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是南宋最后皇帝宋恭帝赵显的亲生儿子吗?为什么这么说?公园1206年,铁木真将蒙古各部统一,建立了大蒙古帝国。之后灭了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一些政权。在蒙哥归位之后,引发了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导致大蒙古帝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然而,其统治中原却不过97年时间,堪称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奇事。元朝先后传五世十一帝,第一个元世祖忽必烈在位三十四年,最后一个元顺帝在位三十五年,中间的九个皇帝一共只经历了三十八年,也算是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奇葩。
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名叫: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元顺帝妥懽帖睦尔为元明宗和世瓎长子。但民间一直有种说法,说妥懽帖睦尔其实是宋恭帝赵显的亲生儿子。
宋恭帝赵显是南宋最后一个皇帝。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同年,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赵显出城向元军投降。
赵显被押送到大都后,被降为瀛国公,安置在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到了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突然赏给19岁的赵显许多钱财,叫他去西藏当僧人。于是当年的小皇帝宋恭帝成了高僧,为佛教界做出了许多贡献,翻译了不少佛教经文。
后来,也就是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赵显知晓自己从前身份,便写道:“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诗里充分表现了他对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赵显对当年元朝政府无理进攻南宋的谴责,被暗中监视他的人听见,因而触犯了文字狱。后来被元朝皇帝发现,大怒,遂下令赐死赵显,死时享年五十三岁。
根据谈迁《国榷》记载:“宋帝显降元,封瀛国公,尚公主。后因侍宴有奇怪之征,忌之,遣学佛法于帝师,遂居漠北。其后明宗逃居沙漠行帐,适与瀛国公相近,缔好甚密。一夕,明宗方寝,闻瀛国公帐中有笙镛声,问其故?乃婴儿始生而啼也。知其非常人,遂乞归,养为子,是为妥懽帖睦尔是也。”这种说法在元末明初流传尤广。
其实,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十七日,妥懽帖睦尔出生于西北察合台汗国所属的金山(阿尔泰山)一带。他是元朝周王和世瓎(后来的元明宗)的长子,元世祖忽必烈的五世孙,其世系依次是真金(元裕宗)、答剌麻八剌(元顺宗)、海山(元武宗)和世瓎(元明宗)。
至大四年(1311年),元武宗海山驾崩,他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以皇太子身份继位,是为元仁宗。按元武宗与元仁宗的约定,继承仁宗皇位的是武宗长子和世瓎,但仁宗即位后却反悔了,试图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后来的元英宗)为皇太子,而把和世瓎封为周王,命其出镇云南。延祐三年(1316年)十一月,和世瓎行至延安时,与武宗旧臣图谋恢复皇储地位,结果招来仁宗的追杀,和世瓎被迫奔往西北的金山(阿尔泰山),得到察合台汗国的庇护。 在和世瓎避难金山期间,纳了一名回回女子、郡王阿儿厮兰的后裔罕禄鲁迈来迪,并与她生了妥懽帖睦尔。
既然出生很清楚,为什么还会有妥懽帖睦尔是宋恭帝赵显亲生儿子的流言呢?
