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看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这个清朝时期话说要把这个徐州提议建省了,但是现在大家也都看到了,并没有成功了,那么当时为什么会有这个提法呢?还有最后又为什么没有下文了呢?对于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
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朝的地方势力崛起,中央集权被极大的削弱。地方督抚已经成了尾大不掉之势,清政府不甘心大权旁落,便想办法将大权收归于中央,所以清末新政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收回地方督抚的权力,因此便以改革官制、裁汰冗员为着力点。所以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也符合当时的政治需求,因此在此大背景下,张謇的《徐州应建行省议》应运而生。
关于徐州应该单独建立一行省的建议,张謇是第一人。张謇提出此议的理由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一是边境危机的加深,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而筹边建省来抵御侵略的思想一直为人倡导。
二是出于安靖地方的考虑,徐州地区盗匪、流民四起,而当地政府无力治理,这算是其在清末新政的大背景下的一个合理尝试。另外张謇还有个人目的,希望通过对徐州等地的开发来拓展自己的实业版图。
在建议中,张謇认为徐州的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在当前的形势下,英国势力垄断了长江流域,德国侵占山东,而徐州位于二者的中间,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复杂的国际形势也导致这一地区混乱不堪,所以在当前岌岌可危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变散地为要害,莫如建徐州为行省”。
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主要便是有“二便”、“四要”。
第一的便利是,可以简化行政,裁撤冗员。首先因为铁路方便,漕运总督一职可以裁撤调,“以徐州巡抚兼之”;其次,厘金等用来养兵的收入,“亦可资挹注”;最后,把徐州道台升为布政使,以淮海道台兼任按察使,“增官不必添员工”。
第二个便利就是徐州地区民风“劲悍”,不用花费多少工夫就可以招募上万人,训练得当,统御得人,再加上“辟场牧马,足备戎需;光殖丰林,足资防御”。
四要,分别为训农、勤工、通商、兴学。
虽有了二便、四要。但是也有三个难关需要克服,否则徐州建省不可能。
首先是作为一省的最高长官,巡抚一职非常重要,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巡抚;其次,巡抚施政,也需要各种人才,否则政策难以贯彻,巡抚得人难;最后,一省既建立,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尤其现在“国帑既穷,民力尤绌”,筹款非常之难。
其主要方案是划分江苏的徐州、海州全境,淮安北部的桃源与安东两县;安徽凤阳的宿州与灵璧县,颍州的亳州、蒙城、涡阳以及泗州全境;山东的沂州的全境,兖州的滕、峄两县,济宁的鱼台与金乡两县,曹州的曹、单、城武三县;河南的归德全境。一共四十五个州县。
从政务处的考虑来看,部分采纳了张謇的意见,同意以成立一新省来取代原来漕运总督的职务,化繁就简,直接将原来江宁布政使的辖区划归江淮巡抚,表面上省去了不少的工夫,实则不然。此案一出,舆论哗然,立即遭到了朝廷内外的反对,尤其得到朝廷中一些高官的反对。
早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有人倡议裁撤曹运总督设立江淮巡抚之时,张之洞就提出了反对意见,在与鹿传霖的通电中表明了自己的反对态度,张之洞认为江苏总督与巡抚分治,各管一半,原本就己互相掣肘。再添加一个江淮巡抚,分管总督的权力,那么总督就成为一虚职。这样给予两江总督南洋大臣的重担,却不给予任何权力“而责以长江安危,是国家欲弃江南矣”。而徐州等地设立的官职完全可以起到安靖地方的作用,并且津镇铁路与开封铁路开通以后,“遇有要事,无论调兵派员,朝发夕至”,在设一官多此一举。而且江南冗员甚多,当今新政之际,“只宜减冗员官,岂可添冗员”。所以张之洞的核心思想是添设一省不如加强总督的权力。
不仅如此,连首倡徐州建省的张謇也是大为失望。张謇得知此消息后,更是气愤异常,虽然是自己提出徐州建省的意见,但是看到实际的结果与自己当初的提案大相径庭,异常的失望,听到江淮省成立的消息,表示“此事大谬。痴人前难说梦,信也”,自己不会放弃,将继续争取。可见张謇对此议是相当的不满。
在内外的反对声音中,清政府决定交与政务处与朝廷中广泛讨论,最终统计的结果是主张苏、淮不分省且另设大员者一共有42件,主张裁撤江淮巡抚的一共有32件,支持建立江淮省的只有7件。可见江淮省的建立不得人心,再加上周馥等人的意见,最终清廷做出裁决,撤销江淮省并改设淮扬镇总兵为江北提督,但是仍然以淮扬海道兼任按察使,镇压地方,同时加强二者的权力。
