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明末抗清名将,爱国将领,因受到皇太极的陷害,而被朱由检凌迟处死。
有人说,有明一代最悲剧的英雄不是比肩萧何却被朱元璋赶尽杀绝的李善长,也不是明明一心为国,却卷入皇权斗争而被诬陷至死的于谦,而是明代末期一度左右时局的抗清名将,爱国将领——袁崇焕。甚至还有人说,如果袁崇焕没有被误杀,北京煤山或许就不会多一自缢亡魂。

万历四十七年(1619),一个来自广东东莞的读书人高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县知县,但是此人很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老兵更喜欢与其讨论边塞,这个人就是袁崇焕。
入仕后,对自己的军事才能颇为自信的袁崇焕果然迈进了兵部。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前往京城觐见明熹宗朱由校,御史侯恂破格提拔他在兵部任职。当时山海关正因后金军队的猛攻而形势危急,袁崇焕便孤身前往探查,并在回朝后主动请缨。
往后数年,袁崇焕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不少胜利,在边陲也实实在在做出了不少的成绩,明显地提升了明军抗击后金军队的能力。但在步步高升的同时,他也与魏忠贤交恶。这使得袁崇焕在天启七年(1627)七月愤然辞官,回家务农。
在愤然辞官月余后,明熹宗驾崩,明思宗朱由检即位。袁崇焕得到了被重新启用的机会,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使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1928年七月,袁崇焕返回京城。可刚刚回朝,袁崇焕作为抗金最高军事统帅,他当着因战事而满面愁容的崇祯帝许诺:“臣受皇上知遇之恩,召臣于万里之外,倘皇上能给臣便宜行事之权,五年而辽东外患可平,整个辽东可收复”。
“五年复辽”,这虽然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却无疑是那个朝政混乱之时代的一个大话。在立下这条军令状之后,袁崇焕日日为此揪心。因为心急,他在这五年里还做出了另一件大错特错之事——诛杀另一抗金大将毛文龙。
因为立下了军令状,崇祯帝在早期几乎是对袁崇焕有求必应。于是当毛文龙站出来阻挠袁崇焕计划的时候,袁崇焕感到恼羞成怒:他不满毛文龙不认同改革军制,不爽毛文龙消耗的军饷太多,还怀疑毛文龙是想谋求私利……最终,袁崇焕列数毛文龙的十二条罪状,并搬出崇祯帝给的“尚方宝剑”,矫诏将毛文龙斩杀。

怒斩毛文龙之后,袁崇焕的结局我们也早就看到了。崇祯二年(1629)冬,崇祯帝将袁崇焕下狱。数月后,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其中一条罪名便是擅杀毛文龙),其家人被流放三千里。
崇祯帝在继位不到三年就处决了袁崇焕这员抗清大将,在继位十七年后自己也无奈地自缢于煤山。因而有人说,如果袁崇焕当初没有被处决,那么他或许能够抵抗住清军的猛攻,至少能让大明和崇祯帝不那么凄惨地收场。
崇祯帝可以不杀袁崇焕吗?至少崇祯帝最开始是不愿意的。前文提到,袁崇焕曾当着崇祯帝的面立下“五年复辽”的军令状。为了袁崇焕的这个许诺,崇祯帝曾几乎对袁崇焕有求必应,给了他极大的权力。可就是在将希望全部托付给袁崇焕之后,崇祯帝发现,袁崇焕的许诺居然是一句戏言。再加上魏忠贤余党的弹劾和皇太极乘机实施的反间计。这让崇祯帝很是愤怒。
随着毛文龙被杀而后金军约十万精兵绕道内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直逼京城(己巳之变),崇祯帝看着千里迢迢赶来救援,自恃有功的袁崇焕,可谓怒火中烧。性格偏执的崇祯帝将刚刚击退清兵的袁崇焕关入大牢,并亲自列数袁崇焕的罪状:“袁崇焕托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率,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等兵临城下时,又偷偷带着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1830年8月16日,袁崇焕被崇祯帝以叛国罪处以凌迟。
虽然后来大家弄清楚了袁崇焕并没有背叛大明,但那也终究是后话。袁崇焕的血肉已经因为崇祯帝的误解和怒气而被众人分食,大明在与清军的对抗中也节节败退。世间只留下一个疑问:如果袁崇焕未死,大明能否因为他而延续国祚?

