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很多人都觉得非常的可惜,因为赵高篡改了遗诏,导致了扶苏的自杀,胡亥登基,蒙恬自杀,才将秦朝推入无底的深渊,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如果扶苏顺利当上皇帝,以他的治国理念,秦朝绝不可能会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局面。不过,当时的扶苏,虽然遗诏被更换,但是他手中还有大将蒙恬和蒙恬手下的三十万大军,想要夺到皇位不是没有可能,为什么他却还是选择了自杀呢?
扶苏,秦始皇的长子,母亲是楚国的贵族,他的出身尊贵,是许多人羡慕的。自幼在宫中被好好抚养的他,也学了许多圣人道理,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论扶苏:“扶苏为人仁”“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由此可见,扶苏是个在优渥环境中顺风顺水长大的有才公子。
或许是因为他是秦始皇的第一个孩子,身边人都宠爱他,也可能是因为从小读书太多,他性子很宽厚,这为他之后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大家应该都听过,公元前212年,有术士相互评议秦始皇的暴虐,秦始皇将抓住的四百多人亲自处置,将他们活埋。宽厚又直性子的扶苏竟然公然请柬秦始皇,求父皇放了他们。
“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儒生们全诵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而今陛下却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臣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扶苏直愣愣的话激怒了秦始皇,他也顾不上他的长子身份了,一怒之下派他去协助蒙恬修长城,顺便抗击北方匈奴。
也正是秦始皇的这个决定,使扶苏去到了恶劣偏远的北方,认识了蒙家军的首领蒙恬,和他结成好友,身边也有了三十万秦军,在远离朝堂的地方也算是过得不错。
扶苏的小日子还算过得可以,有蒙恬那样豪爽的兄弟陪伴,军中众人看他的身份也不会轻易为难他,本来日子可以一直好好过下去,偏偏秦始皇去世了,死后还不安生地给他来了一份遗诏。遗诏上写满了扶苏和蒙恬的罪过,而在结尾处更是命令他自杀谢罪。
蒙恬和他一同听旨,劝说自己的好兄弟扶苏:“陛下未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把守边疆,让公子你来监督,这是关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务!如今只因一个使臣到来,你就想自杀,你哪里知道这不是奸诈的诡计呢?我请求你重新去请示一下,等请示之后再死也不迟!”扶苏却哭泣着走进内室,拿出剑,最后自刎而死。
堂堂皇长子,本应是未来的九五至尊,最后却自刎而死。
看到扶苏丝毫不为自己的性命争取一下,就消极赴死,相信大家对于这样的翩翩公子的自刎,内心也有一些不甘。扶苏呀,你有好友蒙恬的陪伴,又手握三十万秦军,在这个遥远的地方足够你称王称霸了,怎么就这样放弃生命了?
其实不仅仅是这一道圣旨给他的压力。扶苏是谁?是聪明机敏的大皇子。这道圣旨传来说明了什么?皇帝不行了。父亲在死亡的最后一刻不是让自己继位而是想要杀掉自己,扶苏却并没有感到诧异。我相信原因有二。
其一,扶苏是臣子,秦始皇是天子,君臣地位饱读圣人道理的扶苏不会违抗。
从焚书坑儒这一事件就能看出扶苏将从小所学的东西当作信仰,即使是面对父亲也不可能将那信仰破坏掉。父亲始终是君王,君王让自己三更死,自己从小的信仰告诉自己绝对不能活到五更。
至于有些观点说蒙恬和他交好,说不定手中有重兵的二人可以一起反了呢?别忘了扶苏的宽厚和蒙恬的本来身份。扶苏宽厚,必定不想为了自己的一条性命去让天下苍生陷入水深火热的战乱之中,而在他眼中蒙恬再好又怎样,两人终究都是臣子,谁又强得过谁呢?
