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始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朝被称为“暴秦”,为何秦始皇活着的时候,无人敢造反?
秦始皇被誉为“华夏祖龙”,祖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最古老的龙,后世给秦始皇这样高的赞誉,足以可见秦始皇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不可取代的至高地位。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前三个王朝,但那是奴隶制社会性质的国家,事实证明,奴隶社会是倒退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变迁,奴隶制变得无法适应上层生厂里的发展,而底层百姓也有了对自由和平等的潜在需求,奴隶制度摇摇欲坠,于是有了秦始皇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实行封建主义制度的王朝,此后历朝历代都是封建王朝,沿用秦始皇创下的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为秦始皇写下如此恢宏大气的诗作,让世人光是念几句诗都可以感受到当年秦始皇的霸气威武,的确,后世有哪位皇帝能够像秦始皇一般,面对其他六国的“合纵”,毫不畏惧,谈笑间六国灰飞烟灭?
秦国几代君王都是为一统天下而努力,在秦始皇之前的历代国君也都很卓越,但是到了秦王嬴政这里,他早已将六国看作囊中之物,带领着身边的谋士武将,将其一一歼灭,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又一统了文字和度量衡,秦始皇在位的时间不长,然而他创下的功勋却影响着之后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连刘邦都是沿用秦始皇的郡县制,郡县制奠定了历朝历代的政治基本框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贡献实在太大了,从秦始皇开始,皇帝在宝座上坐得更稳了,不用担心权力分散的问题。凭借这些功劳,嬴政完全无愧于“千古一帝”的称号。
可能正是因为嬴政一统六国的速度过快,大一统的秦朝虽然建立了,但并不代表着秦始皇为民心所向,全国各地仍有六国贵族、士人等怀念自己的国家,他们是潜藏的“反秦”力量,只等有人振臂一呼,立刻应者云集。秦朝的灭亡虽然是由陈胜吴广掀起的农民起义拉开的序幕,但这其中不乏六国贵族的推波助澜,尤属楚国名将项燕之孙项羽的势力最为雄厚,他率兵剿灭秦军主力,杀死秦王子婴。
但项羽推翻的并不是秦始皇的秦朝,而是秦二世胡亥统治下生灵涂炭的秦朝,秦朝被称为“暴秦”,虽然秦始皇也有份,但更多的还是胡亥的责任,他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修建阿房宫,发民远戍,“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在这样黑暗的社会众,农民如何不会被压迫而起义呢?可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即便秦始皇也压迫过农民,但国家太平,无人作乱,自秦始皇驾崩后,全国各地就蠢蠢欲动,农民起义只是一个爆发点而已,为什么他们不在秦始皇在位期间造反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不敢,先看秦始皇统治期间做了些什么就了解了,嬴政当上皇帝后,对国家施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巩固统治,比如中央的三公九卿制,地方的郡县制,一统法律,一统度量衡,这些都是十分英明的作为。虽然秦始皇也曾做过征发徭役修筑长城,焚书坑儒等暴君行径,但无人敢正面挑衅秦朝,正是因为秦始皇代表着强大的帝王,他先前一扫六国的雄伟功勋还没有过去太久,四分五裂的旧贵族根本不敢去面对秦始皇的余威,生怕被赶尽杀绝,就连刺杀行动也被视为“一去不复返”的壮举,如此哪里敢有人造反?
