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戚夫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生前为戚夫人留了生路,奈何她有野心没头脑,终被做成了人彘。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后宫女人,后宫女人存在的地方自然就少不了争斗,既然有争斗总会有人在争斗中胜出,也总会有人在争斗中落败。
胜出的一方作威作福,落败的一方一般都会极为悲凉。在后宫的争斗中下场最悲凉的莫过于大汉开国皇帝刘邦曾经宠爱的戚夫人。
戚夫人最终被做成了“人彘”,谈起那段历史人们会指责吕后的心狠手辣,但是也会对戚夫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刘邦生前不是没有为戚夫人的谋划生路,刘邦很负责任的为戚夫人母子做好了打算,希望可以保住戚夫人母子。但是奈何戚夫人不知天高地厚,并没有按照刘邦指明的道路去走,最终落得被做成“人彘”的下场。
可以说戚夫人的悲凉下场一半是吕后的狠毒所致,一半是戚夫人的咎由自取。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那段历史就了解了。

刘邦与戚夫人的爱情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作为一名从贫寒的家庭中走出的男子,一路走到了至尊至贵的皇帝的宝座上的刘邦,不能不说他是拥有着雄才大略的。
刘邦与项羽灭掉了秦朝之后,开始了楚汉十年争霸,一开始的时候楚霸王项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是奈何项羽有勇无谋,最终天下归了刘邦。
刘邦打败项羽的过程可谓是惊心动魄,刘邦在这个过程中也险象环生,但是却有惊无险,最终获得了天下。
当初在彭城之战的时候,刘邦的几十万军队瞬间灰飞烟灭,刘邦一人仓皇出逃,最终在逃命的路上遇到了戚夫人。
戚夫人和父亲一起救了刘邦,将刘邦藏在没有水的枯井里,让刘邦躲过了项羽的追兵,并且刘邦还因祸得福,得到了戚夫人。
戚夫人是周王室的后裔,本姓姬,但是因为祖先的封地在戚,所以后来改姓戚,而戚夫人的父亲原本是秦国的将军,可以说戚夫人出身高贵。
而且戚夫人长得非常美貌,而且色艺俱佳,不仅仅歌声动人,而且舞姿曼妙,还下得一手好围棋,手工制作也很出色,可谓是才貌双全。
刘邦得到戚夫人后,对戚夫人极为宠爱,自此之后刘邦带着戚夫人南征北讨,戚夫人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刘邦的身侧。
每当刘邦疲惫归来的时候,戚夫人就会给刘邦最温柔的照料,刘邦在戚夫人的歌声里慢慢释放着满身的疲惫,在戚夫人的舞蹈里体会着为王的尊贵。
可以说戚夫人是刘邦的开心果,戚夫人也是刘邦的加油站,刘邦在戚夫人那里得到了作为一个男人的最美好的享受。

戚夫人与刘邦之间是存在着爱情的,戚夫人爱着刘邦,一刻也不愿意离开刘邦的左右,而刘邦也离不开戚夫人,走到哪里就将戚夫人带到哪里。
戚夫人和刘邦后来生下了小儿子刘如意,刘邦对这个小儿子百般宠爱,认为这个小儿子是最像自己的,相比之下吕后生的太子刘盈性格做事都不像自己。
所以在戚夫人的枕边风下,刘邦一度产生了改立太子的心思,也正是因此戚夫人与吕后之间的矛盾从单纯的争风吃醋上升到了权力之争。
吕后与戚夫人的恩怨
吕后原名吕雉,是刘邦的结发之妻,她在刘邦还不是泗水亭长的时候就嫁给了刘邦,二人可谓是患难夫妻。
在刘邦出门打天下的时候吕雉留在家乡照顾一家老小,因为丈夫是刘邦,吕雉甚至多次陷入极为危险的境地。
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曾经三次抛下妻儿和父母,独自一人逃走,刘邦逃走后,敌人就会抓住吕雉和一家老小,所以吕雉跟着刘邦并没有享福,反而前半生过的都是颠沛流离的日子。
后来,吕雉被项羽抓住,在项羽的监狱里一待就是28个月,在漫长的监狱生活中,随时都会有性命之忧。