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他和父亲之间的矛盾了。
生为大皇子确实会受尽荣宠,但他的母亲却是楚国贵族。楚国又怎么样呢?别忘了对秦朝虎视眈眈的西楚霸王项羽,如果扶苏继位,说不定会联合外戚将赢政老儿的江山换到他人旗下,谁敢说老狐狸秦始皇没有想过这一点?这便是他们的血缘矛盾。
同时二人之间还存在着政治矛盾。扶苏宽厚主张和平,才会大力劝谏父亲饶了焚书坑儒那些术士,而秦始皇则是法家的忠实信仰者,对待那些错误绝不容忍,甚至手段还有些残忍,很明显二者的政治主张完全不一样。
这样充满缺憾的父子关系,让扶苏觉得父亲就是想要自己死,而蒙恬让他去亲自查看真伪,他也自然没有任何兴趣,只能选择放弃自己这条年轻而鲜活的生命。
扶苏的一生很短暂,短暂到他其实不知道父亲真正的遗旨内容其实是让他回到咸阳成为下一任皇帝。而递交到他手上的那份圣旨是野心勃勃的胡亥和赵高伪造的。
回想扶苏这一生,早年顺风顺水过得惬意,而生命却早早被断送,就像是“就当是一场梦,醒了很久还是很感动“。扶苏生命的最后充满了讽刺,生命的结束也像极了一场儿戏。
但是我们试着想一想,如果秦始皇和他的父子关系再亲近那么一点点,他最后的结局会不会好一些?
只可惜没有如果,他的生命真的像极了一场玩笑。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在秦二世胡亥的暴政与赵高的乱政下,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已摇摇欲坠。此时,秦三世子婴登上历史舞台,他在位仅46天,却以一系列举措展...
秦二世 赵高 2025-09-11 赵高是阉人怎么有女儿:历史迷雾中的真相探寻在中国历史上,赵高以“指鹿为马”的权谋手段闻名,其宦官身份与拥有女儿的矛盾,成为千年争议焦点。这一谜团背后,既涉及秦代官制与刑罚制度的特殊性,也折射出后世对“宦...
赵高 2025-09-10 姓与氏的千年迷雾:解码胡亥不称“嬴”的深层密码公元前207年,望夷宫内,23岁的秦二世胡亥在赵高女婿阎乐的逼迫下自尽,结束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这位被后世称为“暴君”的统治者,不仅因残酷统治闻名,更...
秦二世 赵高 2025-08-28 蒙恬北伐:秦始皇抗击匈奴的铁血征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大业。然而,北方草原上崛起的匈奴部落,如同一把悬在帝国头顶的利剑,时刻威胁着中原的安宁。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隐患,秦始皇...
秦始皇陵 蒙恬 2025-06-23 秦始皇北伐匈奴:帝国双刃剑下的边疆重构在秦帝国横扫六合的战车辙痕尚未消散时,北方草原的狼烟已再度升腾。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精锐北渡黄河,拉开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对匈奴作战的序幕。这场...
秦始皇陵 蒙恬 2025-06-06 秦始皇御匈关键: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完成大一统的君主,其政治、军事举措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在巩固北方边疆、抵御匈奴侵扰这一关键问题上,他派遣的将领及其战略部署,成为...
秦始皇陵 蒙恬 2025-05-23 蒙毅:秦朝忠信大臣的传奇与悲剧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蒙毅以其忠诚和智慧,成为了秦朝时期一位备受瞩目的大臣。他不仅是秦朝名将蒙骜的孙子、蒙武的儿子,更是蒙恬的亲弟弟,共同为秦朝的统一和稳固立...
蒙毅 蒙恬 2025-03-24 赵高:权谋与野心交织的复杂人物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赵高以其独特的身份和复杂的性格成为了备受争议的人物。作为秦朝时期的宦官和权臣,赵高的一生充满了权谋与野心,他的行为不仅影响了秦朝的政治格局,...
赵高 2025-03-12 赵高之死:阴谋与反噬的终局在中国历史上,赵高以其狡诈多谋、权倾一时的形象而臭名昭著。作为秦朝末年的重要政治人物,赵高不仅篡改遗诏、扶持傀儡皇帝,还极尽权谋之术,对秦朝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
赵高 2025-03-12 赵高与魏忠贤:权力影响的历史差异在中国历史上,赵高和魏忠贤都是极具影响力的宦官,但他们对各自朝代的影响却截然不同。赵高在秦朝末年手握大权,对秦朝的灭亡产生了深远影响;而魏忠贤虽然在明朝末期权势...
魏忠贤 赵高 2025-03-1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