另外秦始皇先后五次巡游天下,了解真实情况,做出应对措施,大多数的隐患都被他扼杀于摇篮之中。公元220年,秦始皇第一次东巡,从咸阳到陇西,陇西地区一直聚集着游牧民族,他们经常引起骚乱,所以秦始皇特地带着大批大军去威慑他们,让他们了解中原地区的皇帝不是好惹的,果然陇西的游牧民族以后很少再叛乱造次了。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东巡,目的地是山东半岛,那里居住着大多是六国的后人,战国时期,除了秦国,其他六国还被称为是“山东六国”,秦始皇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视察巩固秦朝刚建立的郡县以对六国后人进行更好的统治。但这不是件容易之事,一路上自然条件恶劣,而且到了山东后,有心之人难免不会刺杀秦始皇,这些都是存在生命危险的,但秦始皇还是不惧威胁,如此看来,也难怪秦始皇在位期间没人敢造反了。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再次来到六国故地,这次很不幸,他遇上了六国后人,但幸运的是,秦始皇没有生命之忧,刺杀失败了,秦始皇特意在此地立下碑,昭告世人,他是不可战胜的帝王。公元前216年,秦始皇来到北部匈奴的地盘,他率领三十万大军亲自讨伐匈奴,取得胜利后,秦始皇下旨修建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犯。秦始皇深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道理,他多次出巡,都是为了巩固刚成立不久的国家,如此天下少有大的叛乱。
惋惜在秦始皇的第五次出巡中,病故平原津,赵高、李斯等人将胡亥推上皇帝之位,但此人根本没有父亲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他杀死兄弟姐妹二十多人,逼死扶苏,让赵高掌握实权,从此君臣二人狼狈为奸,实行残暴的统治,最终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原本被威慑镇压的六国旧贵族纷纷开展复国运动,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传国玉玺始终是最具象征意义的权力信物。自秦始皇命李斯以和氏璧雕琢“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玉玺起,这枚承载着“天命所归”的玉器便成为历代...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9-18 沙丘之变:秦始皇帝国的黄昏与权力崩塌的序曲公元前210年夏,秦始皇第五次巡游的车队行至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这位以“千古一帝”自居的统治者,在鲍鱼掩臭的辒辌车中咽下最后一口气。这场看似寻常的死亡,却因...
秦始皇陵 2025-09-16 秦始皇的情感迷局:黎姜与阿若,谁才是他心中的白月光?秦始皇嬴政,这位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诩的千古一帝,其政治功绩与铁腕统治早已被历史铭刻。然而,在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他的情感世界却如迷雾般难以捉摸。关于他是...
秦始皇陵 2025-09-15 兵马俑的来历:从殉葬制度到永恒军团的千年跨越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一支由8000余尊陶俑组成的地下军团沉睡了两千余年。1974年,当地农民打井时意外揭开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
秦始皇陵 2025-09-12 秦始皇与朱元璋:跨越千年的“伟大”之辩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秦始皇与朱元璋是两位极具标志性的帝王:前者以“千古一帝”之名终结战国乱世,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后者以草根之身推翻元朝统治,重建汉人政权。二者虽相...
朱元璋多少岁 秦始皇陵 2025-09-11 王商凿龙脉:权力、风水与王朝命运的千年迷思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龙脉”是帝王气运的象征,是王朝兴衰的隐秘注脚。从秦始皇凿断金陵龙脉,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泄东南王气,历代帝王对“龙脉”的干预,往往与权力焦...
秦始皇陵 2025-09-09 李斯为何不帮自己女婿扶苏:权力、理念与人性交织的困局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沙丘宫的密谋彻底改写了中国历史走向——本应继承大统的公子扶苏被伪诏赐死,昏庸的胡亥在赵高与李斯的扶持下登基,秦朝由此加速走向覆...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9-05 秦始皇对白起的评价:历史语境下的复杂回响白起作为战国时期秦国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其军事生涯与秦国的崛起轨迹高度重合。从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魏韩联军,到鄢郢之战焚毁楚国宗庙,再到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卒,白...
秦始皇陵 白起 2025-09-04 阿房女是冬儿吗?——历史迷雾中的身份辨析在中国历史与文学的交织叙事中,阿房女与冬儿常被提及为秦始皇情感世界中的关键人物。然而,通过梳理正史记载、考古发现与文学创作,可以明确:阿房女与冬儿并非同一人,她...
秦始皇陵 2025-09-03 宣太后与秦始皇:跨越五代的权力纽带战国风云中,一位楚国女子以太后之姿执掌秦国权柄四十一年,另一位以"千古一帝"之名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宣太后芈八子与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陵 宣太后 2025-08-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