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婴,即汝阴文侯,又称滕公,泗水郡沛县人人。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夏侯婴是西汉初年的三世重臣,他与刘邦关系极深,可能是对刘邦为人处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同时,他对于西汉初年的政治历史进程有一定的影响,是汉朝开国臣子中的顶梁支柱。
01
敦厚处世、宽宏待人
夏侯婴与刘邦是老乡,最初他只是一个普通的马夫,他每次送客人经过泗水亭,总与泗水的刘邦交谈大半天,两人谈得非常投机。后来他做了县里的试补官吏,仍与刘邦要好。
刘邦有次开玩笑伤了夏侯婴,被人告发,当时官吏伤人要加重治罪,刘邦不敢承认伤害夏侯婴一事,夏侯婴也证实未被刘邦所伤,因此开脱了刘邦。
但后来这件事被发觉,夏侯婴入狱一年之久。夏侯婴在被误伤的情况下,冒着作伪证的风险为刘邦开脱责任,终以自己被押受答为代价换得了伤人者刘邦的解脱。
古代人们的法制意识极其淡漠,作伪证并无道德过错。夏侯婴为刘邦做出的自我牺牲自然是出于朋友之谊,但也反映了他敦厚处世、宽宏待人的性格特征。当时他的地位在刘邦之上,其利人行为应该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纯粹是他克己容人的宽厚心性的表现。
刘邦在沛县起义时夏侯跟随从军,之后一直都跟随在汉高祖身边,他宽厚待人的处世方式一直未变。韩信离楚投汉,到了汉中,按照当时律法犯法当斩,同案十三人已受戮,韩信在临刑前适逢夏侯,婴表示不甘就死,夏侯婴即将其释放,遂有后来的萧何荐韩信之事。
他以仁爱宽厚的心肠看待囚犯,给了不甘死亡的韩信以再生的机会。
02
保刘邦幼子
前205年,刘邦自关中东入彭城,被项羽打败,狼狈逃命,路上碰到了儿子和女儿,同行的夏侯婴即让两人上车。马力疲惫,追兵又紧,刘邦着急之下用脚把两个孩子拨了下去,打算抛弃他们,夏侯婴不顾刘邦的恼怒和出兵在后,几次把孩子抱上来,终于把两人送到了丰邑。
刘邦在军情紧急时只顾逃命,不惜把他们弃之敌手,夏侯婴则以极大的仁爱之心保护了他们。他并非不清楚这样做的危险,但扔弃孩子为敌所虏,是他的本心所不能忍受的。
03
认贤能劝高祖罢免季布
楚汉战争中,有一位叫季布的楚将受项羽指令,多次围困刘邦。灭楚之后,刘邦还恨在心,公开悬赏要捉拿此人,并颁布命令,谁敢私自藏匿季布就诛九族。
季布当时藏匿在朱家,主人知道内情后,乘车去拜访夏侯婴,深谈中问他如何看待季布,夏侯婴当即表示:“我觉得那是位贤能的人。”朱家向夏侯婴讲了人臣各为其主的道理,请他说给刘邦,不要把季布逼到北胡南越,为他人所用。
夏侯婴最后果真说服刘邦,赦免了季布。季布不久被刘邦召见,拜为郎中,后升为统领皇帝卫的中郎将,汉文帝时为河东郡守,一度几乎升任朝廷御史大夫,成为一时知名人物。
夏侯婴当时认定季布为贤能之人,并未因其受通而贬低他。当朱家在他面前提说季布、请求赦免时,他意料季布匿其家,但并没有拿出“藏匿者罪及三族”的诏令移祸朱家,而是理解和尊重朱家的自我保护心理,心许朱家之请,他最终找机会说服了刘邦,让他收回成命。
由于夏侯的理解和宽容,汉朝得到了一位不错的人才,刘邦也一改狭隘报复的心理,树立了大度宽容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朱家为求季布一条生路,在与满朝文武都无深交的情况下,独找夏侯婴,说明在刘邦的身边群臣中,夏侯婴已有了宽厚容人的民望。朱家在事情结果不明的情况下向夏侯婴求赦季布,明知可能自我暴露,但并无三族受诛的疑虑,完全出于对夏侯婴的信赖。
夏侯始终以宽厚仁慈的心态去处事为人,民众逐渐形成对他的高度信赖是必然的。
04
跟随刘邦南征北战
当年反秦时,楚怀王熊心要派军队西攻关中,准备选一位宽厚老成的将领,向秦国父老表示仁义之师,尽管项羽自告奋勇,但熊心手下的老将们都坚持认为:“只有沛公是宽大长者,可以派遣。”老将们对刘邦的评价正好像在说刘邦夏侯婴的为人性格。
刘邦无疑是一位豁达的人,在许多事情上都持无可无不可的态度。如果说他有宽厚待人之气,那应该离不开夏侯婴的引导与影响。
