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 ,定都南京。让历史资料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在考虑皇族的待遇上重拾分封制,把他所有的二十多个儿子逐一封王,其中还包括侄孙(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的儿子封为靖江王)等朱家嫡亲,并把这些藩王儿子的封地置于全国各地,给予一定数量的护卫,让他们帮助明朝镇守地方。
朱元璋规定每个藩王允许有三卫军队,但这个护卫的数量根据封地的不同也有多寡之分,位居明朝腹心地带的藩王们都是基本数量,一卫是三千人,三卫合计是九千人,但分封在边疆地区,有为国戍边任务的藩王的护卫就大大增多,比如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在辽东的宁王朱权等,麾下甚至有多达数万乃至十万的护卫。
因为有这些藩王们在全国各地镇守,所以朱元璋在执政期间大杀功勋武将时,没有任何人能翻起反抗的浪花,为朱元璋在明初整顿不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分封制对于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来说终归是弊大于利,特别是能压制住这些藩王的朱元璋之后最具合法性的继承人、太子朱标死后,各地有实力、有野心的藩王们难免蠢蠢欲动。
朱元璋之后,朱标之子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从辈分上来说,大多数藩王都是建文帝的叔叔,又各个佣兵无数,从没有接触过兵事的建文帝很难让这些藩王叔叔们信服。建文帝在登基后信用儒臣,这些大儒们虽然大多是纸上谈兵之辈,但对分封的弊端还是知之甚详,于是怂恿建文帝削藩,但采取的办法很粗暴。
建文帝和文官集团的削藩不仅仅是剥夺藩王们的兵权,甚至要废除他们爵位,这就让藩王们愤怒了。最终,建文帝的削藩行动引发了“靖难之役”,在北平封藩的燕王朱棣(建文帝登基时,朱棣已经是事实上的朱元璋嫡长子,比他年长的秦王、晋王都亡故)不甘心被剥夺一切权力,起兵造反,战争打了四年,朱棣获胜,进入南京成为新的大明朝皇帝。
朱棣是以外藩身份用军事手段夺位,所以对藩王们手中的护卫兵权的警惕性比建文帝还高得多,所以也准备削藩,也是从朱棣开始,建文帝未完成的削藩大业才开始真正执行下去,但朱棣不是剥夺藩王们财富和地位,仅仅只是要求剥夺他们的兵权,这样藩王们的抵抗心里就没有那么强,毕竟不是所有的藩王都喜欢造反做皇帝,只要能保证他们的富贵就行。
在朱棣时期,各地藩王陆续交归护卫权,当然,还会给他们保留一定的护卫,不会超过一千人。在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中,曾经借兵给朱棣的宁王朱权首当其冲,朱权手下接近十万的护卫让朱棣很不放心,而且,朱权很能打,手下还有朵颜三卫(蒙古骑兵)这样战斗力极高的护卫,朱棣将朱权封地直接从辽东给换到了江西南昌,还降低了他的护卫数量。
宁王朱权虽然对此很不满,但也没办法,朱棣和建文帝可不同,他是真正杀出来的马上皇帝,朱权当时又在南京,兵马借给朱棣后也还没还给他,只能老老实实妥协,但仇恨的种子还是种下来了,后来宁王的后代在明武宗时期还是造反了,不过被王阳明给镇压。
宁王改换封地并减少护卫数量之后,其余藩王也都逐渐醒过味来,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开始陆陆续续的交还护卫给朝廷,不愿意交还护卫且跋扈的,朱棣都直接除掉,比如朱元璋第七子齐王朱榑因试图用护卫隔绝自己的封地和外界的关系被废为庶人,再比如朱棣的同胞兄弟周王朱橚都被人告发谋反,被迫交还护卫:
十八年十月有告橚反者。帝察之有验。明年二月召至京,示以所告词。橚顿首谢死罪。帝怜之,不复问。橚归国,献还三护卫。
基本上在朱棣执政时期,朱棣把朱元璋时期分封的藩王们的护卫数量用各种手段全给削减至最低,削掉了所有藩王们的兵权,对明朝后来的稳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朱棣没削彻底,他削掉了同辈的兄弟藩王和小辈的侄子藩王的护卫数量,却忽略了自己的几个儿子,他的两个小儿子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在封藩后依旧保有一定数量的护卫。
明朝削除藩王兵权的最后一步是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完成的,针对的就是他的两个亲叔叔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明宣宗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朱瞻基亲自率兵征讨,朱高煦在兵临城下后投降,然后被废为庶人,紧接着,也有造反之心的赵王朱高燧主动向朝廷交还护卫,得到朱瞻基认可后善终。
