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在中国历史上,算是一个半人半神的人物。作为周王朝的开国元勋,姜子牙身上有太多令人好奇的故事。不过抛开那些神话因素,作为一个普通人,姜子牙在朝中的真实处境是怎样的呢?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开国皇帝对手下的功臣,多多少少会有些忌惮之心,周武王、周公旦和姜子牙的关系其实是非常微妙的。不过以姜子牙的智慧,他自然懂得自保之道。
周武王身边有三位重臣,即姜子牙、周公旦、周召公,其中姜子牙与周公旦最为重要。那么,作为周武王的左膀右臂,姜子牙与周公旦的关系如何呢?
所谓“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从政治规律来说,姜子牙与周公旦不可能关系融洽。秦汉唐宋元明清,每一个王朝的开国之初,功臣之间都存在诸多矛盾,打江山时可以同心协力,但坐江山时必然争权夺利,因此姜子牙与周公旦也不会例外。
从帝王心术来说,古代的明君往往都是制衡高手,让手下各派势力斗而不破,帝王居中平衡,如果群臣亲密无间,帝王可能就睡不着了,担心下面人黄袍加身了。因此,从周武王统治角度来说,也不愿意姜子牙与周公旦关系融洽,估计没有矛盾他也会制造矛盾。
西汉刘向《说苑》里有一篇文章叫“武王克殷”,讲述了周武王克殷之后,思考如何处置百姓的办法。姜子牙建议全部杀死,周召公认为将有罪的杀掉、无罪的放掉,周公旦认为只杀纣王、其他人等照常生活工作,最后周武王同意了周公旦的建议,夸赞周公旦心胸宽广、仁义爱人。《武王克殷》这篇文章,到底是不是历史谁也说不清,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周公旦、姜子牙、周召公三人存在治国理念的差别,估计三人各有心思,属于政治对手关系很难融洽。
既然姜子牙是制衡周公旦、周召公的重要势力,为何周武王让周召公、周公旦留在朝廷,而将姜子牙“踢”出朝廷,让他去齐地建国?周武王此举,岂非让朝廷内部各派势力失衡,让周公旦做大,进而威胁到周武王的统治?
相传,姜子牙一共有14个子女,其中唯一女儿叫邑姜,嫁给了周武王,但邑姜究竟是王后还是普通王妃,汉朝以前的史书上一直没有正面回答,包括《史记》在内的诸多史书只明确地说邑姜是唐叔虞的母亲。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晋国开国之祖。
西汉中期的《大戴礼记·保傅》记载:“周后妃任(孕)成王于身,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不仅如此,包括《史记》在内的一切汉朝以前史书,都没有直接说周成王母亲是谁,至于周成王母亲是邑姜的结论,基本都是根据《左传》中的这一句话判断而来。
《左传》记载,楚国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是周康王的臣子,但其他国家都有爵位,唯独周天子不封楚国,让楚人非常不满。楚国右尹子革说了一段话:
“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去世,吕伋成为齐国之主。右尹子革说“齐(吕伋),王舅也”,因此邑姜就是周成王的母亲。
也就是说,邑姜是周武王的王后,姜子牙一系在后宫也有着巨大的政治力量,灭商之前周武王需要姜子牙贡献力量,但灭商之后如果还继续重用姜子牙,那么朝廷内部就会失衡,因此周朝建立之后姜子牙必然要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压。不过,姜子牙应该是心甘情愿接受这种打压。
更为重要的是,周成王姬诵母亲是姜子牙女儿,周成王是姜子牙的外孙,姜子牙堪称“开周第一功”,如果对姜子牙不加限制,姬姓江山甚至都可能被颠覆。因此,以周武王的政治智慧,必然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姜子牙才会被“踢”出朝堂。当然,其中不乏一些政治利益的交换。
根据史书记载,周武王一共有两个儿子,即周成王与唐叔虞。周成王何时出生,史书记载略有不同,但大概只有3岁左右。西汉的《礼记·明堂位》记载:“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推翻了商朝,并于这一年大肆册封诸侯,大约在周朝建立前后,周成王与唐叔虞先后出生,克殷三年之后周武王驾崩。周武王去世时,已经50余岁,很难让人相信,周武王去世之前只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另外,邑姜很可能不是周武王最早的正妃,那么周武王最早的王后是谁?为何史书上对此没有一点记载?笔者认为,周武王之前的王后可能是殷人,纣王通过联姻笼络周国,但商周交战之后王后与她的子女自然就被雪藏了。
