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锦之战发生于1627年,是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明辽东巡抚袁崇焕等率军击退后金大汗皇太极围攻锦州、宁远的作战。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关于宁锦之战的功劳问题,目前的确有争议,根据《明史》记载来看,这份功劳毫无疑问是袁崇焕的;但是根据《明熹宗实录》来看,这份功劳却几乎跟袁崇焕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属于另外一个我们不怎么了解的人,那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总督忠勇营兼掌御马监印务的刘应坤,其时任总督镇守辽东监军,且袁崇焕已经处于被架空的状态,这想必才是天启皇帝归功于“厂卫调动”的原因。
天启帝恢复监军制度,刘应坤等太监深受重用
按照《明熹宗实录》的说法,宁远之战后,明熹宗原本对袁崇焕是抱有很大期望的,这也是提升其为辽东巡抚的原因。不过,在发现永乐、宣德年间朝廷曾有设立镇守、分守太监的先例后,为了监督和遏制军队将领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天启帝还是不顾袁崇焕等人的反对,恢复了监军制度。
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明熹宗在辽东设立镇守山海关等处太监一员,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总督忠勇营兼掌御马监印务刘应坤担任,设左右镇守太监两员,由乾清宫管事提督忠勇营御马监太监陶文和纪用担任,另设分守中军太监三员,由乾清宫打卯牌子忠勇营中军御马监太监孙茂霖、武俊、王蒞(li)朝担任,而天启帝所说的“厂臣”便是指这些监军太监。
至于天启帝对袁崇焕失望,则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与后金议和导致蒙古部落离心,与后金议和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夹在明、金之间的蒙古各部对明廷越来越寒心和失望,不再与明廷同仇敌忾,且最终导致东部蒙古各部开始向后金靠拢。二是在后金进攻朝鲜之际无动于衷,当时后金主力已经进入朝鲜,袁崇焕却执意不去进攻已经空虚的沈阳,而且也不对朝鲜进行救援,更是拒绝策应东江镇,最终导致朝鲜对后金臣服,而东江镇在失去了朝鲜提供的屯田土地、军械粮饷之后,则已经处在了崩溃边缘。
明熹宗对袁崇焕的这些行为极为不满,因此在天启七年(1627年)二月,当袁崇焕将蓟辽督师王之臣从辽东排挤走之后,明熹宗在辽东军政事务上不但没有更加倚重袁崇焕,反而对刘应坤信任有加。
宁锦之战前,袁崇焕已经被架空
天启七年(1627年)四月,就在宁锦之战即将开打之际,刘应坤立即向天启帝汇报了自己的战略部署:以杜文焕驻宁远,尤世禄驻锦州,侯世禄驻前屯,左辅加总兵衔驻大凌,满桂则依旧驻守山海关。明熹宗予以照准。
而由于前线总兵太多,为了确保军队统辖,《明熹宗实录》明确记载,“满桂炤旧驻关门,节制四镇及燕建四路,仍赐剑以重事权,从刘应坤请也”。也就是说刘应坤请求加大满桂权利,而天启帝也予以了同意,如此一来前线各路人马包括袁崇焕的嫡系部队都必须服从满桂指挥,袁崇焕至此已经被架空。
不过,到了《明史》之中,满桂的“节制四镇及燕建四路”却变成了“兼统关外四路及燕河、建昌诸军”,明朝军制“四路为一协,三协为一镇”,不仅满桂的权利被大幅度降低,而对于刘应坤的举荐更是只字不提。如此一来,满桂和刘应坤在宁锦之战中的作用被大大降低,而袁崇焕则反而被凸显了出来。
五月十一日,对于刘应坤提出的最新军事部署,明熹宗“俱如内镇臣议”。前线的左辅、尤世禄加官一级,并赐赦书鼓励;满桂移驻前屯,孙祖寿移驻山海关,黑云龙移驻一片石,阎鸣泰移镇关门。兵力分布则为关内四万,关外八万,内外呼应,脉络相联。同时令锦州兵马不得退并宁远,要坚壁清野,相机堵剿。
从《明熹宗实录》的记载来看,整个宁锦之战期间,刘应坤与天启帝之间的联系极为频繁,钱粮、人事和军事部署等事务几乎均由刘应坤所掌握,而袁崇焕在这期间除了上报战况之外,却很少参与直接谋划和指挥。
战后,明熹宗对相关人员嘉奖时,对刘应坤是“着加恩三等,荫弟侄一人与做锦衣卫指挥同知世袭,给与应得诰命,赏银六十两、彩缎四表里”,仅次于魏忠贤。而袁崇焕却仅仅获得“加衔一级,赏银三十两、大红纻丝二表里”。
综上所述,说宁锦大捷是“厂臣调度以建奇功”或许有所夸张,但根据《明熹宗实录》的记载来看,也并非没有道理。
当然,《明熹宗实录》和《明史》所载多有出入,大家认为哪个更为可信呢?
