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皇帝而太上皇,用当代政治语汇说叫“退居二线”吧。检索史籍,这类正牌太上皇有:晋惠帝司马衷;十六国时代大凉天王吕光;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北齐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北周宣帝宇文赟;隋炀帝杨广;唐代高祖李渊,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顺宗李诵,昭宗李晔;宋代徽宗赵佶,钦宗赵桓,高宗赵构,孝宗赵昚,光宗赵惇;西夏神宗李遵顼;西辽直鲁古;明英宗朱祁镇;清高宗弘历。
皇帝宝座之极具诱惑力,可借用毛泽东的诗句来表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坐上去诚然不易,而下来也非常之难,要么病死于龙榻,要么被另一个“英雄”武力赶下台;活着能让出皇帝宝座——哪怕是让给自己的儿子,毕竟很难得。权迷心窍如唐宣宗,大臣请他早建太子,他一听此言便满脸不高兴:“若早建太子,则朕遂为闲人。”视权力为命根子,皇帝老儿最怕“下岗”,那些禅位去做太上皇的,实乃形势所迫,不得不尔。
大致说来,皇帝禅位而为太上皇,有以下几种情形:
其一,国事艰难,皇冠变为“愁帽”,甚者宝座摇摇欲坠,朝不保夕,于是主动摘愁帽、离危座。
高湛是北齐第四任皇帝,史称武成帝,本性好玩,佞臣和士开则公然劝他不必为政事劳心费神,当趁年轻及时行乐,“一日取乐,可敌千年”!此言正中玩主下怀。而当时的外部环境又很不利于高湛行乐:强敌北周联合突厥屡次攻击北齐,干戈不息,操劳国事,委实恼人,他遂临阵撂挑子,传位于太子高纬,自称太上皇,专务玩业去了。
高纬史称后主,其玩性实在乃父之上。尽管此时北周愈益强大,志在吞齐,江南陈国亦随时准备趁火打劫,高纬仍自编自弹自唱《无愁之曲》,因有“无愁天子”之称。“无愁天子”愁更多,待周兵一路追杀过来,围攻齐都邺城,高纬全无演唱《无愁》曲的洒脱,愁眉紧蹙,计无听出,唯有自摘愁帽一着——皇冠让给八岁的儿子高恒去戴,自己做太上皇吧。国难当头,一推了之,大概只有“无愁天子”能想出这“高着”。你成年人扛不起的重担,却压给一个儿童,这不是拿治国当儿戏吗?事实上,高纬的太上皇只做了一个月,便当了俘虏,很快就被砍了脑袋。
唐睿宗李旦登上龙椅,得力于太平公主和儿子李隆基二人。缘此,太平公主权倾内外,而李隆基则以功高被立为太子。太平公主与太子姑侄斗法,矛盾日益凸现,朝臣亦分为对立两派,双方明争暗斗,不可开交。面对亲人重臣之间的纷争,睿宗亦莫知所从,深感烦恼,最后,他采纳了一道士“无为”的建言,回避矛盾,一退了之,只当了两年皇帝,便传位于太子,自己做了太上皇。
唐玄宗皇帝位子坐了四十三年。前期,他励精图治,将唐王朝带进“开元盛世”;后期,他耽于声色,任用权奸,政治*,终致“天宝之乱”。叛军攻陷京都屏障潼关,危急关头,玄宗仓皇出逃,马嵬兵变,爱妃不保。沿途百姓拦道挽留,玄宗不得已,乃令太子李亨留下,宣慰百姓。李亨接受大臣建议,为了安定人心,即帝位于灵武,是为唐肃宗。肃宗一面布告天下,一面遣使上表,尊玄宗为太上皇。避难成都的李隆基,面对破碎的山河和风雨如晦的政局,面对既成事实,也只好顺水推舟,接受尊号,交出传国玺。
国难当头,皇帝难当。宋徽宗在强敌压境的危难关头,也选择了退位交权。北宋末年,饥民造反,金兵紧逼,内外交困,政局岌岌可危,徽宗被迫下“罪己诏”,姿态不可谓低,然*早已病入膏肓,此举实在于事无补。惶惶不可终日的徽宗,避难卸责的惟一选择便是让位,把烂摊子甩给太子赵桓去收拾。钦宗赵桓力图刷新政治,扭转颓势,即位半年时间便将前朝宠臣贬杀殆尽,全然不给太上皇一点面子,其整顿力度够大,手腕够铁了,怎奈国家之弊已无药可医,决不是撤换几个人所能疗救。赵佶的太上皇美梦也迅速化成了噩梦,做了金人俘虏,戴着一顶侮辱性的“昏德公”帽子,屈辱地熬尽残年,客死他乡。其实,这完全是他自食其果,怪不得别人。
宋徽宗是由太上皇变俘虏的,而他的儿子钦宗却是在俘虏营里得到一顶“渊圣”冠的。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遥尊在金国俘虏营里接受改造的兄长钦宗为“孝慈渊圣皇帝”,抛出这类似太上皇的荣誉称号,不过是赵构的政治秀,对度日如年的昨日君王赵桓则毫无意义。
另有一个以俘虏身份被尊为太上皇,最后又由太上皇而皇帝,这个特殊的太上皇就是明英宗朱祁镇。也是面对北方强敌,年轻的英宗,听信宦官王振的馊主意,御驾亲征,结果做了瓦剌人的俘虏。消息传来,朝廷震惊,一片慌乱,危急之秋,大臣于谦等辅佐英宗之弟朱祁钰登基,是为明景帝。这非常措施果然有效,稳定了政局,俘虏营中的英宗也得以被遥尊为太上皇。翌年,太上皇被瓦剌人送归,景帝亲迎,兄弟相持而泣。接下来便是争权夺利,兄弟相煎,英宗复辟,景帝失权,悒郁而死。可见皇帝老官,倘非万不得已,是绝对不愿退居二线去当太上皇的,权力真是命根子啊!