吕雉是一个性格极为坚毅的女子,也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女子,在刘邦建立大汉后,吕雉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可以说在戚夫人陪伴着刘邦,刘邦享受着戚夫人的温柔的时候,吕雉却吃着常人无法理解的苦,能够登上皇后的宝座,吕雉当之无愧。
其实刘邦与吕雉之间的关系并非普通的夫妻关系,他们更像是战友,而刘邦与戚夫人之间才更像是一对普通的夫妻。
吕雉其实并不是很在意刘邦与戚夫人的甜甜蜜蜜,当然她在意也是没有办法的。每个人追求的东西是不同的,如果说戚夫人追求的是爱情,那么吕雉追求的就是权利和地位。
刘邦可以宠着戚夫人,吕雉不会干涉,但是当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上升到影响自己地位和权利的时候,吕雉就无法容忍了。
戚夫人依仗着刘邦的宠爱,肆无忌惮,不懂得低调行事,咄咄逼人,甚至一度想要取代吕雉的位置,这让吕雉忍无可忍。
戚夫人恃宠而骄,竟然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成为太子,成为未来的皇帝,这就触碰到了吕后的底线。

由于戚夫人的枕边风和哭哭啼啼的要求,所以刘邦真的就动了要改立太子的心思。
但是刘邦改立太子的想法遭到了朝廷大臣的激烈反对,周昌作为著名的直臣更是坚决反对刘邦改立太子。
张良更是给吕后出谋划策,让吕后找来商山四皓为太子刘盈站队,刘邦通过改立太子这件事看到了吕后在朝中的支持度,也看清楚了戚夫人在朝中其实无一人支持。
因为周昌出面坚决反对改立太子,刘邦只能作罢,吕雉了解后,对周昌行了跪拜之礼,可见吕后当时的处境十分艰难,也可见吕雉的能屈能伸。
刘邦非常担心自己死后戚夫人母子的下场,而在此之前吕后和戚夫人虽然不和,但是吕后并没有太在意戚夫人,但是改立太子事件后,吕后动了除掉戚夫人的心思。
从此之后,吕后与戚夫人从争风吃醋上升到了权力之争,二人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属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争斗。
刘邦给戚夫人的四条生路
戚夫人在刘邦的宠爱下,在太子之争失败后,依然不忘记给自己的儿子争取皇位,她缺乏必要的政治手腕,也缺乏必要的政治眼光,只是一个眼光短浅,心思单纯的女人而已。
这样的戚夫人与吕后之间的差距明眼人一看便知,但是戚夫人却看不透自己与吕后之间的差距,依然在作死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刘邦也看到了戚夫人的无知和单纯,但是戚夫人虽然这样,刘邦依然爱着她,依然希望能够在自己死后,可以让戚夫人母子二人不至于遭到吕后的毒手,希望二人可以生活的很好,所以刘邦开始为戚夫人谋划未来的出路。

首先,刘邦希望吕后能够与戚夫人和睦相处,希望戚夫人可以向吕后低头,最起码要学会与吕后和平共处,尊重吕后,在自己死后,希望戚夫人能够将吕后视作自己的主人,期待这样可以让吕后可以高抬贵手。
但是戚夫人却丝毫看不懂刘邦的良苦用心,依然处处与吕后作对,甚至凭借着自己的才华编写出歌曲在宫里高歌,讽刺吕后。
刘邦给戚夫人指出的第一条生路显然在戚夫人那里是走不通的,刘邦也很苦恼,但即便如此,刘邦依然不愿意戚夫人在自己死后被吕后所害,所以开始谋划第二条生路。
第二条生路其实就是改立太子,希望这样可以让刘如意母子走上权利顶峰,但是后来却发现戚夫人母子除了自己力挺,朝廷里几乎没有人为戚夫人说话,而吕后母子却得到了朝臣的一致的拥戴,第二条路也走不通。
于是刘邦为戚夫人谋划了第三条路。
刘邦将刘如意分封到赵地做赵王,之后还选择了周昌作为赵国的相国,辅佐刘如意,希望吕后看在相国周昌的面子上可以饶过戚夫人母子。
刘邦还亲自写了一道旨意给太子刘盈,希望刘盈在自己身后照顾戚夫人母子,保住刘如意的性命。

