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慈圣献皇后孟氏,宋哲宗赵煦第一任皇后,其二度被废又二度复位。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探寻。
(一)孟皇后第一次被废

宋哲宗是北宋的第七任皇帝,其父宋神宗去世时年仅七岁,朝政大权由奶奶高太皇太后把持。儿女的婚姻,中国的传统做法是父母之命,对宋哲宗而言,是奶奶之命吧。宋哲宗16岁时,高太皇太后为其选定了出身名门的孟氏做皇后。
孟氏(1073-1131年)系洺州(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人,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性格温和,深受高太皇太后的喜爱,但宋哲宗对她不冷不热的,原因嘛很简单,就是宋哲宗过分爱美,感到孟氏姿色平平不耐看。
老前辈饱经风霜,眼光老辣,早就察觉到了,多次开导宋哲宗,一个贤惠的妻子能够做到夫唱妇随,当好丈夫的帮手,是可遇不可求哟。
看到宋哲宗一副爱听不爱听的样子,高太皇太后忧心忡忡地对大家说,孟氏很贤淑,但是个没福气的人,如果国家将来遭受变故,必定由她出面来解决。
高太皇太后在世的时候,宋哲宗和孟皇后的生活还算和谐,生有一个女儿,赐名为福庆公主。但高太皇太后病逝,宋哲宗亲政,成为实权皇帝后,“王大娘的皮蛋”就变了,高太皇太后制订的政策全推翻、重用的大臣全“下课”、被冷落的大臣全启用。孟皇后被冷落在一边,专宠宫女刘氏,还把她提升为婕妤。
刘婕妤恃宠而骄,得陇望蜀,不仅想尽办法打压孟皇后,还想把孟皇后拉下马,自己坐上皇后宝座耶。有天她终于瞅准了一个机会。福庆公主生了重病,孟皇后的姐姐来看望孩子,按照当时的习惯,悄悄拿来一个符用于消灾。皇宫里规矩严,不得私自带物品进来。宋哲宗来看望孩子时,孟皇后主动作了交代。起先宋哲宗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福庆公主医治无效夭折后,刘婕妤伪造证据,搬弄是非,嫁祸于孟皇后。宋哲宗诏令梁从政、苏珪负责审理此案。梁、苏两人大搞逼供信,据史载,不少人被打断手脚,还有被割掉舌头的。
后来两人干脆伪造证据,使宋哲宗相信孟皇后图谋不轨。宋哲宗废了孟皇后,将其发配到瑶华寺做女道士,道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道名“冲真”。
3年之后,刘婕妤被立为皇后,但过了不久,宋哲宗就去世了。

(二)孟皇后第二次被废
宋哲宗赵煦(1077-1100年),年少时就胸有大志,十七岁正式亲政后,恢复王安石变法,重用有才能之人,收复了青唐地区,使西夏臣服,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让北宋出现了最后一抹辉煌。可惜他有严重的“皇帝病”,就是贪色,纵欲过度,23岁就撤手人寰,可以这样说,给北宋的覆灭直接埋下了伏笔。
他死后没有留下子嗣,向太后立宋神宗十一子、宋神宗的弟弟、先后被封为遂林王、端王的赵佶当皇帝,是为宋徽宗。向太后垂帘听政。孟皇后被迎回宫中,复立为元佑皇后。
赵佶从小特有心眼儿,会察言观色,会投人所好,得到向太后的青睐,就这么幸运的上位了。据野史载,他父亲宋神宗某天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再三感叹李煜模样儿儒雅,不久妃子就怀上赵佶。据说赵佶比李煜的艺术细胞更多,是中国古代少有的艺术型皇帝,但他谋政勤政却是一个孬角,重用蔡京等人,使得朝政混乱,边境危机四伏,社会出现动荡。
过了一段时间,向太后驾返瑶池。一直对孟太后恨之入骨的刘皇后(即以前的刘婕妤),勾结蔡京等人,一起说动赵佶,又将孟皇后废去,让她二进瑶华宫,给其赐号“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
过了不久瑶华宫莫名其妙失火,孟皇后移至延宁宫居住,过了段时间,延宁宫也莫名其妙失火,孟皇后搬到胞弟孟忠厚家居住。就这样,孟皇后过了二十多年清贫且不平静的生活。
史称的“靖康之变”发生,金兵打下东京(开封),除烧杀抢劫外,照着名册清查,皇帝及他的老爸、皇后嫔妃、皇亲贵戚,还有大小朝臣,共计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也可能是老天悲悯孟皇后,事先有意作的一系列安排吧,第二次被废且没在京城的孟皇后,幸运地躲过了这一劫。
据史载,躲过此劫的还有以后的宋高宗、当时的康王赵构,因他出差在外没在京城。
(三)延续大宋王朝居功至伟

