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被后世奉为“兵仙”,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起起落落的一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据说韩信年轻时骄纵狂傲,被平民羞辱,也没有出头之日。之后他先投靠想要复楚的项羽军营中,但是得不到赏识。之后,又去了汉王刘邦手下,深受到萧何的赏识。萧何以项上人头担保韩信可以当三军的总将军。最后。韩信也没有辜负萧何的期望,为刘邦打下来了汉王朝的江山。
但是韩信最终也为他的性格付出了代价,被吕后让一群女子处死。这可能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吧。那就让我们来聊聊韩信的一生。
年轻落魄一饭千金,受胯下之辱,成名之后并没有报复
韩信出身为一个骄傲不会甘愿做平凡的人的一个普通人。他没有被选为官员,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做生意。他经常去别人的家蹭吃蹭喝。很多人厌恶他。他的母亲死后,他因为贫穷而不能支付母亲葬礼的费用,他就自己给母亲找了个一个高大宽敞的墓地,草草葬了母亲。那时,乡下的南昌的亭长看出韩信的不同于寻常人。
韩信多次去了那个亭长的家中蹭吃蹭喝。就这样几个月,亭长的太太开始不待见他了,所以很早就做了饭,但没有准备韩信的饭食。当韩信晚上去的时候,也瞬间理解了她的意思。心中感到愤怒却也无可奈何,他最终离开了这里,并没有回来。

后来韩信到了城里,每天在城外河边钓鱼。河边还有几个妇人在河边做活洗衣服。其中一人看见韩信饿了,给他了一个饼子吃。就这样数十天,每次都会给他吃的东西。
韩信非常感动地对那个妇人:“我以后会来报答你的”,妇人生气地说道:“我给你吃食是看你可伶,怎么让你一个到现在无所事事的大男人,报答我呢。”淮阳的一个年轻杀猪的男子侮辱韩信,说:“你个子高大,喜欢佩剑,但你实际上很胆小,也不会使剑。如果你害怕死的话,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我就放你走。”韩信虽然狂傲,但是知道打不过这种地头蛇,趴在地上,慢慢地从他的胯下钻过去了。街上到处的人都在嘲笑他,觉得他很胆小。
在韩信帮助汉王刘邦打下江山后,功成名就的他又回到淮阳。找到了那个妇人,给她了黄金百两。也找到了那个屠夫,但是并没有对他怎么样。只是吓唬吓唬了他,还给了他在淮阳衣食无忧的生活。
闪击战——安邑之战
安邑是战国时期初期的魏国的首都。秦汉时期成为安邑郡。安邑县位于西部。公元前493年,北安邑郡的行政事务所迁往东侧,现在改名为夏郡。根据一些城市遗址的出现,不同时间段分为三个城市圈:大、中、小。
汉王朝(公元前205年)的第二年5月,项羽所带领的楚军和汉军对立后,魏王豹趁机反叛汉军,与汉对抗。豹位于河东,可以切断东军和关中一线汉军的接触,进行与楚军对汉军的双重攻击。西面可以直接攻取关中。
为了消除侧面威胁,刘邦派出大量的说客去说服魏王豹,但是都失败了。豹没听,然后说了:“汉王太傲气了。他总是侮辱别人。训斥自己的大臣好像在责备他自己的奴隶一样,没有礼貌。我不想和他为伍。”然后,刘邦发怒,让左总理大臣韩信率领骑兵将军灌婴和步兵总督曹参,攻击了魏王豹。

魏王立马命令手下封锁了附近的黄河的船只来往的地方,防止汉军渡河。韩信神机妙算,采用了声东击西的作战方式,隐藏了真正的目的。他把船召集起来,假装在金门附近过河,但主要力量直接到了夏阳进行渡河。当魏军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他立刻命令手下的士兵快速渡河,最终顺利的到了黄河对岸。
魏王豹急忙率领他的军队去北边应敌,紧急把一部分的军队转移到北边去救援。当年9月,韩信打败了增援到安邑南部的魏国军队,活捉了魏国的将领王襄,顺势把安邑占领了。魏王带着战败的军队向东逃到了曲阳。汉军紧逼其后,打败魏军,活捉魏王豹。
韩信于公元前205年8月攻打了魏国,9月占领了魏国的全部领地,战斗仅仅持续了两个月。然后,魏国的地方被设为汉王的三个郡县。在这场战争中,韩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摧毁了魏国,魏国投降的士卒壮大了汉军,加强了对楚军的积极防御。并且,为了之后韩信攻打代,赵,燕,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背水一战——井陉之战
公元前204年10月,韩信带领着一万多的兵力向东前进,翻越过太行山。想要攻击楚王的手下小国赵国。赵王立马进行了部署,让赵军的三军统帅陈余占据了有利的地形,集中了二十万军队和韩信准备进行了决定性的战斗。井陉口是太行山的八个险要的关口之一。西边有一百里左右的窄道。
那个防御很简单,但是攻击很难。这时,赵国参谋觉得应该闭而不出,坚守阵地,轻松地等待韩信来攻打。然而,陈余认为根据兵书说的,兵力是敌人的十倍,应该围攻;五倍的兵力,可以正面打败敌人。再加上韩信的士兵赶了这么多天的路程,一定路途疲惫,应该正面进攻。不应该去使一些阴谋诡计。

