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位皇帝,也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拥有两个年号(正统、天顺)的皇帝。因为其在位分为两段,分别为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两次在位。两段之间是他弟弟明代宗朱祁钰在位。作为宣宗皇帝,为数不多的两个儿子,何以会反目成仇呢?反目成仇到哥哥拆了弟弟的陵寝,死后孤零零一个,“独居”北京西山脚下。这得从一个太监说起。
明朝皇权隐患
开国之初,朱元璋严禁宦官干预朝政,在宫中铸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铁牌,等于是“封印”,予以时时警示,同时不许宦官识字。因在“靖难之役”中,宦官为明成祖夺取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于是朱棣开始逐渐增加了宦官的“戏份”,允许识字以及委以重任,但肯定达不到专权的地步。为此,朱棣还下诏允许有子嗣的教官,自愿阉割进入宫中教授宦官、宫女识字。
王振便是其中一位,被派往东宫,服侍年幼的太子朱祁镇(9岁登基),因其“音声笑貌,日接于耳目.....皆足以固结君心”,说其很懂如何讨得太子的欢心,很容易产生情感依赖,朱祁镇尊称他“先生”。这点伎俩逃不逃朱祁镇祖母张太后的法眼,曾要杀掉王振,只不过老人舐犊情深,经不住孙儿的苦苦哀求,放过了王振,并一再叮嘱朱祁镇要小心这种人。
土木堡之变
随着太后以及“三杨”一死,没有了忌惮,猴子当起了大王。仗着皇帝的宠信,王振变得专横跋扈,摘掉了老朱当年立下的铁牌,公然撕掉“封印”。对于没有邀请其,出席百官宴,很是不满,英宗不惜破坏祖制召请王振,甚至令百官在门庭之外,行候拜礼,以示歉意。官员们也想傍上王振这条“大腿”。王振对时任工部侍郎王佑开玩笑:王侍郎何以无须?王佑答:老爷所无,儿安敢有?臭不要脸的形象,跃然纸上。也能一窥当时王振之权欲熏天,令三品大员都厚颜无耻地想巴结的一时风气。
之后明朝与蒙古瓦剌,因朝贡一事,发生争端引发了阳和口(今山西阳高)的局部战争,监军太监越俎代庖导致兵败,也给了王振机会。对于王振这个阉人来说,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需要在更高层次找寻自身价值。如再立新功,享受群臣顶礼膜拜的成就感,便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一层,自我实现。为了达到这个崇高目标,王振不惜怂恿英宗,御驾亲征。浩浩荡荡的五十万军队,一路上在王振“给力”挖坑下,最后在土木堡的地方,明军大败,王振被杀,英宗被俘(《明史》:振乃为乱兵所杀),史称“土木堡之变”。
朱祁钰监国
代宗生母吴氏,原为汉王朱高煦府上侍女,后被宣宗皇帝看上,生下朱祁钰(封为郕王),但因吴氏其是“戴罪之身”,宣宗只好将娘俩安置在宫外,一场“土木堡之变”改变了朱祁钰的轨迹。孙太后(英宗生母)为挽回颓势:
1、念及英宗之子年幼,命郕王朱祁钰监国,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凝聚民心;
2、重用兵部尚书于谦,总揽北京城防务;在精锐尽失,图存一帮老弱之兵的情况下,于谦统一指挥调动,军民一心,打赢了这场“京城保卫战”。
代宗继位
瓦剌部首领也先,见硬的不行,来软的。带着“资深”皇上转悠,以此相要挟,向明朝要点“好处费”。对此于谦坚决反对议和:
1、道理上,双方是不同戴天的仇敌,不可言和;
2、形势上,也先贪得无厌,答应了议和条件,双方实力是此消彼长;不答应,又会不断挑起事端。
虽有朱祁钰监国,但国不可一日无君。众大臣上书孙太后另立新君,于谦也说: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迫于形势孙太后也只好下诏朱祁钰继位。而朱祁钰本就性格软弱,没经历什么大场面,经此京城保卫一役,着实吓着了,又逢下诏令其继位,即是说要他收拾烂摊子,干脆躲到府上。于谦语重心长劝道: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句话说到心坎里了。于是,朱祁钰在1449年继位,是为明代宗。
反目成仇
孟子借用“牛山之木”说明人性,比喻一座草木茂盛的山,若每天地都砍伐(旦旦而伐之),也会成为秃山。茂盛、光秃都不是山本来的样子,只是外在环境发展出来的样子。上古有孤竹国伯夷、叔齐禅让的美谈,传为佳话。大胆臆测:要么是颇高的内在修养,要么是外在诱惑等级不太高。相信伯夷、叔齐属于前者。而朱祁钰属于后者,一旦登基便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追逐权力的欲望“只见其进,不见其止”:
1、朱祁钰于1452年,赐王直等18位大臣领双俸,加以笼络,以便其支持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即便朱见济一年后病逝,其也久久不肯复立原太子朱见深,并对上书复立的大臣,予以严厉打击;
2、坐稳帝位的朱祁钰,曾态度十分强硬地说:也先要挟,义不可从….不然,朕不惜战也。表明非常担心迎哥哥的回归,会严重地威胁到自己的帝位。对于迎回之事,态度消极;
3、历经多番辗转,朱祁钰将回归的哥哥软禁在南宫,隔绝朱祁镇与外界的联系,只通过小洞传递糟糠粗面,这还不止,朱祁钰下令将南宫的大树全都砍光,监控不留死角。如此,朱祁镇焉能不恨弟弟?
