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太宗三兄弟之间的纠葛,相信不少朋友有所耳闻。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唐高祖李渊和皇后窦氏三位成年的儿子,分别是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即唐太宗)和齐王李元吉。其中最为优秀两个儿子就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作为嫡长子和继承人,长期在朝中帮助父亲处理政务,秦王李世民则率兵在外征战。
随着秦王在外征战的时间的增加,秦王不断增长的军功,使得其不论是在朝中还是在军中的地位都越来越高。甚至到了和太子分庭抗礼的的地步,于是太子联合弟弟齐王想要陷害秦王,可怎知多次被秦王顺利躲过大难。后来来自太子和齐王的打压越来越大,秦王和他所代表的功臣集团决定奋起反抗,在玄武门发动事变杀死了太子与齐王,最后顺利逼迫李渊将皇位传给自己。

而今天我们要讲到的这位皇子,也曾因嫡长子的身份成为唐朝的太子,也有一个惊才艳艳的弟弟,但他的选择虽然跟太子李建成完全不一样,最后的结局却仍然成为了皇帝。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位皇子又是谁呢?他就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哥哥,李宪。
李宪原名李成器,后来因为避讳唐玄宗母亲名讳改名。其出生时还是其祖父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期,唐高宗将其封永平郡王。唐高宗统治末年,由于长子李弘早已去世,二皇子李贤本来的太子之位又被武皇后给废掉了,于是又立了三皇子李显为皇太子。但高宗去世后,李显登基仅仅一个多月就被废黜了。然后,武则天选择了李成器的父亲李旦作为皇帝,并封李成器为皇太子。
结果六年后,武则天登基称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李旦被迫让位,又一次成为了皇太子,而李成器则降格为皇太孙。李成器的处境也随着父亲李旦而浮沉,长寿二年(693),李旦被人诬陷而受到武则天的怀疑,而李成器也随之受到影响,其封爵变成了"寿春郡王"。
十多年后,李氏宗室趁武则天生病之际,发动神龙政变,使得政权重新回到李氏一脉,唐中宗李显复位。因为在神龙政变中李旦带兵支持了李氏宗室的行动,被封为"安国相王"。而李成器也因此被封为蔡王,但由于李成器表示无法统领大国封邑而坚决辞绝的原因,李成器依然是"寿春郡王"。
原本李成器或许就这样当一辈子郡王了,但几年后唐中宗的意外暴死,却导致他又走向了太子之位。唐中宗死后,其皇后韦氏大权在握,试图效仿武则天,成为又一位女皇帝。韦后大权独揽的意图满朝皆知,昭然若揭。
作为相王的儿子的临淄王李隆基在常年京城广结义士,招募智勇双全之人。当李隆基从泄密的兵部侍郎处得知韦后的意图后,与姑姑太平公主等人商量后,决定先下手为强,并为了撇清关系保护相王,没有将这件事告诉他。
结果,李隆基一行夺得了羽林军的兵权,攻入宫中,诛杀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并将朝中的韦氏一族以及与其为伍的武氏一族一并诛杀。宫内外平定后,李隆基前去迎接了父亲李旦,并为隐瞒李旦谢罪,李旦则表示能保全大唐宗庙社稷全是李隆基的功劳。几天后,李旦在宫中登基为帝。
但立储一事却让李旦犯了难,按理说,李成器是嫡长子,且没有过错,应当立为太子。但李隆基却是这次诛灭韦氏的大功臣,实在无法定夺。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最后打破僵局的是李成器自己。他表示,太子是国家的重要职位,国家太平则以嫡长子为先,国家动荡就应当让有功的皇子为先。如果不能处理好,对国家不是好事。李成器主动要求不要立他为太子。
李成器言辞极其恳切,并整天为此哭泣辞让,而朝中大臣也都认为李隆基对社稷有大贡献应当为太子。李旦见李成器与朝中大臣的态度,就赞同了此事,将李隆基立为储君。我们都知道,在皇位的争夺中,并不是选择放弃就意味着结束,因为胜利者会对其怀有戒心,有异心者则会借其身份大做文章。

李成器也不例外,他被太平公主当做了权力斗争的工具,试图借助来挑战李隆基的太子之位,从而解除李隆基对其权力的威胁。但李成器却并不是一个轻易就被别人当枪使的人,他遵照李旦的要求交出了兵权,并出京担任地方刺史。还和李隆基保持友好的兄弟情义,李隆基专门做了一床被子和长枕,用来兄弟几人团聚时共眠而用。
当李隆基登基为帝后,李成器主动与朝政保持好距离,不议论时政,不与人私下交往,十分恭谨小心。李隆基也十分信任和器重他,刚刚登基就晋升其为司空,不久又晋升其为太尉,短短一个月后又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甚至已经贵为皇帝还常常邀请他们到自己的住处宴饮,有时或是直接登门拜访,兄弟之间毫无隔阂。
李隆基与李成器等兄弟的感情之深甚至到了希望能够一同长生不老的地步。李成器(当时已经改名为李宪)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卧病在床,李隆基专门派人不断为其送药和佳肴,当有一僧人为李宪治疗使其不断好转之后,李隆基还非常高兴的赐给了他绯袍鱼袋(身份尊贵的象征)。
李宪在兄弟中活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到后来李隆基兄弟五人只剩他们二人,李隆基对这位仅存的哥哥非常关心,只要李宪过寿,必定亲自前往祝贺,一起宴饮。时不时就要给李宪送点美酒佳肴,甚至只要自己吃到什么好吃的,也不忘立马给哥哥赐一份。
