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兴起了依山造陵的观念,后来,人们选择墓地又特点重视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依山傍水被古人视作最佳风水宝地,至于这个观念始于何时,无从考起。应该说:秦始皇陵是“依山傍水”造陵的典范。
公元前二一零年的夏天,始皇帝秦王赢政去世。其灵柩被葬于一座十分宏大的陵墓之中,此陵墓的修建工程自其生前便开始了,先后历经三十九年时间,工程最鼎盛时期拥有工人七十余万,相当于当时全国总人数的十分之一!
始皇陵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十分罕见的,它的建造工艺乃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水平。史料记载:项羽曾率军队冲进关中地区,首先,诛杀了当时已向刘邦纳降的秦王子婴及众多秦贵族,之后,纵兵进入咸阳城中抢掠财物,最后,将咸阳城放火烧毁。
紧接着,项羽率军队前往始皇陵寝,命令士兵开挖这座宏大的陵墓,将陵墓之中所见财物全部运走。当时,参与搬运财物的士兵共计三十万,如此众多的士兵历经一月有余仍未将陵中财物全部运走,由此可见,此中埋藏珍宝数量之多。
最后,项羽干脆放了一把火,将剩下的无法搬走的东西全部给烧了,大火持续数天才灭。这大概便是这座陵墓所遭受的最早及破坏力最强的一场灾难了。
项羽率军向东撤离之后,关东地区的盗匪全都来到皇陵,据传,他们破坏墓中铜棺以获取铜。之后,据传,有一位牧羊童来到此处放羊,羊不慎误入被挖开的墓穴地道。为了找羊,牧童便点燃火把,踏入这座皇陵,结果不慎引发火灾,大火持续三月不熄。
传说,这场大火导致周围数十里的地面因墓中陪葬坑墓被烧塌而下陷数米。秦始皇陵历经了这数次劫难,地上建筑尽数被毁,地宫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考古发现均一一证明了史料记载的真实性。如今所发掘的始皇陵陪葬坑墓等,大部分都有被烧及被盗的痕迹。
历经四年战乱,刘邦最终夺得天下,西汉王朝由此建立。为了赢得民心,公元前一九五年,西汉政府下令保护始皇陵,并且,派遣二十户居民居住于皇陵周围,担任守陵人,世代守卫始皇陵。之后的各朝君王均对这座陵墓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
宋太祖曾于公元九七零年,命令临潼县官员保护及整修始皇陵。清朝时期,当时的陕西巡抚毕沅,还特意为这座陵墓树碑立传。但是,这座陵墓之中所埋藏的众多财物,还是为它带来了众多灾祸。史料记载,也曾有多朝君王或乱世军阀,举兵对始皇陵进行过盗掘。
那么,秦始皇陵的地下宫殿是否被盗了呢?
如今,人们从始皇陵中出土的两乘铜车马,发现的地方是这座陵墓的封土之下地宫的西墓道耳室。虽然,有相关记载称:这座皇陵的地宫遭受火灾与盗发,但是,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墓道之中的随葬品理应首先遭到毁坏。但根据如今所出土的文物,并没有发现其遭到火灾及盗发的痕迹,这也能侧面说明地宫并未遭到火灾及盗发。
数十年来,考古学家对始皇陵四周封土展开了十分仔细的钻探调查,累及打下了四万余个地下探孔。钻探结果显示,地宫周围都存在厚达四米的宫墙,其上以砖包堆砌,而且,还发现了多个直达地宫的通道,通道之中的五花土并未遭受人为破坏。在现场只发现两个宽不过一米,深不足九米的盗洞,而且,盗洞均距离地宫很远,并未能够进入皇陵地宫。
而且,如今已经证实地宫之中存在大量水银,如果有人盗掘过地宫,那么,水银便会尽数挥发。所以,以上种种现象均表明,始皇陵地宫被盗的可能性不大。那么,秦始皇陵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始皇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传说,因此山山体像一匹骊色(黑色)骏马因而得名。骊山是在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中隆起形成的地垒,海拔1000米左右,断层错落,山峦与沟壑相间,构成了一条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并由此发育出了一道道河流,秦始皇帝陵就位于骊山北麓由河流形成的洪积扇上。
