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夷简(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淮南寿州人,北宋杰出政治家,名相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吕夷简在宋真宗年间中进士,先后官至通判、刑部员外郎、参知政事、同平章事等。他辅佐年幼的仁宗,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保证了北宋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为宋代名相之一。庆历二年(1042年),吕夷简因风眩病倒,不久病故。死后谥“文靖”,后配享仁宗庙。吕夷简辅佐年少的宋仁宗,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正确处理北宋社会诸多矛盾,保证了北宋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原有文集二十卷,今已佚。《全宋诗》录其诗十一首。
后世评价
赵恒: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
郭皇后: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机巧、善应变耳。
赵祯: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
王珪:聪明亮达,规模宏远。服在大僚,历登三事,左右皇极,勤劳王家,二十余年,厥功茂焉。
张方平:皇宋受命,光宅天下,唯上帝顾保,世赉良弼。在太宗朝,有若吕文穆公蒙正,率循大卞,乂宁王家,克左右、乱四方,以底绥大业。圣上缵服,有若元宰太尉许公,寅亮一德,谟明修辅,答扬祖宗之猷训,以缉熙于光明,此所以持盈保成,重雍累洽,隆无疆之基者也。
王称:①夷简相仁宗,(阙)功立名,有益于世。方其主治丧之礼,则其见远矣;消监兵之(阙),则其意深矣;请建都之议,则其谋伟矣;斯善持宰相之权者与,噫,夷简诚有绝人之才,故能达权而应变,然其功最大者,乃在于处仁宗母子之际,使人无可乘之隙,消患于未萌,制治于未乱,朝廷以之安静,公卿士大夫亦赖以无祸,此其所以有后也哉。②以夷简为父,而公著为子,其谋谟事业有大过人者,盖夷简善任智,而公著则持正以成天下之务,贤于父远矣……吾宋之韩吕氏,皆以相业世其家,呜呼盛欤。
李焘:自上初立,太后临朝十馀年,内外无间,天下晏然,夷简之功为多。其后元昊反,四方久不用兵,师出数败,契丹乘之,遣使求关南地,颇赖夷简计画,选一时有名之臣,报契丹、经略西夏,二边以宁。然建募万胜军,杂市井小人,浮脆不任战斗,用宗室补环卫官,骤增俸赐,又加遗契丹岁金缯二十万,当时不深计之,至于后世费大而不可止。夷简当国柄最久,虽数为言者所诋,帝眷倚不衰。然所斥士,旋复收用,亦不终废。其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后卒配食庙庭,为世名相。
叶逋:①故李沆、王旦在真宗时谨守资格,王曾、吕夷简、富弼、韩琦在仁宗、英宗时谨守资格……以谨守资格为贤,名重当世,……而李沆十数人者,以守资格得名,而其时亦以治称。②守资格以用人,无若李沆、王旦、王曾、吕夷简、富弼、韩琦、司马光、吕公著之为相,然考其功效,验其人才,本朝以资格为用人之利也决矣。
赵与时:吕文靖之老也,以司徒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每有军国大事,与中书、门下、枢密院同议以闻。正献之老也,复以司空同平章军国事。曾令绰之为签书,宣靖犹康宁,遂就养东府。士林尤以二家为盛事。
吕中:①废后者非仁祖之本心也,而夷简实赞之。谏官伏阁,乃祖宗美意也,而夷简实沮之。此夷简入相之初,而国论为之一变也。②夷简之罪,莫大于因私憾而预瑶华之议,因北事而忌富弼之能。夷简之功,莫大于释仲淹之宿怨,容孙沔之直言。君子论人功罪,不相掩可也。
王应麟:吕文靖为相,非无一疵可议,子为名相,而扬其父之美。
脱脱:吕夷简、张士逊皆以儒学起家,列位辅弼。仁宗之世,天下承平,因时制宜,济以宽厚,相臣预有力焉。士逊练习民事,风迹可纪,而依违曹利用以取讥。方夷简在下僚,诸父蒙正以宰相才期之。及其为相,深谋远虑,有古大臣之度焉。在位日久,颇务收恩避怨,以固权利,郭后之废,遂成其君之过举,咎莫大焉。虽然,吕氏更执国政,三世四人,世家之盛,则未之有也。
轶事典故
借花喻己
北宋时,西溪(今江苏东台)每家都种植牡丹花。吕夷简到任后,受其感染,也植牡丹一株,聊以自慰。他围以朱栏,悉心呵护,竟然花开百朵,成为海滨盛事。吕夷简月下看花,情不能己,当即赋《咏牡丹》一首: 异香浓艳压群葩,何事栽培近海涯。开向东风应有恨,凭谁移入王侯家? 吕夷简以花自喻,其怀才不遇之情溢于言表。
吕夷简离任以后,人们在他植牡丹处建一亭,取名“牡丹亭”,又名“思贤亭”,以表示对吕公的纪念。后吕夷简官拜宰相,西溪百姓在镇东南又建“靖公堂”以示不忘。
化解危机