韩信将军营建在离井陉口很远的地方,因为他知道两军的实力相差太大了。然后远远眺望着井陉口,反复研究地形和陈余的作战计划应该是什么。当韩信知道陈余没有采用军事参谋的计划时,并且知道陈余准备正面进攻和轻视敌人时。他立刻做出了决定。他立刻命令军队前进到离关口30里的地方驻扎。
在大半夜的时候,韩信选择了两千名轻骑,各自拿着汉军的红旗。然后悄悄地从山道向赵军军营一侧潜伏。等待着赵军第二天外出。军中大营空虚的时候,冲进赵军的阵营,放下赵军旗,插进了汉军的旗。
然后韩信下令对将士们说:“明天黎明你们少吃点饭食,等攻下关口后,再好好大吃一顿。”将军怀疑真的假的,但是还是服从他的命令。韩信下令立即打鼓,举起将军旗作战,向井陉口进军。赵军在我们面前占领了有利的地形,为了胜利坚守不出。
他们看不到将军旗帜,是不会战斗的。”他立刻命令中国军队的所有主要部队背水列阵。陈余在营中从远处看到了汉军的背水的排列,没有办法回去。他们嘲笑韩信战术的无知。很快,天空已经亮了,汉军的营地因为猛烈的鼓声引起了轻微的灰尘,从中走出了一队汉军,汉朝新人参加了被将军和流派包围的战斗。看到韩信拥有少数士兵,领头的是大将军韩信。
陈余一看,在大意轻敌的情况下,决定全军出击,生擒韩信。看到这种情况,韩信命令这一队汉军回到了大军之内,摆好了排列阵型。看到这一幕,陈余立刻下令全队攻击,接近韩信的部队。汉军因为在河边作战所以没有办法退却,所以谁都很拼命地战斗。第一次战斗两个阵营战斗了半天以上,但赵军还没有取得胜利。
此时,赵军的阵营是空的,汉军的两千骑兵挺直进军,在赵军的阵营插上了汉军的红旗。瞬间赵军乱作一团。韩信顺势两面夹击,击败了二十万的赵军,杀死了三军统帅陈余,抓捕了活着的赵王歇。
战后,汉军的官兵举行了庆祝宴会。他们问了韩信:“背水列阵这是战争的不利举动,我们为什么能赢呢?”“背水列阵你们都知道不胜利的话就会阵亡,你们才会拼命。如果我给你们一条活路,士兵们会那么拼命吗?”到了这个时候,将军们才明白背水一战胜利的秘密。
在井陉口之战中,在一万人的劣势部队中,韩信既使用奇袭后方的战略,又用水列在他的士兵背后,灵活地使用军队,一举击碎了赵军20万人,瓦解了赵国,在中国军事史上书写了一篇精彩的“文章”。

誓不叛汉——齐王韩信
说客武涉奉楚王项羽之命来给韩信道贺。他到了齐王韩信那里,首先为韩信成为了齐王表示祝贺,并称赞了韩信很多。韩信很纳闷,因为是项羽的人送他祝福。韩信成为齐王,无论如何,项羽是不可能来祝贺的。更别说现在,汉和楚还处于对立阶段。
但是,因为楚王的使节来了,韩信还是以待客之道去接受了他并对使者向楚王表示感谢。然后武涉又对韩信说:“现在你手中兵马充足,而汉王刘邦的心狠手辣,在你帮他打下江山后,一定也会置于你死地的。你何不现在拥兵自立,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这样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危了。”
韩信想起了首先他做汉军的大将军时,汉王力排众议,推选自己当大将军,觉得不能对不起他。于是,对武涉说:“你走吧,看在你祝贺我的份上,我不追究你说的话。但是我不会背叛汉王的。”
之后,韩信身旁的蒯通是拥有伟大谋略的人。他对韩信说:“楚王的勇气和汉王的智慧都走到了尽头。士兵的士气受到了伤害,仓库里的谷物也不多了。他们手下的百姓过得很痛苦,身心都是疲惫的。
根据我的估计,如果这个状况,如果不是天下的贤人,就无法平息这次的大灾害。你现在控制二十万的军队。现在汉王和项羽的命运都掌握在你手中。如果你帮助汉王,王汉胜。如果你救了项羽,项羽就赢了。你真的可以遵从我的建议。
最好使忠和汉共存。你和他们三足鼎立,哪边都不敢轻率行动。用你的美德和强大的气魄和庞大的数量的军队让燕和赵降服。从楚汉之间的后方派遣军队,包围他们的后部,遵从人们的愿望,去西面阻止楚汉之间的斗争,为士兵请求和平的命令。然后,天下的诸侯看到你的举动,就会谁也不敢不听从。
我认为你可以自立一方,我愿意为你出谋划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韩信还是坚守他自己的立场,认为汉王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不应该背叛他。拒绝了蒯通的建议。

