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字牧之,晚年时期居住在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他是晚唐时期官员,也是文学家。他的诗文负有盛名,代表作有《阿房宫赋》《题乌江亭》等,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下面跟历史资料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杜牧的故事吧。
山林深处,绿树环绕着一处幽静的禅寺,不疾不徐的木鱼声,被袅袅的清烟携裹着,在禅寺上空单调的回荡。大殿后,繁花中掩映着一间小小的禅房,室内茶烟轻飏,一白发老翁斜倚踏上,半梦半醒间轻声吟喔: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题禅院》
已至暮年的杜牧,悠闲地躲在禅院中,品一杯清茶,在淡雅清幽的茶烟中回想着曾经走过的岁月......
大和二年,崔郾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众老友都前来恭贺送行,席间话题当然离不开那些文人名篇。酒至半酣,时任太学博士的吴武陵把崔郾拉到一边,说要给他读一篇文章:“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吴老抑扬顿挫地诵读了一遍杜牧的《阿房宫赋》,崔郾听后也赞叹不已。吴武陵乘热打铁地说:“请在这次考试中录取他为状元吧。”崔郾有点为难:“状元已经有人了。”最后在吴武陵的极力推荐下,崔郾决定让杜牧定以第五名进士及第。
杜牧出身名门之后,少年时就才华出众,尤其诗文更佳。因此当他准备考进士时,朝廷中很多人都愿意为他出力帮忙,吴武陵就是其中一位。当然,毫无悬念地,杜牧如愿得以进士及第。及第后还需要参加吏部的另一场考试——关试。
关试主要考策论,这些在杜牧小时候,他那曾经官至宰相的爷爷就教过他。故此,他信心满满给长安的文友们寄诗一首,就踏上了长安赴试之路。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此时的杜牧正是意气奋发,志得意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马上就能通过关试,就好似这眼前无限美好的春色。他嘱咐朋友们,“多多备些酒菜,我们马上就可以庆祝了!”透过翰墨薄宣,那个英姿飒爽的身影正骑马飞奔在通往长安的大道上。
通过关试后的杜牧,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五年后,杜牧又被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此时的杜牧居住在扬州。他也因此留下了众多关于扬州的诗词,让我们在诗词中领略了扬州的繁华与多情。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秀美凄迷的江南小城扬州,在杜牧的笔下别有一番意境。长夜寂静,明月凄清,二十四桥静立在夜幕中。远处传来一阵阵幽怨的箫声,或许在某个低垂的翠幕珠帘之后,还有着另外一场歌舞喧嚣。
杜牧诗中的扬州,带给后人无限的遐想。三百多年后的落魄诗人姜夔到扬州时曾写到:“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杜牧所处的大唐,早已没有了唐朝鼎盛时期的海晏河清和安居乐业。而是宦官当道、藩镇割据、边疆战乱频繁、朝廷腐败无能,让众多有识之士心灰意冷。
杜牧亦是对此忧思愤懑。他自幼不仅诗书俱佳,而且政治才华也相当出众。他读书之余,时刻关心军事和政事,还曾专门研究过孙子,写了十三篇《孙子》注解,还写了许多的策论咨文。可是一心想施展才华的他,根本无用武之地,他不禁感到深深的失落和忧虑。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唐王朝已经千疮百孔,危机四伏了,可是在迷离月色下的秦淮河边,依然灯红酒绿,歌舞升平。那些不懂政治的达官显贵们,依然在江边纵情地欣赏着商女们的妙曼舞姿与婉转歌喉。
唐朝是个崇尚佛教的朝代,除了唐武宗几乎每个皇帝都对佛教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大肆兴建寺庙,而且寺庙不用交税,和尚们也不用服兵役。因此,在唐代,庙宇随处可见,好多人为了逃避兵役和混口饭吃,都出家做了和尚。使得本就日渐空虚的国库,更加入不敷出。
杜牧来到江南地区,看到山清水秀的江南,却到处庙宇林立,僧侣成群,不由得又激起了他忧国忧民的本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江南的春天,莺飞草长,花红柳绿,碧波荡漾的河边村寨,处处都飘动着五彩斑斓的酒旗。想当年,南朝留下了四百八十多座古寺,如今都笼罩在江南迷离的烟雨之中。
看似杜牧在赞叹着江南清雅秀丽的山水田园,实际上他在暗指当年的梁朝过于崇尚佛教,最终落得国破家亡的悲惨结局。他想告诫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不要步梁朝的后尘,早日从对佛教的虔诚中醒过来。
不知是否听到了杜牧的呼声,唐武宗即位后发起的对佛教的打击行动,全国各地大肆拆迁庙宇,五十岁以下的和尚全部还俗,废除佛籍等,即历史上的“会昌法难”。对佛教的打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日趋紧张的社会矛盾,让濒临垂死的大唐又有了一丝生机。
