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昭王是周朝第四位国君,昭王在位期间,为扩大疆域做出了贡献。到了中期,虎方、荆楚一代发生叛乱,周昭王决定亲征,此后取得了一系列的战果,不仅平定叛乱,还收获了很多财宝。但就在周昭王凯旋的路程中,发生了一个意外,导致昭王落水溺死。这件事在当时也是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那昭王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就来讲讲这段历史故事,看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1、南征而不复
周昭王是西周的第四位君主,他在位时期“王道微缺”,为了重振周王室,周昭王不断进行战争,先是征讨东夷,接着又亲自领兵南征。周昭王虽然取得了胜利,却没能活着回来。由于古代文献缺乏,周昭王南征的军事行动充满了疑团。
公元前656年,也就是春秋时期,齐桓公在打败蔡国后,率领诸侯国的联军继续南下,将兵锋对准了楚国。楚成王闻讯,派出使者询问原因,管仲答道:“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很明显,齐国将周昭王“南征而不复”这件事与楚国联系了起来。
楚国使者回答道:“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对于第一条罪名楚国承认了,他们确实没有向周天子进贡;至于周昭王之死,楚国则没有承认,还说你们可以去汉水附近询问。许多人认为周昭王南征的对象就是楚国,因此认为楚国与赵王之死,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正确!
当时的楚国国力弱小,根本没有对抗周天子的实力。据记载,楚国那时候很穷,居然从邻国盗牛来祭祀,为了防止被人发觉,只能在晚上举行祭祀活动。另外还有一点也很关键,在周昭王统治时期,汉水附近还不是楚国的领土,所以当楚国使者这么说时,齐桓公、管仲也没有反驳,因为他们心里明白这不过是个“欲加之罪”。
2、昭王死因
“周昭王十六年,伐楚荆”,这里的“楚荆”并非楚国,而是居住在汉水流域的当地部族,通常认为他们是南方的楚蛮。由于楚蛮境内有非常丰富的铜、锡矿产,所以周昭王才会对其进行军事征伐,一方面可以提高周天子的威望,另一方面能够获得铜、锡,来铸造青铜器。根据资料显示,周昭王的军事行动取得了胜利。
可是周昭王在班师回朝的时候却突然死了,“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史记》说得很模糊,成书早于《史记》的《吕氏春秋》则讲述的更清楚,“还反涉汉,梁败,王及蔡公陨于汉中”,也就是说在渡汉水时,浮桥坏了,导致周昭王淹死于汉水之中。按理说周天子渡河,浮桥工程肯定非常严格,怎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有一种说法是有人故意用胶船来陷害周昭王,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可信。按照《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周昭王死于汉水前发生了许多怪事,“天大曀,雉兔皆震”,“五色光贯紫微”。这些情况很像地震前的景象,众所周知,地震前动物通常会很活跃,四处逃窜,还会发生“地光”现象。
换言之,周昭王极有可能死于地震!在他渡汉水时,突然发生了地震,导致浮桥损坏,掉进水中,由于场面非常混乱,导致溺水而亡。在这场地震中,不仅周昭王丧命,周朝的军队也遭到了严重损失。周朝信奉天命,地震则意味着“天谴”,身为天子的周昭王死于地震,好说不好听,所以周王室只能回避这个敏感的问题。
褒姒,这位西周末年的传奇女子,以“不笑”之名载入史册,又因“烽火戏诸侯”的典故成为“红颜祸水”的象征。然而,史书对她的记载仅止于“不好笑”,却未明确解释其不笑的...
褒姒 2025-09-24 周公:西周王朝的奠基者与儒家思想的先驱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周公旦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和思想贡献,成为西周王朝不可或缺的奠基者,更被后世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这位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
周公 姬昌 2025-09-23 相地而衰征与初税亩:春秋税制变革的双轨演进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传统井田制下的劳役地租体系逐渐瓦解。为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齐国管仲推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则实施“初税亩”。这两项改革虽同为对传...
管仲 2025-09-22 太姒:周文王正妃,夏禹后裔的贤德之光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太姒的名字或许不如一些帝王将相那般如雷贯耳,但她作为周文王姬昌的正妃、周武王姬发的生母,其贤淑端庄、仁爱明理的形象,却深深镌刻在华夏文明...
姬发 姬昌 2025-09-22 周公与召公:同根同源的辅政双子星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周公与召公犹如双子星座般闪耀,他们不仅是西周初年最重要的政治家,更是共同奠定"成康之治"基业的辅政核心。...
周公 2025-09-18 窦融:东汉风云中的战略家与家族复兴者窦融(前16年—62年),字周公,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人,是西汉末年至东汉时期的重要军阀、名臣,位列“云台三十二将”之一。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
周公 2025-09-17 姬昌与姬匄:跨越六百年的周室血脉与历史分野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周文王姬昌与东周敬王姬匄虽相隔六百余年,却因同属姬姓周王室而血脉相连。一位是奠定周朝八百年基业的圣君,一位是见证春秋战国分野的末代天子,...
姬昌 2025-09-16 秦国36位国君:从附庸小邦到大一统帝国的崛起之路秦国自公元前770年秦襄公被周平王封为诸侯起,至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灭亡,共历经36位国君、563年。这段历史见证了秦国从西北边陲的附庸小邦,逐步崛起为统一六...
秦襄公 2025-09-15 姬昌:以德立国的文明奠基者作为商周之际的转折性人物,姬昌(前1152—前1056年)以“周文王”的尊号被后世铭记。这位统治岐周五十年的诸侯,不仅以仁德政风重塑了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核,更通过...
姬昌 2025-09-12 管子: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与治国理政的百科全书在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星空中,《管子》以其独特的学术地位和思想深度,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不可忽视的璀璨明珠。这部托名管仲的巨著,既非一人一时之作,亦非单一学派之言,而...
管仲 2025-09-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