此后,明朝的藩王们出外就藩就不在允许有过多数量的护卫,基本上都是只允许有五百到一千人,再多就有可能被判定为谋反,明朝的削藩行动(仅削掉兵权)也就得以完成。削除藩王兵权让明朝的皇位更替再无“靖难之役”那样的血腥,明朝中期有那么几位藩王造反,但都不成气候。
可严厉的控制藩王们的护卫数量,以及不允许藩王们接触兵事,在晚明也带来了恶果,明末天下大乱,已经完全不知道战争为何物的明朝藩王们在李自成、张献忠和清军铁骑的冲击下,全部成为了待宰的羔羊,不是被杀就是被迫隐姓埋名,大明朝在最危难的时刻,竟然没有朱家子孙能在战场上找回祖先的荣耀,帮助大明朝延续下去,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朱元璋与沈万三的恩怨,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君臣冲突之一。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铁腕手段巩固政权,而江南首富沈万三的覆灭,则成为其打击豪强、重塑社会秩序...
朱元璋多少岁 巨商沈万三 2025-08-05 徐达正史死因考辨:历史迷雾中的真相与传说在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的群体画像中,徐达始终占据着特殊地位。这位出身淮西的将领,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助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却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突然离世,享年五十...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7-30 达兰皇后:从陈友谅宠妃到朱元璋宫廷的悲剧终结者达兰,这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复杂印记的女子,其人生轨迹与陈友谅、朱元璋两位乱世枭雄紧密交织。她曾是陈友谅的宠妃,后成为朱元璋的达定妃,最终却因复仇执念与宫廷阴谋走...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7-29 傅友德后代子孙的流散与传承:乱世中的家族史诗明初名将傅友德以“七战七捷”的军事传奇闻名史册,却在洪武二十七年因“谋反”罪名被朱元璋赐死,家族遭灭顶之灾。然而,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并未绝后,其子孙在历史洪流中...
朱元璋多少岁 傅友德 2025-07-29 朱元璋:历史天平上的功过双面镜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帝王之一。他以赤贫之身推翻元朝统治,开创大明王朝,却在治国过程中展现出铁腕手段与严酷统治。这位“草根皇...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25 方国珍兵力考:元末割据势力的军事力量解析元末乱世,群雄并起,方国珍作为最早举旗反元的势力之一,凭借浙东三郡(庆元、台州、温州)的地理优势与强大的水军力量,在元廷与朱元璋之间周旋近二十年。然而,关于其兵...
朱元璋多少岁 方国珍 2025-07-23 朱棣生母之谜:正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千年博弈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作为明朝最具争议的皇帝,其生母身份问题自明代中期便成为史学界悬案。官方史书《明史》《明实录》明确记载其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孝...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17 刘伯温的最后一个预言:历史迷雾中的智慧回响1375年寒冬,浙江青田的刘府内,病榻上的刘伯温将长子刘琏唤至身前。这位辅佐朱元璋定鼎天下的谋臣,在弥留之际留下四句谶语:"蓝玉骄纵,必遭灭族...
朱元璋多少岁 蓝玉 2025-07-10 明朝都察院:皇权下的监察利剑与制度困局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长河中,明朝都察院以其严密的体系、广泛的职权和深远的影响,成为封建专制时代监察体系的巅峰之作。作为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09 朱元璋文字狱:历史迷雾中的真相探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文字狱犹如一道道阴霾,笼罩着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成为专制统治者钳制思想、维护权威的残酷工具。朱元璋,这位从草根崛起的大明开国皇帝,其...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