所以,当李宪去世时,李隆基痛哭哀号,让左右都不禁为之落泪。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隆基居然在第二天下诏追谥李宪为让皇帝。哪怕李宪长子陈述其父亲之意表示不敢接受帝号时,李隆基也没有采纳其意见。就这样,李宪成为了唐朝少有的没有登基却拥有帝号的亲王。李隆基还为其专门亲笔写下了手书放在其灵前。
李宪能够在面对皇位继承人的巨大诱惑时保持清醒,还能在主动退出竞争后一直保持着恭谨的态度,并与贵为皇帝的兄弟依旧情义不减。像这样一个对自己的处境有着深刻认识的人,注定了他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李建成。
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的两次权力更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前者以"玄武门之变&quot...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30 玄武门惊变:李世民如何以非嫡长子之身登顶皇权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亲手射杀胞兄李建成,部将尉迟敬德斩杀李元吉。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写了唐朝历史走向,更颠覆了传统嫡长...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30 功高震主与制度桎梏:李渊对李世民复杂态度的深层剖析在隋末乱世中,李渊父子以雷霆之势终结了三百余年的分裂,但唐朝开国史却因玄武门之变的血腥而蒙上阴影。李世民以"天策上将"之姿横...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30 血雨腥风中的生存智慧:千金公主自降身份拜武则天为母的深层动因公元688年,武周王朝的铁血清洗席卷李唐宗室。琅琊王李冲起兵失败自刎,越王李贞服毒身亡,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等五位李渊子女相继被迫自杀。这场政治风暴中,唐高祖...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0-30 乱世称帝的博弈:李渊速成与朱元璋韬晦的深层逻辑隋末唐初与元末明初的权力更迭中,两位开国君主在称帝时机上的选择截然不同。李渊从太原起兵到长安称帝仅用一年,而朱元璋自红巾军起义至南京登基却耗时十五年。这种差异并...
朱元璋多少岁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0-30 玄武门前夜:李世民“中毒”事件的历史迷雾与权力博弈公元626年5月的一个深夜,长安城东宫灯火通明。秦王李世民应太子李建成之邀赴宴,却在席间突感心痛,吐血数升。这场看似寻常的兄弟聚会,实则是唐朝初年权力斗争的导火...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30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的惊世之举:“跪而吮上乳”背后的权力博弈与情感密码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太极宫北门玄武门爆发了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政变。秦王李世民以雷霆手段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随后浑身浴血地走向太极宫深处,与惊魂未...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29 玄武门前的血色棋局:李渊22子中为何仅三人逐鹿皇位?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这位开国君主共有22个儿子,但最终围绕皇位展开殊死搏斗的,仅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这场看似反常的权力争夺,实则是嫡...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29 丹药与宿疾的双重绞杀:唐太宗李世民死亡真相再探公元649年5月26日,唐太宗李世民崩于终南山翠微宫含风殿,终年51岁(一说52岁)。这位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明君,其死因在正史中仅以“暴疾不救”四字轻描淡写...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28 宗室权臣的生存智慧:李神符如何在权力漩涡中全身而退在中国历史上,皇权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但唐朝宗室李神符却以独特的生存智慧,在玄武门之变的腥风血雨中全身而退,最终以七十三岁高龄善终。这位唐高祖李渊的堂弟、唐...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0-2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