秦始皇之所以要将自己安葬在骊山之阿,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解释:“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郦道元的观点受到学术界多数学者的肯定。
其封冢被重重高山包围,与骊山完美融合,景色极佳,环境独秀。陵墓的规模庞大,整个陵区占地总计五十六余平方千米(差不多有八个故宫之大)。其上封土原本高达一百一十五米,如今,仍然高约七十六米,其中,共建有内外两套城墙,内城墙达三千八百四十米,外城墙达六千二百一十米。城墙一般高达八至十米,内城之中修建有十分宏伟的地下宫殿,以明珠在顶上修饰出日月星辰,以水银在地上装饰出江河湖海,现在,仍有遗址残存。南部为墓葬区域,而北部则分布着宫殿建筑群。
一九七四年一月二十九日,当地农民于始皇陵东侧约一点五千米处挖井,意外挖出了一陶头。之后,经过相关部门的发掘,秦始皇陵兵马俑终于得以重见天日。根据如今的发现,始皇陵地宫在封土的保护下得以完整保存至今,数千年来从未遭到盗掘。两千多年悠悠而过,曾经十分宏伟的始皇陵到如今只残存一座不起眼的山丘,伫立在临潼县内的骊山之下。
这座不起眼的山丘便是皇陵之上的封土。根据史料,当年始皇着命当时的丞相李斯负责修建皇陵事宜,但是,挖掘至地下一定深度,再难以向下挖掘半分。于是,李斯便将此情况奏明始皇,得其答复:“其旁行三百丈乃至。”这段史料便使得人们产生了众多猜测。那个用来安放始皇棺椁及陪葬品的地宫,到底建于何处?是位于封土之下,还是位于距封土 “三百丈”之远的某处呢?
自一九六二年起,考古部门开始对始皇陵展开系统调查。经过勘测,整个陵区共占地56.25平方千米,差不多有七十八个故宫的大小,面积如此之大的陵墓举世罕见。一九七四年,考古部门再次有了惊人发现。相关部门在陵墓东侧发掘出一个庞大的兵马俑坑,数量众多的逼真陶俑得以面世,举世震惊。
庞大宫殿群面积达十七万平方米,最新资料显示,始皇陵之中存在着一个规模宏大的宫殿群,其建筑样式与故宫类似。自二零一零年以来,相关部门在始皇陵内城的西北侧发现一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为长方形十进式院落结构,南北长约六百九十米,东西宽达二百五十米,占地十七万平方米。那么,秦始皇陵有多深呢?
相关史料称其“穿三泉”。但是,在现代人看来,此地宫不可能太深。由于古人技术条件不发达,所以,工程难以在泉水下开展,而且如果地宫处于水位之下,地宫必定会长期被地下水侵蚀,陵墓的建造者不可能忽略这一点。不过,这毕竟只是今人推测,事实如何,谁也不知。秦始皇陵地下墓穴的结构如何呢?
从已知情况来看,始皇似乎想要将生前一切带至地下,而这一切的前提,便是所建地宫必须极为庞大。根据考古发现及对墓道兵马俑位置的分析,相关人士认为,皇陵是坐西向东的布置。这是非常奇怪的一点,古人普遍以南方为尊,已知陵墓大多数都是坐北朝南,而秦始皇为何选择朝向东方呢?
相关分析认为,始皇帝曾派人东渡,希望能够寻访仙家之地,并数次亲巡,东至碣石一带,南达会稽地区,曾流连于琅琊、芝罘一带,种种迹象均表明他无比向往仙家之地。遗憾的是,徐福一去不返,始皇寻访仙家之地的愿望破灭。就算生前无法得到长生,死后也要朝向东方,以求仙家接引,这估计便是年迈始皇帝的想法。
但是,也有人认为,秦地居西,为了凸显剿灭东方六国的意志,秦王赵政将陵墓朝东;在剿灭六国之后,始皇帝不忘初心坚持此设计。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此布局是由于秦汉时期的礼数。史料记载,那时秦地之人家中的主位皆坐西向东,始皇陵的分布便是依此而定,彰显尊贵。
其实,墓葬朝向令人费解的不仅只有始皇陵,考古发现,于陕西境内发现的九百多座秦时墓葬,几乎都是东西朝向。秦公陵园的三十二座墓葬,也尽数朝向东方,秦时墓葬的这一特点,越早越明显。那么,秦人为何将墓葬朝东呢?