石亨、徐有贞等一批不得志官员发动的“夺门之变”后,朱祁镇重登大位。下令囚禁了大病初愈的弟弟,不久后病逝,令人浮想联翩。此外英宗还不解恨,宣布废除代宗的帝号,赐谥号“戾”(按谥法: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毁掉了其生前为自己建造的陵寝,还杀掉了一批拥立代宗的大臣,其中就包括京城保卫战的指挥官,于谦。呜呼~
在中国历史上,明英宗朱祁镇的形象经历了从“英主”到“昏君”的颠覆性转变。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历史记载的复杂性,更折射出不同时代政治需求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刻影响。从...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9-29 朱祁钰励精图治为何反被哥哥朱祁镇推翻?——权力、伦理与命运的博弈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凌晨,北京城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打破宁静。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率军冲入南宫,将幽禁七年的朱祁镇抬上龙椅。次日清晨,当群臣聚集在奉天殿...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9-28 朱祁钰妻儿之死:权力漩涡中的家庭悲剧明代宗朱祁钰的妻儿之死,是明朝历史上一段充满争议与谜团的往事。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朱祁钰的妻子汪皇后与儿子朱见济服毒自尽的情节,引发了观众对这段历史的强烈好...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2025-09-15 明英宗第一次北伐:少年天子的军事初试与战略回响明英宗朱祁镇的第一次北伐发生于正统三年(1438年),这场战役不仅是他亲政后首次独立指挥的军事行动,更成为明朝中期边疆战略调整的关键节点。尽管后世对“土木堡之变...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9-10 瓦剌何时消亡:从草原霸主到历史尘埃的百年沉浮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瓦剌生擒,这场"土木堡之变"让瓦剌之名响彻中原。然而,这个曾让明朝君臣胆寒的草原帝国,...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8-15 朱祁镇:功过交织中的历史回响——论其不可忽视的功绩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既承载着“土木堡之变”的国耻,也铭刻着废除殉葬、释放建庶人等突破时代局限的善政。这位两次登基的帝王,在历史长河中常被...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8-11 夺门之变中的孙太后:权力博弈下的关键推手与历史争议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深夜,北京紫禁城东华门悄然开启。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率领的五百死士护送明英宗朱祁镇重返奉天殿,这场被称为“夺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写了明...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石亨 2025-07-29 杭皇后真的是女医吗?历史真相与影视演绎的辨析在明代宗朱祁钰的后宫中,杭皇后(谥号“肃孝”)是一位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她从民间女子跃升为皇后,却因儿子夭折、丈夫早逝和政治斗争,最终被历史抹去痕迹。近年来,随...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2025-07-17 朱祁钰“断子绝孙”的历史真相:权力绞杀与命运悲剧明代宗朱祁钰,这位在“土木堡之变”后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的帝王,其人生以悲剧收场。他年仅三十岁便猝然离世,更令人唏嘘的是,他唯一的儿子朱见济早夭,两个女儿也命运多...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2025-07-03 钱皇后为何终身无嗣:历史褶皱中的生育之困与人性光辉在明代宫廷的斑驳史册中,钱皇后无嗣的谜团犹如一扇半掩的窗,透出后宫女性的生存困境与历史洪流的残酷。这位与明英宗朱祁镇演绎“生死相随”传奇的皇后,其生育之谜的破解...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6-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