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玉玺是皇帝的印信,代表的是皇权。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传国玉玺,相信每个中国人对它都不陌生。据传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攻入咸阳,子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朝灭亡,传国玉玺就成了汉朝的传国玺。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曾抢夺传国玺,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刘秀中兴汉室,传国玉玺重新回到朝廷手中,直至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孙坚得到传国玉玺的证据
1、坚军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气,举军惊怪,莫有敢汲。坚令人入井,探得汉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圜四寸,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初,黄门张让等作乱,劫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玺者以投井中。——《吴书》
这段记载出自裴松之注引《吴书》,说的是公元190年,关东联军起兵讨董,董卓从洛阳迁都长安。孙坚收复洛阳后,在城南一口井中发现了传国玉玺,而玉玺之所以会在井中,是因为189年宦官张让(十常侍之乱)裹挟汉少帝逃出皇宫时把玉玺扔在了井里。
2、袁术将僭号,闻坚得传国玺,乃拘坚夫人而夺之。——《山阳公载记》
这也是裴松之注引的史料,出自《山阳公载记》,“山阳公”就是汉献帝刘协,刘协把皇帝禅让给曹丕后,曹丕封他为山阳公。这里承接了《吴书》中的记载,孙坚得到玉玺后藏了起来,后来袁术听说了,在准备称帝的时候,通过拘押孙坚夫人夺走了玉玺。
3、术死军破,璆得其盗国玺,及还许,上之,并送前所假汝南、东海二郡印绶。司徒赵温谓璆曰:“君遭大难,犹存此邪?”璆曰:“昔苏武困于匈奴,不队七尺之节,况此方寸印乎?”——《后汉书》
这段是《后汉书》中关于徐璆(qiu)的记载,徐璆是东汉末年的大臣,后来流落到袁术那里,袁术逼迫他做自己朝廷的官,徐璆坚决不从。后来袁术败亡后,徐璆得到了传国玉玺,于是把玉玺带回许昌献给了朝廷。
这三段记载连起来,看似很清楚:孙坚从洛阳宫中井里得到传国玉玺,袁术称帝前不久,又以孙坚夫人要挟而得到了玉玺,袁术死后,又被徐璆乱中偷取,带到了许都。这也是《三国演义》里所借鉴的说法,不过《三国演义》里孙策拿玉玺和袁术换了父亲的兵马。
孙坚得到传国玉玺的质疑
1、案汉献帝起居注云"天子从河上还,得六玉玺於阁上",又太康之初孙皓送金玺六枚,无有玉,明其伪也。——《江表传》
虽然孙坚得到传国玉玺的证据链似乎很完整,但依然有人提出了质疑。《江表传》就认为这件事情是假的,原因在于《献帝起居注》记载,天子回到皇宫后,重新找到了天子六玺,而且吴国灭亡后,孙皓上交了金玺六枚,根本没有玉玺,所以孙坚得到玉玺是伪造的。
2、臣松之以为孙坚於兴义之中最有忠烈之称,若得汉神器而潜匿不言,此为阴怀异志,岂所谓忠臣者乎?吴史欲以为国华,而不知损坚之令德。如其果然,以传子孙,纵非六玺之数,要非常人所畜,孙皓之降,亦不得但送六玺,而宝藏传国也。受命于天,奚取於归命之堂,若如喜言,则此玺今尚在孙门。匹夫怀璧,犹曰有罪,而况斯物哉!