姬诵出世之后,并不一定意味着他能成为周天子,如果姜子牙势力过于庞大,周武王为了姬姓江山考虑,未必不会选择其他儿子。在这一形势下,为了外孙能够继承江山,姜子牙不得不做出退让,或接受周武王的打压,最终他放弃在朝为官,向周武王表明态度,以示自己专心建设齐国,而无心在朝堂争权夺利。
三监之乱爆发,周公旦率军平叛,姜子牙听从调令,齐国在东方协助征讨叛乱,吞并了很多部族,由此成为一个大国,同时这一场叛乱也给了姜子牙政治机会。
耐人寻味的是,周公摄政六年后,将权力还给了周成王,又过了三年周公旦去世。与此同时,姜子牙与儿子姜伋(吕伋)之后来到镐京辅佐周成王与周康王,姜子牙担任“太师”,姜伋担任虎贲之职,统领着王宫卫戍部队,齐国由姜太公的三儿子丘穆公镇守。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在镐京去世,享年百余岁。
周公旦还政成王,姜子牙回归中枢,是不是政治斗争的结果,姜子牙是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周公旦是不是一个仁义爱民的圣人,还真是值得深思的话题。周朝之初的朝堂,或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安静,只是暗流汹涌不为人知罢了。
在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构建的宏大神话体系中,封神榜的敕封规则堪称严苛:三百六十五路正神之位,仅授予战死者魂魄,活人无资格受封。这一设定下,姜子牙的弟子武吉成...
姜子牙 2025-08-07 武吉是谁的儿子:从神话改编到历史原型的身份解码在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庞大叙事体系中,武吉作为姜子牙的弟子、西周伐纣的先锋将领,其身份始终笼罩在神话与现实的双重迷雾中。随着近年来影视改编的推陈出新,武吉...
姜子牙 2025-08-04 历史有没有姜子牙这个人?——考古与文献交织下的真实身影在华夏文明的集体记忆中,姜子牙既是垂钓渭水的隐士,又是牧野战场的统帅;既是《封神演义》中执掌封神榜的仙者,又是历代帝王追封的“武圣”。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名字,究...
姜子牙 2025-08-04 周公辅佐的是哪位王?——从历史脉络看周公旦的辅政传奇周公旦,作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思想家,其辅政事迹贯穿周武王、周成王两代君主,不仅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统治根基,更以“元圣”之名成为后世儒家推崇的典范。...
周公 2025-07-23 齐庄公是姜子牙后人吗?——从姜齐世系与历史脉络的考证齐庄公姜购作为春秋时期齐国的重要君主,其统治长达64年,为齐国奠定了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关于他的身份是否属于姜子牙(吕尚)的后裔,需结合历史文献、考古发现与基...
姜子牙 2025-07-21 权力重构与文明裂变:三监之乱成功后的历史可能性推演公元前1040年的镐京,周公旦握着洛邑规划图的手微微颤抖。管叔鲜在朝歌城头挂起的商王旗帜,不仅撕碎了周初"以殷治殷"的温柔假...
周公 2025-06-06 圣母太姒:从周室母仪到民间信仰的千年落寞在周原遗址的青铜器铭文中,在《诗经·大雅》的颂词里,太姒的名字始终与“文王之母”“周室圣母”的荣耀相伴。这位商周之际的传奇女性,作为周文王正妃、周公之母,曾以“...
周公 2025-05-30 周公与周公旦:同一人的历史印记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中,周公这一人物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深邃的思想智慧,对西周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周公旦这一称谓也时常出现在历史文献中,那么,周公和周...
周公 2025-05-28 诗仙家讳:李白为子取名"伯禽"的千年密码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河中,李白为长子取名"伯禽"的举动,恰似一颗投入历史深潭的石子,激荡起跨越千年的文化涟漪。这个承载着周公遗...
李白 周公 2025-04-27 鲁桓公四子:春秋政坛风云的起源在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诸侯纷争、权谋交织,鲁国作为周公旦的封国,虽秉持周礼、文化昌盛,却也在政治漩涡中历经起伏。鲁桓公的四个儿子——鲁庄公、庆父、叔牙、季友,他...
周公 2025-04-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