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刘彻七岁被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继承皇位,在位五十四年,功业甚多。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说到汉武帝,大家能想到的恐怕就是张骞通西域、北伐匈奴、南征南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官营等事情。他武功赫赫自不必多说,其独尊儒术确定了两千年的官方思想也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汉武帝独尊儒术,是因为儒家思想有利于皇权独裁,同时他所尊的儒,不是孔子原汁原味的儒,而是由董仲舒加工过的“新儒学”。一句话可以概括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有利于自己的统治!
董仲舒的“新儒学”核心思想
董仲舒对儒家学术的推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没有董仲舒,就没有后来的儒家思想两千多年的统治地位,甚至没有我们今天的中国人。
孔子的儒家思想诞生以来一直不受统治阶级所接纳,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儒家思想本质上是复古主义,与时代潮流不合拍。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他吸收法家思想,在儒家思想里融入了时代特色,让儒学成为皇权统治的工具,从而深得汉武帝赏识,让儒学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天人感应”思想
天人感应有两层含义,一层它强调君权神授,以上天名义承认皇权的神圣。君权神化,对巩固皇权,强化帝制统治,稳定社会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因此得到了最大的受益人皇帝的推崇。
天人感应的另一层含义是,君主应该法天德民,如果失德,上天就会以地震、日食、水旱灾、流星等灾异现象警告皇帝,皇帝如果不思悔改,就会有被“更天命”(改朝换代)的危险。
二、“大一统”思想
所谓大一统,就是两个统一,即政权统一、思想统一。
这是董仲舒从《公羊春秋》中提炼出来的思想,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运行的基本法则,是常理,因而人类应该法天而行。所以,天下必须思想统一,建立统一的制度、统一的法律、统一的行为准则,并由此构建一个统一的政权。
三、“皇权独尊,以德治国”思想
董仲舒认为,为了社会的稳定,应该抛弃严刑峻法,代之以德政,他反对一切导致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的制度,强调“调均”,主张皇权独尊,遏制豪强兼并,与民休息。
汉武帝为何推崇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为何从故纸堆中重新脱颖而出,被汉武帝选中为治国思想呢?原因就是汉武帝看到了“新儒学”给他带来的几大好处:
一、有利于皇权唯我独尊
在汉武帝之前,西汉治国思想一直强调黄老无为,黄老思想认为,最成功的治理模式就是不折腾,顺应天时,最好的统治就是没有统治者,至少统治者的存在感要低。
这种思想对皇权的至尊是不利的,更与汉武帝的独裁统治思想格格不入。我们对比一下黄老思想和新儒学思想下皇权的差异。
黄老思想下,皇帝是人,是管理者,三公九卿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参与人和执行人。而新儒学思想下的皇帝则是天之子,是神的意志在人间的代表,是凌驾于人之上的至高无上的半人半神。帝国的所有的决策都来自于皇帝,三公九卿只是执行人,丞相几乎是摆设。
二、有利于中央集权主义
西汉初年藩王势力对中央政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七国之乱后,诸侯王势力受到严重打击,但依然是帝国重要的政治力量,藩王之乱依然不时爆发。
儒家思想大一统的理论,为削藩开边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为打击藩王势力,实现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模式提供了落脚点。这一点正中时弊,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也是儒家思想被汉武帝喜欢的很重要原因。
三、有利于封建统治稳定
更重要的是,儒家思想作为统一的治国理念后,它所倡导的一系列思想体系,与皇权统治结构相结合,想成了一整套的思想和制度,以这个思想和制度为框架,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固定了皇权与士大夫平民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自西周宗法制崩溃后,第二个影响深远的帝制宪法。
也就是说,汉武帝推崇儒学,既是儒学切合了时代特征的需求,又切中了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和个人皇权独裁的要求,同时还满足了以皇权为核心的社会长期稳定的愿望。
儒家思想与社会稳定开放、统一的关系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确实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及国家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汉武帝的初衷并不在于此,或者说他关注的重点并不在于此。
汉武帝当时最关心的就是两个问题:一是削弱藩王势力,强化中央集权;二是现实皇权独尊,进而实现独裁统治。这两个问题既是当时的现实存在的弊端,又是汉武帝个人的需求,这才是他独尊儒术的原因。
作为汉景帝刘启的皇后,王娡以二婚之身入宫并诞下汉武帝刘彻的传奇经历广为人知。然而,她与汉景帝所生的三位公主——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其命运轨迹同样折射出...
王娡 刘彻 2025-09-10 汉武帝刘彻6子命运沉浮录汉武帝刘彻,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雄主,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韬略,开拓了汉朝的广阔疆域,奠定了汉武盛世的辉煌基础。然而,他的6个儿子却各自有着截...
刘彻 2025-08-26 张骞出使西域:凿空西域的千年回响公元前138年,长安城门外,张骞手持汉节,率领百人使团向西而行。这场跨越13年的远征,不仅改变了汉朝与西域的命运,更在人类文明史上刻下永恒的印记。张骞的西域之行...
张骞 2025-08-21 雄图霸业铸盛世:汉武帝时期的文明巅峰公元前141年,16岁的刘彻登基称帝,这个被后世称为“汉武帝”的少年君主,以雷霆之势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大一统”为标志的盛世。在位54年间,他通过政治集权...
刘彻 启 2025-07-18 汉武帝与王娡:母子情深背后的权力共生与情感羁绊汉武帝刘彻与生母王娡的关系,既包含传统宫廷中母凭子贵的权力纽带,又超越了简单的利益联结,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一段复杂的情感传奇。从民间农妇到帝国皇后,王娡以非凡的政...
王娡 刘彻 2025-07-16 汉高祖与汉武帝:创业与守成的双重变奏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刘邦与刘彻这对祖孙的功业对比始终充满张力。一位以布衣之身终结秦末乱世,开创四百年汉家基业;一位以雄主之姿北击匈奴、南平百越,铸就“汉武盛世...
刘彻 刘邦 2025-07-15 张骞凿空:千年丝路的起点与文明交融的密码公元前138年,27岁的汉中郎官张骞手持节杖,带领百余人使团从长安出发,穿越河西走廊时被匈奴扣押十年。这场看似失败的出使,却在历史长河中激荡出跨越千年的文明回响...
张骞 2025-07-10 汉武帝与李广利:宠信、功过与权力博弈在中国西汉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与外戚将领李广利的关系,堪称一部交织着宠信、功过与权力博弈的复杂史诗。李广利,这位因妹妹李夫人得宠而崛起的外戚将领,在汉武帝的...
刘彻 李广 2025-06-23 绿洲孤影:西域三十六国消亡的历史褶皱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凿空西域,在塔里木盆地周边揭开了“城郭诸国”的神秘面纱。这些被称为“西域三十六国”的绿洲城邦,依托雪山融水与商道枢纽,在汉匈角力中演绎着生存智...
张骞 2025-06-23 汉武帝与李夫人:一场跨越生死的帝王情谜在汉武帝刘彻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后宫佳丽如过江之鲫,唯有李夫人去世多年后仍让这位铁血帝王魂牵梦萦,甚至写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的悼亡诗。这位出...
刘彻 李夫人 2025-06-2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