可见,清政府所担心的最多仍是地方治安问题,徐海地区民风彪焊,尤其在时局混乱的时刻,盗匪众多,所以清政府决定加派官员与增强权力,以资镇压。但是即使如此,也难以解决治安问题,反而因为徐州没有得到重视,为今后的军事冲突与民间治安问题埋下了隐患。
最终,江淮省只存在了三个月,昙花一现,来回的折腾往复,张謇的徐州建省的规划未能实现,其满腔热情也被饶灭,张謇对清政府也失去了一定的信心,听说江北提督又兼任漕河事务,大失所望,感叹“变幻莫测,迄无定向,朝政如此,可叹可叹”。
不过虽然江淮省昙花一现,只存在了短短的三个月,但是其贸然的裁撤还是引起了巨大的波澜,尤其是江北的的既得利益者,更是群起而反对。江北商民罢市以示抗议,经查,其背后缘由并不简单,“皆由窟穴漕督衙门之胥吏差役,一旦失所凭籍,遂造谣煽惑胁令商铺关门”。可见江淮设省一事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也维护了一些人的利益。而对江淮分省一事最为上心的除了一些官员之外,江北士人也大多赞同,这也为今后的分省运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五十八岁的雍正帝突然驾崩,直隶总督李卫闻讯后三日暴毙,终年五十一岁。这位以“缉私盐、整漕运、治江南”闻名的能臣,死后虽遭乾隆斥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01 忠奸分野:李卫与年羹尧结局差异的深层密码雍正朝两大权臣李卫与年羹尧,同为帝王股肱之臣,却走向截然不同的命运终局。年羹尧从抚远大将军沦为阶下囚,被赐自尽时身负九十二款大罪;李卫则历经三朝,以直隶总督之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年羹尧 2025-10-01 乾隆退位:盛世余晖下的权力博弈与衰败伏笔公元1796年,八十六岁的乾隆皇帝在太和殿举行禅位大典,将皇位传于皇十五子永琰(嘉庆帝),自封“太上皇”。这场看似平和的权力交接,实则暗藏玄机——乾隆以“归政全...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9-30 和珅临终前:乾隆“保命诏书”背后的权力困局与历史警示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驾崩的讣告传遍紫禁城。当夜,嘉庆帝以办理丧仪为由,将权倾朝野的和珅调离权力核心。三日后,和珅被囚禁于宗人府,二十条大罪的诏书如雪片般飞...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9-30 废后静妃:被历史迷雾遮蔽的蒙古公主在中国古代帝王婚姻史中,顺治帝废后静妃的命运堪称最具戏剧性的政治悲剧之一。这位来自科尔沁草原的蒙古公主,从母仪天下的皇后沦为史书失载的失踪者,其人生轨迹折射出清...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9-30 乌拉那拉氏的命运转折:从皇后之位到帝王厌恶的深层剖析作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的结局堪称清代宫廷史上最富悲剧色彩的案例之一。她因南巡途中的断发行为被乾隆帝彻底冷落,死后未获谥号、未入裕陵、葬礼规格低于皇贵...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28 乾隆三位皇后中的真爱之谜:从历史细节中探寻帝王真情在乾隆帝长达六十三年的执政生涯中,三位皇后先后成为紫禁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人物。她们的命运轨迹与乾隆的情感选择紧密交织,但若以“真爱”为标尺丈量,这位风流帝王对三...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28 嘉庆帝继位后对乾隆妃嫔的安置:权力交接下的温情与礼制乾隆帝以89岁高龄驾崩后,其庞大的后宫群体成为新君嘉庆帝面临的首要问题。据史料记载,乾隆后宫共有41位有正式封号的嫔妃,其中皇后3人、皇贵妃5人、贵妃5人、妃6...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9-28 乾隆后宫情史:从43位妃嫔中寻觅帝王真爱乾隆帝一生共有43位正式册封的妃嫔,包括3位皇后、5位皇贵妃、5位贵妃、6位妃、6位嫔、12位贵人、4位常在及2位答应。在这片浩瀚的后宫中,谁才是乾隆最钟爱的女...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28 九子夺嫡:雍正登基后,八位失败者的命运终章“九子夺嫡”是清朝康熙年间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战,九位皇子为争夺储君之位各施手段,最终四阿哥胤禛脱颖而出,成为雍正帝。而其他八位参与夺嫡的皇子,在这场残酷的政...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