前209年刘邦率众攻打沛县时,身为县令属吏的夏侯婴已为刘邦办事。刘邦做了沛公,给了夏侯婴爵位,还册封他为太仆。刘邦后来辗转征战,他驾车跟随,并常以兵车急攻猛战,爵位不断升高。一度为滕县(今山东省滕县西南)令,人们也称其为滕公。
鸿门宴上,刘邦中途离席,不辞而别,夏侯婴与樊哙、纪信、强四人持剑护卫,徒步逃归。刘邦为汉王时他被封为列侯,号昭平侯,仍掌太仆之职,随入汉中。
反楚战争中,他与刘邦一同经历了彭城之败,退守荥阳,多次陪刘邦弃城出逃。前204年,刘邦逃出成皋北门,渡过黄河,在修武韩信军营中夺取帅印和兵符,陪同的只有夏侯婴一人。
灭楚之后,夏侯婴跟随参加了几次平定反叛的作战,在北击匈奴之战中立功颇多,刘邦封他为汝阴,食邑六千九百户,他的封地就在今天的安徽阜阳市。
夏侯婴在执掌马之职的太仆之任上侍奉了刘邦一生,后来又以同样身份侍奉新帝刘盈和太后吕雉。刘盈和吕雉把皇宫北面第一等的公馆赐给夏侯婴表明靠近皇族,以报答他当年在败逃路上解救刘盈和鲁元公主的恩德。
前180年吕雉死后,汉大臣拥立代王刘恒为帝。夏侯婴自随刘邦从军,终身太仆,辅帝三世。他以自己的敦厚宽宏之心处事待人,影响了刘邦,优化了汉室的形象;并在一个具体的岗位上勤勉守职三十七年而无纰漏,却也非常难得。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 鲁元公主: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公主与她的凄凉结局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女,虽贵为西汉第一位长公主,却一生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在三十余岁的盛年溘然长逝。她的命运轨迹,既是个人悲剧的缩影,更是西汉初期...
刘邦 2025-09-02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刘长为何不惧吕后:血缘羁绊与权力博弈下的复杂关系西汉初年,吕后以铁腕手段掌控朝政,诛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对刘邦的戚夫人实施“人彘”酷刑,甚至逼死多位刘姓诸侯王。然而,作为刘邦第七子的淮南王刘长,却能在吕后当政...
刘邦 韩信 2025-08-25 刘邦为何后悔杀韩信:权力博弈中的复杂人性与帝王悲歌在汉初的历史长河中,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奇才,最终被吕后与萧何设计斩杀于长乐宫钟室,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
刘邦 韩信 2025-08-22 西汉灭亡:多重危机交织下的帝国崩塌西汉王朝自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至公元9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而灭亡,共历时210年。这个曾以“文景之治”的繁荣、“汉武盛世”的辉煌载入史册的王朝,最终在多...
刘邦 王莽 2025-08-22 昭哀后:从乱世遗孤到西汉尊荣的家族符号在汉初风云变幻的政治格局中,一位名为"昭哀后"的女性以特殊身份被载入史册。她不仅是汉高祖刘邦的至亲,更成为西汉宗室谥号制度的...
刘邦 2025-08-20 从市井混混到千古一帝:解码刘邦的帝王级生存法则公元前202年,垓下战场硝烟未散,项羽的霸王戟折断在乌江畔。这个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横扫天下的西楚霸王,最终败给了一个出身市井、年逾五旬的“老混混”——刘邦。...
项羽 刘邦 2025-08-19 吴芮墓为何未留长沙:历史风云中的迁葬之谜在湖南长沙的史册中,吴芮是绕不开的名字。这位秦末汉初的诸侯王,以番阳县令起兵响应反秦大业,被项羽封为衡山王,后归汉受封长沙王,成为刘邦所封八位异姓王中唯一得以善...
项羽 刘邦 2025-08-0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