但是戚夫人却对刘邦的安排颇为不满,她还完全没有看到刘邦这一安排得深意,她不愿意离开权利的中心,不愿意让刘如意去赵国当赵王,为此她哭哭啼啼,每天都缠着刘邦要刘邦撤销旨意。
其实如果戚夫人能够接受刘邦的安排,在刘邦死后与自己的儿子去赵国,远离朝廷的是是非非,安心在赵国生活,下半生依然可以安享富贵荣华,依然可以非常幸福,但是戚夫人却看不懂刘邦的深意,她所能看到的只是暂时的荣辱,而不是长远的打算,所以刘邦给戚夫人指出的第三条活路也被戚夫人认为是一条不好的路。
刘邦不得已只能将第四条路拿出来。
当时的吕后在朝廷里已经有了很大的权势,她拥有很多的拥趸者,樊哙是吕后的妹夫,也是刘邦的生死兄弟,可以说与刘邦出生入死,走到了最后。
樊哙是一个勇不可挡的人,但是樊哙也是一个没有多少谋略的人,在戚夫人和吕后的相争之中,樊哙当然义无反顾地站到了吕后一边。
樊哙多次扬言要替吕后杀掉戚夫人母子,刘邦要保住戚夫人母子,希望戚夫人母子在自己死后可以有一条活路,于是刘邦狠下心来派出杀手将樊哙杀掉了。

樊哙的死是刘邦给朝中大臣和吕后的警告,展示了刘邦为了戚夫人母子可以做出的牺牲,告诉他们为了戚夫人刘邦可以不顾一切。
刘邦希望这样做让想动戚夫人母子的人有所忌惮,希望在自己的身后,可以保住戚夫人母子的性命。
刘邦为了戚夫人可以说能想的都想了,能做的都做了,但是奈何戚夫人自己幼稚天真,四条生路一条也没有选,最终走入了死路。
戚夫人之死
刘邦死后,吕后一手遮天,戚夫人目光短浅,没有跟随自己的儿子去赵国,而是留在了都城,吕后将戚夫人的头发拔光,将戚夫人降为奴隶,身穿红衣,日日舂米。
戚夫人此时如果够聪明,应该学会低调做人,应该学会向吕后示弱,或许吕后还可以饶过她。
但是戚夫人却不肯向吕后低头,她一边舂米,一边唱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戚夫人的这首歌被传到了吕后的耳朵里,吕后看到戚夫人依然不肯屈服,于是下了杀掉戚夫人的最后的决心。

吕后几次三番下旨意要让赵王刘如意进宫,但是都被相国周昌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后来吕后将周昌调开,将刘如意骗入宫中。
刘盈了解弟弟刘如意进宫了,想起了父亲的旨意,于是与弟弟刘如意形影不离,保护刘如意。
但是百密总有一疏,有一天刘盈早晨起来去打猎,刘如意还在睡梦中,刘盈就没有惊动弟弟,自己一个人去了。
吕后立即派人去到刘盈的宫中,用毒酒将刘如意毒死,等待刘盈回来,刘如意已经死去了。
戚夫人了解了儿子刘如意被毒死的消息,彻底绝望了,而此时的她想到的不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而是大骂吕后,吕后于是让人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戚夫人被砍掉四肢,喝下哑药,弄聋双耳,剜掉双目,之后放在猪圈里面,其悲凉程度可谓是千古仅有。
戚夫人被做成“人彘”三天后,就死掉了,戚夫人可谓是历朝历代后宫女人中死得最惨的。