宋仁宗庆历年间,石介作《庆历圣德颂》,对当朝的人批评得很严厉,尤其对于夏竦更是诋毁斥责。不久,朝中发生党派之争,石介被免职回乡,不久后病逝。
山东有一个举人孔直温谋反。有人说孔直温曾是石介的学生,于是夏竦就说石介实际上没有死,是逃到北方胡邦去了,仁宗就下诏限制石介儿子的行动,又派使者告诉京东刺史,要挖开石介的棺材看看。
当时吕夷简任京东转运使,对仁宗的使者说:“如果打开棺材发现是空的,表示石介果真逃到北方,这样虽然杀他儿子也不为过;万一石介真的死了,朝廷无故挖开人民的坟墓,要怎么对后世交待呢?”使者说:“但是又如何回复皇上的旨意呢?”吕夷简说:“石介去世后一定有为他办理殡殓的人,又内外亲族和参加丧礼的门生恐怕不下数百人,你都发公文去询问他们,如果没有不同的说法,就命令他们都写保证书,保证不说实话要依军令处罚,这样就可以对皇上交待了。”使者照他的话去禀告仁宗,仁宗也明白这件事是夏竦的诬陷之词,不久便降旨释放石介的妻儿回乡。
姗姗来迟
宋仁宗生病,很久没有上朝。有一天病愈,想见执政的大臣,坐便殿,急着召见中书省和枢密院。吕夷简接到诏令后,过了一段时间才动身,同行的枢密赞公快步行走,吕夷简却安步当车。见到宋仁宗以后,宋仁宗说:“久病刚愈,很高兴和你们见面,可为何姗姗来迟呀?”吕夷简不慌不忙的奏道:“陛下身体不适,天下人都很忧虑,一旦忽然召见左右亲近的臣子,臣等如果急速前来晋见,恐怕会惊动很多人。”宋仁宗认为他作为辅政大臣的表现很得体。
宋真宗赵恒(968—1022年)作为北宋第三位皇帝,在位25年间不仅推动了“咸平之治”的繁荣,更因复杂的宫廷情感与政治博弈,留下了五位皇后的历史印记。这五位皇后...
宋真宗 2025-09-12 赵光义皇位传承:从“金匮之盟”到赵恒继统的权力变局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皇位由第三子赵恒继承,史称宋真宗。这场看似平稳的权力交接,实则暗藏北宋初年皇位继承制度的深刻矛盾——从“金匮之盟”的...
宋真宗 宋太宗 2025-08-18 王钦若的籍贯考据:从临江新喻到北宋政坛的江南身影北宋真宗、仁宗两朝的宰相王钦若,其政治生涯充满争议,但关于他的籍贯,史籍记载却高度一致——这位以“五鬼”之名载入史册的政治家,确凿无疑地出身于江南西路临江军新喻...
宋真宗 2025-07-22 丁谓:北宋权臣的功过与历史定位之谜丁谓(966-1037年),字谓之,苏州长洲人,北宋真宗、仁宗两朝重臣。他以"才高八斗、机敏善辩"著称,却因&quo...
宋真宗 丁谓 2025-07-04 荆州不失,蜀汉能否逆天改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荆州城头飘扬的“关”字大旗轰然坠落。这场由吕蒙策划的“白衣渡江”行动,不仅让关羽命丧麦城,更让蜀汉政权失去了撬动天下的战略支点。当我...
关羽 吕蒙 2025-06-25 马良如何逃出荆州:历史迷雾中的忠臣突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荆州城内暗流涌动。关羽北伐襄樊的捷报频传之际,东吴吕蒙的白衣渡江之计已悄然展开。在这场改变三国格局的剧变中,蜀汉谋士马良的脱险经历,...
关羽 吕蒙 2025-06-13 吕端与吕蒙正:北宋名相的双璧与分野在北宋初年的政治星空中,吕端与吕蒙正如两颗交相辉映的明星,均以宰相之尊位列朝堂,却因出身、仕途与性格的差异,走出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拨开历史迷雾,可见二人既...
吕蒙 2025-06-11 始于嫌隙,终于相知:李遵勖与万寿公主的婚姻蜕变史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当科进士李遵勖与宋真宗胞妹万寿公主的联姻,本应是一段佳话,却因容貌差异演变成惊动朝野的风波。这场始于嫌隙的婚姻,在权力、人性与情...
宋真宗 2025-05-20 东吴四英杰:江东政权的四大支柱在东汉末年及三国早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东吴政权能够崛起并占据一方,离不开众多杰出人才的辅佐。其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因其卓越的才能和对东吴政权建立...
周瑜 吕蒙 2025-05-13 韩绛:北宋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在北宋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韩绛是一位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他活跃于北宋政坛,历经多朝,留下了诸多值得探寻的足迹。韩绛的生平概述韩绛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
宋真宗 2025-05-0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