下五大将之一”“虞姬堂弟”的身份出现,其忠勇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当翻开《史记》《汉书》等正史,这个人物却如幻影般消失—...
项羽 虞子期 2025-09-09 吕马童与项羽:一场被历史误读的“恩义”纠葛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垓下之战的尾声里,西楚霸王项羽以一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的悲壮之语,将最后的尊严交予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这段被《史记·项羽本...
项羽 2025-09-04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英布与季布:乱世双雄的武力与谋略之辩在秦末汉初的群雄逐鹿中,英布与季布作为项羽麾下的核心战将,以截然不同的作战风格与人生轨迹,成为后世评价楚汉名将时绕不开的坐标。若以“厉害”为标尺,需从战场杀伐、...
项羽 季布 2025-08-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