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西汉建立后,担任相国,史称“萧相国”,册封酂侯,名列功臣第一,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看吧。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这萧何在汉朝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在其早年时期,也与曹参一样共同在秦朝为官,是沛县的一个地方官员。在后来刘邦起义之后,他便一直跟随在其身边,为他征战天下,出谋划策。等到咸阳被攻克之后,冒着其他人不理解的眼光,接收了秦国宰相府所收藏的全部法律条文以及图书,甚至全国地形图以及郡县户口登记手册,对之后刘邦治理国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陆机曾赞曰:“堂堂萧公,王迹是因。绸缪睿后,无竞维人。外济六师,内抚三秦。拔奇夷难,迈德振民。”
根据历史记载,在萧何年轻的时候曾经在沛县做官。虽然说已经在当地少有名气,但社会人就没有放弃任何提升自己的机会,还是保持着勤奋好学的状态,对历朝历代的法律制度都颇有研究。而他生性节俭,从来都不主张奢侈浪费的生活。再加上性情温和,喜欢结交朋友,因此与泗水亭长刘邦,屠夫樊哙,以及属下曹参等人都有来往。
在那时,他就觉得刘邦与旁人不同,认为他气宇轩昂,实在是大富大贵的面相,因此格外敬佩他,甚至还多次利用职权之便来袒护他。在刘邦私自放跑了犯人之后,不敢轻易返回沛县,就躲避在一座深山之中。等到大泽乡起义爆发之后,各地豪杰纷纷响应号召,当时的萧何,曹参等人仍旧在沛县为官,他们密切观察着局势的变化,并与刘邦保持密切联系。
这沛县县令眼见着隔壁郡县也爆发了起义,他也忍不住了,于是便找来萧何等人秘密商量起兵的事情。在萧何看来,他本来就是秦国的官员,沛县地区的百姓可能不愿意听从他的安排,想要成就大事,那就必须要把逃亡在外的豪杰们请回来。这样一来,沛县就可以在乱世之中安如泰山了。
这位县令表示同意,因此立刻派遣樊哙前去找回刘邦,共同约定起义。刘邦也自然愿意回归,因此紧急赶往沛县。奈何县令中途反悔,将刘邦拒之城外的同时还想诛杀萧何,萧何等人恐惧,便立即往逃往刘邦之处。
在萧何的建议下,刘邦成功地进入沛县,并且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他们在当地县衙之中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歃血为盟,并且按照旧制将刘邦称为沛公。而萧何至始至终都辅佐在刘邦身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208年,项梁与项羽共同杀害会稽郡守,举起了反抗秦朝统治的大旗。凭借着超高的威望,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召集了20余万兵马,并拥护楚怀王的孙子为王,与刘邦所在部队在薛城之中会面。他们共同约定,刘邦与项羽两路人马,在击败秦军之后,谁先进入咸阳,那么谁就成为关中王。
在萧何张良等人的谋划之下,刘邦军队所向披靡,军事打击与招抚敌军并用,一路上过关斩将,直接抵达关中。而这萧何当时并没有跟随在刘邦身边,只是作为丞都负责坐正后方,替军队解决粮草以及物资问题。有了萧何坐阵,使得刘邦无后顾之忧,一心关注前线局势的变化,很快就逼近咸阳城下。
秦王子婴设计伤害了奸臣赵高,并主动献出玉玺向刘邦方面投降。于是起义军就这样顺利地进驻咸阳城,士兵们都过惯了苦日子,发现秦朝宫殿华丽,街道繁华,一时之间竟然忘记本心,纷纷到处抢夺金银财宝,甚至连刘邦也忍不住,还会趁着空闲时间到秦朝宫殿之中去享受。
高大巍峨的宫殿,重金难求的锦衣绸缎,令人生津的美味佳肴,这些都是刘邦沉迷其中,甚至最后拥着美女走进胡二世的寝宫之中,进入了温柔乡。突然大将军樊哙破门而入,对刘邦怒斥到,说他到底是想要夺取天下,还是只想要沉迷于这样的生活之中。紧接着张良等人也前来陈述其中的利弊关系,这才使得刘邦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命令手下士兵封查皇宫仓库,然后带领士兵们返回灞上。
大多数将领在进入咸阳之后都有其他的想法,只有萧何在进入之后既不贪恋于金银珠宝,也不迷恋于美人,而是火急火燎的赶往秦朝丞相以及御史府,并派遣士兵包围,命令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然后让手下的人将那些有关国家户籍人口,地形分布,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图书进行清查,分门别类地登记造册,全部收藏起来,想要留到之后再用。事实证明,这也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当时,刘邦还对这些十分不理解,认为萧何只是想要抢占功劳。但萧何却这样对他解释:“按照秦朝时期的法律记载,丞相辅佐在皇帝身旁,处理国家事务。而御史大夫则负责监视各地的御史,此外也接受文武百官的上奏。除了军队大权之外,丞相和御史大夫几乎要涉及各个方面。”刘邦这才醒悟过来。