金兵撤回北方前,在开封建立了傀儡政权“大楚”,挟持张邦昌当皇帝。张邦昌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儿,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就把孟皇后请入宫,尊为孟太后,并由她垂帘听政,孟太后听说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赶紧写信给他,劝他登基称帝,并火速派人将传国玉玺送给他。
21岁的赵构,连做梦也没想到过自己能登临御座,他顺利地当上了南宋的开国皇帝。孟太后为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宋高宗尊她为隆祐太后。
南宋建立后的第五年,都城内发生兵变,兵变头儿逼迫赵构退位,请孟太后垂帘听政。具有丰富经验沉着冷静的孟太后,一边假意答应兵变头儿的要求,一边悄悄通过梁红玉,速请韩世忠等将领勤王。韩世忠、张浚闻讯后,立即带领军队,很快就平息了叛乱。
宋高宗赵构知恩图报,对孟太后十分孝顺,经常去请安问候。孟太后生病后,赵构亲自侍奉在左右。怎奈天命不可违,饱经苦难的孟太后于1131年去世。
从靖康之难到南宋建立,两废两立的孟太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一度程度上减轻了这个过渡时期的社会动荡,用自己的人生写出了延续大宋王朝的传奇故事。
在北宋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高滔滔宛如一颗璀璨星辰,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坚韧的品格,在男性主导的权力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以太皇太后之尊临朝听政,成为北...
宋哲宗 2025-10-29 帝位易主:窝囊皇帝的陨落与太后的权谋风云公元1085年,北宋政坛暗流涌动。年仅9岁的宋哲宗赵煦继位,其母高太后以“主少国疑”为由临朝称制。这场看似常规的权力过渡,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变——被废黜的宋...
宋哲宗 2025-10-24 权柄与裂痕:高滔滔的治国遗产与宋哲宗的隐痛在北宋中后期的政治舞台上,高滔滔以“女中尧舜”之名被载入史册,但其执政期间与继任者宋哲宗的矛盾,却成为后世史家争论的焦点。这位历经四朝的太皇太后,以铁腕手段终结...
宋哲宗 2025-10-14 向太后立赵佶为帝:宫廷权力博弈与个人私利的交织1100年正月,北宋政坛因宋哲宗的猝然离世陷入动荡。这位年仅25岁的皇帝未留下子嗣,皇位继承成为朝堂焦点。在宰相章惇力主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时,向太后却以“端王...
宋哲宗 2025-09-23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千年古训中的治国警世箴言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当宋神宗力推王安石变法时,朝堂上激荡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四次提及"纪纲&quot...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9-22 向太后“向萌萌”昵称考:一场跨越千年的网络文化戏说北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向氏,这位以端庄贤淑、政治智慧著称的传奇女性,却在当代网络语境中拥有了一个与其历史形象极具反差的昵称——“向萌萌”。这一昵称的诞生,既折射出...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6 崔白的人物争议:革新者光环下的多维审视北宋画家崔白以“花鸟革新者”的身份载入史册,其代表作《双喜图》《寒雀图》被视为打破“黄家富贵”垄断的里程碑。然而,这位被宋神宗破格提拔的宫廷画家,在艺术成就之外...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5 向太后:宋神宗赵顼的皇后,北宋政坛的短暂掌舵者在北宋历史的长河中,向太后(1046年—1101年)以其独特的身份和影响力,成为了一位不可忽视的女性人物。她不仅是宋神宗赵顼的皇后,更在宋哲宗去世后,一度临朝听...
宋哲宗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2 王安石变法:理想与现实的撕裂——从民生视角审视变法之弊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赵顼启用王安石推行新政,史称“熙宁变法”。这场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改革,通过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等经济措施,以及保甲法、将...
宋神宗怎么死的 启 2025-08-22 苏轼最美的一首诗:在题西林壁中窥见永恒的智慧之光若以“美”为尺丈量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或许并非以辞藻华美取胜,却以哲思的深邃与意境的澄明,成为千年诗史中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这首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1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