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清朝 >  丁宝桢杀安德海后的下场:刚正不阿终获善终

丁宝桢杀安德海后的下场:刚正不阿终获善终

时间:2025-05-22 14:34:43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在晚清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山东巡抚丁宝桢毅然斩杀慈禧太后心腹太监安德海,这一壮举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那么,丁宝桢在做出这一惊世之举后,究竟迎来了怎样的下场呢?

诛杀安德海:正义之举引众怒

同治八年,太监安德海违反祖制,擅自出宫。他以织造龙袍为名,在未携带任何公文的情况下,乘坐楼船沿运河南下,一路上招摇过市,大肆收受贿赂,所到之处鸡犬不宁。安德海的嚣张跋扈不仅引起了百姓的愤慨,也让地方官员敢怒不敢言。

当安德海进入山东地界时,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早已对其恶行有所耳闻。丁宝桢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对安德海这种目无法纪、扰乱朝纲的行为深感痛恨。他果断下令将安德海抓捕,并押往济南。随后,丁宝桢立即密奏朝廷,痛斥安德海的种种不法行径,指出其违反祖制、擅自出京、招摇撞骗、收受贿赂等罪行。

各方博弈:正义终获支持

丁宝桢的奏折火速送到京城,引起了朝廷内部的激烈反应。安德海作为慈禧太后的心腹,其势力庞大,但他的所作所为也早已引起了其他权贵的不满。

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共同垂帘听政,是国家的掌舵人。安德海仗着慈禧太后的宠信,在内廷里胡作非为,甚至在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之间添油加醋,搬弄是非。慈安太后对安德海的恶行早已忍无可忍,一直在等待机会将其铲除。当她得知丁宝桢抓获了安德海后,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她利用慈禧太后那段时间经常生病的机会,提议由同治皇帝在翊坤宫看奏折,学习政事,从而巧妙地避开了慈禧太后,使得丁宝桢的奏折能够顺利呈递到同治皇帝和恭亲王奕訢手中。

同治皇帝对安德海更是恨之入骨。安德海为了讨好慈禧太后,经常在慈禧太后面前打同治皇帝的小报告,让同治皇帝受罚,颜面扫地。恭亲王奕訢也与安德海有过节,安德海曾挑拨翰林蔡寿祺对恭亲王进行弹劾,导致恭亲王被罢去议政王职务。因此,当同治皇帝和恭亲王奕訢看到丁宝桢的奏折后,立刻决定支持丁宝桢,对安德海从严惩办。

顺利处决:震惊朝野显威名

在得到同治皇帝和恭亲王奕訢的支持后,丁宝桢果断行动。1869年8月7日,丁宝桢亲自验明正身后,将安德海处决于山东济南。这一消息传出,震惊了整个朝野。百姓们对丁宝桢的正义之举拍手称快,认为他为百姓除了一害。而朝廷中的大臣们也对丁宝桢赞不绝口,称赞他是刚正不阿的忠臣。

据说,当时丁宝桢已经接到慈禧太后刀下留人的密旨,但他上演了“前门接旨、后门行刑”的精彩一幕。他以安德海违反祖制、私自出宫、招摇撞骗、收受贿赂以及使用违禁御用禁物等罪名,坚决将其处决,展现了他不畏权贵、坚守正义的决心。

仕途顺遂:升官受誉留美名

丁宝桢诛杀安德海后,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遭到慈禧太后的报复。相反,他的仕途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顺遂。

慈禧太后在安德海死后,并没有因为此事而迁怒于丁宝桢。一方面,安德海的所作所为确实引起了众怒,慈禧太后也意识到安德海的狂妄和不可控,除之而后快;另一方面,丁宝桢在处决安德海后,下令“裸尸暴市”,供所有人观看,以正视听,澄清了民间关于慈禧太后与安德海“秽乱宫廷”的谣言,这让慈禧太后对他心存感激。

不久后,丁宝桢被调任到四川担任总督。在四川总督任上,他继续展现出了卓越的治理才能。他致力于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加强国防,为四川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创办了四川机器局,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由于丁宝桢的卓越功绩,他受到了朝廷的高度赞誉。慈禧太后亲笔题写了“国之宝桢”四个大字,以表彰他的忠诚和才能。后来,他还被追赠为太子太保,谥号“文诚”。丁宝桢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和楷模。

丁宝桢在杀安德海后,凭借着自己的刚正不阿、智慧和勇气,不仅没有被慈禧太后报复,反而仕途顺遂,留下了千古美名。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只要坚守正义,就一定能够得到历史的认可和人民的尊敬。

人物: 慈禧 安德海 分享 上一篇: 孝庄皇后是不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下一篇: 康熙缘何对八贤王爱新觉罗·胤禩心生嫌隙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