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翻案》中有讲到:历史不能长久被欺骗,正像民众不能长久被欺骗一样。历史会被封存,但是绝不可能被掩盖。说我国历史上的清朝军队,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那是一个装备极其落后,毫无还手能力的军队。整个军队实力和整个清朝的腐朽没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队伍。历史的真相和人们的意识截然不同,清朝有一支军队,堪称是清朝军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转折。日本老兵唯一评价过的这支军队:武器一流,我当时根本无法抬头。这支军队便是鲜有人知却在战场上让敌军闻风丧胆的淮军——由湘军进化而来。
淮军于清廷与太平天国的对峙时期(1862年3月)建立,这只军队的建立并没有在领导者们的计划中,直到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揭竿而起后直追猛打到上海。
眼看上海清兵无力抵抗之时,曾国藩派李鸿章招募淮勇,并用湘军制度练两淮勇丁的计划拉开了帷幕。毫无组建计划在紧急情况中建立起的可以说是后备军的淮军,并不被看好,可是他却在战场上为自己正了名。
淮军在李鸿章的正确领导下军事实力不断上升,由13个军营6500个勇士组成,主要武器以传统长矛大刀为主,配有少量抬枪、小枪为辅助,军装不整。
但是硬件条件并不能成为评价他们实力的唯一标准,1864年在支援上海清兵对付太平军的过程中,这只军队乘英国的轮船成功闯过太平军的阻碍到达上海。
淮军虽由湘军进化而来,但其西式化程度较高,16世纪的西方是"先进"的代名词,即意味着淮军是世界一流的军事战斗力超强的精英队伍。淮军的营制、操练及整个风格和军队的制度都完全西式化。
军事装备上,淮军拥有清朝投入的大量资金,足以引进西方如炮火和克虏伯后膛钢炮等西方军事装备,前装滑膛枪进步到了前装来复线膛枪,英德的后膛单发枪,德国十三响响毛瑟枪,"士乃得枪",马梯尼步枪等武器。
强整容军事装备在战场上爆发出令人震惊的效果,枪炮密集,威力非常巨大而且涵盖面也广。面对当时武器装备较为落后的日本来说,淮军的武器可能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洋货。
除此之外,1877年淮军领导人高价聘请了十几位拥有西方先进军事思想的德国教练,这对于淮军来说犹如锦上添花。
德国军官严谨的训练方式,先进的训练思想,改良甚至改造了淮军的浮躁、软弱的现状。有缺陷不可怕,可怕的是缺陷一直未得到弥补,在德国教练的操练下,淮军一些缺陷得到弥补,他们将越来越强大。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1894年朝鲜的一场大战中,淮军展现出令敌军闻风丧胆的魄力。他们拥有着英德的后膛单发枪,德国十三响响毛瑟枪,"士乃得枪",性能极佳的马梯尼步枪等在当时都是世界一流的武器,这些武器在战场上有巨大的存在感,甚至是日本人见都没有见过的。
加之德国教练在平时操练时将德国军事操练法和一些战术战略都详尽的教给淮军,军用气球、军用电线、铁路等这些设备情况也逐一告知淮军。最为重要的是,德国教练给淮军传授了散兵战战略,这让他们在战场上占领了上方。他们成为让日本人提到就如漏了气的气球般的军神,在战场上刷足了存在感。
反观当时和淮军对战的日本军队,他们使用的是自制的单发枪(连发枪是在此之后的十年配发的),使用的炮是野山炮。
单发枪和野山炮在淮军使用的机关炮和后膛之间简直天壤之别,敌军的结局如何也不言而喻。敌军一位士兵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武器一流,当时根本无法抬头,子弹像秋风扫落叶一般。
或许此处会有人发问:"淮军如此厉害,为什么清朝还是失败了?"这就要从军事长期战略和士兵们是否爱惜武器来解释,尽管德国教练把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都交给淮军,但传统固执的思想束缚着他们,在战场上他们依旧会墨守陈规,无法从传统军事战略中跳出来。
虽然拥有先进的战斗武器,但淮军骨子里缺乏敌军那样的对武器的珍惜。在战斗中面临危险,他们就会扔了武器逃之夭夭。而敌军截然不同,他们应了那一句缺什么爱什么,敌军对战利品非常珍惜,即使是一把匕首,他们也视之如命。先进的武器都拱手相让了,最后的失败也是情理之中。