在女真族的历史长河中,布喜娅玛拉(即东哥)与皇太极的名字常被并提,但二人是否真正有过情感联结或婚姻关系,需从历史与文学两个维度进行辨析。一、历史真相:布喜娅玛拉...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10 和硕公主与固伦公主:清朝皇室嫡庶之别的具象化符号在清朝的公主等级体系中,“和硕”与“固伦”不仅是两个封号,更是皇室嫡庶制度的具象化符号。自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仿明制确立公主等级制度以来,这两个封号始终承载着...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09 八旗:清朝统治的基石与枷锁八旗制度,作为清朝最核心的社会组织形式,既是满族从部落走向帝国的军事利器,也是最终拖垮王朝的沉重枷锁。这项起源于白山黑水间的制度,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人的完...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8-28 八旗每一旗有多少兵马?深度解析清代八旗兵力配置清代八旗制度作为满族统治的核心军事与社会组织,其兵力配置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存亡。从努尔哈赤初创四旗到皇太极扩展为二十四旗,八旗的兵力规模与组织结构始终处于动态...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8-07 袁崇焕之死与明朝辽东防务的转折:继任者们的命运与抉择1630年9月22日,北京西市刑场,袁崇焕在凌迟酷刑中咽下最后一口气。这位曾以宁远大捷、宁锦大捷重创后金的名将,最终因“擅杀岛帅”“通敌叛国”等莫须有罪名被崇祯...
袁崇焕 2025-07-22 德因泽与皇太极:权力棋局中的隐秘博弈在清朝开国史上,德因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边缘人物。这位无姓氏记载、未生育子女的庶妃,因举报大妃阿巴亥与代善的暧昧关系而名留青史。然而,这场看似偶然的宫廷风波背后,...
皇太极的皇后 代善 2025-07-22 豪格结局:权力漩涡中的悲剧英雄在清朝初年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命运如同一颗流星,短暂地闪耀后便坠入黑暗深渊。这位战功赫赫的肃亲王,最终在权力斗争中含冤而死,其结局不仅是个人的...
皇太极的皇后 豪格 2025-07-17 孙承宗的结局:忠烈殉国与历史悲歌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清军分两路大举南侵,皇太极亲率大军直逼保定高阳。这座河北小城,因一位七十六岁老人的存在,成为明清战争史上最悲壮的注脚——明末名臣孙...
皇太极的皇后 孙承宗 2025-07-08 索尼:康熙朝的忠臣之辩与权力密码在清朝初年的政治棋局中,赫舍里·索尼的名字始终与“权臣”“忠臣”的争议相伴。这位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的元老,以首辅大臣之姿主导了少年康熙亲政的关键转折,却...
皇太极的皇后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6-20 代善为什么要杀儿子和孙子:清初权力漩涡中的亲情绞杀在清初皇权更迭的血雨腥风中,礼亲王代善亲手处决儿子硕托、孙子阿达礼的事件,堪称满洲贵族内部权力斗争最惨烈的注脚。这位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三朝的“铁帽子王”...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6-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