这是与元朝腥风血雨的皇位之争有关。自元世祖忽必烈后,内部皇位斗争十分激烈。至顺元年(1330)四月,元文宗杀死元明宗后八不沙,妥懽帖睦尔也成为宫廷政治的牺牲品,先后被流放到高丽的海岛(今朝鲜北部)和静江(今广西桂林)。之后,元文宗为了贬低妥懽帖睦尔,还命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草诏,告示天下,说妥懽帖睦尔乳母之夫曾说,元明宗在世之日,经常说妥欢贴睦尔不是自己的儿子。
元文宗驱逐妥懽帖睦尔以后,便于至顺元年(1330年)十二月立自己的儿子阿剌忒纳答剌为皇太子,可是一个月后太子就死了。这对信仰藏传佛教、相信 因果报应的的元文宗夫妇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尽管他们还有儿子燕帖古思 ,不过在但文宗在至顺三年(1332年)八月驾崩时遗言:“当年在晃忽叉(王忽察都)弑杀明宗皇帝是我铸成的大错,后悔莫及。如今我有一子燕帖古思,虽然我爱他,但现在理应将皇位传给明宗的长子妥懽帖睦尔。这样我去世后也对明宗有个交代了。”
妥懽帖睦尔登基后,也曾励精图治,扳倒权臣伯颜后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史称“至正新政”,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其后期逐渐怠政,沉湎享乐,元廷内斗不断,外部民变迭起,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最终蒙古退出中原。
妥懽帖睦尔北逃回蒙古高原老家后,残存在中原各地的元军立即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整个中原战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久,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是为明太祖,国号大明。
此时,妥懽帖睦尔仍是蒙古的大汗,历史上将这一政权称为北元,终明一朝,北元始终对明朝的北部边疆构成强有力的挑战和威胁。《明史·兵志》中说:“终明之世,边防甚重。”这边防,主要是为了防御北元的势力。北元政权持续了二百六七十年,差不多与明朝相始终,最后统一于清王朝。
1370年四月,妥懽帖睦尔因患痢疾,病死在应昌。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其在国破家亡之前夕,能够“识时务”,放弃背城一战,而决定逃回漠北,是为“顺天命”,所以特意加号“顺帝”,历史上习惯称其为元顺帝。
在蒙古高原的苍茫风沙中,一位身披铁甲的将领单骑冲入乱军,将身负重伤的窝阔台救出险境。这位以命相搏的勇士,正是成吉思汗麾下“蒙古四杰”之一的博尔忽。作为蒙古帝国开...
窝阔台怎么死的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9-10 成吉思汗算不算中国人:历史语境下的身份辨析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的身份归属问题,因近代蒙古独立、民族国家观念兴起以及历史叙述的多元性,成为学界与公众长期争议的焦点。这一争议的本质,是历史人物与现代...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9-08 贾似道:历史夹缝中的复杂权相南宋末年,蒙古铁骑南下,中原大地风雨飘摇。在这段动荡岁月中,贾似道以权相身份登上历史舞台,其一生充满争议——既被《宋史》列入奸臣传,又因军事才能获忽必烈赞誉;既...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2025-08-29 权谋与功勋的交响:木华黎与博尔术的权力天平在蒙古帝国的权力版图中,成吉思汗麾下的“四杰”(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始终是核心支柱。其中,木华黎与博尔术因功勋卓著、深受信任,常被置于比较的焦点。若...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8-27 历史迷雾中的真相:丘处机与“杀戮”的虚实之辨在历史与传说的交织中,丘处机——这位金元之际的全真道宗师,常被贴上“一言止杀”的救世标签,却也因成吉思汗西征期间的血腥屠城,被部分极端观点指责为“间接害死百姓的...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8-27 刘秉忠与忽必烈“决裂”疑云: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文化抉择元朝初年,刘秉忠作为忽必烈的核心谋士,主导了元大都规划、国号“大元”的制定及典章制度设计,其地位堪比汉代萧何。然而,关于他与忽必烈“决裂”的传闻,始终是元史研究...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萧何 2025-08-26 伊利汗国的正确读音与历史溯源在探讨中亚与西亚历史时,“伊利汗国”这一名称常引发读音争议。这个由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于13世纪中叶建立的政权,其名称的准确读音不仅关乎历史认知,更折射出语言文化...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8-19 蒙古第三任大汗:孛儿只斤·贵由的权力之路与历史定位蒙古帝国的权力更迭始终与黄金家族的内部博弈紧密相连。作为成吉思汗之孙、窝阔台汗长子,孛儿只斤·贵由(1206—1248年)的继位过程充满戏剧性,其短暂统治更折射...
元定宗贵由评价 窝阔台怎么死的 2025-08-08 陈友谅与张士诚:乱世枭雄的实力较量与命运分野元末乱世,群雄并起,陈友谅与张士诚作为南方两大割据势力,均以抗元起家,最终却因战略选择与性格差异走向不同结局。一、军事能力:陈友谅的“巨舰铁骑”与张士诚的“守成...
张士诚 陈友谅 2025-08-05 成吉思汗:草原帝国的缔造者与欧亚文明的桥梁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是蒙古帝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8-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