功成名就被吕后借女子之手处死
汉朝成立后,汉代的皇帝刘邦很害怕韩信篡位。萧何向吕后提供了建议,引导韩信被帝国的御用军队抓住。然后韩信被用白布罩住,挂在了长乐宫的密室之中。让宫殿中的宫女将其处死,并且诛杀了他的三族。
而韩信为什么会被处死呢?原因有三点:一是韩信本人骄纵狂傲,得罪了很多人,就算他被秘密处死,然后刘邦随便给他安一个罪名,都会让人相信。其二,在汉王有一次和他喝酒试探他,问自己可以带多少兵。他说汉王可以带二十万,不能再多了。而当汉王问他可以带多少兵,他却说那当然越多越好了。
这就是所谓的“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这话汉王一听就怒了,想我连你都不如?那时候刘邦其实已经起了杀心,只不过韩信还有用,就没有表露出来太多。其三,临危讨要假齐王。在汉王与项羽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韩信攻占了齐地,没有去帮助汉王,而是捅了汉王一刀,向汉王要齐王之名。
汉王本要发怒,要不是有张良劝阻,就和韩信决裂了,韩信也理当自立。然而刘邦忍了,给了韩信这个称号,但是心中已经很不满了。以上原因都让刘邦觉得韩信这人不可留,最终韩信也是在汉朝刚开国的时候,就被处死了。
一代兵仙韩信,一生起起落落,跌宕起伏,有过没落。有过辉煌,也有过机会与楚汉三分天下,但是这些都如过眼云烟。最终也没有逃过那句经典的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下场……
公元前203年,楚汉战争进入胶着阶段,韩信手握30万精锐之师,坐拥齐地七十余城,成为决定天下归属的关键变量。项羽派武涉游说,谋士蒯通献上“三分天下”之策,甚至刘...
项羽 韩信 2025-11-19 英雄落幕时:刘邦大哭项羽背后的政治博弈与人性考量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乌江畔的霸王自刎声犹在耳。当汉军将领王翳割下项羽头颅时,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
项羽 刘邦 2025-11-17 韩信:智冠群雄却难逃悲剧,聪明一世为何糊涂一时?在秦汉交替的动荡岁月里,韩信宛如一颗璀璨流星,划破历史长空,留下无数传奇。他以卓越军事才能,助刘邦定鼎天下,被后世尊为“兵仙”,然而,这位智谋超群的军事天才,最...
刘邦 韩信 2025-11-17 项羽败亡后刘邦对项氏亲属的处置:宽仁表象下的政治权谋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畔自刎,标志着楚汉争霸的终局。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慑天下的枭雄陨落后,其亲属的命运...
项羽 刘邦 2025-11-14 乌江渡口的历史迷思:项羽东山再起的可能性探析公元前202年寒冬,垓下战场硝烟未散,西楚霸王项羽率800余骑突围南逃。当这位31岁的军事天才在乌江边面对亭长的小船时,他选择将乌骓马赠予船夫,转身步战至力竭自...
项羽 2025-11-13 章邯:大秦帝国的末路战神,以囚徒之军撼动乱世在秦末烽烟四起的乱世中,章邯以一介文官之身临危受命,率领骊山刑徒组成的军队横扫六国复国势力,连斩楚军统帅项梁、齐王田儋、魏王魏咎等名将,甚至在巨鹿之战前与项羽形...
章邯 项羽 2025-11-12 兵仙之名非虚传:解码韩信军事才华的真实内核在楚汉争霸的烽火中,韩信以"兵仙"之名载入史册,其"背水一战""十面埋...
韩信 2025-11-12 血缘纽带下的历史悖论:项伯如何从项氏支柱蜕变为西汉功臣在楚汉相争的宏大叙事中,项伯作为项羽的亲叔父,本应是楚军阵营的核心支柱,却最终成为西汉开国功臣并获赐刘姓。这种身份反转的戏剧性,既源于个人利益的权衡,更折射出秦...
项羽 2025-11-11 帝王权术下的恩仇悖论:刘邦诛恩赦仇的深层政治逻辑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后,楚汉争霸的终局以项羽自刎乌江收场。刘邦在登基称帝后,对项羽旧部展开清算时,却上演了令人费解的一幕:曾多次在战场上将其逼入绝境的季布被赦...
项羽 刘邦 2025-11-11 贵族傲骨与布衣权谋:楚汉双雄的命运分野公元前202年垓下战场,楚军战歌被四面楚歌截断,项羽率八百骑突围至乌江畔。这位曾以三万铁骑破四十万秦军的军事天才,最终选择自刎谢幕。与此同时,刘邦在定陶汜水之阳...
项羽 刘邦 2025-11-1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