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刘彻七岁被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继承皇位,在位五十四年,功业甚多。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说到汉武帝,大家能想到的恐怕就是张骞通西域、北伐匈奴、南征南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官营等事情。他武功赫赫自不必多说,其独尊儒术确定了两千年的官方思想也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汉武帝独尊儒术,是因为儒家思想有利于皇权独裁,同时他所尊的儒,不是孔子原汁原味的儒,而是由董仲舒加工过的“新儒学”。一句话可以概括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有利于自己的统治!
董仲舒的“新儒学”核心思想
董仲舒对儒家学术的推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没有董仲舒,就没有后来的儒家思想两千多年的统治地位,甚至没有我们今天的中国人。
孔子的儒家思想诞生以来一直不受统治阶级所接纳,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儒家思想本质上是复古主义,与时代潮流不合拍。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他吸收法家思想,在儒家思想里融入了时代特色,让儒学成为皇权统治的工具,从而深得汉武帝赏识,让儒学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天人感应”思想
天人感应有两层含义,一层它强调君权神授,以上天名义承认皇权的神圣。君权神化,对巩固皇权,强化帝制统治,稳定社会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因此得到了最大的受益人皇帝的推崇。
天人感应的另一层含义是,君主应该法天德民,如果失德,上天就会以地震、日食、水旱灾、流星等灾异现象警告皇帝,皇帝如果不思悔改,就会有被“更天命”(改朝换代)的危险。
二、“大一统”思想
所谓大一统,就是两个统一,即政权统一、思想统一。
这是董仲舒从《公羊春秋》中提炼出来的思想,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运行的基本法则,是常理,因而人类应该法天而行。所以,天下必须思想统一,建立统一的制度、统一的法律、统一的行为准则,并由此构建一个统一的政权。
三、“皇权独尊,以德治国”思想
董仲舒认为,为了社会的稳定,应该抛弃严刑峻法,代之以德政,他反对一切导致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的制度,强调“调均”,主张皇权独尊,遏制豪强兼并,与民休息。
汉武帝为何推崇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为何从故纸堆中重新脱颖而出,被汉武帝选中为治国思想呢?原因就是汉武帝看到了“新儒学”给他带来的几大好处:
一、有利于皇权唯我独尊
在汉武帝之前,西汉治国思想一直强调黄老无为,黄老思想认为,最成功的治理模式就是不折腾,顺应天时,最好的统治就是没有统治者,至少统治者的存在感要低。
这种思想对皇权的至尊是不利的,更与汉武帝的独裁统治思想格格不入。我们对比一下黄老思想和新儒学思想下皇权的差异。
黄老思想下,皇帝是人,是管理者,三公九卿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参与人和执行人。而新儒学思想下的皇帝则是天之子,是神的意志在人间的代表,是凌驾于人之上的至高无上的半人半神。帝国的所有的决策都来自于皇帝,三公九卿只是执行人,丞相几乎是摆设。
二、有利于中央集权主义
西汉初年藩王势力对中央政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七国之乱后,诸侯王势力受到严重打击,但依然是帝国重要的政治力量,藩王之乱依然不时爆发。
儒家思想大一统的理论,为削藩开边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为打击藩王势力,实现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模式提供了落脚点。这一点正中时弊,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也是儒家思想被汉武帝喜欢的很重要原因。
三、有利于封建统治稳定
更重要的是,儒家思想作为统一的治国理念后,它所倡导的一系列思想体系,与皇权统治结构相结合,想成了一整套的思想和制度,以这个思想和制度为框架,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固定了皇权与士大夫平民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自西周宗法制崩溃后,第二个影响深远的帝制宪法。
也就是说,汉武帝推崇儒学,既是儒学切合了时代特征的需求,又切中了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和个人皇权独裁的要求,同时还满足了以皇权为核心的社会长期稳定的愿望。
儒家思想与社会稳定开放、统一的关系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确实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及国家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汉武帝的初衷并不在于此,或者说他关注的重点并不在于此。
汉武帝当时最关心的就是两个问题:一是削弱藩王势力,强化中央集权;二是现实皇权独尊,进而实现独裁统治。这两个问题既是当时的现实存在的弊端,又是汉武帝个人的需求,这才是他独尊儒术的原因。
在中国西汉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与外戚将领李广利的关系,堪称一部交织着宠信、功过与权力博弈的复杂史诗。李广利,这位因妹妹李夫人得宠而崛起的外戚将领,在汉武帝的...
刘彻 李广 2025-06-23 绿洲孤影:西域三十六国消亡的历史褶皱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凿空西域,在塔里木盆地周边揭开了“城郭诸国”的神秘面纱。这些被称为“西域三十六国”的绿洲城邦,依托雪山融水与商道枢纽,在汉匈角力中演绎着生存智...
张骞 2025-06-23 汉武帝与李夫人:一场跨越生死的帝王情谜在汉武帝刘彻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后宫佳丽如过江之鲫,唯有李夫人去世多年后仍让这位铁血帝王魂牵梦萦,甚至写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的悼亡诗。这位出...
刘彻 李夫人 2025-06-20 石邑公主:汉武帝宫廷中的隐形人与历史尘埃中的幸存者在汉武帝刘彻的六位女儿中,石邑公主的名字如同被时光抹去的尘埃,在史籍中仅留下零星碎片。这位生卒年不详、生母存疑的公主,既无卫长公主“当利公主”的盐邑之富,也未像...
刘彻 2025-06-19 钩弋夫人与李夫人:汉武后宫双姝的绝代风华与命运沉浮在中国古代宫廷史上,汉武帝刘彻的后宫堪称美女如云,但钩弋夫人与李夫人却以截然不同的传奇色彩脱颖而出。一个以“拳开玉钩”的奇事得宠,一个以“倾国倾城”的绝色闻名,...
刘彻 钩弋夫人 2025-06-10 汉武帝李夫人的结局:智慧与命运的交织在汉武帝刘彻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李夫人宛如一颗璀璨而短暂的流星,划过了大汉后宫的天空。她的结局,不仅是个人的命运归宿,更蕴含着智慧与命运的深刻交织。初入宫廷,独得...
刘彻 李夫人 2025-06-10 海上丝绸之路:从百越先民到汉武帝的千年开辟史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诞生堪称一部跨越千年的海洋史诗。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上大动脉,其起源远早于张骞通西域的陆上丝路,更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岭南百越民族的...
张骞 2025-06-09 汉武帝北伐匈奴:从被动防御到战略反攻的帝国崛起在秦汉交替的烽烟中,匈奴铁骑的威胁如影随形。从白登之围的屈辱到漠北决战的凯歌,汉武帝刘彻用四十四年时间,将汉匈关系从“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的纳贡国,改写为“匈...
刘彻 2025-06-04 卫子夫三女:汉宫公主的命运镜像在汉武帝刘彻与皇后卫子夫的爱情传奇背后,三位公主的人生轨迹如同三面铜镜,映照出汉代宫廷女性的生存困境。卫长公主、阳石公主、诸邑公主,这些承载着皇家荣耀的封号,最...
卫子夫 刘彻 2025-06-04 刘据之死:汉武帝刘彻的锥心之悔在汉武帝刘彻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太子刘据的死无疑是他心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这场因巫蛊之祸引发的悲剧,让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陷入了深深的悔恨与自责之中。一、痛失爱子...
刘彻 2025-05-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