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在唐朝历史上可谓影响深远。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这是史上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虽有歌功颂德之词,但李世民也不失为一位好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大唐日渐稳定,并且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况,说他文治武功、雄韬伟略一点不为过。
李世民是靠发动“玄武门之变”上位,他软禁了父亲、杀了兄弟,然后自己坐上皇帝的宝座,这是他永远被世人诟病的话题,但是人们偏偏就对这样的话题感兴趣。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李世民霸占弟媳杨氏时,长孙皇后为何不劝阻?多年后魏征说出实情。
01
食言在先玄武之变

李世民从小就机智聪敏,18岁的时候就熟知兵法,用疑兵布阵打了一个漂亮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后他一直跟随父亲李渊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包括李渊晋阳起兵也是在他的怂恿之下,可以说李世民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
有了这样出色的儿子,长子李建成都显得逊色许多,于是李渊做出了一个承诺:“秦王数平剧寇,功冠天下,英豪归之,立为皇太子”,结果李渊最后还是把太子之位给了长子李建成,按照古代立嫡立长的继位原则,李世民也无话可说,只能怪父亲食言在先。
这些李世民都可以忍,但他的哥哥李建成不能忍,一直担心自己的位子被李世民挤掉,就和另一个弟弟李元吉合谋要除掉李世民。刀都架到脖子上了李世民还如何能忍,于是先下手为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软禁了父亲、杀了兄弟二人,还霸占弟弟李元吉的妻子杨氏,成为他在历史上无法抹去的污点。
02
婉言相劝保护忠臣
李世民登基后便立了自己的结发妻子长孙氏为皇后,别看长孙皇后只是一介女子,可她却是李世民的得力助手。李世民还是秦王时屡遭太子党的排挤,太子利用在后宫行走自由的方便,在后宫妃子中挑拨是非,以至于李渊动了杀念,而长孙皇后就是在这个时候经常出入宫中孝顺仅仅,并讨好其他妃嫔,这才让李世民逃过一劫。
长孙皇后一边操持着后宫之事,一边用心辅佐李世民。李世民成为皇帝后难免脾气暴躁,有一次因为魏征说话太难听而暴跳如雷,长孙皇后婉言相劝之下才消了火气,她知道像魏征这样的正直臣子并不多见,便想方设法保护忠臣。
《资治通鉴》中记载: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足见长孙皇后也是李世民的一面镜子,那么她为何不劝阻李世民霸占弟媳杨氏呢?
03
德合无疆鹣鲽情深

长孙皇后喜读诗书,据说在化妆时都手不离卷,这也是她为何以劝说李世民比较有力度的原因,腹中诗书气自华,论才情与样貌皆属上乘,这也是李世民与她不离不弃的主要原因。而长孙皇后也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个有趣的灵魂。
《女则》这部名书就是出自于长孙皇后之手,这是一本采集古代女子的得失事迹并加以评论的书,因此她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一位贤德的皇后,堪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为后世皇后之楷模。只可惜这样优秀的皇后不长命,636年长孙皇后崩逝于太极宫立政殿,终年36岁,李世民为此悲痛不已,生同衾死同穴,足见其鹣鲽情深。
话说回来,玄武门之变虽然发生在公元626,但弟媳杨氏并没有侍奉在李世民左右,而是与李元吉姬妾和庶女归仁县主等人居住在后宫一间拥挤狭窄的宫室内里。李世民何时宠幸的杨氏史书上没有记载,但通过他们的儿子李明可以推测出,李世民宠幸杨氏的时候长孙皇后已死,否则以她的睿智不可能不劝李世民,让他做出如此荒唐之事。
04
借古喻今道出实情
杨氏出身于名门望族,杨氏家族在隋朝时就已经拥有极大的势力,她的叔父杨雄位居国公之位,足见其门庭显赫。李世民刚刚篡位,名不正言不顺,不敢树敌太多,尤其杨氏家族如果能为他所用总比要多一个敌人要好,因此他杀了兄弟却唯独放过了杨氏。
而且据说杨氏长相非常漂亮,自古帝王爱美人,这样漂亮的美人他也舍不得杀,但有长孙皇后这样敢于谏言的皇后存在,他有想法也不敢付之行动。直到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才敢宠幸杨氏,并且深得李世民的宠爱,以至于李世民要立她为后。
《新唐书》记载:“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乃止。”也就是在李世民宠幸杨氏多年以后,魏征才说出了实情,他把李世民比作成唐尧虞舜这样的贤君,劝他不要为了像辰嬴这样的女子把自己拖累。
魏征借古喻今,说得道理也是非常的中肯,以李世民这样喜欢听谏言之人必然会有所触动。另外一个原因也是离不开长孙皇后。当初魏征把他气得想要杀之后快时,长孙皇后耐心劝他说魏征这样的人才难得,听得去别人的话才是好皇帝。