与此同时,裴松之在注引了多方材料之后,也发表了自己的个人看法,他认为孙坚没有得到玉玺。
第一,孙坚是忠臣,藏匿玉玺不符合其内心(此为阴怀异志,岂所谓忠臣者乎?)。孙坚是不是忠臣,这其实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虽然孙坚进入洛阳后,休整了被董卓挖掘的汉帝陵墓,但孙坚是出于什么动机,依然有待商榷。
第二,孙坚得玉玺于井中的材料是《吴书》提供的,吴国史官有为自己国家增加天命所归色彩的嫌疑(吴史欲以为国华,而不知损坚之令德)。这条倒是非常有意思,因为《吴书》是有可能为了增加自己本国称帝的“合理合法性”而把玉玺牵扯进来的,因为魏蜀吴三国中,孙权称帝最没有底气(曹丕禅让,刘备是宗亲)。
第三,和《江表传》中的观点一致,吴国灭亡孙皓投降,并没有献出传国玉玺(孙皓之降,亦不得但送六玺)。这条其实不太成立,因为《山阳公载记》和《后汉书》中的记载完美的弥合了漏洞,孙坚是得到了玉玺,但后来被袁术夺走了。
没有结论的结论
历史永远都是迷雾重重,让人很难触摸到真相,虽然有时候很让人气恼,但或许这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其实结合各种史料记载,以及许多史学家的考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不管孙坚到底有没有得到玉玺,玉玺肯定曾经在袁术手中。因为《后汉书》的记载更值得相信,这就可以肯定玉玺是徐璆从袁术那里带回到了朝廷。而袁术得到玉玺则有两种途径,一是他当年在洛阳攻打皇宫时获得,二是从孙坚处夺得。所以孙坚到底有没有得到玉玺,也很难确定。
大家都知道,军事实力强悍的秦帝国之所以短命,除了为政存在失当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秦始皇生前始终没有明确指定太子,给赵高李斯发动沙丘政变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立太子并不是什么新鲜创...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2-06-28 李斯被腰斩为什么没有人求情李斯是秦朝著名的丞相,伟大的政治家、书法家,秦王嬴政在位期间,他出谋划策,深受赏识。李斯对秦国中央集权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只可惜他“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因一念之差,不仅断送了自...
李斯的儿子 2022-06-27 豫剧李派代表人物李斯忠介绍李斯忠(1921~1996),著名豫剧大师,豫剧第一黑头,豫剧净行第一代表人物,豫剧李派宗师。曾用名银忠。字海清,艺名暑龙。商丘市宁陵县人。自幼家境贫寒,7岁时学唱民歌,12岁拜王...
李斯的儿子 2022-06-24 李斯晚节不保李斯是秦始皇统一之后一位有作为的丞相。他辅佐秦始皇对统一之后的国家进行治理,制定政策,可谓功勋卓著,一时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其在秦始皇死后,却伪造遗诏,拥立胡亥为皇帝。然而他也...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2-06-22 秦灭六国的顺序秦王嬴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
李斯的儿子 2022-06-21 韩非是怎么死的历史上对于韩非的死,争议是非常大的。有一种说法是,韩非是因为李斯嫉妒而遭暗害的。这种说法有一定可信度,上面说了,韩非的才华在李斯之上,李斯可能处于嫉妒把韩非害死了。历史记载,韩非的...
李斯的儿子 2022-06-21 秦始皇临死前为何没有处理赵高 秦始皇是不是用人失察还不了解:秦始皇和赵高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始皇没能处理赵高是基于用人失察?关于秦朝的灭亡,相信多数人的认知是这样的:那就是秦始皇临终之前所...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2-06-21 黄犬叹的典故黄犬叹,典故名,典出《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李斯竭忠为秦,然而受到陷害,临刑之前,想到不能再与其子牵黄犬共出上蔡东门去追猎狡兔,便父子相对大哭。后遂用黄犬叹指蒙祸受害,后悔莫...
李斯的儿子 2022-06-21 李由的结局李由(?-前208年),字号不详,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秦朝时期将军,丞相李斯的长子。迎娶公主,出任三川郡守,驻守洛阳,抵御了吴广对荥阳的攻击。刘邦攻打关中时,死守雍丘,秦...
李斯的儿子 秦二世 2022-06-21 逐客令是什么意思逐客令,源自战国时期秦王嬴政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成语故事在战国的末期出现了一个集大学者、大权谋家、大政治家于一身的人,他就是李斯。李斯本...
李斯的儿子 2022-06-20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酿造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时间,当时的东北全境便沦陷在了日军的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应该说是近代历史上最可耻的事件。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当时东北最高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 ◆刘贺夫妇奏牍为何会出现在刘贺墓中?-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