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李世民篡位成功后,为何只纳了弟妹为妃,却不敢动嫂嫂一根手指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非朱非墨
一日,李世民到弟弟李元吉家赴宴,不合群的李世民一个人溜达到后花园,忽然见一美人在湖边顾影自怜,不由得心生怜爱,从此记住了这位美人脸。
然而世事如棋局局新,这位美人不久后,真成了李世民的枕边人,并且还心甘情愿为李世民拉拢嫂嫂。
这位美人就是李元吉的妻子晋杨氏。自从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后,李元吉和李建成的遗孀们被收入掖庭宫或关进大牢,这杨氏就是李元吉的嫡妻,已经正式登基称帝的李世民,忽然想起弟弟的妻子杨氏,便径自朝冷宫走去。
杨氏见李世民来到,知道自己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脱离这冷宫。李世民见了杨氏梨花带雨的模样,忍不住上前安抚:“弟妹可愿随我入宫?”
原以为杨氏有所推辞,却不想杨氏抬起头,神情温柔且坚定地说:“妾身本也不爱李元吉,但是身为隋朝皇室,与你李唐王室联姻,是迫不得已之事,而今皇上既然看得上臣妾,臣妾还有什么不愿,皇上英明神武,只怕臣妾高攀不起。”
唐太宗李世民听了满心欢喜,一下把心仪已久的杨氏搂紧,心内一种说不出的征服感油然而生。
不久杨氏被纳入唐太宗的后宫为妃。有人说李世民纳弟弟的妻子,是不顾礼义廉耻,羞辱李元吉。实际上如果对杨氏身世背景有所了解的话,自然明白李世民这一番骚操作,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势力。
杨氏的背后是隋朝皇室,出身显贵,是隋朝观德王杨雄(隋文帝族子)的侄孙女,唐初宰相杨恭仁、杨师道兄弟的从侄女。
这么多关系网在内,李世民为了拉拢隋朝上层阶级,自然不能让杨氏放任自流。杨氏本身也并不喜欢李元吉,因此当李世民要纳她为妃时,她并没有像嫂嫂郑观音那么决绝。
杨氏识时务的顺从了李世民,而且过后还极备受宠爱。
但如何将其顺理成章地纳入后宫,李世民为此想了个托词,就是接嫂嫂和弟媳,进宫抚养侄女们。
公元626年7月2日晨,大唐都城长安的皇城内,正酝酿着一场惊天巨变——秦王李世民正率领他的死士埋伏在玄武门前,等待着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自投罗网”。
果然,毫无准备的李建成与李元吉刚跨入城门,隐太子李建成就被李世民一箭毙命,李元吉也被李世民的亲信尉迟恭一箭射死。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除后患,把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儿子们全部杀掉了,只留下了女儿们。
故而为杨氏进宫找到了借口。李世民原本对嫂嫂郑观音也做了如是打算,但郑观音不是杨氏,她与李建成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且一直对李世民怀有深深的恨意。
话说李世民真的这么狠吗?当时李渊见李世民杀掉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后,心死如灰,这已经不仅仅是白发人送黑发人那么简单的事了,简直就是看着自己的骨肉,互相残杀。
李渊寒心之余,对李世民只有一求,就是求他放过兄弟的儿子们 ,李世民当时也答应了,没想到他身边一个谋臣,说了一个人名,让李世民改变了这一想法。
这个人给李世民讲了汉朝淮南王刘安的故事。西汉初期,吕后病逝后,代王刘恒继承大汉皇帝位,即汉文帝。
这引起了刘邦的另一个儿子淮南王刘长得不满,他找准机会愤而起兵造反。汉文帝平定叛乱后,忽然心生怜悯,以仁义之名只是流放了兄弟刘长。
在这件事上刘恒可谓是仁至义尽了,刘长也是个硬汉,流放途中便绝食而死,但这份耻辱令刘长的后代们对刘恒一脉耿耿于怀。
后来,刘长之子刘安继承淮南王之位后,果然又选择了造反为刘长报仇。李世民听至此,心内已决绝,终于下令诛杀了十个侄子,以绝后患。
太子一脉,自从李建成被杀后,妻子郑观音整日以泪洗面,悼念亡夫。李世民见嫂嫂如此忠烈,就把纳嫂嫂入后宫之事放弃了。
而弟媳杨氏入宫后,很快受到李世民的宠幸,甚至还为李世民生下了一子,十四子李明。李世民后来把这个儿子过继到了李元吉的名下,算是为李元吉留了后。
然而这番操作,侮辱性极强。俗话说:杀人不过头点地。李世民杀了弟弟和他的儿子后,又霸占了人妻,然后还与之生下一子,又把这个儿子过继给弟弟。
正是这番又当又立的操作,让诸多大臣对唐太宗的德行颇有微词。但李世民可不是李渊,他才不接受这些迂腐之人的思想束缚,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更加宠爱这位杨妃,据说还曾想要立她为后。
但宰相魏征的强烈反对,直言进谏:“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乃止。”见《新唐书·卷八十》。
难怪后世称唐朝为“脏唐”,原来从李世民这里,就已经被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不失为一代明君。但这件事的确有违人伦,尤其在那个信奉“三纲五常”的古代,更是让一些以道德为人伦标准的大儒所不齿。