原来萧何这是在替他总结官员任命,在惭愧的同时刘邦还十分敬佩萧何,认为自己当初没有枉费提拔他一场。而也正是萧何收藏的这些档案,才使得刘邦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天下的险要城池以及人口数量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为制定正确的国家治理方案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的依据,也对西汉政权的巩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小结:荀勖曾这样评价他:“昔萧曹相汉,载其清静,致画一之歌,此清心之本也。”或许对于萧何而言,他不能在战场上领兵出战,但他却能够用自己的智慧跟随在刘邦身边,为他出谋划策。以至于在进入咸阳之时,他首先就将那些法律制度全部保存下来,为之后刘邦建立汉朝以及制定各种制度提供了参考。也是在他的帮助之下,才能够使刘邦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国家详情,难怪他能够在众多开国功臣之中脱颖而出,功居第一呢。
元朝初年,刘秉忠作为忽必烈的核心谋士,主导了元大都规划、国号“大元”的制定及典章制度设计,其地位堪比汉代萧何。然而,关于他与忽必烈“决裂”的传闻,始终是元史研究...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萧何 2025-08-26 刘穆之:未入武庙的南朝“萧何”,何以成为历史坐标中的关键支点?在中国古代军事荣誉体系中,武庙自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确立以来,始终是历代名将的最高精神殿堂。从最初的姜太公居中、张良配享,到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形...
唐肃 萧何 2025-08-07 萧何曹参典故:功臣相业的传承与治国智慧的交融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萧何与曹参的典故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既折射出西汉开国功臣的治国智慧,又展现了功臣之间超越个人恩怨的胸襟气度。从楚汉战争的烽火硝烟到“文景之治...
萧何 2025-07-31 萧何与张良:汉初双璧的功业与历史定位在汉初三杰的群像中,萧何与张良犹如双子星般闪耀,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照亮了历史的天空。若以“治国之才”与“谋国之智”为坐标轴,萧何的行政能力与张良的战略智慧恰似经...
萧何 张良 2025-07-17 萧道成与萧何:跨越千年的血脉疑云在南北朝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他与西汉开国名相萧何之间是否存在血脉联系,一直是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一疑问...
萧何 2025-04-23 萧望之与萧何:跨越时代的家族传承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萧氏家族以其显赫的地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其中,萧何与萧望之作为萧氏家族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之间的关系更是引人关注。一...
萧何 2025-03-31 萧何:历史长河中的智慧之光与忠诚典范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忠诚,书写了波澜壮阔的篇章。萧何,作为西汉的开国功臣和名相,便是这样一位在历史长河中...
萧何 2025-03-31 萧何与吕后密谋杀韩信,张良为何知情不阻?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韩信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其命运波折令人唏嘘。特别是他与萧何、吕后之间的恩怨纠葛,更是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当萧何与吕后密谋杀韩信之时,作为...
韩信 萧何 2025-03-26 刘邦得萧何之助,何以最为放心?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汉高祖刘邦与萧何的君臣关系堪称典范。萧何作为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对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朝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刘邦...
刘邦 萧何 2025-03-18 萧何力荐曹参为相:超越私交的智慧选择在中国西汉初年的历史长河中,萧何与曹参作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辅臣,各自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萧何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治国理念,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而曹参则以战...
刘邦 萧何 2025-03-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