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是明末农民军领袖之一,大顺政权的建立者。这是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自成率农军起义军进入北京之后,派人招降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吴三桂本来打算投降,走到半路,听说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霸占了,一怒之下,返回山海关,勾结清军,投降了满清。随后,李自成率二十万大军和吴三桂及清军在山海关大战,结果战败了。
李自成的军队军纪严明,战斗力强悍,为什么会在山海关战败呢?这里面,李自成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错误呢?
先看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和清军在山海关大战的经过。
吴三桂听说爱妾被霸占,回到山海关,袭击了李自成派去的农民军,李自成大怒,亲率十几万大军,押着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做人质,进攻山海关。派一名别将,从一片石越出关外。吴三桂害怕了,投降了清军。
《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作书招之,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自成怒,亲部贼十余万,执吴襄于军,东攻山海关,以别将从一片石越关外。三桂惧,乞降于我大清。
四月二十二日,李自成率领二十万大军,布阵于关内,从北山一直绵延到海边。清军对李自成军队设阵,吴三桂在右翼的末尾,全部都是精锐的士兵去搏战,杀死了数千农民军,而农民军也奋力拼杀,包围圈被打开了,很快又复合上。
大战良久,双方战斗非常激烈,这时,清军几万骑兵,从吴三桂阵地的右边突然杀出,以逸待劳,冲击农民军的中坚部队,万马奔腾,箭如雨下,正好这时天又刮起了大风,飞沙走石,沙石像冰雹一样打在农民军的身上。
李自成当时正带着皇太子登上高岗观战,知道是清军之后,急忙策马下岗奔走。清军追出四十里,农民军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尸横遍地,沟水都染红了。
《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四月二十二日,自成兵二十万,阵于关内,自北山亘海。我兵对贼置阵,三桂居右翼末,悉锐卒搏战,杀贼数千人,贼亦力斗,围开复合。战良久,我兵从三桂阵右突出,冲贼中坚,万马奔跃,飞矢雨堕,天大风,沙石飞走,击贼如雹。自成方挟太子登高冈观战,知为我兵,急策马下冈走。我兵追奔四十里,贼众大溃,自相践踏死者无算,僵尸遍野,沟水尽赤。
李自成跑到永平,清军一直追击,吴三桂的前锋到达永平后,李自成杀死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退回北京。
《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自成奔永平,我兵逐之。三桂先驱至永平,自成杀吴襄,奔还京师。
这就是李自成在山海关大战吴三桂和清军的经过,李自成战败了。
有人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根本不是满清铁骑的对手,战斗力不行,其实,这是不对的,李自成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悍,证据在哪里呢?
史书记载,李自成的军队,所向披靡,就是所向无敌。李自成以前打了很多次败仗,可是,在攻陷潼关前后,李自成的军队,战斗力强悍无比。为此,李自成还回到自己的老家祭祖了。
证据在《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自成兵所至风靡,乃诣米脂祭墓。
李自成的军队,打仗时,表现的非常厉害,临阵,列马三万,这都是骑兵,名为三堵墙,前排的士兵如果回头,后排就杀了回头的人,让军队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如果久战不胜,就安排骑兵佯装失败,诱敌,敌人一旦上当,就上步兵,长枪三万,击刺如飞,这时,再让骑兵冲击,无不大胜。
《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前者返顾,后者杀之。战久不胜,马兵佯则诱官兵,步卒长枪三万,击刺如飞,马兵回击,无不大胜。
李自成军队如此强悍的战斗力,比清军的铁骑差吗?根本不差。
除此之外,李自成军队的装备也是非常好的,农民军的精锐部队,棉甲厚一百多层,弓箭和炮石都打不透。一个士兵配三四匹战马,平时,剖开人的肚子当马槽,马喝了人血之后,在战场上看到人,就像虎豹一样兴奋想吃人。军队驻扎下来,就练习骑射。骑兵过河,万马奔腾,呼啸而过,水都断流了。
《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绵甲厚百层,矢砲不能入。一兵倅马三四匹,冬则以茵褥籍其蹄。剖人腹为马槽以饲马,马见人,辄锯牙思噬若虎豹。军止,即出较骑射,曰站队。夜四鼓,蓐食以听令。所过崇冈峻坂,腾马直上。水惟惮黄河,若淮、泗、泾、渭,则万众翘足马背,或抱鬣缘尾,呼风而渡,马蹄所壅阏,水为不流。
李自成的军队,战斗力差吗?如此强悍的战斗力,李自成为何还打不过清军呢?