因此,鉴于魏征的直言,还有自己与长孙皇后之间的感情,李世民这才打消了立杨氏为后的念头。而杨氏不但没有当上皇后,连任何名分都没有,就连她与李世民生的儿子,也被李世民“还”给了李元吉,可想而知,李世民对于这个弟媳的尴尬身份还是非常在意的。
05
小结
说来说去,杨氏都是朝堂变幻的牺牲品,好在有几分姿色而保全了性命,否则以李世民对那两个兄弟的恨意,早都杀之而后快了,兄弟的儿子都被他杀光就是最好的证明。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讲,能在后宫里苟且偷生就已经不错了,如果真的坐上皇后的位子,可能会死得更惨。
李世民在位是臣民之福,虽然身上有历史污点但丝毫不影响他的人设。回顾中国历史上,手上沾满鲜血的帝王不在少数,否则又哪来“最是无情帝王家”之说呢?好在李世民继位后圣德贤名,他的一生功大于过,所以他的事迹在史册上才有了光辉的一页。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终结了唐朝初年的皇位争夺,李世民以箭矢与鲜血改写了历史走向。若将时间倒推至李建成登基的假设场景,其与李世民的生死博弈实则暗含着中国古代权...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20 血色洛阳:李世民斩单雄信引发的瓦岗军余波与王朝阵痛唐武德三年(620年),洛阳城外硝烟弥漫。秦王李世民率唐军围攻王世充,瓦岗军旧将单雄信因拒降被斩于阵前。这一刀不仅斩断了隋末英雄的末路,更在中原大地掀起一场持续...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7 夺位者的历史分野:李世民与朱棣口碑差异的深层逻辑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均以非正常手段登上帝位,但二者在后世评价中却呈现显著差异:李世民被奉为“千古一帝”,朱棣则长期背负“篡位者”的争议标签。这...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17 玄武门后的血色抉择:李世民为何对侄子挥下屠刀,却放过侄女?公元626年,长安城玄武门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权力更迭。秦王李世民以八百精兵伏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射杀兄长、斩杀胞弟后,旋即软禁父亲李渊,完成从藩王到...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6 权力漩涡中的父子博弈:李世民与朱棣造反逻辑的深层解析公元626年玄武门前,李世民射杀兄长李建成,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而1402年南京城破时,朱棣率靖难军攻入应天府,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两场震动华夏的政变背后,是截...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5 玄武门前那杯毒酒: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真相公元626年夏,长安城笼罩在闷热中,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宴会正在东宫酝酿。太子李建成设宴款待胞弟秦王李世民,这场看似兄弟叙旧的夜宴,却因《旧唐书》中&qu...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14 光武帝刘秀:乱世中的完美帝王与历史镜鉴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王谱系中,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前5年—57年)堪称独特的存在。他既非刘邦式的草莽枭雄,亦非李世民般的门阀贵胄,却以“零差评”的完美形象,开创了“...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刘邦 2025-10-14 权力博弈的差异:李世民逼父退位与朱棣“不敢”的深层逻辑在中国历史上,皇位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而李世民与朱棣作为通过非传统手段上位的帝王,其行为逻辑却呈现出显著差异。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迅速逼迫李渊退位,而朱棣发...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3 权臣的抉择:长孙无忌支持李治继位的深层动因在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储位之争中,长孙无忌作为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其选择李治而非更得宠的李泰为继承人,绝非简单的血缘偏好或政治投机。这场权力博弈背后,交织着对皇权...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0 李世民杀单雄信连徐茂公都救不了:权力博弈下的必然选择唐太宗李世民在洛阳之战后处决单雄信的决策,看似违背其“礼贤下士”的常规形象,实则是权力结构、政治风险与人性弱点交织下的理性选择。从历史细节看,这一决策背后隐藏着...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徐茂公 2025-10-1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