但是纵观历朝历代,这种兄弟间互相继承妻妾的事,还不在少数。这不禁让我想起《鹿鼎记》中的台词:陈近南一脸正气地拉他进密室说,我们反清复明,就是要抢回属于我们的钱和女人。
王晶的直接和周星星的犀利,让男人看男人,才见得恶毒。这些男人们哪,皇朝天下,也不过是嫖客相争。
在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储位之争中,长孙无忌作为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其选择李治而非更得宠的李泰为继承人,绝非简单的血缘偏好或政治投机。这场权力博弈背后,交织着对皇权...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0 李世民杀单雄信连徐茂公都救不了:权力博弈下的必然选择唐太宗李世民在洛阳之战后处决单雄信的决策,看似违背其“礼贤下士”的常规形象,实则是权力结构、政治风险与人性弱点交织下的理性选择。从历史细节看,这一决策背后隐藏着...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徐茂公 2025-10-10 李渊的抉择与李世民的急流勇进:权力更迭背后的历史逻辑公元626年夏,长安城玄武门外血光冲天,秦王李世民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三日后被立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禅位。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变了李唐...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0 李靖灭突厥后的雪藏之谜:功高震主与权力博弈的深层逻辑公元630年,唐军名将李靖率三千轻骑夜袭阴山,以雷霆之势击溃东突厥二十万大军,生擒颉利可汗。这场战役不仅解除了唐朝北方百年边患,更让李世民一雪“渭水之盟”的耻辱...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靖 2025-10-09 李世民称帝初期国力未盛:渭水之盟背后的战略抉择公元626年,唐朝刚经历玄武门之变完成权力更迭,突厥颉利可汗便率领二十万大军直逼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刚刚登基的唐太宗李世民选择与突厥签...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09 权力漩涡中的兄弟相残:李世民与李建成储位之争的深层逻辑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内箭矢呼啸,秦王李世民一箭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亦殒命当场。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写了唐朝历史走向,更揭示...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9-30 李世民为何未对功臣展开清洗:权力逻辑与历史智慧的交织在中国古代帝王巩固政权的叙事中,“清洗功臣”常被视为消除潜在威胁的常规手段。汉高祖刘邦诛杀韩信、彭越,明太祖朱元璋制造“胡蓝之狱”,均印证了这一权力逻辑。然而,...
朱元璋多少岁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26 李世民英年早逝:纵欲之说的虚妄与真相的探寻公元649年,大唐贞观二十三年,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溘然长逝,年仅51岁。这一消息如巨石投入历史长河,激起千层浪,后世对其死因众说纷纭,其中“纵欲过度...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25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被迫抉择还是主动铤而走险?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箭矢破空,李世民亲手射杀兄长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亦殒命当场。这场政变以雷霆之势终结了唐朝初年的储位之争,却也因弑兄逼父的伦理争...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9-25 玄武门血幕:李世民砍下李建成头颅的权力逻辑与生存法则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一箭射穿兄长李建成咽喉,随后尉迟恭挥刀砍下其头颅。这一血腥场景不仅终结了兄弟性命,更撕裂了封建王朝的权力伦理。当史书...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9-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