曾承诺“五年复辽”的袁崇焕能做到延续大明国祚吗?在事实面前,这个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就袁崇焕个人来看,如若他的存在能对大明有如此大的影响,那么他“五年复辽”的雄心壮志就不会因清军逼近崇祯帝的家门口而夭折。如若当时的乱局是五年所能平定的,那么袁崇焕或许也不会急到连另一员抗清大将毛文龙都火急火燎地诛杀。
而从大局来看,大明的覆灭还有着袁崇焕所不能左右的积重难返和天灾人祸。人祸方面,大明封建体制的不断强化,使得其统治理念逐渐趋于保守、黑暗,乃至与现实背道而驰。这不仅恶化了大明与边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耽误了社会民生,致使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走上了与大明为敌的道路。
而在天灾方面,明代中后期气候转冷,跳蚤、老鼠等传播的疾病多次爆发。这给本就不安定的民生雪上加霜,也影响到了朝廷的财政。
天灾、人祸,外族的虎视眈眈、内里的争权夺利、党派之争……袁崇焕虽是曾一改边陲之颓势的军事天才,是曾得到崇祯帝信赖的抗清统帅,但他始终只是一个人。哪怕他真有五年复辽的壮志,哪怕他确实是被崇祯帝冤枉,大明这颗大树要倾倒,也不是一只蚍蜉就可以撑得住的。
在明朝开国的风云岁月里,朱元璋与徐达的关系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他们从乱世中的携手共进,到君临天下后的君臣相得,书写了一段令人动容的历史佳话。初遇:志同道合的...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10-31 皇太极攻入北京后,袁崇焕回援造成的多维度影响1629年冬,后金(清朝前身)汗皇太极率十万大军突破长城防线,直逼北京城下。这场被称为“己巳之变”的战役,因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千里驰援而成为明末战争史的关键转折点...
皇太极的皇后 袁崇焕 2025-10-31 血色刀锋下的民心所向:朱元璋嗜杀背后的统治密码在中国历代帝王谱系中,朱元璋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符号。这位从淮西布衣到九五之尊的传奇人物,既以"洪武之治"开创明朝盛世,又因...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30 从草莽到帝王:朱元璋的称帝之路与开国名将的赫赫战功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的崛起堪称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诗。他从一个贫苦农家子弟,历经无数生死考验,最终登上皇位,建立大明王朝。这一历程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坚韧与智...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30 乱世称帝的博弈:李渊速成与朱元璋韬晦的深层逻辑隋末唐初与元末明初的权力更迭中,两位开国君主在称帝时机上的选择截然不同。李渊从太原起兵到长安称帝仅用一年,而朱元璋自红巾军起义至南京登基却耗时十五年。这种差异并...
朱元璋多少岁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0-30 朱元璋赐匾廖永忠:“功超群将,智迈雄师”背后的军事传奇与政治考量在明朝开国的历史长卷中,朱元璋赐予廖永忠“功超群将,智迈雄师”的牌匾,不仅是对这位将领军事才能的高度认可,更蕴含着复杂而深刻的政治逻辑。这一牌匾的授予,既是对廖...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30 建文帝的困局:优势背后的致命裂痕——朱允炆靖难之败的深层解析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21岁的朱允炆以皇太孙身份继承大明江山,坐拥朱元璋留下的庞大帝国。作为明太祖钦定的继承人,他既无外戚掣肘,又得东林文臣集团支持,更掌控着...
朱元璋多少岁 朱允炆下落 2025-10-29 朱元璋称帝后:亲情与权力的交织,追封与厚待的帝王情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贫苦农家子弟到九五之尊,他的人生轨迹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家族的走向。在称帝后,朱元璋的哥哥姐姐均已离...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28 朱标身后:皇权更迭下的妻儿命运沉浮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逝,这位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继承人,其猝然离世不仅让朱元璋痛失储君,更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权力震荡。朱标生前两任妻子、五子四女...
朱元璋多少岁 朱标 2025-10-27 帝王心术的镜像:朱元璋与康熙的储君信任差异解析在中国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与清圣祖康熙作为两位极具政治手腕的帝王,对储君的态度却呈现截然相反的态势:朱元璋对太子朱标给予绝对信任,甚至主动为其铺就登基之路;而康...
朱元璋多少岁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