坚持秦人始自东方的专家认为:由于东方是秦人祖上曾经生存之地,所以,他们对东方抱有独特的情感,但是,东西相隔甚远,中间又横隔敌国,无法抵达东方,因此,便以朝东的墓葬缅怀先祖。而坚持秦人始自西方的专家认为:秦人的葬式普遍以头朝西,是为了表明他们的先祖来自于西部。但是,如果头向西的葬式就表明秦人始于西方的话,那么,中华诸族普遍采用头向北的葬俗,是否表明他们始自北方呢?
相关专家对此提出了新的见解,他们认为:秦人普遍采用的以头向西的葬俗和一度流行过的屈肢葬一样,与当时此地的文化或原始宗教信仰相关。例如“白马藏人”对于他们采用的西首葬的解释为:太阳落向西方,人应该跟着太阳走人。或许,秦人的这种葬式,也有其独特的原因,只是,今人不为知晓罢了。
在青铜器与甲骨文交织的商周时期,当殷墟车马坑中的青铜軎饰重见天日,一段跨越三千年的陆地交通史轰然开启。从商代战车的双马驾驭到秦始皇陵铜车马的精密构造,古代马车不...
秦始皇陵 启 2025-06-27 徐福寿命之谜:历史、传说与文化符号的交织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徐福的名字始终笼罩着神秘色彩。这位秦始皇时期的方士,因奉命东渡寻仙药而名垂青史,但其确切寿命却成为千古之谜。从《史记》的简略记载到民间传说的夸...
秦始皇陵 徐福 2025-06-27 蒙恬北伐:秦始皇抗击匈奴的铁血征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大业。然而,北方草原上崛起的匈奴部落,如同一把悬在帝国头顶的利剑,时刻威胁着中原的安宁。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隐患,秦始皇...
秦始皇陵 蒙恬 2025-06-23 内史腾身份之谜:秦廷重臣的国籍考辨在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一位名叫内史腾的将领率秦军攻入韩国南阳,揭开了秦灭六国的序幕。然而,这位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将...
秦始皇陵 2025-06-20 子婴为什么不是秦三世:秦朝末年的帝位谜题公元前207年,赵高弑杀秦二世胡亥后,秦王子婴在位仅46天便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这位末代秦君的身份与称谓,在《史记》中却留下耐人寻味的记载:司马迁在《秦始皇本...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06-18 为什么嬴政忌讳昌平君:秦楚矛盾下的权力博弈在秦始皇嬴政的统治生涯中,昌平君熊启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禁忌存在。这位兼具楚国公子与秦国重臣双重身份的矛盾体,其人生轨迹犹如一把利刃,剖开了秦楚两国两百余年恩怨的深...
秦始皇陵 启 2025-06-18 秦始皇正妻无名之谜:权力阴影下的历史留白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其政治成就与个人经历被史书反复书写,但关于其正妻的记载却近乎空白。这一现象不仅引发后世猜测,更折射出秦代政治生态的复杂性。通过...
秦始皇陵 2025-06-16 嬴驷与秦始皇:跨越百年的帝国奠基之路在秦国统一天下的历史长卷中,嬴驷(秦惠文王)与嬴政(秦始皇)的名字犹如两座巍峨的丰碑,相隔百年却血脉相连。这位高祖父与玄孙的传承关系,不仅是简单的家族谱系延续,...
秦始皇陵 2025-06-13 泰山封禅在哪里举行:揭秘中国古代帝王与泰山的神圣对话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心目中,泰山绝非一座普通的山岳,而是“天人合一”的神圣象征。自秦始皇起,历代帝王封禅泰山的传统延续千年,这一仪式不仅是对泰山地理高度的征服,更是...
秦始皇陵 2025-06-13 秦始皇可能活在地宫吗?历史、科学与传说的三重解构在骊山北麓的苍茫雾霭中,秦始皇陵地宫如同一部未解的密码,千百年来引发无数猜想。从“以水银为百川江河”的《史记》记载,到现代考古探测到的“强汞异常”,这座地下帝国...
秦始皇陵 2025-06-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