中年后的杜牧一心想要调离京城,请求外放任职。或许是他想远离权力中心这个危险的漩涡,不想在京城庸庸碌碌地虚度光阴。亦或许他只想在山水泉林中挥洒自己的翰墨书香,做一场清新恬淡的田园之梦。
终于在他多次不懈的请求下,宣宗大中四年,他被外放到湖州任刺史,后来他重修了祖上留下的樊川别墅,闲暇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因此,他也被称为“杜樊川”。
在他离开长安前去湖州时,他登上长安外的最高点——乐游原,再次回望曾经生活过的长安城。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几年前的李商隐登乐游原时,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杜牧则放言说,“我要走了,江湖悠悠,闲云野鹤才是我的归宿。”
“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以凝练的意象与虚实相生的手法,将三国赤壁之战的宏大叙事,浓缩为一场关于权力、美人与历史偶然性的诗意想象。这一...
杜牧 2025-08-27 杜牧十首名诗:晚唐风华的诗意凝练杜牧,这位晚唐文坛的璀璨明星,以才情横溢的诗作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变,或咏史抒怀,或写景抒情,或针砭时弊,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
杜牧 2025-06-16 杜牧:才情横溢的晚唐诗人与坎坷仕途在晚唐的文学殿堂里,杜牧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一生,既充满了诗意的才情,又历经了仕途的坎坷。出身名门,才情初露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生于...
杜牧 2025-04-11 杜牧:唐朝文学巨匠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唐朝的文学史上,杜牧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不可磨灭的璀璨明星。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文学世家的出身,到仕途的起伏,再到晚年对诗歌的执着...
杜牧 2025-02-18 杜甫与杜牧:唐代文坛的两位杰出诗人及其关系探析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唐代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时期之一,而杜甫与杜牧则是这一时期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虽然同姓“杜”,但在历史背景、生平经历以及文学成就上各具特...
杜甫 杜牧 2025-01-17 杜牧为何被戏称为“杜三烟”?在中国唐代文学史上,杜牧以其才华横溢的诗文和深邃的历史见解著称,被后世尊为杰出的诗人之一。然而,在文学爱好者的口耳相传中,杜牧还有一个颇为有趣的别称——“杜三烟...
杜牧 2025-01-09 李商隐:壮志难酬下的托古讽今——以贾生为例在晚唐的诗坛上,李商隐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表达,成为了那个时代最耀眼的诗人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壮志未酬的遗憾,这种情感也深刻地反映在了他的诗歌创作中。...
李商隐 2024-11-30 夜雨寄北李商隐赏析:借景抒情,情真意切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佳作,以其深情细腻的笔触和情景交融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和复杂情感。一、诗歌背景与基本解读《夜雨...
李商隐 2024-10-31 杜牧:唐朝的才子与他的小李杜之称杜牧,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精湛的诗艺和独特的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诗歌广泛涉及政治、历史、爱情等多个主题,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
杜牧 2024-08-26 李贺:唐代诗坛的“诗鬼”与“三李”之一李贺,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诗歌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共同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李白 李商隐 2024-08-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