结语
戚夫人天真幼稚,没有心胸,有政治野心,但是却没有政治手腕和政治头脑,最终在后宫的争斗中落败,被吕后做成“人彘”,惨死在猪圈里面,令人痛心。
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刘邦生前为她谋划了四条活路,但是目光短浅的戚夫人却将每一条都走死,最终死在了吕后的手中。
戚夫人之死,一半是宫廷争斗的后果,一半是戚夫人的愚蠢和无知所致。
该死之人,别人想救都无法救,无论任何时代,打铁还需自身硬,世界上只有自己是最可靠的靠山,自己不强大任何人都救不了你。
参考资料:
《浅析戚夫人成为"人彘"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刘邦的"人彘"皇妃——戚夫人》
《戚姬与吕后》
《西京杂记 卷一》
《汉初戚夫人浅论》
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崛起为开国帝王,其后宫虽无秦始皇"六宫粉黛"的规模,却也聚集了八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当吕...
秦始皇陵 刘邦 2025-11-19 刘肥:从险遭毒杀到善终的西汉庶长子在西汉初期的风云变幻中,刘邦的庶长子刘肥,其命运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他虽无缘帝位,却因身份和地位,在吕后掌权时期陷入了一场生死危机,险些命丧毒酒之下,最终却...
刘邦 2025-11-19 萧何自污:皇权阴影下的生存智慧在汉初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萧何作为开国丞相,以卓越的才能和忠诚辅佐刘邦夺取天下。然而,在刘邦晚年,这位功高盖世的贤相却做出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自污名节。这一...
刘邦 萧何 2025-11-18 逃难抛亲背后:刘邦的复杂面孔与历史真相在历史的长河中,刘邦的形象一直充满争议,其中“逃难抛妻弃子”这一事件,更是让他被贴上了“无赖”的标签。然而,深入探究历史细节,我们会发现刘邦的形象远非如此单一,...
刘邦 2025-11-18 英雄落幕时:刘邦大哭项羽背后的政治博弈与人性考量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乌江畔的霸王自刎声犹在耳。当汉军将领王翳割下项羽头颅时,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
项羽 刘邦 2025-11-17 韩信:智冠群雄却难逃悲剧,聪明一世为何糊涂一时?在秦汉交替的动荡岁月里,韩信宛如一颗璀璨流星,划破历史长空,留下无数传奇。他以卓越军事才能,助刘邦定鼎天下,被后世尊为“兵仙”,然而,这位智谋超群的军事天才,最...
刘邦 韩信 2025-11-17 吕后未称帝而立刘盈:权谋、礼法与现实的三重枷锁刘邦驾崩后,吕后作为其结发妻子,凭借政治手腕迅速掌控朝局,成为西汉初期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她毒杀戚夫人、大封吕氏子弟,甚至一度临朝称制,却始终未突破“称帝”的底...
刘盈 刘邦 2025-11-17 项羽败亡后刘邦对项氏亲属的处置:宽仁表象下的政治权谋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畔自刎,标志着楚汉争霸的终局。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慑天下的枭雄陨落后,其亲属的命运...
项羽 刘邦 2025-11-14 从陵园守卫到帝国丞相:田千秋的传奇人生与政治智慧田千秋出身战国田齐王室后裔,家族在秦灭齐后迁居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为汉高祖刘邦陵园守卫。其祖上虽曾显赫,但至田千秋时已沦为普通官吏。他长期担任高寝郎一职,负...
刘邦 2025-11-13 韩信破局与诸葛亮困局:出川成败背后的战略密码公元前206年,韩信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奇谋,率汉军突破秦岭天险,一举定鼎关中,为刘邦争夺天下奠定基础;400余年后,诸葛亮五次北伐,面对相似的地理屏障,...
诸葛亮 刘邦 2025-11-1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