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秦始皇这个人物,似乎以前一直都是一个“暴君”的形象,秦朝统治下的百姓,好像都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才终于爆发了大泽乡起义,有了后来的项羽、刘邦,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但是后来,秦始皇给人们的印象却似乎不再仅限于此,不再只是一个残暴的代名词,甚至脱离了暴君的评价,成为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是很多人崇拜的古代皇帝之一。那为什么人们对秦始皇的评价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人们越来越喜欢秦始皇的原因又是什么,他又有那些优点值得人们学习呢?今天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对于秦的评价,陷入了一种尴尬状态。于是刘邦采取了模糊化处理的方法:对于秦的法统,刘邦选择回避。
秦从始皇帝统一六国、自称皇帝开始计算,到秦王子婴投降为止,前后不过十五年时间,但是这十五年时间,却把华夏上古时代的规矩给坏了。
不论是之前的汤伐夏,还是后来的武王伐纣,虽然这些行为和秦取代周朝一样,都是改朝换代,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武王伐纣的名义是以有道伐无道。而东周天子虽然无能,但并没有失去德行之处,因此,周天子的尊号无端遭到罢黜,本身就是不符合先秦时代的规矩的。
周天子的尊号断绝以后,天下陷入了没有天子的状态:秦虽然强大,但是六国不承认秦王是天子,反倒认为秦王欺负天子,是乱臣贼子。直到秦王政扫平六国以后,才成为了事实上的天下共主。
不过,刘邦反秦之初,名义上是楚怀王的部下,而楚怀王是不承认秦的法统的,因此,刘邦对于秦朝的态度,开始尴尬了:刘邦觉得秦始皇不管怎么说,毕竟事实上统治天下十多年,但是六国的遗民十分仇视秦朝,比如汉朝初年的史书《赵正书》,在记载秦始皇传位一系列的事件的时候,始终称秦始皇为秦王,这就表明了,在当时确实很多人不承认秦的正统性。
不过这种意识形态混乱的局面,随着汉朝立国日久以后,开始统一起来。司马迁的《史记》表明:秦是正统王朝,同时秦因为不得人心而遭到了推翻。班固的《汉书》则为了迎合东汉皇帝,于是表明:秦始皇统一天下,是因为天命所归,而秦的灭亡,也是被天命抛弃。总之,这说明,汉朝人逐渐承认了秦的正统性。
不过即便是这样,传统史书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十分之差。主要原因不外乎一点:那就是秦始皇在世的时候,秦朝不断杀戮儒生,对于儒生来说,秦朝是儒家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段时间。而随着汉武帝时代以后,儒生们把持了话语权以后,秦始皇少不得被反攻倒算一番。因此,历代文人墨客,乃至传统史观学者,都对秦始皇持否定态度。
比如《红楼梦》里面,就把秦始皇视为祸害一方的暴君。
前些年,穿越剧《步步惊心》中,有这样的一个细节:若曦穿越到康熙时代以后,讴歌康熙帝,将康熙帝和秦始皇相提并论,这番恭维让康熙帝十分受用。不过,假设真有清朝人把康熙帝比作秦始皇,估计得到康熙帝的奖赏,反而会把自己的全家赔进去:毕竟,把康熙帝比作秦始皇,等同把康熙帝比作周幽王、商纣王和蚩尤。
关于秦始皇的评价,到了近代以后,发生了变化。
近代的中国遭到了列强的殖民。受列强刺激,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潮也在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体里开始传播开来。为此,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从中国史书里面寻找能代表一世雄主的君主,来作民族凝聚力的符号,用来凝结人心,对抗外洋势力的入侵。
而秦始皇由于在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大一统,并且依仗强大的武力扫平了六国,于是,秦始皇被部分清末知识分子视为英雄和豪杰,自此,秦始皇的评价开始出现了反转。
不过即便这样,也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认同秦始皇的贡献,在晚清以及民国,对秦始皇持批判态度的知识分子也不在少数。
比如清末民初小说《孽海花》的开篇,就将秦始皇(按:该书将其称之为吕政)和中外的暴君相提并论,并且直言不讳表示吕政是个残暴的君主。蔡东藩在《前汉史通俗演义》中,将秦始皇和汉高祖,都归纳为依仗武力、霸占天下的独夫民贼。从这些细节我们可以知道,在近代,秦始皇的评价出现了剧烈的争议:一部分人依旧按照传统史观认为秦始皇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秦始皇是一个雄才伟略的君主。
不过,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的说法,最终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占据了上风,并且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主流意见。