这是因为,李自成在山海关大战前,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当时,听说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起兵了,李自成便计划返回陕西。
也就是说,还没开打,李自成就想着先回到陕西,不想在京城呆了,给自己留了后路。这是犯了兵家大忌,主帅都想着先撤走,这仗还怎么打呢?
证据在《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闻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兵起,乃谋归陕西。
京城是农民军的胜利成果,李自成不想着加强巩固,便萌生了退意,这是最大的错误。
山海关大战时,当清军的铁骑出现后,李自成作为主帅,都不想着往前冲,赶紧先撤,可想而知,士兵还有斗志吗?
如果李自成不撤,主帅拼死向前,士兵肯定会以一当十,李自成有二十万大军,兵力有优势,二十万大军一起向前,背水一战,誓死不退,怎么会败呢?
1649年春,长沙流水大埠桥畔,南明督师何腾蛟在清军囚笼中绝食七日而亡。这位曾统率十万大军、与李自成余部联合抗清的明末名将,最终以“中湘王”的谥号被载入史册。然...
何腾蛟 李自成 2025-06-27 吴应熊身世考:陈圆圆养子身份背后的政治联姻密码在明末清初的风云变局中,吴应熊作为平西王吴三桂的嫡长子,其身世却因与陈圆圆的特殊关联蒙上神秘面纱。通过《清史稿》《吴三桂纪略》等史料的相互印证,一个跨越满汉、交...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吴应熊 2025-06-27 李自成起义:天灾、人祸与末世王朝的崩塌逻辑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延续276年的明王朝轰然倒塌。这场改朝换代的农民起义,绝非单一因素催生的偶然事件,而是天灾、人祸与制度性崩溃...
李自成 2025-06-26 姜镶反清起义兵力考:大同孤城的最后坚守姜镶(?—1649年)是明末清初山西大同镇总兵,其一生历经明、大顺、清三朝,最终以反清起义军领袖的身份被载入史册。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姜...
李自成 2025-06-26 朱国治:三藩之乱中的殉节巡抚与历史争议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爆发的三藩之乱中,云南巡抚朱国治的命运成为清初历史的关键注脚。这位以“朱白地”绰号闻名于世的封疆大吏,在吴三桂叛军的屠刀下终结了政治生...
康熙的儿子们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2025-06-04 曹化淳开城门之谜:历史真相与误解在明朝末年的风云变幻中,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北京城这一事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而关于曹化淳是否打开城门的说法,至今仍众说纷纭,成为历史研究中的一个谜团。一、史料记载中...
李自成 2025-05-28 末代公主长平:国破家亡后的悲情结局在明朝末年的风云变幻中,长平公主朱媺娖作为崇祯皇帝之女,命运跌宕起伏,其结局令人唏嘘不已。一、国破之际的惨痛遭遇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入北京城,大明王...
长平公主 李自成 2025-05-23 李自成农民起义:成功与失败的交织篇章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是封建王朝更迭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声势之浩大、影响之深远,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然而,当我们回顾...
李自成 2025-04-24 曹变蛟与吴三桂:武力与功过的多维较量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历史中,曹变蛟和吴三桂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活跃于同一时代,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历史评价。究竟谁更厉害,需从军事能力、历史功绩与影响、...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2025-04-23 清朝三藩王兵力之谜:从定制到实际规模的探寻在清朝初期,三藩王——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宛如三股强大的势力盘踞在南方,其兵力规模一直是历史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他们的兵力不仅影响着清朝的军...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耿精忠怎么死的 2025-04-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