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王安石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王安石这首《千秋岁引·秋景》,像一篇凄婉清绝的秋声赋,诉说着心中的徘徊与纠结。他心怀抱负,想着兼济天下,可世途险恶,又不得不急流勇退,独善其身。无可奈何,一生被名利所缚,被情感耽搁。只有在酒醒梦回时,仰望苍穹,独自思量。
幼时的王安石酷爱读书,过目不忘,常常下笔即能成文。父亲王益时任临川军判官,因此少年时的他经常跟随父亲宦游各地,看到了众多的社会现状与民间疾苦,这样独特的经历激发了他改革的愿望。
庆历二年,王安石进士及第,被授淮南节度判官。一心想为民办实事的王安石,在任满后放弃了京试入馆阁的机会,调任鄞县知县。为任四年间,他带领当地人民兴修水利、扩办学校等等,深受民众爱戴。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皇祐二年夏,王安石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径杭州,偶登飞来峰。站在峰顶高耸入云的塔上,眺望山下,只见云雾环绕,缥缈迷蒙。此时的诗人正初涉宦海,雄心满怀,即使浮云蔽日,也丝毫不会影响他的壮志豪情。“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眺望的眼睛,听说鸡鸣时分就可以看见旭日东升。”那时的王安石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治平四年,宋神宗即位,因久慕王安石才名,起用他为江宁知府,不久又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神宗对其十分器重。
当时的大宋王朝,内忧外患严重。冗官冗员众多,加上大兴土木,修庙建寺等,使得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北部边境经常遭到辽和西夏的侵扰,战乱频起,民不聊生。看似繁荣的大宋,其实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神宗力图摆脱这种困境,召见王安石寻求解决办法。王安石提出了“青苗法”、“保甲法”、“改革科举”等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改革措施,得到神宗的大力支持。神宗任命王安石为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轰轰烈烈的“熙宁改革”拉开了王安石的主场。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谈笑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再有能力的良臣,如未遇到明君亦只能如明珠蒙尘,终不见光明。而王安石却幸运地遇到了有识的明君,支持自己变法,他感叹神宗的知遇之情。就像姜尚和伊尹,本是一钓叟和佣耕之人,因偶遇明主赏识,建立了丰功伟绩,得以千载留名。他也希望自己能在神宗的支持下,实现改革目标,使大宋王朝民富国强,也让自己壮志得酬,人生圆满。
即使有神宗的支持,王安石的变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司马光曾三次给王安石写信,列举新法的种种弊端,要求废除新法;百姓为逃避保甲,出现自断手腕等现象;就连太皇太后及皇太后都向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对之声,让神宗对变法也产生了怀疑,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改任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第二年,由于朝廷内部纷争,王安石再次拜相。然而复相后的王安石得不到更多的支持,变法难以继续推行下去,心灰意冷的王安石托病请求离职。同年十月,他辞去宰相之职,外调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
再度来到江宁,登江宁城楼,俯瞰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六朝古都,王安石不禁感慨万分。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作为一个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有着深深地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远见的卓识。眼前的金陵城万家灯火,喧闹繁华,可谁能看到繁华背后的荣辱更迭呢?
曾经的东晋、宋、齐、梁、陈都在此建都,虎踞龙蟠,繁盛至极,可最终依然一个个相继败亡,只剩下寒烟惨淡、碧草衰黄,徒留后人到此喟叹感伤。
看似歌舞升平的大宋王朝,在轻歌曼舞中掩藏着当权者的醉生梦死,喧嚣热闹中携裹着百姓的哀叹凄苦。可这一切自己都无能为力了,他感到深深的无奈。
二次罢相后的王安石,已至暮年,心情逐渐趋于平静。虽然忧国忧民之心依然,但已能将其藏于心中最深处。他隐居于金陵城中,过起了登山临水的闲适生活。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
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欹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层峦叠嶂的山峰,环抱着秀丽的小桥流水,河水青青,花繁草翠。在山间竹林深处,有数间茅舍,茅舍中纤尘不染,浸润在融融的春日暖阳里。午间小睡,醒来时四下一片寂静,只有婉转的鸟鸣偶尔传来。如此美景,让人恍如隔世,忘却了在宦海中的坎坷沉浮,只想贪恋此时的悠闲自在。
掩起内心的澎湃,在这看似安闲中,王安石度过了自己的余生。元祐元年四月,王安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太傅,葬于江宁半山园。
王安石一生追求的是推行变法,实现富国强民的愿望,可现实却给了他无情的打击,他的愿望终难实现。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他只能在无所事事中独上层楼,眺望江水滚滚东流,回忆往事悠悠。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南乡子》
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春,金陵城笼罩在连绵阴雨中。66岁的王安石蜷缩在半山园的病榻上,窗外秦淮河的桨声灯影早已模糊成一片。当得知自己毕生心血推行的变法被全面...
王安石 2025-08-27 吕惠卿:北宋变法浪潮中的复杂身影在北宋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吕惠卿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既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推动者,被时人称为“护法善神”,又因攻讦王安石、借改革营私等行为被列入《宋史·奸...
王安石 2025-08-19 王安石与王珪:同榜进士的政坛双轨人生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的春闱,将两位未来政坛巨擘的命运悄然交织。来自临川的王安石与舒州迁居的王珪,以第四名与榜眼的身份同登进士榜,开启了这段跨越四十年的复杂...
启 王安石 2025-08-14 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历史浪潮中的关键推手北宋熙宁年间,一场旨在富国强兵、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王安石变法轰轰烈烈地展开。这场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
商鞅 王安石 2025-08-07 杜衍与王安石:北宋政坛的清流与改革者北宋时期,政治舞台上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他们或以清廉正直著称,或以锐意改革闻名。其中,杜衍与王安石便是两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虽身处同一时代,却以不同的方式在...
王安石 2025-07-28 曾布的婚姻与情感:一位北宋名臣的夫人之谜北宋名臣曾布,字子宣,抚州南丰人,作为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他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官至宰相。然而,在历史记载的宏大叙事之外,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婚姻状况,却因...
王安石 2025-07-16 富弼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三朝元老的理性坚守与时代困局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的浪潮席卷朝野。在这场以“富国强兵”为名的改革中,三朝元老富弼却以近乎执拗的姿态站在了对立面。他并非守旧怯懦之辈——庆历新政时,这位以“...
王安石 2025-07-02 刘安世与仆论变法: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与民间智慧刘安世,北宋名臣,司马光门生,以“殿中侍御史”之职刚正不阿,直言进谏,被誉为“北宋第一谏官”。其生平与王安石变法交织,在朝堂激辩与民间私议中,展现出士大夫对改革...
司马光砸缸 王安石 2025-06-26 改革之殇:王安石变法失败留给历史的五重警示公元1069年,宋神宗擢升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拉开熙宁变法大幕。这场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改革,在十八年间推出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等十余项新政,却最终在元祐更化...
宋神宗怎么死的 王安石 2025-06-20 宋神宗赵顼:壮志未酬的改革者与悲剧帝王宋神宗赵顼(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北宋第六位皇帝,以支持王安石变法、推行“元丰改制”而闻名。他一生致力于富国强兵,却因军事失败与健康恶化,...
宋神宗怎么死的 王安石 2025-05-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