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叫尉缭的,历史上一共有两个人,但是人们经常说的是嬴政时期的尉缭,而不是魏惠王时期的隐士尉缭。据记载,尉缭为秦始皇嬴政的统一大业也是立下过很多功劳的,但是他却总是想要离开秦国,而事实上也正是在秦国统一的前夕,尉缭逃离了秦国,这又是为什么呢?尉缭和嬴政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尉缭一到秦国,就向秦王献上一计,他说:“以秦国的强大,诸侯好比是郡县之君,我所担心的就是诸侯‘合纵’,他们联合起来出其不意,这就是智伯(春秋晋国的权臣,后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攻灭)、夫差(春秋末吴王,后为越王勾践所杀)、闵王(战国齐王,后因燕、赵、魏、秦等联合破齐而亡)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希望大王不要爱惜财物,用它们去贿赂各国的权臣,以扰乱他们的谋略,这样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则可以尽数消灭了。”一番话正好说到秦王最担心的问题上,秦王觉得此人不一般,正是自己千方百计寻求的人,于是对他言听计从。不仅如此,为了显示恩宠,秦王还让尉缭享受同自己一样的衣服饮食,每次见到他,总是表现得很谦卑。
尉缭懂得面相占卜,在被秦王赏识之初曾经认定秦王的面相刚烈,有求于人时可以虚心诚恳,一但被冒犯时却会变得极之残暴,对敌人也毫不手软。尉缭认为这样的秦王欠缺照顾天下百姓的仁德之心,多次尝试逃离秦王为他安排的住处,(《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尉缭这段话也是历史上关于秦始皇面容的最早记录),相传“曾与弟子王敖一夕遁去,不知所往。”尉缭刚入秦时,与后来的秦国将军蒙恬偶遇,蒙恬为之亲自牵马,请回府中。蒙恬曾请尉缭继续著书,尉缭断然回绝,并打算离开蒙府,在蒙恬的苦苦央求下才留下。秦始皇嬴政多次求教,尉缭多次拒绝,后来出走。秦王大怒,本欲杀之,但在当时的廷尉李斯的苦求下同意让李斯将其追回,并在李斯的建议下授以国尉之职。最后终于得到尉缭的首肯,愿意扶助秦国,入朝为臣。
当时的情况是以秦国的力量去消灭六国中的任何一个事不成问题的,但是六国如果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那么秦国将会非常的危险,所以摆在秦王面前有一个刺手的问题,就是如何能让六国不再“合纵”,还有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当时秦王身边有很多著名的将军,猛将成群,而真正懂得军事理论的军事家,却一个也没有,靠谁去指挥这些只会打仗的猛将呢?如何在战略上把握全局,制定出整体的进攻计划呢?这是秦王当时非常关心的问题,自己虽然出生于王室,善于心计,但是自己缺乏带兵的经验,李斯他们虽然主意很多,但是真要上了战场,一个都没有用。
尉缭博学多才,富有谋略,是当时杰出的兵家代表,后来到秦国去游历,到达秦国的时候便遇到了秦国的大将蒙恬,蒙恬发现尉缭对军事战争的指挥能力非常的强,想邀请他跟自己交流一下,但是尉缭还想继续去别地云游,蒙恬的再三挽留之下才同意留在秦国,嬴政知道蒙恬的住处来了一个军事造诣很高的人,赶忙来到他的住处跟尉缭交流。
嬴政走了以后,尉缭跟身边的人去评价秦王的面相说到,我今天看见了秦王,他的眼睛狭长犹如蜂鸟,鼻子又高又坚,就好比老鹰的鼻子,手臂犹如鸟的翅膀一般,他的说话跟野狼一样,他缺乏仁心,是一个有狼子野心的人,今天我的身份很低下,他过来请教,只不过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罢了,假如有一天他真正的统一全国,那么天下的所有老百姓都会成为他的俘虏,这样的人我最好还是不要待在他的身边为好,后来嬴政每一次都到蒙恬府中向尉缭请教,但是尉缭一直以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为由,拒绝秦始皇,反复多次以后,秦始皇开始生气,最后尉缭选择逃跑,结果被秦王派人捉了回来,还封他为国尉,尉缭无奈只好替秦王政打工,当一个打工仔。
为什么当时的秦始皇要去重用一个屡次拒绝自己的人呢?而且这个人在背后还说自己的面相,说自己是一个没有仁爱的人,如果留在他的身边,时刻都充满危险。因为在当时秦始皇身边没有一个善于军事指挥方面的谋士,而且这个人一下子看破了自己的内心,他认为这个人如果留下来在自己的身边,会为自己统一六国做出巨大贡献,所以他无论怎么拒绝自己,但是秦始皇为了达到目的都会委曲求全的去请他、重用他。
但是最终看穿了嬴政本性的尉缭,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还留在秦国吗?他的结局是如何呢?史料之后就没有了关于他的记载,但是秦国最后的灭亡是因为嬴政的暴政,没有对百姓有仁德之心,这一点尉缭早早就已经看破了。
尉缭有书《尉缭子》,于1972年发现与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从这本书的出现开始,才证明了存世的古派《尉缭子》不是伪书,是真正意义上的正版书籍,作者能够肯定是尉缭,但却不能肯定是哪一个尉缭,因为从历史看,尉缭的身份存在争议,有的认为是魏惠王时期的隐士尉缭,有的认为是秦国的国尉尉缭,这两人都有什么区别呢?