秦由于在军事方面的赫赫武功,受到了当代人的好评:秦先是武力扫平六国,而后南征百越、北伐匈奴,这种赫赫战功,让很多空闲时间较多的年轻人在茶余饭后的时候,感到了热血沸腾,而后为之向往不已。而这些都是秦始皇当政时代的事迹,因此,秦始皇受到了现代人的喜爱。并且随着这些年来,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秦始皇也就越来越受到了欢迎和追捧。
并且,中国人拥有着大一统的情结。而第一个建立大一统体制的古代华夏皇帝,正是秦始皇,也因此,秦始皇成为了国家统一的象征,这也是现代人越来越喜欢秦始皇的原因之一。
其实历史这门学科,从不同的维度来说,会产生不同的效益。如果仅仅从客观研究角度来说,秦始皇无疑是不值得称赞和膜拜的。因为共和时代的伟大在于,人们应当具备现代公民的意识,意识到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的古代君王都是窃国大盗、都是人民的敌人,当然也包括秦始皇。
但是如果从宣传角度来说,那就需要从历史人物里面筛选一些历史名人,而后根据其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将其打造成一个宣传符号,这样,可以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比如秦始皇就是武功赫赫、一统天下的代表人物。
客观来说,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学术研究是一个很遥远、很小众的事情,而适合大众的,是后者:即历史宣传。
而历史宣传的目的在于宣传,不在于严谨,因此,可以将秦始皇视为一个值得万民膜拜的伟大君王。
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的战火在垓下燃至白热化,项羽的十万楚军被刘邦率领的汉军重重包围。随着四面楚歌的响起,这位曾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最终在乌江岸边选择了自刎。这...
项羽 刘邦 2025-05-08 秦长城:古代中国的军事屏障与文明丰碑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秦长城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盘踞,它不仅是古代中国的一项伟大军事工程,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修筑,秦长城便在历...
秦始皇陵 2025-05-08 跨越千年:探寻秦德公离现在的时光距离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秦德公作为春秋时期秦国的重要国君,虽未如秦始皇那般声名远扬,却也在秦国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我们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上,回...
秦始皇陵 秦德公 2025-05-07 昌平君与扶苏:跨越历史迷雾的亲属关系探寻在秦朝历史的长河中,昌平君与扶苏这两位人物始终充满着神秘色彩,他们之间是否存在亲属关系,尤其是昌平君是否为扶苏的外公,更是引发了诸多争议与猜测。昌平君:秦楚联姻...
扶苏 2025-05-07 楚汉风云:项梁死后为何不是项伯掌权在秦末乱世,项氏家族作为反秦的重要力量,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关键角色。项梁战死后,项氏集团领导权更迭,项伯虽身为项羽季父,却未能接过领导大旗,这背后有着复杂且深刻...
项羽 2025-05-06 巨鹿之战:项羽与秦军的巅峰对决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巨鹿之战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少胜多的传奇色彩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战役。那么,这场战役究竟是谁和谁打的呢?交战双方揭晓...
项羽 2025-04-30 赢虔的儿女:历史迷雾中的模糊身影在战国时期风云变幻的秦国历史中,赢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是秦献公庶长子、秦孝公兄长,也是秦惠文王嬴驷的老师,以能征善战闻名。然而,关于赢虔的儿女,史料记载却...
秦孝公 2025-04-29 秦始皇未追杀徐福之谜:权力博弈与历史迷雾的交织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沙丘平台,这个曾经横扫六合的帝王至死未能等到徐福从东海归航。而徐福东渡携带的三千童男童女、五谷种子与百工巧匠,最终消失在...
秦始皇陵 徐福 2025-04-27 跨越时空的秦脉传承:秦武公与秦始皇的关联探析在秦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秦武公与秦始皇虽相隔数百年,却如同两颗璀璨星辰,通过秦国的血脉与制度传承紧密相连。他们各自在秦国发展的不同阶段留下了深刻印记,共同构...
秦始皇陵 秦武公 2025-04-23 秦始皇密令赵佗“死守岭南”真相考辨核心论断:秦始皇“密令赵佗死守岭南”的说法缺乏史料支撑,实为后世小说虚构的产物。这一说法虽广为流传,但经史实考证,其真实性存在根本性缺陷。一、史实溯源:正史记载...
秦始皇陵 2025-04-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