淮军风靡一时,最终还是在陈旧的思想以及对武器的不爱惜不珍惜中逐步没落。淮军的没落,给了敌人侵占的大好时机,清朝最终也不了了之。清军之败,并非武器不如敌军,也并非作战经验不足,一切都是人为,没有运气好坏之说,上天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历史是一面铜镜,照亮现在也照亮未来。淮军的历史是典型的军事反面教材之一,在我们哀叹淮军没落时,若不引以为鉴,我们也将成为后人哀叹的对象。可谓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对于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价,应做到客观公正,一分为二,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切莫夸大历史人物的功,也不要无限放大历史事件的缺陷。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才是正确评价历史的做法。
历史不可忘,事实不可灭,更不可扭曲。看待历史应怀一颗客观的心,而非一味地盲目批判。
若是以点盖面的批判淮军如同清朝政府一般腐朽无能,那便掩盖了了他在支援上海清兵和朝鲜战争中的突出表现;若一味批评淮军装备落后,面对敌人毫无还手之力,那便没有日本老兵"武器一流,我当时根本无法抬头"的高度评价。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五十八岁的雍正帝突然驾崩,直隶总督李卫闻讯后三日暴毙,终年五十一岁。这位以“缉私盐、整漕运、治江南”闻名的能臣,死后虽遭乾隆斥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01 忠奸分野:李卫与年羹尧结局差异的深层密码雍正朝两大权臣李卫与年羹尧,同为帝王股肱之臣,却走向截然不同的命运终局。年羹尧从抚远大将军沦为阶下囚,被赐自尽时身负九十二款大罪;李卫则历经三朝,以直隶总督之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年羹尧 2025-10-01 乾隆退位:盛世余晖下的权力博弈与衰败伏笔公元1796年,八十六岁的乾隆皇帝在太和殿举行禅位大典,将皇位传于皇十五子永琰(嘉庆帝),自封“太上皇”。这场看似平和的权力交接,实则暗藏玄机——乾隆以“归政全...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9-30 和珅临终前:乾隆“保命诏书”背后的权力困局与历史警示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驾崩的讣告传遍紫禁城。当夜,嘉庆帝以办理丧仪为由,将权倾朝野的和珅调离权力核心。三日后,和珅被囚禁于宗人府,二十条大罪的诏书如雪片般飞...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9-30 废后静妃:被历史迷雾遮蔽的蒙古公主在中国古代帝王婚姻史中,顺治帝废后静妃的命运堪称最具戏剧性的政治悲剧之一。这位来自科尔沁草原的蒙古公主,从母仪天下的皇后沦为史书失载的失踪者,其人生轨迹折射出清...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9-30 乌拉那拉氏的命运转折:从皇后之位到帝王厌恶的深层剖析作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的结局堪称清代宫廷史上最富悲剧色彩的案例之一。她因南巡途中的断发行为被乾隆帝彻底冷落,死后未获谥号、未入裕陵、葬礼规格低于皇贵...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28 乾隆三位皇后中的真爱之谜:从历史细节中探寻帝王真情在乾隆帝长达六十三年的执政生涯中,三位皇后先后成为紫禁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人物。她们的命运轨迹与乾隆的情感选择紧密交织,但若以“真爱”为标尺丈量,这位风流帝王对三...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28 嘉庆帝继位后对乾隆妃嫔的安置:权力交接下的温情与礼制乾隆帝以89岁高龄驾崩后,其庞大的后宫群体成为新君嘉庆帝面临的首要问题。据史料记载,乾隆后宫共有41位有正式封号的嫔妃,其中皇后3人、皇贵妃5人、贵妃5人、妃6...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9-28 乾隆后宫情史:从43位妃嫔中寻觅帝王真爱乾隆帝一生共有43位正式册封的妃嫔,包括3位皇后、5位皇贵妃、5位贵妃、6位妃、6位嫔、12位贵人、4位常在及2位答应。在这片浩瀚的后宫中,谁才是乾隆最钟爱的女...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28 九子夺嫡:雍正登基后,八位失败者的命运终章“九子夺嫡”是清朝康熙年间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战,九位皇子为争夺储君之位各施手段,最终四阿哥胤禛脱颖而出,成为雍正帝。而其他八位参与夺嫡的皇子,在这场残酷的政...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