与宋朝并存的党项族政权西夏,其第八任皇帝夏神宗李遵顼,在成吉思汗的铁骑弯弓面前,早已是惊弓之鸟,又与曾经的盟邦金国失和,双方鏖战达十年之久,两败俱伤后,又要受到蒙古人更加猛烈的攻击,国是如此艰难,李遵顼除了退居二线当太上皇,实在别无选择。至于年轻的接班人李德旺到底能苦苦支撑几日,他也顾不了那么多。
在中国古代皇后群体中,元贞皇后独孤氏(独孤信第四女)因其特殊的家族背景与历史地位备受关注。作为北周卫国公独孤信之女、隋文帝独孤伽罗之姐、唐高祖李渊生母,她的子女...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独孤伽罗 2025-08-13 杨玄感诛九族:一场震动隋朝的血色浩劫公元613年,隋大业九年,一场由礼部尚书杨玄感发动的反隋起义如惊雷般炸响在隋朝统治的根基上。这场起义虽以失败告终,却引发了隋炀帝杨广的疯狂报复——杨玄感被分尸示...
杨广 2025-07-31 杨广上一任是谁:隋朝权力更迭的历史密码隋朝(581年—618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启唐朝的关键朝代,其皇位更迭始终与王朝兴衰紧密交织。隋炀帝杨广作为隋朝第二位皇帝,其继位过程不仅关乎个人命运,...
杨广 启 2025-07-28 从草原霸主到未央宫舞者:颉利可汗的“跳舞”事件与唐朝的权力美学公元634年,长安未央宫的宴会上,一场载入史册的表演震撼了在场所有宾客:东突厥的颉利可汗——这位曾让唐朝举国震动的草原霸主,竟在太上皇李渊的命令下,当众跳起了胡...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7-18 沈婺华与隋炀帝:乱世中的特殊羁绊与历史回响在南朝末代皇族与隋朝皇室的复杂纠葛中,沈婺华与隋炀帝杨广的关系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这段跨越朝代更迭的羁绊,既承载着政治博弈的冷酷,也暗含人性温度的微光,更在...
杨广 2025-07-09 温大雅后人:千年世族的荣耀与传承初唐时期,温大雅与两位弟弟温彦博、温大有以“三彦”之名名震朝野,三人辅佐李渊建唐、巩固政权,在太原起兵、玄武门之变、与突厥战争等重大事件中均有卓越表现。唐朝建立...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7-09 李渊为何对裴寂如此厚待?——从起兵功臣到政治盟友的深层解析在唐朝开国功臣中,裴寂的待遇堪称特殊。他不仅被唐高祖李渊称为“第一功臣”,更在政治上享有超越其他臣子的恩宠。这种厚待的背后,是裴寂在李渊起兵建国中的关键作用、两...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7-07 李世民的淑妃杨氏:从亡国公主到帝国宠妃的传奇人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中,杨淑妃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作为隋炀帝杨广之女,她的人生轨迹跨越了两个王朝的兴衰,其命运与隋唐之际的政治风云紧密交织。本文将以真实史料为...
杨广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7-03 杨广:功过交织的“千古一帝”之谜在中国古代帝王序列中,隋炀帝杨广始终是个充满争议的存在。他背负“炀”的恶谥,被传统史书描绘成昏庸暴虐的典型;但近代以来,越来越多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其历史地位,甚至...
杨广 2025-07-03 杨广灭陈:终结南朝的最后一战与陈朝故地的历史地理公元589年,隋军在晋王杨广的指挥下渡过长江,攻陷建康(今江苏南京),俘虏陈后主陈叔宝,延续三十二年的陈朝就此覆灭。这场战役不仅标志着南北朝对峙的终结,更将陈朝...
杨广 2025-06-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