魏国的隐士尉缭记载非常的少,既然是隐士,历史中对其记录也不会太多,只是明代刘寅根据《史记》的对照推断过,在魏惠王时期的公元前334年,当时的邹衍、淳于髡、孟轲等人到大梁见梁惠王(魏惠王),尉缭也在,也就是说,公元前334年,尉缭至少应该是一个成年人!只不过当是的魏国没有尉缭的用武之地,以至于在魏国尉缭的名声不显,也没有太多的历史记载。
另外一个尉缭的身份,就较为详实,秦国的国尉尉缭,记载中显示为魏国的大梁人,公元前237年来到秦国,此次的秦国一勇当先,六国哪一国都不是秦国的对手,曾经强大的楚国这个时候也不敢轻易得罪秦国,但是秦国这时候的执掌人嬴政还是担心六国重复以前的老路——合纵攻秦!每一次六国合纵的时候就是秦国大难关的时候,张仪时期曾经破过合纵,范睢破过合纵,当然也有合纵成功的,所以嬴政希望不再有合纵出现。
这个时候关键人物尉缭登场了,认为秦国已经非常强大,但是一味的打仗只会引来六国的再次联合,所以采用了分化、贿赂等手段来断开六国的连接,然后各个击破,实行真正的大国灭国战。当时的秦国云集了王翦、王贲、蒙武、李信、内史腾等诸多战将,秦王嬴政政治手腕也非常老道,唯独缺乏战略人才,尉缭却恰好就是这样一位人才,所以尉缭一到了秦国就受到了重用,秦王嬴政采取了尉缭的诸多策略,首先将韩国吞并,然后又将其他五个大国逐渐吞并,成就了统一的秦王朝。
这两个不同经历的人,不同的地方在于时间,从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237年,时间跨度太大,让人不敢想象两人是同一人。而相同的地方就是两个人都深受李悝、吴起变法的影响,而《尉缭子》一书中也有较多的法家思想在里面,两人的思维方式大致一样,而所谓的时间偏差很有可能是因为在记载的时候出现的时间不对等,因为春秋战国的诸侯历史有很多不同的记事方式,这些不同的记事方式导致了时间的偏差,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才有统一的标准。
在中国古代史学体系中,"本纪"是纪传体史书的核心体例,而项羽作为未称帝的军事领袖被列入《史记·项羽本纪》,这一特殊安排既体现...
项羽 2025-09-25 吕不韦之死:一封信背后的权力困局与时代悲剧公元前235年,秦国前丞相吕不韦在洛阳封地饮鸩自尽,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这场死亡的核心导火索,是一封仅30字的书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
吕不韦 2025-09-25 司马卬之子:历史长河中的隐秘身影在秦末汉初的乱世风云中,司马卬作为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的殷王,曾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儿子,史书记载却极为简略,宛如历史长河中若隐若...
项羽 2025-09-24 虞子期与虞姬:历史与虚构交织的兄妹传说在楚汉争霸的波澜壮阔中,虞姬与项羽的“霸王别姬”成为千古绝唱,而虞子期作为虞姬的“兄长”形象,也因文学创作与民间传说深入人心。然而,当拨开历史迷雾,会发现这对兄...
项羽 虞子期 2025-09-24 范增算顶级谋士吗?——历史迷雾中的谋略之辨在秦末汉初的风云变幻中,范增作为项羽身边的重要谋士,其谋略水平与历史地位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将其与张良并论,视其为绝代谋士;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因历史机遇而稍有...
项羽 张良 2025-09-23 宋真宗赵恒: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帝王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历史长卷中,封禅泰山是一项象征“功盖三皇五帝”的至高礼仪。自秦始皇首开先河,至宋真宗戛然而止,两千余年间仅有六位帝王完成这一壮举。而宋真宗赵恒,...
秦始皇陵 宋真宗 2025-09-23 君士坦丁大帝凭什么排第一:重塑罗马与基督教的双重遗产在历史学界关于“世界八大君王”的评选中,君士坦丁大帝始终稳居榜首,甚至超越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等传奇人物。这一评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罗马帝国政治结构的根本性...
秦始皇陵 2025-09-22 有巢氏:文明曙光中的四大发明与人类生存革命在远古洪荒的混沌中,当人类与禽兽争夺生存空间时,一位被后世尊为“巢皇”的智者横空出世。有巢氏,这位被《庄子》《韩非子》等典籍记载的中华文明始祖,以“构木为巢”为...
韩非子 有巢氏 2025-09-22 刘承佑与刘邦:跨越四百余年的皇室血脉与时代变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邦与刘承佑虽同为刘姓帝王,却分属西汉与五代十国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刘邦作为西汉开国皇帝,以布衣之身推翻秦朝、击败项羽,开创四百年汉家基业;...
项羽 刘邦 2025-09-22 扁鹊三次劝医蔡桓公:一场跨越千年的健康警示春秋时期,名医扁鹊以精湛医术闻名诸侯,却因三次劝医蔡桓公未果,最终酿成“病入膏肓”的悲剧。这场医患博弈不仅被《韩非子·喻老》记载为经典寓言,更成为中医“治未病”...
韩非子 2025-09-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